第36章 多听听基层的声音!
“在你心中,朕真是昏君?”
弘治皇帝走在路上,认真的问出这句话。
说真的,张鹤龄的话,对他的打击非常大。甚至说,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在崩塌,难道自己一直以来的努力,都是白费的吗?
张鹤龄不假思索的回应道:“陛下是古今少有的圣君明君,励精图治、仁厚礼贤,每日处理政务井井有条,天下之人莫不歌颂,其功劳之大,可追当年的汉文帝啊,不对,就连汉文帝也望尘莫及啊。”
对于张鹤龄的彩虹屁,弘治皇帝根本不感冒。
他冷冰冰的说道:“大胆的说,朕恕你无罪。”
“臣说的都是肺腑之言啊!”
弘治皇帝无奈的说道:“朕又不是猛虎,你怕什么?此地也没有外人,说吧,朕想听听你的想法。”
张鹤龄偷偷看了一眼弘治皇帝,斟酌着用词,说道:“其实陛下确实是儒家理想中的仁君标准,勤政、爱民、宽仁。”
“哦?是实话吗?”
“是实话。”
张鹤龄严肃的点点头,弘治皇帝确实是位仁君,可过于纵容文官集团了,一味的打压勋贵集团,导致文官集团做大,相互勾连,地方税收从明初的七亿亩锐减至四亿亩。
等到朱厚照上台后,重用武将与文官打擂台,可那时候文官已经形成了气候,成为了朝中最大的一股力量,就连朱厚照也拿他们没办法。
聪明如嘉靖皇帝,在文官集团的威压下,也只能深居西苑一意玄修。
“那你为何辱骂朕?”
“陛下啊,朝中官员并非都是坦荡君子,还是有很多小人的,对于这些蛀虫,必须比他们更狡诈,更有权谋……要树立自己的威严啊,这样他们才能惧怕你,才能认真干事。”
“你在教朕做事啊?”弘治皇帝反问道。
“啊?”
“既然你觉得朕做得不对,那朕倒想知道,如果按照你所想的,大明百姓的生活真的能变好吗?”
“很简单,只要陛下随我出了京城,就什么都清楚了。”
弘治皇帝迟疑道:“出城?朕若是出城,岂不是扰的百姓不安宁?群臣多次告诫过朕,皇帝的职责就是在宫中处理奏章,又怎么能轻易出城呢?”
“哎呀,陛下,你怎么如此天真呢?群臣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要是想让你自杀,你是不是自己找条绳子啊?”
弘治皇帝立马呵斥道:“你还想骂朕?”
“臣并非是这个意思,臣是觉得,不深入基层,又怎么知道百姓想要什么呢?”
张鹤龄眨眨眼,解释道:“其实这叫做微服私访,是去体察民间疾苦,又不是胡闹。陛下啊,他们这些官员不安好心,就是想把你困在京师。”
“好了,别说了,朕随你出城便是。”
两人骑着马,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只带了几名随行,一路向西走,村落越来越稀少荒凉,等到了一家农户家门口时,两人才停住马。
张鹤龄下马,敲着门,大声道:“农家,可有吃食?我们可以用钱买。”
农户打开门,惊疑的看着两人的装扮,行礼道:“拜见大人!”
“哈哈,不必行礼。”张鹤龄脑袋探了进去,看到桌上摆着饭菜,拍着肚子询问道:“我等赶路许久,腹中饥饿,可否吃点东西?”
“哈哈,贵客不嫌弃就好。”
农夫十分热情,将张鹤龄一行人迎了进去,说道:“乡野之人,饭食非常简单,就怕贵人嫌弃。”
“不嫌弃。”
张鹤龄笑呵呵的,捧着面前的饭菜大口吃了起来,其实这饭菜十分简单,只是面粉和野菜煮在一块,黏糊糊的,没有半点油水。
弘治皇帝小心尝了一口,只觉得有一股馊味,让他难以下咽。
农夫哈哈笑着,又给张鹤龄倒上茶水,询问道:“看您衣着华贵,想必是个士子了?”
张鹤龄恬不知耻的点点头,傲然吹捧道:“没错,我博览群书,四书五经,无一不精;奇门八卦,无一不通!”
农夫的神色更加尊敬,又问道:“贵客是官?”
“哈哈,这都被你看出来了,果然啊,我这一身气质无法掩藏啊!”张鹤龄咧嘴笑道:“你瞧,我这身边的几个人,都是跟我一同赴任的。”
“您是什么官?”
“盐政司!”瞧农夫一脸不解,张鹤龄只能解释道:“盐巴你知道吧?还有最近的四海盐业,你听说过没有?”
“四海盐业?四海盐业听说过啊,他们卖的盐巴质量又好,价格又便宜,我去过两次,把家里的银子全花光了,买了几十斤盐巴,足够全家吃五六年了!”
“嗯,我准备查抄四海盐业!”
“嘎?”
农夫的惊喜戛然而止,迟疑的看着张鹤龄,询问道:“大人,为何啊?”
张鹤龄傲然开口道:“因为盐巴卖的太便宜,不利于百姓奋斗!尤其这四海盐业,把盐巴卖这么便宜,朝廷还怎么收取税赋?咱大明岂不是越来越穷?”
农户当即大骂道:“这是什么屁话?朝廷就算想让百姓多交税赋,也不能限制百姓买盐啊?圣上怎么如此昏庸?不对,圣上一定被小人给蒙蔽了,我呸,朝中坏人多啊!”
张鹤龄反驳道:“你爱不爱国?让你多交点钱买盐,你就开始叽叽歪歪的?哼,我告诉你,不要把钱看的太重,努力往往比金钱更重要,你穷,说明你还不够努力!”
农夫瞪大了眼,震惊的看着张鹤龄。
“我爱国,可谁爱我啊?那些贪官污吏把控着盐业,让我们百姓吃高价盐,他们从中获取钱财,美其名曰为朝廷纳税,世上还有比这更无耻的人吗?”
农夫看着张鹤龄无所谓的表情,一时怒向心头起,直接掀翻了吃饭的桌子,冷冰冰的说道:“我这里不欢迎你们,你们去其他地方吃饭吧。”
张鹤龄扔下了几贯钱财后,走出了门。
弘治皇帝若有所思。
“先进的技术是要服务百姓的。”张鹤龄意味深长的开口,又补了一句道:“多听听基层的声音,往往与朝中那些专家……啊不,群臣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