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章 苏轼&刘贡父:两个逗批
【一天,苏轼对刘贡父说:“我和亲弟弟苏辙,过去生活很苦,每天吃的是‘三白饭’。很好吃,你吃过吗?”
【刘贡父一头雾水,问:“什么叫‘三白饭’?”
【苏东坡淡淡地说:“一点白盐、一碟白萝卜、一碗白米饭,就是三白。”
【刘贡父听后,笑痛了肚子。
【过了没多久,刘贡父邀请苏轼到他家吃“皛饭”。
【“皛”读音xiǎo,是明亮的意思。
【苏轼很好奇,这是啥玩意啊。走,去看看。
【苏轼在路上还跟别人说,“刘贡父学问很大,他说的‘皛饭’必有典故。”
【到刘家,苏轼傻了眼,只见桌上摆着一碟盐、一碟萝卜、一碗米饭。
【苏轼说:“你逗我玩啊?”
【可苏轼不生气,还坐下来,把“皛饭”吃了。
【临走时,苏轼说:“明天,你来我家,我给你准备‘毳饭’。”
【“毳”读音cui,指的是人身上的小毛,俗称寒毛。
【刘贡父担心苏轼耍他,不敢去。
【但转念一想,去去也无妨,见见“毳饭”是什么。
【次日,刘贡父来到苏轼家。
【苏轼陪他聊天,一直聊到了中午。
【刘贡父很饿了,催促苏轼叫仆人端菜上来。
【苏轼让他再等等。又过了半个小时,刘贡父大怒道,“你搞什么明堂?快开饭!”
【苏轼眯着眼说:“盐也毛(“毛”,方言,即武汉话里的“冇”,没有),萝卜也毛,饭也毛。难道不是‘毳饭’?”
【刘贡父扬天大笑,“我知道你会逗我,但没想到‘毳饭’是这样。”
【苏轼见刘贡父屈服了,立即吩咐仆人端上饭菜来。】
————
宋-神宗-赵顼:朝廷认为,刘贡父协助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其工作是出色的。
宋-迂腐老头-司马光:刘贡父就是一活宝,没他,咱们可寂寞死了。
明-编辑家-冯梦龙:老刘,咱正在编《广笑府》续集,你和苏轼还有啥子笑话,赶快艾特给我,我立马编进去,让你们流芳千古。嘿嘿嘿。
国史馆陈词研究员:我来补充一下,刘攽,字贡父,江西省樟树市人。他博学多才,与其兄刘敞齐名。欧阳修赞其“辞学优赡”、“记问该博”。苏轼在替皇帝写的制书中称其:“能读坟典丘索之书,习知汉魏晋唐之故”。刘攽除了编写《资治通鉴》外,还写了《东汉刊误》、《五代春秋》等多种。他的作品,多次受到曾巩、朱熹等人认可。
……
王慧乔看着苏轼说,“先生,天幕讲的可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了。这老刘,挺逗的。哎呀,要是他在海南,我的日子就有趣多了。”苏轼感叹道。
……
【叮!文同,是苏轼朋友圈的好友之一。
【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苏轼称其诗、词、画、草书,为“四绝”。
【在文同的仕途履历中,大部分时间在州郡当官,是一个“循吏”。
【苏轼对外声称是文同“从表弟”,但从各种存世史料来分析,找不到他们的姻亲关系。
【就算没有血缘关系,二人背后的家族却是世交。
【苏轼与文同,第一次见面,在陕西凤翔。当时苏轼在那儿任职。
【治平元年,文同为父亲丁忧三年期满,返回京师,刚好路过凤翔,就顺道去拜访苏轼。
【后来,苏轼在《石室先生画竹赞(并叙)》中提到了文同:
“先生闲居,独笑不已。问安所笑,笑我非尔。物之相物,我尔一也。先生又笑,笑所笑者。笑笑之余,以竹发妙。竹亦得风,夭然而笑。”
【熙宁三年,文同在太常礼院,主持编修《大宗正司条贯》。
【此时,苏轼担任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权开封府推官。
【两人因工作的关系,经常见面。
【几年后,两人各自到地方任职。
【当然,通信是少不了的。苏轼常在写给他的信的末尾,加上“呵呵”二字。
【“呵呵”,就像现代人微信聊天时发的笑脸。
【“呵呵”二字,散发着苏轼的幽默与儒雅。
【文同多次劝告苏轼,不要在任何人面前,谈论对时政的观点。
【文同写诗《方庵》,寄给苏轼,其中说:“愿君见听便如此,鼠蝎四面人恐伤”,意思是说你的周围多是小人,要警惕,不要乱说。
【熙宁十年,文同的儿子子与苏辙的长女快要结婚了。
【苏轼在赴徐州的途中,听说了此事,写了《小简》:“从来交契如此,又复结此无穷之欢,美事!美事!”
【元丰元年,苏轼在写给文同的书信中,已经随着弟弟苏辙的身份,称他为“亲家翁”了。
【元丰二年,文同准备赴湖州上任,却患了病,死在了陈州宛丘招待所。
【他在死前,唯一的愿望是想见见苏轼,但当时苏轼远在徐州。
【后来,苏轼感叹道:“(文同)悬知临绝意,要我一执手。相望五百里,安得自其牖。”
【文同死后,朝廷任命苏轼接任湖州知州。
【当年7月7日,在湖州的文化活动现场,苏轼看到了文同生前所画的《偃竹图》,“废卷而哭失声。”
【文同没留下多少积蓄,他的家累过得很苦,竟无力发丧。
【苏轼知道此事后,写信给舒州的李常,劝其出手资助。
【文同离开人间后,苏轼对他的缅怀,持续了十几年。】
————
山海经博物院342:文同还曾参与校对《新唐书》。他多次深入生活、扎根竹乡,喜欢以墨色的深浅,描绘竹子的远近、向背。书法家、癫子米芾称其:“以墨深为面,淡为背,自与可始也”。他的草书轶失了,其诗文被后人整理为《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
就知道你会来:竹笋炖玉林肉好吃。
天珠传奇:宋代文人书画,是中国书法绘画的巅峰……没有之一。
奇石艺术馆:文同就在我们四川盐亭(作揖表情包)。
……
苏轼的眼睛红了,捶着大腿说,“文先生,我对不起你啊。那一年,我没钱坐船到海南,在惠州把你的《墨竹图》给卖了,你不会怪我吧。”
“您又不是加杠杆,进行风险投资,文先生的在天之灵,不会怪您的。”王慧乔抿嘴道。
“爹,文先生去世十几年了。我还挺想他的。不过,他曾经送给我一张《箭竹图》,我还放着呢。”苏过笑嘻嘻地说。
……
【叮!苏轼还有个学生,名叫李廌(zhi)。
【李廌,字方叔,6岁时,父母双亡,他是孤儿。
【在李廌20多岁的时候,他前往湖北黄冈,拜访苏轼。
【苏轼认为李廌的作品“笔墨澜翻”,有“飞沙走石”之势。(这真的是在损人,还是在夸人?)
【苏轼对他说:“子之才,万人敌也,抗之以高节,莫之能御矣。”“万人敌”,本是项羽的尊号,现在经苏轼的手,无偿送给李廌了。
【于是,“万人敌”成了李廌的诨名。
【李廌30岁的时候,参加了科举。恰好,这次考试的主考官是苏轼。
【李廌认为自己是学霸,加上老师当主考,再怎么也该得一个好评。
【考试结束后,阅卷工作开始了。
【苏轼看到一篇作文,对其评价很高,说大概是李廌写的。
【当时阅卷之前,所有的作者信息,都被糊起来了,要到名次排定后,才拆开看名字。
【岂料,苏轼看好的这篇作文的作者,不是李廌,而是章持~
【更让苏轼大跌眼镜的是:李廌落榜了!
【几天后,苏轼带着歉意,写给李廌一首诗:
“与君相从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
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