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章 全才攻略:范仲淹,彪悍的人生不需要多说
【此手稿的卷末,印有很多红色的藏印,无声地记录着手稿的传承体系。譬如宋代的赵汝述、任希夷,元代的项元汴、柳贯,清初的梁清标等人的,都在上头盖了印。到了乾隆爷时期,人藏至被收进了清宫内府,当然少不了盖章狂魔乾隆帝的“三希堂精鉴玺”藏印。
【司马光去世后,宋哲宗亲自为其墓碑题写了四个字:“忠清粹德”。
【在他的灵柩送往老家夏县的时候,京师的民众罢市前往送行。有的人甚至借了盘缠,前往夏县参加追悼大会。
【至于岭南一带的老百姓,也在家里摆设灵堂,祭奠司马光。
各地的人们,都在家里挂了他的画像祭祀他。
【吕公著评价他说:“孔子上圣,子路犹谓之迂。孟轲大贤,时人亦谓之迂阔。况光岂免此名。大抵虑事深远,则近于迂矣。”
【程颐对他评价很高:“阅人多矣!不杂者,司马、邵(邵雍)、张(张载)三人耳。”
【蔡世远说:“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诸葛武侯、陆宣公、范文正、司马文正也。”
【司马光留给后世的还有其家训,他在《训俭示康》里说:“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他的意思,就是告诫后人,想要日子过得长久,就得勤俭节约,不可奢侈浪费。】
————
司马光很感动,他没想到在他死后,竟然有那么多的人拥护他。
值了。
他现在的任务是把《资治通鉴》编好,编成天地间一流的好书。
……
天幕的右边出现了对话框,很多古今的人们热烈讨论。
明神宗呵呵笑:“我朝也举行了变法,只维持了十年,随着张居正的去世,朕下旨废除了新法。那些新法像绳套一样,套在我的脖子上,不舒坦。现在我已经摆烂二十多年了。不上朝,真好。”
“陛下,您小声点,万一天幕听到了您的话,可能会把您的一些不好的事说出来的。”叶向高一脸黑线。
秦-商鞅:我在秦国变法,秦孝公完全听我的。新法实行十几年后,秦国成了虎狼之师,打了很多漂亮仗。
西汉-太史公-司马迁:你还有脸说,你作茧自缚。后来你被车裂了,知道吗?
秦-商鞅:……完犊子了。变法的风险指数太高了。
清-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明-首辅-张居正:我为什么五十多岁就死了?难不成是吃多了海狗丸?我得注意养生了,争取活到八十岁,把变法视野推进下去。
清代-高邮知州-魏源:我花了大力气,编了一本《海国图志》,国内没人看,流布到了岛国,成了畅销书。诶诶,我的本意是用这本书推动国内的变革,谁知道肥水竟然流了外人田!
……
司马光看了这些评论,才理解王安石的苦心。
好在他还没有和王安石彻底翻脸,一切还有回转的余地。
他听说王安石聘请了很多无赖,去推广新法,这不行。
司马光要给王安石写信,劝劝他。
毕竟都是为了大宋的基业万年长久嘛。
此刻,天幕上出现了一段很清奇的画面。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位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站在沙场上对着虎贲将士训话。
他的身后,是苍凉的黄土高原。
“大宋西边的西夏国,多次侵扰边疆,边事吃紧。宋仁宗临危受命,召范仲淹前往陕西,抵御寇贼。”
布衣少年,在河南商丘求学。辽阔的天幕下,形单影只,满地的枯叶,从他背后卷起。
“寒素出生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前进的斗志。”
躺在徐州的家里,他已经气息奄奄。
他放心不下国事,可是手还是停止了抖动,闭上了眼睛。
画面转动,是他的一生在一一展现……
【叮!范仲淹的毕生作品,被收录进了《范文正公文集》。
【其中的《岳阳楼记》,是后世学生必背诵的名篇,“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你们以为范仲淹写这篇文章,到过岳阳楼吗?其实,他根本没去过岳阳楼。他是看了一张岳阳楼古画而即兴创作的。
【范仲淹的祖先是唐朝宰相范履冰。其高祖为范隋,唐懿宗时,天下大乱,朱温擅权,他担心会遭横死,便南下过江,担任丽水县丞。后来中原地区乱了,他就在苏州定居。其曾祖和祖父,都在吴越王小朝廷里担任小职务。
【他的父亲范墉为了碎银几两,也在吴越国做官。后来,范墉跟随吴越王钱俶归顺宋朝,担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
【宋太宗端拱二年,范仲淹在徐州节度掌书记官舍出生。
【淳化元年,范墉因病在办公室去世。他的母亲谢夫人无依无靠,为了让两岁的范仲淹活命,只能选择改嫁给淄州长山人朱文翰。
【范仲淹跟着改姓,取名朱说。大中祥符四年,范仲淹得知自己的父亲早死了,心里很悲痛,离开母亲,前往河南商丘拜人为师,学习《四书五经》。考中进士后,他在多地任职。
【苏轼出生的时候,范仲淹已经48岁了。
【苏轼得知他的光辉事迹时,范仲淹已经去世了。苏轼为此,感到了很大的遗憾。
【钱公辅也很欣赏范仲淹,曾说:“范文正公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这块义田传承了八百多年,直到共和国初期,才因土地改革而分给村子里的所有人。
【在那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有很多穷困的族裔,靠着义田的救济,读书成名,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