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今后如何?
新汉军的兵器精良,其实并不是孙策与周瑜眼红了。现在,天下诸侯,哪一个不眼红新汉军的兵器精良问题?
可惜,不管他们用什么的办法,都难以从新汉朝搞得到新汉军的兵器,明买不行,暗暗想偷新汉军的兵器打造技术也不行。因为,新汉朝对这方面的保密措施做得实在是太好了。
在新汉朝,有专门的一个保密部门,所有牵涉到一些核心技术的事,都有专门的人护卫,旁人根本就靠近不了。那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也对新汉朝相当的忠诚。
其实,有时候,会经常有个别的新汉朝的匠人失踪,这些,都是被别的势力派人前来偷偷的劫走,可是,不管他们用尽手段,都难以让那些匠人开口把新汉朝的核心技术所密说出去。经过一些匠人的失踪事件,新汉朝对这些匠人的保护更加的用心了。近些年,已经很难再劫得走新汉朝的匠人了。
所以,想得到新汉朝的打造精良兵器的技术,还真的不容易。目前为止,虽然有个别的势力,可以通过某些手段办法,得到少量的新汉朝的精良兵器,但是,却也只是一小部份,他们拿去研究,也打造不出如新汉军所用的那些精良的兵器来。最多就是在外形成,可以打造得形似,但是抗打击的硬度上,却是达不到的。与新汉朝的精良兵器相比,根本就不同一个档次上。
所以,如果得到了新汉朝的那些更加精良的兵器。那么,就会让整支军队。在战斗力上,大大的提升一个档次。
眼下,天下诸侯得到新汉朝的技术,就是那些不怎么好保密的马镫马蹄铁。有了这些,让他们的骑军可以提升一个水准,能够在马背上骑射,让他们的骑兵战马,不容易因为马蹄的受伤而丧失战斗力。
可是。骑兵,虽然是这古时候的主要强力兵种,但是,在大汉当中,骑兵却并不是主宰一场战争胜负的一个主要兵种,因为,一般的势力。他们能够组建得了多少骑兵?在中原,战马缺少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南人不善骑马,也是一个因素。所以,孙策与周瑜,他们现在虽然有十来万军马。可是,真正的骑兵,却就只有两万左右。
一般的势力,他们也没有更多的人力物力来组建太多的骑兵。
所以,孙策与周瑜。一听到刘易要给他们武器装备,心里就别提有多高兴了。就目前来说,别说是精良的装备了,连一般的装备,他们都有点难以弄得到。因为,他们虽然也从民间弄得一批铁匠,专门为他们打制兵器,可是,暂时他们还没有铁绽来源啊,没有铁绽,他们拿什么来打制兵器?
之前,他们与山越人作战,无非就是知道山越人当中,大山里有铁矿,只要征服山越人,就可以得到山越人的铁矿罢了。
现在,只要归顺新汉朝,投效刘易,他们就可以得到梦寐以求的大批精良武器装备,他们岂能不惊喜高兴?
给孙策周瑜两人的军马换装,只是小意思。刘易摇摇头,好笑的对两人道:“工欲善,必先利其器嘛,我们新汉朝,每天都可以开挖出无数的铁矿,将来,还会探测出更多的矿藏,所以,我们有用之不完的铁矿用来打制兵器。你们若投了新汉朝,那么,就是自己人,自己的兵器,不让你们用还让谁用?所以,你们不必如此惊喜。另外,军士除了正常训练之外,还要让他们的营养可以跟得上,军士一天三餐、四餐,都是可以的,并且,每天最少要两顿有鱼有肉给他们吃,这样,相信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你们的军马,必可以成为一支精悍的精兵。”
“这个……”孙策与周瑜都不禁有点尴尬,让下面的军士一天有两顿肉吃?这个,似乎还真的有点困难。
养军不容易啊,尤其是现在战时,军伍根本就没有时间从事生产方面的工作。这古时候,本来就极少有全职的军人。一般,只要京城的羽林军、禁军,以及边防的军马,才等于是脱产的职业军人。地方的士兵,他们其实还是要从事生产的。
这个时代,生产力低下,百姓的粮食,本来就不够他们自己吃食用度,直接导致他们难以按时按量的向管治他们的势力纳粮纳税。这样,就让势力的军队,也不会过得太过富裕。别说一天三顿、四顿,还要有肉了,能一天两顿,可以让军士吃饱,都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
这个,也是这古时候,打仗的时候,只要打了一场大仗,一般都要休整一年半载,或者是更长的时间,才可以再谈下一次作战的事的原因。就算是现在的新汉朝,养着上百万的大军,在经历大漠之战之后,现在也不得不要停下来,休整一段时间。
像曹操、袁绍,他们更是不可能持续的征战的,每打一场大仗,都要好好的休整一段时间。
孙策的这个势力,才兴起不久,在建设生产方面,远远落后于一般的势力。所以,他们在改造军士生活方面,暂时还远远没有做得好。
刘易没好气的瞪了这两个小子一眼道:“看吧,老是想着与我刘易撇清关系吧,我在这曲阿屯军发展,你们就没有用心的察看过吗?你没有留意到,曲阿方面,已经有了一个专门为军方养殖肉食类动物的养牧场了吗?鸡鸭牛羊,甚至战马,这个养牧场,已经不仅仅是向军方供应了,还可以对外出售多余的肉食,还可以为军方创收,要知道,我们新汉军要给正式编制的军士军饷的,如果不想办法创造财富,又如何养军?如果能让军士为朝廷效命?至于鱼类。这江东大河纵横,河流众多。有天然的鱼类,可供你们随便捕捉食用,再不然,可以出海捕鱼,你们可不要说,一天难以供应两顿肉食给军士哦?如果军士的营养供应不上,你们也难以训练出一支精兵来的。”
“江东的确不缺鱼,可是。鱼太腥了,军士都不喜欢吃……”周瑜有点惭愧的低头道。他想到自己军中,的确处处不如新汉军,枉他还想与刘易作对呢,现在,从一些基本的事上,他都不及刘易。
“呃……你们?”刘易无语的指了指他们。最后指着孙策道:“孙策啊,你不是没有跟师父一起生活过,你就没吃过师父给你做的鱼?你有吃到腥味么?这些细节,难道你就一点都没有留意?该不会,你连酒可以去腥,生姜可以去腥都不知道吧?还有。烤着来吃,或做成咸鱼什么的,也一样很美味,军士又怎么会嫌鱼带腥而不吃呢?”
这个,在刘易的眼中。的确是一个非常小的小问题。可是,刘易却不怎么知道。在这个古时代,一开始,鱼儿去腥的问题,还真的是一个大问题。古时代的人,还真的不知道太多的去鱼腥的办法。
之前也说过了,把鱼做成咸鱼,那简直就是一个笑话,因为,古时候的人,食盐那么的稀缺,怎么会有多余的食盐用来腌制咸鱼呢?酒与生姜什么的,对于后世来说,都是一些寻常之物,可是,对于这个古时代来说,这些东西,都是奢侈品,并不是每一个百姓都能够享用的。
何况,不管是孙策与周瑜,他们两个小子,还真的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这样的一个细节,要不是刘易现在说起来,他们还真的不会考虑如何让军士吃好的问题。或者会想让军士吃好一些,却从来都不会去考虑如何才做得好吃一些。
刘易见两个小子,都似有点无地自容的红着脸,便没有再说他们,挥挥手道:“算了,这些只是小问题,你们到时候,找周尚周大人给你们解决这些小事吧。”
“谢太傅。”周瑜与孙策,分别暗松一口气。
现在,两个小子,他们站在刘易的面前,才发现他们是多么的缈小无知,才发现他们自己是有着多么的不足。
“不用谢我,我也只是看到你们的确也算是一个人才,也看在你们娘亲的份上,不想与你们作太多的计较,只要你们能够想清楚,真心的为新汉朝效力,我刘易才会为你们做这么多。不然,我又为何要助你们?”刘易说着,看着他们道:“怎么样?都想清楚了吗?如果想不通,那么就再给你们一些时间考虑,反正,在你们成亲之前,我都会在曲阿的。等你们想好了,再说别的。能对你们说的,都与你们说了,就看你们自己了。”
刘易这是要这两个小子有一个正式的表态,如果他们还对自己怀着怨念,还是不愿意为自己效力,还想自己打天下的话,那么,刘易也不愿再说太多。因为说多了也没有用。
“公谨,你怎么看?这些年,我也觉得,我们的发展已经到了极限了,这些,也亏得你跟鲁肃先生他们共同的努力,才让我们能有现在的局面,可是,却还是及不上新汉朝所管治的一个小小的曲阿城。”孙策当着刘易的面,与周瑜商量了起来。
“这个……一切都是表兄你作主,我们,也只是你的属下,现在,在太傅的面前,大家也把话说开了,不管你是如何决定的,我都会追随着伯符你。”周瑜也不怕刘易在场,坦然的表态道。
“嗯……”孙策似想了想,再对刘易道:“师父,如果再有几年,徒儿觉得,定可以征服岭南,不出两年,定能收服山越人,到时候,徒儿的势力,必然大增,虽不敢说可以远超太傅,但是,数十万军马还是会有的……太傅,假若小子投了新汉朝,那我们将来又如何?”
孙策说到最后,神情肃然,终有了几分一方诸侯的神气,有了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霸气。
刘易看着孙策,迎着孙策这有点霸气不甘的目光,慢慢的说道:“将来,新汉朝不会封王。所以,不会存在一王一地的情况。但是,却有地区州郡的划分,以孙策你与周瑜的能力,管治一州一地,足有这样的能力。所以,你们将来,是为将为臣,为新汉朝坐镇一方。”
“哦?那、那这样一来。与一般的诸侯割地称王又有何分别?拿现在的情况来看,像刘表、益州刘璋,公孙瓒、袁术等等,他们莫不是一开始为一州之牧一州刺史的身份,大汉一乱,他们现在还不是各据一方?”周瑜首先想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疑惑的道。
“问得好。其实,一个国家的统一,以及一个国家的管治,往往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我们再按照以往的朝廷架构,那么。将来某一天,或许又会出现像如今大汉的情况。一个朝廷,一个官府机构,那是不可能永远都做得到清廉如水的,随着发展。总会出现各种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的问题。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会如此。当一个朝廷的时候,天下就会人心思乱,坐镇一方的封疆大吏,就会自成一个诸侯,使得天下再乱,分裂大汉。”刘易深深的望了周瑜一眼,从周瑜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来看,这个小子,恐怕还是有不少本事的。
“所以!”刘易话题一转道:“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杜绝这样的一个问题,这样的一个现象发生。这个方面,要分两部份来讲。”
“哦?如何说?”孙策与周瑜都满脸好奇的望着刘易。
其实,刚才刘易跟他们所说的,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他们又岂会不知道这个规律?只是,他们也不知道要如何解决杜绝这样的一个现象规律罢了。
实际,历史上也是如此,一直到后现代的时候,神州大陆,都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分分合合,甚至在后世的时候,也没有完全彻底的做到统一华夏,还有个别的地区,还不归华夏所辖。
刘易道:“第一方面的,就是管治地方的官员及统治地方的将领,将来,并不会是再固定的,所有的军将、官员,全都归朝廷所直接任命。设一个任期,每隔一任或两任,必须要作平调,或调回京中为官。将调军不调,这样,地方掌权者,就难以兴兵作乱,只能忠诚于大汉朝廷。”
“第二方面,就是朝廷如何杜绝的问题。将来,我们的朝廷,虽然还是君主集中制度,但是,朝廷的君主,却不再有实际的权力,作为大汉君主,只是一个名誉上的君主。真正主持大汉政权的,是君主之下的一个理事机构。这个机构,是开放式的,也就是说,能者上庸者下。普天之下,谁都可以竟争这个相当于是朝廷丞相的职位,其人在职其间……嗯,这是一个机构,不是一个人,在这个机构的每一个人,互相也有着监督的权力,一切,都要为着大汉的发展,长治久安着想,谁损害了大汉朝廷的利益,谁就要遭受到弹劾下台,让有能力的人上位。这样,一级一级,直到地方官员,亦是如何,全都要由有能力的竞争为官。当然,现在说这些,暂时还太过遥远,但是,早晚,我们的新汉朝会这样做。这样,哪怕出现个别不轨的官员,也可以很快得到撤换修正。将来,会从我做起,待一统大汉,把大汉建设完善之后,我的儿子,他们会有继承皇位的权力,但不再有掌管朝政的权力,除非,他们有这样的能力,可以让朝廷所有的官员都顺服,认同他的政治思想。但是,他们就算想要掌权,也必须要一级一级的做起,先从下面基层的官员开始做起。不能再以皇帝之名来掌管朝政。”
这些话,刘易与几大军师私下里说过,还没有再向别人提起来,因为,这实在是太过惊世骇俗了。一般人,肯定是难以接受也难理解这样的说法。
现在,纵使孙策与周瑜如何天纵聪明,可是,也依然被刘易的这翻话所震惊。他们,还真的从来都没有想象过,一个国家,是可以如此的。
不过,他们虽然一时不是能完全理解,可是,却也能听明白一些东西,明白到,将来在新汉朝的统治之下,一般人都难以再割地称王,哪怕将来朝廷动乱,也会维持在一个大汉统一的立场上,不管怎么乱,都能够维持大汉的统一。
皇帝不再管政,这种说法,这两个小子还真的听都没有听说过。所以,感到特别的新鲜新奇。
“说白了,就是为了避免汉室刘家子弟将来不作为,太过放纵,所以,就降低皇室对朝廷的影响。让汉室刘家只享有名誉,不能主政。有能力的,才可以上位。没能力的,就只做个安乐皇帝好了,这样,也不会因为皇帝的无能而直接影响到大汉的繁荣安定。”(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