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玄幻小说 > 一碗茶的岁月 > 第九十四章:青山依旧

第九十四章:青山依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宗麟援阶而上,登临高处,遥眺满城火起,烟烬漫天。蜀宫附近亦遭焚烧,飘飞之物纷如絮落。

    蜀汉朝堂一片哀声四起,许多人跪伏在一排排新立的灵位之前哽泣。我从有乐身旁投眸而望,听到墙角那个侍立的微须文士垂泪唏嘘道:“蜀汉将亡也,关氏后彝一门,歼于庞贼之手。他和太子的灵位还赶不及摆放上去,那龛笼上面其实不只有八人,北地王谌、武侯子瞻孙尚、张飞孙遵、赵云子广、傅彤子佥、李恢侄球,皆不愧其先辈。”

    “那些是绵竹之战的殉难之人。”信孝在我后边低言道,“诸葛瞻率领长子诸葛尚、将军张遵、李球、黄崇防御绵竹。不听黄崇速占险要的建议,坐失兵机,出城与邓艾决战,兵败被杀,绵竹失守。后主刘禅抬棺出降,蜀汉灭亡。”

    有乐感叹道:“诸葛瞻出生时,诸葛亮已经四十六岁了。后来诸葛亮写信给哥哥诸葛瑾,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给诸葛瞻。父亲病死后,诸葛瞻袭爵武乡侯。十七岁时,娶蜀汉的公主为妻,成为刘禅之女婿。因蜀汉士人都怀念诸葛亮,加上诸葛瞻精通书法绘画,记忆奇强,所以大家都很喜欢诸葛瞻才思敏捷。每当朝廷颁布一项好的律令,尽管不是诸葛瞻建议倡导。百姓们都会互相转告说:‘这是诸葛武乡侯提倡的。’因而诸葛瞻的美誉受到过分渲染,有些名过其实。姜维北伐败回,诸葛瞻与董厥等人认为姜维好战无功,致使国内疲弊,于是上表给刘禅,要求让姜维担任益州刺史,并削夺他的兵权,这份表据说为蜀汉长老保存。从那以后,诸葛瞻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同执掌尚书台,统领国事。廖化约宗预一起拜见诸葛瞻,宗预说:‘我们已经年过七十,所得的已经够多,如今只差一死,有什么需要劳累自己去相求年轻后辈呢?’最后宗预没有前往拜见。”

    信孝闻着茄子说道:“由于征西将军邓艾奇袭得手,自景谷道攻入,诸葛瞻督率军队前往抵抗,此后盘桓不前;黄权之子黄崇多次劝他迅速抢占险要地势,不让敌人进入平原,诸葛瞻犹豫不决,没有采纳他的意见,黄崇因为诸葛瞻的失策而痛哭。邓艾长驱直入,蜀军前锋被打败,诸葛瞻退守绵竹,邓艾遣使送信诱降诸葛瞻:‘你如果愿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为琅邪王。’诸葛瞻悲愤地说道:‘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斩杀邓艾使者,坚守阵地准备决战。黄崇也激励将士决一死战,李球临阵授命,于是汉魏最后一战‘绵竹之战’爆发。诸葛瞻在绵竹摆好阵势等待,邓艾派遣其子邓忠从右包抄,又派遣师纂从左包抄,结果两人都被诸葛瞻打败退回,禀告说:‘敌人难以击破!’邓艾怒道:‘生死存亡,在此一举,有什么不可以的!’以斩首威逼两人再次出战,击败汉军,诸葛瞻交战而死。黄崇在乱军中奋战被杀。李恢侄子李球阵亡。张飞之孙、张苞之子‘西乡侯’张遵率军突入敌营,力战而死。诸葛瞻之子诸葛尚听说军败后,叹息说:‘我们父子受汉家那么多的恩惠,而没有提早斩除黄皓,以致惨败,还有什么面目活下去呢?’于是冲入阵内战死,时年十九岁。东吴派老将丁奉率精兵援救不及,闻知诸葛瞻父子死守绵竹关,寸土不让,以死报国的悲壮事迹,遂领兵归返。姜维爱将傅佥则是在钟会遣胡烈进攻阳安关之时,格斗而死。魏人对他拒降就义的行为很佩服。其父亲傅肜曾为刘备奋战至死。堪称蜀汉最壮烈的父子,宁肯战死决不投降,晋武帝司马炎都被感动,为之赞叹:‘蜀将军傅佥,前在关城,身拒官军,致死不顾。佥父肜,复为刘备战亡。天下之善一也,岂由彼此以为异?’傅佥儿女在蜀汉亡后沦为官奴,司马炎赦免其奴役身份,复为庶人。蜀汉虽然不乏此等忠义将军,却仍落得灭国下场!”

    “蜀汉征西大将军宗预,昔在此处抱病鸣箫自怡。”宗麟忽有所见,抚摩一座石台,坐上去盘腿感叹,“他曾为丞相诸葛亮帐下幕僚,孔明逝世后,宗预受命出使东吴,得到孙权的赞赏。宗预为人坦率耿直,秉承孔明遗志,致力于孙吴与蜀汉同盟的巩固,并受封关内侯。宗预六十多岁时拿到领军之权。当时驻屯江州的车骑将军邓芝回到成都,对宗预说道:‘按照礼法,六十岁就不应该再参与戎事了,而你却才刚接受军队,这是何解?’宗预毫不示弱,回击道:‘你已经七十岁了还紧握大军,我才六十为何不能统领军队?’邓芝为人骄傲,当时自大将军费祎以下的人都避让三分,唯有宗预不肯屈从。那年,宗预受命再次出使孙吴。临别之时,孙权抓住宗预的手,哭泣道别说:‘你经常奉命来结交两国,现在你年纪已大,而我也日渐衰老,恐怕再也不能相见了!’赠送宗预一斛大珍珠作为礼物。宗预因病回成都,受任镇军大将军,兼领兖州刺史。蜀汉灭亡,宗预随后主刘禅徙往洛阳,悲愤难遣,在中途病逝。”

    宗麟转头拭目,随即鸣箫一曲。我摸腰间,暗感纳闷:“那支箫他啥时又悄悄取去了?”

    其曲苍凉悲壮的同时,又溢洒一种淡泊宁静之气。更似饱蕴人生沉浮之慨,展现出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让人品味之余,仿佛感受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川流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聆其音韵,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宗麟咏吟词牌毕,在飘飞如絮的烟烬间转面说道:“此词乃‘临江仙’,嘉靖年间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杨慎写于泸州渡口。他是明代三才子之首,因‘大礼议’受廷杖,削夺官爵,定罪谪戍云南,终老于‘永昌卫’。其去世时你这小姑娘未满四岁……”

    有乐啧然道:“别以为我不知道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词出名于元末明初的说书演义,杨慎比罗贯中这厮晚生一百五十八年,他的临江仙,为何成了三国演义开篇词?那是因为嘉靖年代人们又再重新增删整理了不只一遍刊本,此后又有人对‘嘉靖本’不断的整理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等,内容没有大的改动。人们历来厌恶司马氏那班权奸,而真正的英豪倍受传颂,三国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晚唐李商隐的《骄儿涛》便有‘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的诗句,说明至迟在晚唐时三国故事已妇孺皆知,宋代通过艺人的表演说唱,三国故事更为流行……你把箫还给她!”

    宗麟浑若未觉我在旁边伸手,自顾慨叹道:“历史固然是一面镜子,倘若没有丰富的甚至是痛苦或残酷的人生体验,那面镜子只是形同虚设,最多也只是热闹好看而已。正因为杨慎的平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这番人生哲理通过寥寥几句词娓娓道来,令人心有戚戚。”

    “原来所谓的木牛流马,只是手推小独輪车。”长利刚说就被有乐以手掩嘴。他挣扎着憨笑道,“我听说诸葛亮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神奇器物,并改造连环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传说很厉害的样子……”

    “谁说不厉害?”有乐卯他脑袋。敲之曰,“不信你就去站在床弩前面,试试看十矢齐发,会不会拦腰将你截断……你看那些箭有多大,就跟鎗戟差不多!”

    “所谓床弩,也无非只是些门板。”长利憨望道,“上面架起几张大弩,箭再粗也没多少棵,洒射几拨就没了。”

    “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有乐摇扇说道,“即使再厉害,当然不能跟我们家那些国友铁炮相比。毕竟我们来自一千三百多年后,然而就算这样,真拼起命来,宗滴这厮就算拿铳也硬干不过那么多乱兵……”

    长利憨然道:“那些乱兵爬在宫墙上袭射的箭矢好像也不怎么厉害,刚才射夏侯霸就没死,只是弄他的舌头坏了,无法说话……”有乐敲他脑瓜,说道:“那个束发老将并非夏侯霸,明明是张翼。他身上穿那么厚的铠甲,怎么容易被射穿呢?即使这样,我看他也快‘挂’了,你看他爬在那棵挂满首级的树下,气都喘不过来……”

    信孝闻着茄子张望道:“树下有些野狗,不知在拖拽何物争相撕咬?”我转面投眸,看见束发老将爬去驱赶,随即嘶声大叫。跟随其后的人亦在惊呼:“似是魏兵搬来弃下的太子尸骸遭犬群拖去树丛里面了!大家快帮张将军去抢回来……”

    长利亦要跟去,却被宗麟走来拽回廊间。长利转面说道:“我们那时候驱赶野犬,用炮竹最有效了,爆响之声吓跑它们,就跟过年放鞭炮驱除年兽的传说那样,信包曾跟我说,其实‘年’是厉鬼……”

    信孝闻着廊壁外飘近的烟味转觑道:“没有火药和纸张时,古代人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根据古籍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大概是将一根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声。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这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后来,炼丹家经过不断的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从而代替了用火烧竹子的古老习俗。北宋时,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炮仗’,后又改为‘鞭炮’。在火药发明之前,只有‘鞭’,没有‘炮’。人们甩鞭子,鞭子的尾部发出‘啪’的声响,这种动作成为一种礼仪长期存在于历史长河中……”

    说着,抡起软鞭朝空中一甩,荡向旁壁,果然发出脆击之声。随即拢鞭盘袖,说道:“《神异经》上说:‘西方山中有焉,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年惊惮,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药为之。’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记载,说明当初人们燃竹而爆,是为了驱吓危害人们的山魈。据说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所以每到除夕,人们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吓跑。这样年复一年,便形成了过年放鞭炮、点红烛、敲锣打鼓欢庆新春的年俗。宋代的抗金义军据此做出了最早的随身火器‘手炮’,填装火药于竹管之内,添加钉针砂丸,用以射敌。”

    “年惊惮,”宗麟将信雄拉回来身边,目望窗外幽荫,却似面有虞然之色,蹙眉转觑道,“就是‘年’这个东西的本名。在古代传说里,其极可怕。样子大概就跟信雄望见的那个如丧考妣之影差不多,我觉得那未必便是邵悌……”

    “传闻司马氏阴养死士之中有异人。”盘坐角落里的秃头老者合掌垂目,低声说道。“高平陵之变出现过,据称邵悌他们家有人会召唤冥灵之术,说不定真能把‘年惊惮’召唤出来。”

    “说来可笑,”宗麟眺向草木幽荫之处,微哂道,“司马炎宣称要禁星气、谶纬之学,他们家族帐下却阴养这般异士。其中以邵悌尤甚,号称‘死侍’,后世这个名堂就来自他那里。”

    我向宗麟伸着手,忍不住悄问:“后来他禁了没有?”宗麟向我伸手,说道:“蜀亡的两年后,泰始三年,公元二六七年,晋禁星气、谶纬之学。司马昭一死,晋武帝司马炎先解除魏宗室禁锢,次年解除汉宗室禁锢,随后录用蜀名臣子孙,甚至重用向氏兄弟这样的钟会旧属为将军,分掌兵权以缓解日后子孙将临之危,然而种种举措仍难消除‘得国不正’之诟病,这在整个两晋朝代,根本困扰不断,天下走向五胡十六国混乱时期……”

    我伸着手问道:“为什么呀?”宗麟啧然道:“因为儒家重视正统。无论篡权还是造反,你这个‘名份’问题必须很好地解决。不然就算得手一时,别人也不服气。天下一统,其实没有他们想的那样简单。光靠武力就成?作梦吧,再会玩心机也办不到,要想长治久安,这根本就不是权谋能办成的事情。比如说有乐那位睥睨天下的哥哥,屡趟领兵进占京都够霸气吧?路走到那一步到头了,他敢怎么样?他终究不敢怎么样。若再往前一步,只有死路一条。不管朝代更迭还是权位废立,毕竟名正言顺才合正道。我父亲要替其跟后妻所生之幼子谋权废掉我,密召家中数位重臣私下商议,结果怎么样?他们当场闹翻,谈崩之后即遭愤怒的家臣砍杀了,史称‘二阶崩之变’……”

    小珠子嘀咕道:“这种‘弑父’的行为五百年后很受某些人欢迎。然后整个人类世界迅速走向崩溃了……”宗麟恼觑道:“乱说话怎么行,我何曾‘弑父’?那是几个家臣一气之下擅为,我还悲愤地起兵讨之,正气凛然地给父亲报仇了。虽说他实属活该……”我伸着手,说道:“后来我听公公说,你很坏。”

    “你公公更坏!”宗麟恼哼道,“趁他不在这儿,赶快多给我些‘九转雄蛇丸’吃吃,因为马上就要开干。收回你那只白白红红的嫩手,先掏药丸子!或者整瓶拿给我,魏兵就要攻杀进来了……”

    “大家放心,”小猫熊一样的黑眼圈儿家伙从长利肩后取琴,慰言道。“那些魏兵是我的部众,召集守护蜀宫,不会有人要攻杀进来。”

    信孝颤着茄子说道:“先前听闻令侄钟邕去外面带你帐下数百兵将进宫,可我看殿前涌来何至几百人?许多人群就像潮水一样密密麻麻地往这边推涌,满满地挤在门庭外,那些喊打喊杀的也是你的人马?”墙角那个侍立的微须文士到窗边不安的张望道:“果然越来越多人挤过来了,为首那个势如疯虎的小子似是钟大人部将胡烈之子胡渊,记得曾听闻他小名儿叫什么来着……”

    “鹞鸱来了?”小猫熊一样的黑眼圈儿家伙闻言一惊,顾不得失手琴落,转身说道,“他必恨我扣押其父,想是要杀我。”

    宗麟朝我伸手,催促道:“赶快给我补益内力之丸。整瓶拿来!不然只怕待会儿不够用……”

    长利抱琴说道:“后面也有很多人涌过来,宫殿快挤满了,就要连侧廊也站不下。咱们不如赶快拉他一起跑去高处?”小猫熊一样的黑眼圈儿家伙挣脱有乐拉扯,推搡旁人,急往外间挤身而去,说道:“我要跟帐下兵将在一起,你们且随向家的人避往高处,此地即将刀箭无眼,各户眷属们也别乱跑,快找房间躲在里面勿出,免遭池鱼之殃……姜维去哪里了?”

    墙角那个侍立的微须文士向我们指引道:“场面混乱不堪,大家还是别留在这儿等死,从这里沿廊道往后边有路径通往宫外,不如先领家眷们逃去灯市,再穿过灯笼街巷,到后山避一避风头。”

    长利憨问:“他们这时候就有灯会的风俗了吗?”

    “早就有了。”信孝闻着茄子说道,“相传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五斗米道’而举行的‘燃灯祭斗’仪式,要算迄今所知最古老的灯会。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达官贵族和豪门名士,每到元宵节,他们也效仿宫廷,张灯结彩。东晋名人習凿齿有《诗灯笼》描写当时灯彩的情形。南朝宋孝武帝在位期间,得益于佛教传法抄录经文所需,纸张技术发展迅速,成本低廉,取代了丝织品的大量使用,使得灯彩艺术迅速盛行。南朝时期,江淮举办元宵灯会的盛况为天下之冠。灯会兴于唐,盛于宋,明朝时达到顶峰。而早在汉晋时,每逢春月花开时,蜀郡的贵胄都要‘纵民游乐,嬉戏西园’,连续多天,到处灯红火耀。”

    有乐忙着摆弄黑骨扇,眼皮乱跳的说道:“看来要从蜀宫这边一路打去灯市,此关果然难过,险恶不亚于‘圣宫陷落’的那个诸神黄昏……”宗麟接过我所递之丸,塞进口里,随即抬袖出铳,轰击窗外晃闪而入的幢幢黑影,冷哼道:“来不及跑路了,开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