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四大游记全系列白话文 > (第五十六回合)

(第五十六回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观音和好朝天

    赵元帅手腕受伤,回到天庭后奏报玉帝:“臣奉命巡视山海,发现泰山果真倒于海中,东海也确实被填塞,杀人放火等事样样属实。臣率天兵征讨,但八仙仍然逞强,杀伤臣的手腕,并追迫龙王。恳请陛下再派强将剿除他们,以维护天威。”

    此时,龙王一方面前往如来佛祖处借兵,另一方面又递上告急表章。玉帝看后大怒,立即命令关元帅和温元帅统领天兵二十余万,漫天遍野地前往龙华会捉拿八仙。同时,又命令马、赵二将统领天兵二十余万助阵。

    途中,关元帅对温元帅说:“此次出征,我们虽然应当助玉帝一臂之力,但也要问明是非。如果龙王没有得罪八仙,那八仙又怎么会如此逞强呢?何况此事非同小可,八仙结交广泛。我看这次必然有人来和解。昨天赵元帅过于刚暴,所以败下阵来。今日我们前往,应当随机应变,先礼后兵。”

    温元帅点头赞同:“此言正合我意。”

    两军到达龙华会后,列成阵势。温元帅和关元帅出马,派人通报,请八仙出来答话。

    铁拐李见状,对众仙说:“这是关元帅和温元帅先礼后兵的策略。然而看他们的军容如此强盛,我们不可轻敌。我现在前往老君处求救,你们可战则战,可守则守,须量力而行。”

    众仙回答道:“对的。”

    铁拐李驾云离去。

    钟离权和张果老商议后,对众仙说:“你与国舅、仙姑一同负责军务,采和、湘子协助大圣前去救援,我与洞宾则负责对阵关、温二将。”

    吩咐完毕后,他们便骑马出阵,向温、关二人躬身施礼。

    温、关二人也躬身回礼。关元帅从容地问道:“昨日为何抗拒天兵?”

    钟离权回答道:“我们并非有意抗拒天兵,只因赵元帅过于刚猛,不容我们分辩,所以未能及时承旨。”

    关元帅又问:“那么你们为何要推山塞海呢?”

    钟离权解释说:“我们原本是要过海赴会,但龙王无故强夺我们的玉板,还擒拿了仙友蓝采和,将他囚禁在幽室中。我们多次前往索取,他都不肯归还。更仗着四海的兵力,欺凌弱小。我们含冤受屈,无处伸张,才不得已如此。”

    话还没说完,忽然喊声震天,原来是马、赵二将从后方杀到。尽管温、关、钟、吕四人对阵,却全然不动。马、赵二人不断侵掠八仙的后阵,情况十分危急。

    突然,八仙阵中冲出一员大将,手持铁棒,势不可挡,英勇无敌。众人一看,原来是齐天大圣。

    他二话不说,直取马、赵二将。马、赵迎敌,斗了几回合后,大圣一棒打下,二十万天兵损失了一半。众人都大惊失色。马、赵想要撤退,大圣又一棒挥起,马、赵挺刀齐隔,但两把刀都被打断了。

    正在危急关头,老君和如来佛祖突然到来,大声喊道:“敌将休斗,待我讲和。”大圣这才住手。

    老君和如来佛祖急忙到阵前,劝开双方。他们召唤八仙和龙王上前询问事情的缘由。突然,又有一人驾云而来,众人一看,原来是观音菩萨。

    她见两处正在交战,便来此查看情况。老君和如来佛祖招手让观音相见,并说:“大士来得正好,不然我们也要派人去请你来和解此事。”

    观音菩萨问道:“是什么事?”

    老君回答说:“是八仙与龙王之间的纷争,我们希望大士能一同为我们调解。”

    观音菩萨却笑着说:“这件事我不敢奉命。”

    老君和如来佛祖不解地问:“为什么?”

    观音菩萨解释说:“洞宾那个家伙最是轻薄无礼。我以前在洛阳造桥时,他就曾多次出言调戏我。”

    老君和如来佛祖听后大笑,说道:“如今有我们二老在此,便不会有事。”

    三人坐定后,龙王和八仙各自前来陈述自己的理由。如来佛祖作为修行者,听了之后只是念诵“阿弥陀佛”,而老君作为通达世事的智者,则只是说“也罢也罢”。

    对于是非对错并未给出明确的判断。因此,龙王和八仙的争论依旧没有停止。

    观音菩萨看到这种情况,心中十分焦急,于是走到老君和如来佛祖面前问道:“此事究竟该如何解决?”

    老君和如来佛祖回答说:“全凭大士您来主张。”

    观音菩萨思考片刻后说:“依我之见,处理此事并不难。但既然玉帝已经发怒,我们必须先面见玉帝,然后再做处理。”

    老君和如来佛祖点头赞同:“大士所言极是。”

    于是,三人一同去见玉帝,说道:“我们特地来为八仙和龙王讲和。”

    玉帝怒气未消,说道:“八仙的行为十分无礼,他们推山塞海,放火杀人,还伤了我的大将,其罪难逃。”

    三人连忙解释:“八仙固然有罪,但事情的起因在于龙王,他无故夺走了八仙渡海的玉板,还囚禁了蓝采和。双方因此忿争,才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而且,当问罪之兵到来时,八仙因为没有得到辩解的机会,所以并非有意抗拒天兵。”

    玉帝听了这番话,心中的怒气稍微平息了一些,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听从三位高人的意见吧。”

    于是,老君和如来佛祖再次回到阵前,观音菩萨对龙王和八仙说:“天下没有长久争斗而不和解的道理。如果一定要力争到底,双方必定都会受伤,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我们已经见过玉帝,特地来为你们调解。你们必须听从我的话。”

    龙王和八仙纷纷表示:“大士处理得十分公平,我们无不遵从。”

    观音菩萨接着问道:“玉板现在在哪里?”

    龙王回答说:“在烧海的时候,又被八仙夺去了。”

    于是,观音菩萨命令八仙将玉板取来。在八片玉板中,她挑选了两片最完美无瑕的,交给龙王,以补偿他两个儿子的性命。

    她安慰龙王说:“你的儿子因为这件事而死,现在他们已经死了,不能再复生。这两片玉板就当作是对你的补偿,留在宫中就像见到你的儿子一样。”

    龙王流着泪,哽咽着表示感谢。他恭敬地禀告说:“虽然关于玉板的事情听从了大士的裁决,但是我的龙宫被堵塞,现在我们该去哪里安身呢?”

    观音菩萨听了,默然片刻,然后向老君和如来佛祖请教。

    二人回答说:“前面的事情处理得非常妥当,这件事还是要请大士您来拿主意。”

    观音菩萨微笑着说:“这也不难。”

    说着,她向前伸出手指,轻轻一点,便深入海中,轻轻一挑,竟然将那座泰山重新挑起,放回原处。

    瞬间,海中的殿宇和景物都恢复了原样,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众仙见状,无不心悦诚服,纷纷称贺。

    老君和如来佛祖也赞叹道:“今日若非大士在此,我们二老还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于是,老君和如来佛祖带领着八仙和龙王来到玉帝的宫廷谢罪。

    玉帝问道:“事情如何处理了?”

    老君和如来佛祖回答说:“大士用两片玉板来补偿龙王失去的两个儿子,并重新整理了山海,使其恢复原状。现在大家都心悦诚服。”

    玉帝抬头望向云海,只见泰山更加高耸入云,东海也变得更加深邃广阔。他大笑起来,说道:“人们都说观音菩萨神通广大,如今看来果然名不虚传。”

    接着,玉帝召来八仙和龙王,说道:“你们无故扰乱天地秩序,本应重罚;但看在老君和如来佛祖的面子上,就从轻发落吧。龙王罚俸一年,八仙降职一等,都限一年期满后再恢复原位。”

    八仙和龙王连忙谢罪。玉帝随即命令四将率领天兵撤回天庭。老君、如来和观音菩萨辞别玉帝后离开。龙王和八仙也在宫外拜谢三人。三人告别后,各自驾云返回自己的住处。

    从此以后,天地之间恢复了宁静与和谐,天下太平。

    诗曰:

    八仙踪迹居岛蓬,会罢蟠桃过海东;

    大士不为扶山海,龙王安得就深宫。

    自那以后,八仙时常出现在人间,但由于凡人肉眼不识神仙真身,往往错过了与他们相遇的机会。八仙也只在遇到有缘人时,才会现身度化。接下来,我将列举一些八仙在人间的事迹以及他们的神通。

    明朝时,有一位道士在市场上售卖木圈。这木圈连环相扣,却无刀斧砍凿的痕迹,人们都感到十分惊奇。

    有一位书生突然领悟道:“神仙多喜欢施展戏法,这两个相连的圈看起来就像一个‘吕’字,莫非这位道士就是吕洞宾吕祖?”

    于是,他走上前去拜见道士,请求度化。道士问他:“你为何如此?”

    书生回答说:“从木圈中我领悟到了您的身份,知道您就是吕祖。”道士笑着说:“后面的人还在叫我卖圈呢。”书生回头一看,道士已经不见了。

    在长安,有一户人家造了一大缸酱,却不慎将一条毒蛇淹死在缸中。主人并未察觉。突然有一天,一位骑着驴的老者走进这户人家,打破酱缸后便离去了。

    主人出来查看,发现缸中有一条毒蛇。他大惊失色,立刻跑去感谢那位老者。只见那位老者骑着驴缓缓前行,主人奋力追赶却怎么也追不上。人们纷纷猜测,这位老者可能就是张果老。

    在南方,有一个烂脚乞丐躺在桥上,整天叫喊着让人帮他按摩脚。他喊了三天,却没有人理睬。

    突然,他大笑一声,便腾云驾雾而去。人们都说,这乞丐其实是李铁拐。而他叫人按摩脚,其实是在暗示,谁能为他按摩,他就能度化谁,只可惜没有人识破这一点。

    在广州,新建了一座寺庙。寺庙里的和尚想要在一块石碑上刻上钟繇、王羲之等书法名家的字。

    一天,和尚外出,留下小徒弟看守石碑。突然,一位道士来到寺庙,想要在石碑上写字。小徒弟不同意,抢走了石碑。道士便用毛笔蘸水在地上写了一首诗,字迹流动如珠,至今仍然保存着。诗中有“自别岳阳曾到此”的句子,人们猜测这首诗是吕洞宾所作。

    山东的鲁王喜好道教。他的殿前有一棵大槐树,已经死了好几年了,鲁王十分惋惜,不忍心砍掉它。

    一天,鲁王设斋宴请僧人吃饭,一位道士最后到达,坐在槐树下。内臣拿斋饭给道士吃,道士却从手上拿出一个黑药丸放进嘴里。内臣觉得十分恶心。

    道士随后在树上钻了一个孔,把药丸放进去,又在地上写了一个“吕”字,然后离开了。第二天,那棵槐树竟然复活了,枝叶茂盛如初。

    又过了几天,鲁王设坛做法事。这时,有一位尼姑挺着大肚子来求食物。鲁王笑着给了她食物。

    不一会儿,尼姑腹痛难忍,似乎要生产了。鲁王命人安排她在一间屋子里休息。没过多久,尼姑就生下了一个孩子。鲁王命人好好抚养这个孩子。然而,就在当晚,母子二人都不见了,只在墙上留下了两个“口”字。

    此皆近闻,录之终篇,其余仿此。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