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石越接过来,喝了一口茶,方说道:“成绩已经出来,是糊名改的,皇上恩旨,这次进士、明经共取士五百九十六人。本来按议定,拟定的进士及第三人中,省元是白水潭院贡生佘中,而另两人虽然不是院贡生,但有一个也是白水潭的学生。此外进士出身的白水潭学院学生共六十五名,其中院贡生三十人,同进士出身的白水潭学生共四十三名,其中院贡生十二人,另外明经科还有二十一人。白水潭学院的学生这次一共考中进士科的有一百一十名,明经科二十一人,占了总人数的六分之一有余。”
潘照临顿时愣住了。
潘照临想了一想,道:“公子,若真有犯忌,考官黜落,吕惠卿也不是没有依据。”
“理由?理由便是犯忌讳!杂犯举人若要黜落,也应当在揭名之前。吕惠卿、常秩是故意找事,道杂犯举人便是殿试,亦要黜落。佘中本来是定为省元第一,吕惠卿、常秩黄口白牙硬是从中找毛病,子虚乌有说其中有文字犯忌,降至一百一十二名。六十五名原本在进士出身名次下的,都被找出毛病来往下面降,有三十人掉到了同进士出身;此外,更有二十余人竟遭黜落!”
这日的下午,田烈武带着唐康在院子里练了一会儿箭术,忽见石越回府来——他铁着脸穿过院子,走回书房,不久就听到书房里传出瓷器砸坏的声音——田烈武的听力,实在是太好了一点。
“公子,发生了何事?”潘照临也从未见石越如此生气过。
石越苦笑道:“吕惠卿岂是如此简单之人?白水潭的学生固然占多数,不过他同时也动了其他二十多个考生,以掩人耳目。偏偏此事是朝廷机要,一点也不能外泄,否则吕惠卿难免为千夫所指。”
“这是喜事。”
侍剑小心地端过一杯茶,石越从离开礼部上马车开始,就没有好脸色,还有一个同样脸色的,是参知政事冯京。
“本朝百年以来,未闻有此等事。”潘照临沉吟道,“吕惠卿、常秩敢行此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理由。”
司马梦求却道:“无论如何,此事大人断无坐视不管之理。御前官司打得赢打不赢,公子都要打。摆明了被黜落的都是白水潭的学生,皇上自有分辨。”
石越恨恨说道:“也没什么难写的,所有被调动学生的名次,理由,被黜落的学生的卷子,取代他们的卷子,我一一记了下来。我讨不回这个公道,枉为白水潭的山长!”他心里对吕惠卿恨得咬牙切齿,白水潭学院的学生一步步进入仕途,本是大势所趋,而其逐渐积累而产生的影响,必然慢慢浮现。但这是白水潭学院建校后的第一次大比,面临这样的黑手,石越岂能善罢甘休?
石越激动地说道:“揭名之后,还能调动名次,糊名又有何用?犯忌触讳之事,行文一不小心,就会碰到,谁也难免,何况如佘中等三十余人,根本不曾触犯历代皇帝名讳,只不过写了一些同音字而已。我和冯参政已经封了原来的判词与名次,明日我们各自拜表向皇上陈说,弹劾吕惠卿、常秩。”
不过对于田烈武来说,他已经很满足了,因为有一次石大人还告诉他:明年六月的武举,如果他愿意参加,可以找个大官一起保荐他——这是田烈武以前不敢想象的!大宋的武举,需要两个高官保荐才能有入试的资格,如田烈武这样的人,以前哪里敢奢望?就是为了武举,田烈武也决定要努力读兵书,这是考试项目之一。
白水潭学院第一届技艺大赛成功结束后不久,石越成为礼部试考官之一的任命终于正式下达,忙忙碌碌的日子,再次开始。田烈武虽然是唐康与侍剑的教练,经常出入石越赐邸,也很难见到他几面。让他吃惊的是司马梦求竟然是石越府上的幕僚——军器监案让他越来越觉得糊涂,直到他最终决定不去想这件事情。但除此之外,唐康与侍剑都聪明伶俐,而石府上上下下,完全没有一点大官家的架子,这一切,让田烈武感到很舒服。
而且在石府还有一个好处,石府的书很多,无论是潘先生,还是司马先生,或者陈先生,都很愿意借书给他看。田烈武粗识文字,他并不想看那些精深的古文,而是喜欢读兵书。石越是直秘阁,宫廷藏书他多能见到,而白水潭学院又在进行一个图书馆工程,潘照临便经常去白水潭借书,这个习惯很快又影响到司马梦求与陈良。当时大宋有一套兵书集,叫《武经七书》,田烈武有一日见司马梦求借来,便大胆从他手中借到,自此爱不释卷。这种书是管制书籍,坊间是买不到的,田烈武也不敢私自给别人观看,竟是用了极大的毅力,一页一页地抄录。若有不懂的地方,碰上潘照临或司马梦求闲暇,还会给他讲解一二。但是大宋的《武经总要》他却看不到,这部书是大宋军事百科全书,不是当官的,绝对不可能读到,当然潘照临和司马梦求自是特例。
潘照临和司马梦求、陈良都是满头雾水。
“潜光兄、纯父、子柔,准备一下,共同议定一份奏章出来。写完之后,我要拜访王安石,我倒要看看‘拗相公’是何说法!”石越嘴角露出一丝冰冷的笑容。
潘照临听石越这么一说,不由苦笑道:“这份弹章就难写了。”
“吕惠卿太过分了,这次我断不会善罢甘休!”石越恨恨地说道。
“确是喜事,但是吕惠卿、常秩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拆封之后,更改省试名次!”石越一掌击在案上,怒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