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始更 > 第127章 寒门子弟碾压勋贵 萧朝信意在安抚勋贵

第127章 寒门子弟碾压勋贵 萧朝信意在安抚勋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国子监内,书香四溢,孔文宣、沈慈、崔维等几位重量级的人物正在忙碌地审阅着一份份试卷。孔文宣,身为次辅,学识渊博,见多识广,时不时会因为某篇文章的精妙之处而发出感叹声。

    这样的声音让一旁的沈慈频频抬头看向他,心中满是好奇。终于,他忍不住开口问道:“孔师,究竟是什么样的文章能让您这位文魁频频感叹?”

    孔文宣放下手中的试卷,微微一笑,望向沈慈道:“曹国公,你的想法起初老夫也有些费解。这基本的民情解析,看似简单,其实深藏不露。要想从中看出应试之人的才学,确实需要一番功夫。但今日一观,老夫深感佩服。”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些文章,无一不是针对大周时政的难点、民生的艰难进行深入剖析。每一篇都透露出应试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百姓福祉的关注。能从这些文章中看出独到见解之人,必定是心怀天下、才学出众之辈。将他们提拔出来,为朝廷所用,才是对百姓最好的安排啊。”

    沈慈听到孔文宣的肯定,内心犹如春风拂过,温暖而满足。她知道,得到这位大周文魁的认可并不容易,这也更加坚定了她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决心。

    三人沉浸在阅卷的工作中,忙碌直到深夜。全国范围的考生试卷堆积如山,其中寒门子弟更是占据了七成之多,数量高达三千余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工作量,即使沈慈三人竭尽全力,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吃过晚饭,沈慈已是筋疲力尽,实在无法继续坚持。于是,他决定进宫向萧朝信求助。萧朝信听闻此事后,不禁笑了出来,他明白沈慈所面临的困境。为了让沈慈等人能够顺利完成阅卷工作,他立刻命令莫公公出面传旨,调集秦志远、礼部等官员前往国子监协助。

    有了这些官员的加入,工作量得以大大减轻。沈慈三人只需负责最后的批示工作,而其他人则负责将试卷内容精简后交到他们手中。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半夜时分完成了所有的阅卷工作。

    次日午时,阳光灿烂,午门前熙熙攘攘,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他们或站或坐,有的焦急地搓着手,有的闭目默念,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期待和紧张。经过一夜的辛勤工作,沈慈、孔文宣和崔维等人终于完成了阅卷和批示,此刻他们正静静地待在国子监内,等待着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

    片刻后,一队身着华丽侍卫服饰的人从宫内走出,步伐整齐划一。为首之人手持金黄色的榜文,缓缓走到台前,声音洪亮地开始宣读。众人屏息聆听,心中既忐忑又充满期待。

    “此次科举考试,经过严格筛选,共有二百位考生文笔出众,获得圣上赐进士出身之殊荣。”侍卫高声宣布,声音在午门前回荡。

    随着宣读声落下,欢呼声和掌声此起彼伏。学子们或喜或悲,有的激动得跳起来,有的则黯然神伤。沈慈、孔文宣和崔维等人望着这一幕,心中也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满足。他们知道,这些即将踏入仕途的学子们,将成为大周朝未来的中流砥柱。

    侍卫们将榜文小心翼翼地贴在午门前的公告板上,众人纷纷涌上前去,争相观看。片刻后侍卫,高声说道:“凡榜上有名者,明日午时,正衣冠国子监候旨觐见圣上,参见殿试。”

    说完话侍卫们便静立两侧,沈慈等人也转身进宫。

    萧朝信很是尊重老臣孔文宣的看法,问道:“孔师,此次科举应试中,可有特别看重的人才?”

    孔文宣恭敬地回应道:“启禀圣上,臣在此次科举中发现了几位才华出众的学子。岳州的刘培成、成义,辽东的乔观,以及江南的唐元,他们都是寒门出身,但文采斐然,见解独到。臣认为,他们或许可以担当重任。”

    萧朝信点头表示理解,随即话锋一转:“嗯,听孔师的意思,这四位都是寒门子弟。那么,朝中勋贵、世家大族子弟中,就没有符合孔师眼光的人选吗?”

    孔文宣心中明白,如果此次科举中没有勋贵世家子弟获得高位,皇帝可能会面临压力。但他也清楚,这些世家子弟的治国理念确实令人失望。

    “圣上,臣并非有意摒弃世家勋贵子弟。然而,他们在科举中展现出的民生解析实在过于幼稚。若让这些人负责地方施政,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孔文宣坦诚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萧朝信对此也心知肚明,勋贵子弟们长期娇生惯养,要求他们为百姓着想并非易事。于是,他将目光转向沈慈,询问道:“曹国公,对于此次科举应试,你有何看法?”

    沈慈在听到萧朝信的询问后,慎重地回答道:“回圣上,臣认为,此次中试的勋贵子弟可以先行在京城的六部和五寺等衙门中任职,负责一些较为琐碎的事务,以此加强他们的实践锻炼。这样,经过三五年的时间,他们就能逐渐积累起经验,并更好地为地方百姓服务。

    这些勋贵子弟家中往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在任职期间可能会得到家族的支持和帮助,这对于他们的工作无疑是一种助力。同时,这样的安排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各部衙门的压力。

    相反,如果将寒门学子留在京内,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困境和阻力。因此,臣建议,在初始阶段,可以让勋贵子弟在京内任职,以便他们更好地成长和锻炼。”

    沈慈的这番话,既考虑到了勋贵子弟的实际情况,也体现了对寒门学子的关心与保护。他的建议旨在平衡各方利益,确保朝廷能够选拔到真正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才来为国家效力。

    萧朝信听后点头同意:“好,明日午时,太和殿殿试,今晚你们好好思考一下,明日的殿试考题,只有两个时辰,要酌情,更要有深度才行。”

    “臣等遵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