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晚明大军阀 > 第207章 保乡军税务改革

第207章 保乡军税务改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此前,于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后,明廷是直接从民间征收现银充税的。

    此举有利有弊,好处是大大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亦在一定程度缓解了社会矛盾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给垂垂老矣的大明续了半条命。

    有了这么多银子,明廷才能每年持续给边军投入巨量经费。

    但弊端也很明显。

    首先,各地官府会“一条鞭法”的要求之外还会私自增加苛捐杂赋,使得民间怨声载道,而且税法规定只收银两,百姓自然没有那么多整银,都需要将碎银重铸,那么在银两熔铸过程中产生的“火耗”就需要百姓自己承担,成为了官员的灰色收入。

    并且,百姓在交税之前需要将手中的粮食换成银两,这兑换汇率则由商人说了算,经常会有黑心商人趁机哄抬银价,导致“银贵谷贱”,百姓手中的粮食不值钱,农民的负担又会加重。

    再比如大明的辽东边军辖区。

    原本明廷的粮食要从江南漕运至京师,再运往辽东,成本非常高昂,后直接改成了运输体积较小的白银,但此地的经济本来就不发达,也不是什么产粮区,这种灾难性的输入通胀直接导致粮价一路暴涨。

    尽管边军的待遇还算不错,但士兵那看似丰厚的饷银却根本买不了多少粮食,填饱肚子都是问题。

    有些时候,甚至根本买不到。

    综上所述,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后大将军徐晋决定施行两种征税法。

    既农税征收实物,商税征收现银。

    这所谓的农业税其实很好理解,谁的地谁缴,像无地流民或者佃户群体自然无需缴纳。

    如此才能解放出大量的劳动力投身于手工业和工商业。

    而各县税课司则只会征收粮食,这些自耕农种稻子就缴稻子种小米就缴小米,无需兑换,也无须缴纳现银。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若那个狗官看不上实粮,非要收银子。

    那就等着掉脑袋吧!

    不过,县税课司收到这么多的粮食后肯定不能像银子一样运来运去,毕竟体积在那放着,运输极为不便。

    考虑到这点,在大将军徐晋的指示下,“龙兴粮行”很快成立。

    此机构属于官方组织,跟“龙兴银行”一同接受户部管辖,粮行于各县皆会设置一个分行,一般离税课司的衙门不远。

    老百姓在缴农税时先将粮食交给税课司,税课司经过清点统计之后再由龙兴粮行接收,后者将按官价折银付给税课司,这些钱最后又会回到户部的财政系统。

    对着这些收来的粮食,龙兴粮行会视上级单位指令进行处理,比如卖掉一部分或是储存在各地粮仓。

    这些存粮也是保乡军士兵和文武官员平日的口粮和战备粮。

    若遇见市场粮价大幅度涨跌,严重影响民生之时,龙兴粮行还能向市场投放一部分粮食,让粮价趋于稳定。

    有了这个农税系统,可以有效避免丰年伤农而灾年百姓只能饿死的惨况,哪怕是大丰之年,粮行也只会按上面制定好的价格进行收购,没人敢趁机压低粮价。

    另外,在商税方面,大将军徐晋也是细细琢磨过的。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查漏补缺,保乡军的商税系统也趋于完善,虽然十税一的基本原则没有变,但这只是针对经营普通商品的商贾而言。

    像什么丝绸啊香料啊茶叶等等属于奢侈品范围商品,其附加值和利润极大,甚至是暴利,那肯定不能按十税一这个标准征收了。

    适当的往上提提标准是很正常的嘛。

    当然了,要把这些税务查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账目这玩意很容易作假,很难根据营业额去征税。

    因此,户部便在商税之外另设一项“卡税”。

    此税便是在各要道城门设下固定的税卡,对来往货物进行征缴税银。

    户部不会管你这货从哪来,要运到哪去,只要从税卡经过,便要接受查验和缴税。

    卡税虽和商税是互相补充的关系,但前者可比后者收的银子多多了,毕竟你的账目营业额可以作假,板车上的货总做不得假吧?

    这些有税卡的地方被称之为“官道”,所有商贾进出货物只能从此经过,否则将会被视之为走私。

    不但要罚款,甚至还得蹲大牢。

    考虑到现实需求,徐晋还在户部麾下增设了一个“财政署”,其一把手乃是刚刚病愈的程攸。

    此部门相当于保乡军的钱袋子,也就是国库。

    税课司—稽税局—财政署,这三个部门分别设在县府以及总枢纽处,用以贯彻大将军将税收到每个人头上的精神。

    但仅凭户部系统内税吏恐怕难以对付那些奸商,于是,在大将军的指示下,各地的卫戍军便在原本的戍边镇暴荡寇剿贼四大职能外又多了一项任务:

    “打击走私。”

    卫戍军士兵每日会在各要道的附近进行巡逻警戒,一旦遇见想逃税或者走私的商贾,便会立刻与关卡的税吏进行联合执法。

    最终将其扭送至辖区内的巡检司或监察院。

    若遇见那种武装走私分子,负隅顽抗者,无需请示上级直接就地击毙。

    这农商二税的系统也终于缓缓的运转了起来,如今徐晋虽然身家不菲,手里根本不缺银子,但毕竟保持税收的稳定才是一支强军的基本盘。

    太平府,战俘劳改营中。

    程安国大咧咧的坐下,随后伸出腿往桌边一搭,百无聊赖的听着下属的汇报。

    桌子上,是一口红泥小火炉,里面的炭火烧的正旺,黑乎乎的小铁盆就这么架在上头,咕嘟咕嘟的冒个不停。

    “吃了咸菜滚豆腐~”

    “嘶”

    程大人哼着不知名的小曲,刚美滋滋的夹起一块的咸菜豆腐送进口中,却瞬间被烫的呲牙咧嘴。

    “妈的!”

    劳改营的宋管教见状强忍笑意,轻咳一声道:

    “宣慰使大人,有犯人不肯上工,每日就瘫在铺上,骂也没用”

    “啥?”程安国舌尖被烫了个泡,本就一肚子邪火,听到这话顿时勃然大怒。

    这战俘劳改营里竟然有人敢不干活?

    还反了他了!

    “哪个狗东西这么大胆?”

    宋管教深吸一口气道:“杨嗣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