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烟雨醉颜红 > 第57章 正气

第57章 正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心头一颤之后,月白不禁哑然失笑:天下之大,怎么就能肯定在这古城里会遇到李先生呢?哦,我是从李先生手下那儿逃出来的,总觉得有点不自在。于是,入城之际,就下意识的想起这件事情来了......

    确实,从城门外到城门内,从入城之后到找到一家小客店,月白和文景瑞,一直都没见到李先生的影子。

    安顿下来,稍作休息之后,月白和文景瑞问明路径,寻访文天祥祠堂去了。

    这座古城,蒙元时期称大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际化大都市。三十多年前,大明王朝挥师北伐,元室末代皇帝弃城而去,这倒使得这座古城免受战火硝烟,繁华依旧。经过明初三十余年的休养生息之后,这座古城越发显示出其绝代芳华来。因此,当月白与文景瑞前往文天祥祠堂寻访之时,一路上但见车水马龙,行人摩肩接踵,店铺商品琳琅满目,说不尽的富庶繁荣。只是,月白与文景瑞急于前往文天祥祠堂瞻仰,也就不曾驻足,停下细看。

    行若半个时辰,两人来到了府学胡同63号,驻足看时,只见大门上方的匾额上题写着四个行书大字:

    文丞相祠

    这是一间坐北朝南的古朴的四合院,原为当初文天祥被囚禁时的土牢。大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大明王朝在此建起了这座祠堂,已告文丞相的在天之灵。看了这几个苍劲的大字几眼之后,文景瑞感慨道:从采光、取暖的角度看,人们都已经习惯于坐北朝南。而对于文丞相来说,这还有另一层特殊的含义,那就是,在那遥远的南方,是自己的故国与故乡......

    “是啊,”月白接过话,“文丞相若泉下有知,得知如今故土已经光复,黎民百姓不再遭受战乱之苦,定当欣慰不已——”

    “是啊,把江山社稷记在心上的人,就会永远活在芸芸众生的心中。”

    “嗯,这倒是‘长生’的另一层含义,也是更为重要的含义——”月白回应道。

    再说了几句之后,两人步入大门,来到了文丞相祠堂的大厅。

    大厅正中央最高处,题写着四个楷书大字:

    古谊忠肝

    月白暗想:这四个字,确实是文丞相一生的写照了。“山河破碎风飘絮”之际,有些人被强敌吓破了胆,有些人只想着遁世隐逸,有些人低下了自己的透露,还有一些人屈膝变节,然而,我们也更欣慰的看到,像文丞相这样的一些人,宁死不屈,就像那高风亮节的竹子一样,只可焚其身而不可毁其节,他们才是这片土地上万千生灵的脊梁!

    她这样想着的时候,文景瑞正凝望着匾额下文天祥的巨幅塑像,早已是热泪盈眶。

    这塑像是一个身着大宋官服的中年男子,手持官符,神情凝重,悲凉之中更透出无尽的坚毅,正朝南而立着。

    “这,这就是先祖文天祥文丞相了——”神情激荡之际,文景瑞一时说不下去了。

    “是啊,这文丞相的塑像,令人一望之下即已肃然起敬,浩然正气油然而生。由此也就不难想象,文丞相一直让后人敬仰不已,就在于他的高风亮节、耿耿忠心——”月白这样说道。

    瞻仰完文天祥的塑像之后,文景瑞诵读起东墙上的《正气歌》来:

    予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

    月白暗自称许道:一百多年之后,作为文丞相的后裔,让文景瑞来诵读这一篇《正气歌》,让浩然正气再次洋溢在后世子孙的心目中,让神州故土不再遭受外敌铁蹄的践踏,是天意,更是这片土地最让人荡气回肠的呐喊。

    诵读完毕之后,文景瑞这样说道:“月白,再看看看那一棵指南树吧?”

    “指南树?还有这样的树?”月白不解的问道。

    文景瑞握紧月白的手,这样说道:“乍一听,似乎有点难以置信。不过,正所谓‘眼见为实’,借此机会,我们不妨去看看——”

    一棵枣树,一棵在别处也极为常见的枣树,就生长在祠堂的后院。仔细看时,只见那些枝干全部向南自然倾斜,与地面大致呈四十五度角。

    凝视良久,月白感慨道:听说,这棵枣树就是当年文丞相亲手栽下的?

    文景瑞凝神良久,这才缓缓说道:或许,有些人会怀疑这种说法。只是,如果不是当年先祖亲手而栽,这一树枝干均向南,又该如何解释呢?也就是说,在别的地方,你再看那别的枣树,会是这样吗?嗯,这一切,正应了先祖的那两句诗: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誓不休......

    “嗯,这人心与天意之间,有时候,确实有着某种看似不可思议的对应——”月白心悦诚服地说道。

    “其实,”文景瑞接过话,“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看似巧合的背后,何尝不是上苍对有心人的眷顾呢?”

    “是啊,就像当年的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一方能够借来东南风一样——”月白这样说道。

    “嗯,但愿,在以后的日子里,但愿我们也能够借来一点‘东南风’吧——”文景瑞接过话语。

    再将这文丞相祠堂从头到尾瞻仰一番之后,月白和文景瑞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时光匆匆,又是几天过去了。

    这天上午,在小客店里用过早饭后,两人决定到外面闲逛一番。

    “哦,到哪儿去呢?”文景瑞这样问道。

    “长城,去看看长城吧。”月白这样回答道。

    文景瑞对长城仰慕已久,就同意了。

    问明方向之后,两人迈开步子,向长城方向走去。

    刚走出半里许,只听到背后传来这样的声音:“月白,你要到哪儿去?”

    声音不算大,月白和文景瑞听来,却恍如晴天里听到一声响雷。

    这声音,确实很熟悉。不用回头,他们也知道,这是谁的声音。只是,这一刻,他们不愿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暗暗的吸了一口气之后,月白暗自思忖道:这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既然人家已经发现了,依然人家已经开口打招呼了,也就意味着,想逃也已是逃不了了。既然是这样,何不大方磊落一点,回头看看?

    是啊,该回头时就回头。

    这样想着,月白和文景瑞就回过头来了。

    没错,李先生和张船夫就站在身后丈许处;两人的旁边,还跟着好几个身着便装的随从。

    一看之下,两人的第一反应竟然就是:幸好,幸好刚才不是撒腿就跑。

    确实,真要动手的话,这两位年轻人,多半撑不满三十招。再说,既然人家在暗处,对你的行踪了如指掌,又何必再跑呢?

    月白看清楚了,李先生只是笑眯眯地望着自己和文景瑞,至于那张船夫和几个随从,神情也颇为和善,倒不像是追捕逃犯的样子。

    暗暗松了一口气之后,月白开口了:李先生,别来无恙?

    李先生先是一愣,随即这样说道:月白啊,托你的福,你李叔叔身子一向不错。只是,那一天,就算是要走,你也得先打个招呼吧?你看,这几个月来,让我手下的这帮弟兄一路好找——

    月白定睛细看,果然发现,自李先生以下数人,个个都是一脸憔悴,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

    由于尚不清楚对方的来意,月白在歉疚之余,就试着这样说道:李叔叔,当时尚有俗事在身,匆忙之际就缺了礼数。这样吧,等到哪天事情办得差不多了,侄女再备上酒席,向李叔叔和各位弟兄赔罪——

    李先生朗声一笑:月白啊,那一年,也不枉费为师的一片苦心。如今的你,说起话来,也是一套一套的。这样吧,我们先就近找个小酒店,先叙一下别后之情——

    说着,还真的四下张望起来。

    月白对师尊这样说,倒也不便再说什么,也东张西望起来。

    是啊,逃是逃不了的了,静观其变倒是上策。

    过了一会儿,一个随从就走了过来,这样对头领说道:“启禀李先生,酒席早就备好了——”

    月白心里一震:原来,刚才李先生所说的也只是场面上的话语。以他的权势和地位,备一桌酒菜,自是易如反掌。

    “嗯——”了一声之后,李先生这样说道:“月白侄女,文公子,赏个薄面,边喝边叙,如何?”

    月白深知,这样的一句话,更多的是说给手下人听的,而自己和“文公子”呢,最好也不要撕破脸,以便让双方都留有余地。

    这样想着,月白转过头来,这样说道:文公子,李先生既然已经备好酒席,我们,我们就先喝上一杯吧?

    对于道上的规矩,文景瑞也算略知一二了,于是,带着一丝笑意,他这样说道:如此,全凭李先生安排——

    李先生满意的点了点头,把手一挥,这样说道:“嗯,那就请吧!”

    两个随从在前面引路,李先生和张船夫一前一后,月白和文景瑞走在中间,后面还跟着四五个随从。一行人倒像是一字长蛇阵,慢慢地向那小酒店方向走去。进了酒店之后,李先生坐了主位,月白和文景瑞以贵宾身份陪侍左右,张船夫和余下的五个随从,也随意坐了。

    月白看时,各人的杯子里均已斟满酒水,热气腾腾的美味佳肴摆了一大桌。

    “哦,是不是鸿门宴且不说,这酒席,倒是时刻准备着的啊!这李先生,倒是一个有心人啊!”月白暗自思忖道,“只是,接下来,李先生会说些什么呢?我们到这燕山脚下,可不是为了讨一杯酒水喝的。这杯酒,也不知是敬酒,还是罚酒?当然,不管怎样,他有他的想法,我有我的打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