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解决麻烦
李锦在听完许辰逸的话后,告诉他不要担心,放心去做,后面的事情他会解决的。
许辰逸虽然无条件的相信李锦,但是那可是北美当局,李锦再厉害还能够解决老美?
对于许辰逸的怀疑,李锦不多做解释,只是让他安心去做即可。在李锦的安慰下,许辰逸半信半疑的离开了办公室。
俗话说,钱聚人散,钱散人聚。
在天使轮和pre-a的融资中,李锦更加的偏向国内机构,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
但现在智家面临着要发展国际市场,不可避免要与国际资本打交道。最简单解决北美当局的办法,就是把国际资本拉进来,最重要的是把华尔街资本拉进场。
将华尔街资本捆绑进智家这是李锦在之前就有的想法,对于老美这个国家,资本高于内政。阻拦了资本的利益,华尔街第一个不乐意,拉华尔街下水等于说是在北美乃至欧盟市场上都有一张靠谱的保护符。至于以后舆论上说智汇科技只是在给老美打工的公司之类的话时,根本不必理会,反正钱赚到自己手里才是最重要的。
想好办法之后,李锦给聂川打下电话。
“聂总,打钱。”
李锦的话很直接,没有任何寒暄,摆明了说’打钱‘这样的创始人聂川还是第一次见。
“不是我说,李老弟,上次不是才融资结束没有多久吗?怎么又开始缺钱了?我的天那可是7000多万,不是7000多块。你花哪了?”
聂川对于李锦的要钱行为很是气愤,公司的管理权我们投资人放弃,但是你不能这么玩啊。你一个起手式把钱花了,我们这些投资人还不明不白。
“钱怎么花了你不知道吗?我记得公司应该每个月都有把财务信息打给投资人的。”
李锦花钱很猛,但是这些财务投资人也都知道钱怎么花,可就是不知道效果怎么样。就好比,李锦说搞扩张,扩张的数据是如何,智家现在用户量多少?日活量多少?页面点击量又是多少?这些投资人根本不知道,当然对于李锦继续要钱的行为很是抗拒。
“你还好意思说?我知道你钱怎么花了?可是效果我是一点不知道。李老弟,你最起码给我说说效果怎么样吧?”
“实话不瞒聂总,智家的用户量已经突破一个亿,这个数据怎么样?”
李锦一说话就是王炸,一个亿的用户量这已经可以说是超过qq,这让聂川不可思议。
“什么?一个亿?你没骗我吧?这才多久,上次融资结束也就才两个来月,这就让用户量翻上一番了?”
聂川的震惊根本不会使李锦意外,同期qq的用户虽然超过了一个亿,可在线人数不过几百万,而且最离谱的是qq的机器人的数量简直不敢想,而智家的用户是一个亿,是实打实的一个亿,因为实名注册的存在导致智家的用户量注定水分不多,这是业内的共识。
“我说过,两年两个亿,这不是玩笑话,现在聂总还觉着当初我在和大家开玩笑吗?”
这话让聂川想起来之前在pre-a融资中李锦吹下的牛逼,可大家都以为是玩笑。什么早早超越qq用户,什么两年两个亿的用户。这些话在投资人眼里面也就当作玩笑,听就行,毕竟李锦搁哪扯淡,大伙不能陪着他一起扯淡吧。
“哎呀,李老弟,是哥哥肤浅了。不就是钱吗?这算什么问题,我给,要多少都给!”
“这次要的可不少,你应该知道现在智家的价值。”
“那是,就凭着智家现在的市场份额,我估计剩下几家机构都不一定能够吃下多少股份,就是连创投就不一定能够拿出手多少。”
自从聂川在李锦身上赌赢一次之后,大量的私募资金愿意在创投身上投钱,这让聂川现在手中拥有近一个亿的资金调配。不过,就和李锦说的一样,现在的智家要真是达成这个量那可不便宜,估值至少得涨上个三番。
“不过你放心,就按照智家现在的成绩估计大把的机构愿意给你送钱。”
“大把的机构?智家这次融资准确的说更需要引进外资。也算是多个朋友,多个路子而已。”
“老弟的意思是准备让智家走国际化?”
听着李锦的话,聂川瞬间就反应过来了。李锦这是准备让智家出海发展,野心不小。
“我就喜欢和聂总这样的聪明人说话。”对于聂川的问题,李锦不可否认。
“这不是什么大问题,现在华尔街说实话可是对智家望眼欲穿,引进外资交在我身上。”
两人谈好了细节,按照在电话中李锦所说的情况,聂川很清楚这次融资创投几乎没有领投的机会,这个机会只能够让给华尔街资本了。
这倒是让聂川有些唏嘘,当年100万直接买下公司8个点的股份,现在一个亿都买不下当初8个点的股份,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对于初创公司是这样的,对于风投机构同样如此。
北美当局倒是个麻烦,现在由于老美刚刚打完海湾战争不久,这场给全世界上的公开课不仅让世界各国震惊到无与伦次也让老美的自信心膨胀的极点。
毕竟在西方的红色巨人倒塌后,老美的普世价值观就一直是引领世界的潮流,对于老美的自信自然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蓝星的唯一霸主,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现在即便智家在北美发展的再好,老美也不会担心,最多使使小动作,反正整个互联网的基础构架都是它搭建的,要是一个不想玩,它随时可以掀桌子。
再回想起许辰逸之前的话直接刺进李锦的心中,老美不是什么善茬,得自己做设备,做框架。要不然等到后面老美干不过,一个威胁北美当局的借口随时都能把智家的海外市场掐死,就是国内市场都不一定好过。
具体怎么办,这点李锦也有着自己的考虑,要在成立一家公司,一家真正的黑科技公司,智汇科技未来再大,都只是一家互联网公司,那就注定着智汇科技必须依赖于实体,是实体的衍生物。要是实体弱,自然就等于说给敌人创造打败自己的机会。
所以得造硬件,不仅要在软件上强,硬件上要更强。智汇科技发展半年有余,说实话,按照原来的时间线绝对不可能发展如此迅速,互联网现在不知不觉已经达到这个进程李锦必须考虑移动互联网这个东西了,否则真的让苹果先搞出来,李锦重生的优势荡然无存。
搞移动互联网李锦是出于一定考量的,首先技术上大家都是一样的,都没有什么相关的沉淀,其次智能手机要是能够成功做出来必须需要大量的相关技术的突破,这些突破无疑给后续要开展的其他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比如电池技术后续可以用于发展电动汽车,芯片技术未来可以发展半导体全产业链,通讯技术未来可以向5g,6g乃至量子通信迈入等等,这些都是做智能手机的好处。
但是有点坏处倒是真的,费钱。
就拿pcb与dfx的基础技术都需要大量的时间金钱去砸,数字调制与解调,esd防护,色度处理这些更不用说了。全部都需要技术上的攻克,没有一项是不用花钱就可以解决的。说句不好听的,这些技术要全部解决,不说钱的问题,就是时间上没个两三年都无法突破。
而且对于李锦来说,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比钱还重要,因为在这方面很多时候不是来的早不如来的巧,而是来的早就有先手优势,你做出来申请专利再想入场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所以,新公司必须早早搞,而且还得早砸钱。
其实以智汇科技现在的发展趋势,李锦完全可以用下一次融资的财务上拨款用于这些东西的研发,但想都不用想投资人绝对会进行反对,甚至对智汇科技后续的融资造成极大的影响。投资人已经投入的资金李锦虽然可以自由支配,即便是投资人反对也没有作用,因为李锦早早的控制‘三会’,公司说什么都是由李锦说的算,自然投资人无法阻拦。
但这样操作无疑会让李锦在投资人那里名声扫地,后续投资人完全可以不必理会李锦的融资,缺少融资,智家又在疯狂的扩张阶段,大量的资金被用于网费,储存,员工工资的支出,到时候不仅新公司的资金问题得不到解决,就是原有的智汇科技都会受到冲击。
所以李锦想要拿到一笔能够用于新公司发展的资金只有一种办法,出售自己手中的持股,这样李锦在筹备到研发资金的同时又能够保持新公司血统的纯正性,让新公司完全自主独立于资本之外。说实话,在硬件方面上哪怕是风投机构愿意投资,李锦也不会接受资本。就一个原因,利润太多,随着高科技主导的社会到来,高科技的附加值会高的可怕,资本已经可以享受到智汇科技发展的红利了,未来新公司发展的红利李锦更倾向于要辐射于社会,帮助社会发展。
想了许久,李锦把这些想法先压在心头,现在对于智家来说还太早,智汇科技的估值还太低,即便李锦出售自己手中的股份也很难筹集多少资金,这需要从长技议。
八月底,随着新的发薪日到来李锦不得不向银行进行贷款。
但是因为企业的特殊性质,银行对其审批的贷款额度很少,李锦质押了30的股权这才从银行获得了1000万。不是李锦傻,而是这个时间段国内对于互联网企业压根不愿意给予贷款,很简单,因为没有实物抵押,对于银行来讲这些数据完全没有意义。这个时间段,国内的大多数银行根本不能理解这些数据能够产生什么价值,未来如何盈利,自然就低估这些公司,哪怕就是企鹅这个时候你都别想在国内申请出来多少贷款。
当然,另一方面李锦选择贷款不是投资人不愿意融资,而是李锦为了更高的估值准备硬抗着等待‘数据流’上线之后再融资,想着这种革命性的技术诞生之后,市场只会给予智汇科技更高的估值。
“进”
正在办公室审批公司文件的李锦听到敲门声之后,瞄了一眼房门,随口答了一声。
王强和周帆明显沧桑了许多,这近三个月的加班,把两人折腾的不轻。
“老大,别说了,和我们去一趟开发组吧,现在我们有些拿不准了。”
王强支支吾吾的说不出来话,周帆实在看不下去接过王强的支吾声。
“噢?怎么回事?”
李锦放下手中的文件,抬头看向周帆,对于他的话有些好奇。
见周帆也说不出来个一二三,自己便起身,走向门外前去开发组去。
这两个月的发展,当初李简薇租下的五层楼算是每层都有着自己的作用了。国内国外两个运营组各占据一层,剩下三层,开发项目人员就占据两层,剩下一层则是被财务和法务占据,五层是一层不剩。
开发‘数据流’的核心人员都在会议室等着李锦,实际上早在两天前开发组都已经完成了项目的开发。在内部多次进行测试之后,周帆紧急叫停了项目的上线,对于这项功能他个人越来越拿不准了。
“说吧,出什么事了?”李锦还没有坐下就开始向众人发问了。
听到这话,周帆示意一旁的工程师将电脑数据调设出来,李锦只是看了一眼电脑上的数据,便明白周帆的意思了。
在这个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还没有任何一项功能对于用户的隐私挖掘到这种程度。李锦以后世的眼光扫视这个功能当然没问题,但现在不同,现在是互联网刚刚起步不久,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讲还不能接受这样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