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应对
“哦?”蔡瑁听得有些心动,别的不说,若能拿下南阳,对荆州来说就是一件大好事,不过有些犹豫道:“那关羽有万夫不当之勇,要渡河,谈何容易?”
眼下中原的局势,如果自己此刻挥兵去支援关羽的话,就等于是放弃了一统中原的机会,曹操跟孙策便有了喘息之机,更何况,对手里面有刘备,关羽是否能够下得了狠手,叶昭真的不确定,感情这种东西,真的很难去量化判断,他只能确定关羽不会背叛自己,但以关羽重感情的个性,如果对手真是刘备的话,恐怕多少会有些影响的。
所以,看着司马懿不敌诸葛亮,但最后输的,实际上往往都是诸葛亮,也是因此,叶昭让法正警惕一些,莫要亮出名号,只要关羽、赵云知道他的存在就好,这样一来,也能让诸葛亮没有防备,攻其不备。
叶昭点点头,刘备在这个时候愿意主动放弃手中的权利,看似失去了称霸一方的机会,但却给人留下了大局为重的感觉,在荆州的人脉经此一事恐怕会更上一层楼,如果荆州能这么安稳下去,蔡瑁这实际掌控者的身份,恐怕用不了几年便会易主,以刘备的手段,这种事,他还是办得到的。
法正毕竟已经在叶昭这边成名,手段套路都已经被人熟知,如果亮出身份,诸葛亮便会对症下药,但如果蛰伏在关羽和赵云身边,做个幕僚的话,倒是可以起到奇兵之效。
……
荆州这边的事情先不谈,不过刘备主动放弃权利,依附蔡瑁的事情,叶昭这边很快得了消息,别说这种事情本就瞒不住,就算刘备等人可以掩饰,以叶昭麾下无孔不入的暗探,荆州的情报,只要不是太机密的,这边发生,到叶昭这里,最多两天便能知道。
其实看三国,诸葛亮一出世便是惊天动地,但实际上,诸葛亮之能也未必那么神,之所以一开始能够势如破竹,在叶昭看来,不过是对曹操、周瑜这些人已经了解透彻,所以一开始,诸葛亮辅佐刘备,几乎是势如破竹,但后期呢,六出祁山九伐中原,说着好听,但实际上依旧是个失败者而已,那是因为比他更晚出头的司马懿已经将诸葛亮这个人吃透了,纵使不敌,也能根据诸葛亮以及蜀国的问题对症下药。
自冀州稳定之后,他便被叶昭调回身边,冀州刺史由书院中新一辈出来的龚方出任,如今大战在即,不过叶昭这边有郭嘉、李儒辅佐,而叶昭本身也是当世顶尖智者,法正留在这里,其实没有太多发挥的空间,所以他想去南阳。
“荆州二子相争之局一破,看来这诸葛孔明很快便会动手了。”叶昭敲了敲桌子道:“而且会很快,云长那里,只有一万精兵,其余皆是民夫,不过虚张声势尔,荆州有兵马二十万,云长恐难敌对,只是……”
“关羽勇则勇矣,然其性情倨傲,将军可书信向其示弱,以轻慢其心,而后再攻其不备,则关羽可擒也!”诸葛亮笑道。
刘备愿意放弃目前的权利,那自是再好不过,而且有自己的小舅子诸葛亮作保,再加上蔡瑁也很清楚,眼下再打下去,荆州被叶昭吞并也只是早晚之事,所以在诸葛亮的游说下,蔡瑁并没有削了刘备的军权,而是让刘备继续驻守邓县。
“主公,臣去会一会这诸葛孔明如何?”一旁的法正突然抬头,看向叶昭。
“迁关平为河南尹,总督洛阳一带军政,迁赵云为镇南将军,领兵五千,镇守南阳以防不测!”叶昭叹了口气,如今主力都在这里,这是他横扫中原的兵马,不能轻动,能够抽调的,也只剩下洛阳一带的兵力了。
“孔明,你确定那关羽不会来攻?”蔡瑁看着自己的小舅子,皱眉道。
虽然吕布去了洛阳,但当初吕布的威势,蔡瑁可没有少领教,关羽如今的名头,不下于吕布,所以让蔡瑁去对付关羽,这心里面还是有些发怵的。
“听闻水镜先生两年前便在为此人张目,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卧龙便是诸葛孔明。”李儒以为叶昭不识诸葛亮,微笑着解释道:“这刘备,却是颇有几分气魄。”
不过九顾茅庐……叶昭感觉有些好笑,不过这诸葛亮对刘备而言,也确实值这个价。
“诸葛孔明?”放下手中的情报,叶昭目光有些复杂,或许在这个时代来说,诸葛亮如今的名声也只是局限在世家的圈子里面,但对于灵魂来自后世的叶昭来说,这个名字实在太有分量了。
叶昭看着法正,想了想,点头道:“也好,不过孝直出手之前,不可让人知是你!”
虽说荆州的变局让叶昭有些挂心,但眼下,叶昭的首要目的,还是中原,此乃一统中原之机,叶昭如今的势力,也已经足够荡平中原,在扫平中原之前,叶昭不准备放太多的精力在荆州。
蔡瑁闻言,还是觉得有些不放心,那关羽怎么说也是个名将,而且战功赫赫,蔡瑁也并非草包,统兵能力还是有一些的,但要说跟关羽打,先天上,蔡瑁气势就会弱一头,不过看诸葛亮信心满满,蔡瑁想了想,还是点头答应,示弱而已,其实根本不用示,本来就不觉得自己能打得过,说几句软话,似乎也没什么,最终还是答应了诸葛亮的要求。
“臣遵命!”法正先是一怔,随即反应过来,对着叶昭躬身一礼后,跟叶昭领了公文、印绶之后,便带了几名护卫匆匆往南阳而去。
“将军放心,有刘将军在邓县,那关羽必不会来攻,叶贼将关羽调于此处,便是诱那曹操、孙策来攻,其意不在荆襄,而在中原,此正是我等北进之机。”诸葛亮微笑道。
关羽的名头,给蔡瑁带来的压力太大了,如今关羽进驻新野,一副随时可能跨江来攻的架势,让蔡瑁有种如鲠在喉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