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改装核潜艇
“那好,明天上午九点钟,在万物皆可修工厂见面。到时候我把地址发给你。”林琛提议道。
挂断电话后,林琛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他回忆起刚才电话中的林学军,虽然之前从未接触过,但对方给人的感觉既专业又客气。
而且,这次的事情似乎并不简单,方伟海以往都是火急火燎的,这次却显得颇为宽松,连具体要修什么都没说,只是提出见面详谈。
当林琛回到影厅时,他没有再回到原来的座位,而是选择坐在了旁边的过道上。
这样做既是因为电影已经接近尾声,也是因为他不想打扰到方兰和其他人。
方兰早就注意到了林琛的归来,对他的举动表示理解。
随着片尾曲的响起,观众们纷纷起身离场。
林琛也站了起来,朝方兰的方向挥了挥手,然后向出口走去。两人终于在出口处汇合。
“蜜思方,怎么看个电影还唉声叹气的?是不是因为我刚才接电话没陪你,让你觉得孤单了?”林琛打趣道。
方兰笑了:“你嘴贫。只是没想到这部电影这么难看。”
一夜无话。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房间时,林琛已经起床准备出发。他独自驱车前往停车场,心中暗自懊恼最近变得有些懒散。
那辆新买的车还等着他去改装呢,却一直拖着没动手。
距离和林学军的约定时间还有一小时,但林琛习惯提前到达。他知道军人对时间的重视,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守时的商人。
当他的车快接近工厂门口时,远远就看到了一辆重卡停在那里,旁边站着几个人。林琛加速驶近,停在了他们旁边。
一个年轻人迎了上来,微笑着问:“是林老板吗?我是林学军。”
林琛伸出手与对方紧紧握手:“正是,你好,久等了吧?”
“没有,我们也是刚到。”林学军客气地回应。
林琛又向旁边的士兵们打了招呼,然后跟着林学军来到了重卡旁边。他看到了需要他应对的对象——一架潜艇。
这艘潜艇比他平时了解的要小一些,但系统已经开始扫描,淡蓝色的屏幕上出现了潜艇的基本信息。林琛这才知道,这是一艘ys-1006核动力潜艇,是华夏国2005年研发的。
林学军向林琛说明了来意:“我们需要对这艘潜艇进行保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改装。”
林琛仔细观察着潜艇,心中暗自惊叹。这艘核潜艇虽然体型不大,但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他开始思考如何对这艘潜艇进行改装,以满足军方的需求。
经过一番努力,潜艇被成功运进了林琛的工厂。林学军跟着林琛走进工厂,向他解释了自己此行的目的:“以后东部战区的订单,不出意外的话,都会由我来和你沟通。”
林琛虽然有些疑惑,但并未多问,只是爽快地答应了:“好的,我已经记下你的联系方式了。以后有什么事情,我们随时沟通。”
接下来,林琛开始详细询问潜艇的改装要求。
林学军笑着回答:“方团说全权交给你就行,他说你只会改造得比我们想象的更好。”
林琛这才意识到,方团就是临海军区的团长方伟海。他之前一直把林学军当作一般的军衔看待,现在才知道对方是东部战区的区长。他不禁为自己的疏忽感到好笑。
“那它现在装的弹药主要是近程导弹和鱼雷。既然要改装,我们就把它改成中远程的弹道导弹吧。”林琛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林学军表示赞同:“都说了,一切由你决定。至于价位嘛,你考虑好改进和保养的费用后,告诉我就行。”
林学军并没有在工厂停留太久,因为战区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处理。他这次亲自来见林琛,主要是为了看看这个被各军区夸赞的人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现在,他已经有了答案。林琛不仅技术高超,而且为人谦虚谨慎,这是难得的品质。
回去的路上,林学军给方伟海打了电话。方伟海听到林学军对林琛的赞赏后,更加得意了:“这是我们临海的人才,我可不是在夸口。”
林学军也笑了:“确实名不虚传。新司令和新区长搭配起来,看来有的忙了。”
而在万物皆可修工厂内,林琛正忙碌着。他没有离开工厂,而是开始统计保养和改进项目的价位,准备向林学军报备。
“系统。”他轻声呼唤道。
“主人,我在。”系统迅速回应。
“这类核潜艇使用的是k-十五型反应堆的核动力装置,尺寸相对较小。你觉得哪一种弹药最适合它?”林琛问道。
他之前已经和林学军提到过要加装弹道导弹的事情,但现在他需要根据潜艇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导弹类型。
同时,他还要考虑潜艇内部的空气净化、淡水净化等装置的属性增加问题。这些都需要他仔细斟酌和规划。
在诸多导弹选项中,唯有scalp巡航导弹脱颖而出,其爆炸威力相较于普通的弹道导弹,实现了显著的三级增强。
“那么,它的价格如何?”林琛关切地询问。
“整套装备需要五千万美金的投入。”对方给出了明确的答复。
这个数字让林琛陷入了沉思。他权衡着,是否值得为了这三级威力的提升,投入如此巨大的资金。最终,他摇了摇头,决定暂时搁置这个计划。
“我们还是先将其改装为普通的弹道导弹吧,当前更重要的是在空气净化与淡水转化系统上取得突破。”林琛明智地调整了策略。
他深知,核潜艇内部的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生死存亡。
近期,米字祁国的核潜艇就因备用空气净化系统爆炸而险象环生。
经过系统细致的检查,林琛发现,自己手头的这艘核潜艇在空气净化系统上也存在隐患。
“我们不能只盯着外部的防御和攻击能力,内部的安全同样至关重要。”林琛强调道,这是他此次改造的核心目标。
历史数据表明,核潜艇事故中,因撞击导致的伤亡只是少数。
更多时候,是内部系统的故障让士兵们身处险境。林琛决心在这一环节上筑起坚固的防线。
系统已经领会了林琛的意图,迅速列出了一份可升级的属性列表,呈现在淡蓝色的屏幕上:
空气净化系统
火警及灭火系统
弹药装备
“除了弹药装备外,其他两项都可以升级到世界顶尖水平,每项改进的费用为一千万美金。”系统给出了清晰的报价。
林琛听到这个价格,心中释然,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样还算合理,整体改进下来只需三千万,比之前单独升级弹药装备要划算得多。”他迅速做出了决定,并告知系统按照这个方案执行。
同时,林琛也没有忘记将那个价值五千万的弹药配置方案记录下来,准备日后向林学军汇报,以便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核潜艇的战斗力。
保养费用加上改装费用,总计三千五百万美金。林琛详细地向林学军汇报了改造计划和预算,很快,资金就到位了。
收到款项后,林琛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要求系统提供核潜艇的保养方案和所需材料,系统迅速响应,所有资料一应俱全。
林琛仔细研究了保养方案,发现与之前的潜艇改装经验大同小异,只是个别材料有所不同。他按照标准流程操作,耗时近一个小时,终于完成了核潜艇的全面保养。
此时已近中午,林琛感到饥肠辘辘。万物皆可修工厂隐藏在茂密的林木中,想找吃的并不容易。林琛不愿暴露这个隐秘的地点,于是驾车前往市区寻找午餐。
在一家普通的面馆里,林琛刚坐下,电话就响了。是一个陌生的号码,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接听了。
“请问牌号xxxx是您的车吗?您能不能挪一下车,我这边技术有限,开不出去。”电话那头传来了请求的声音。
林琛理解停车位的紧张,也知道自己停得有些勉强。他抱歉地向服务员说明情况,请求将面留到后厨,然后匆匆赶往停车场。
当他出现在停车场时,等待的司机惊讶地发现,这位开着豪车的人竟然是从一家小面馆走出来的。林琛迅速挪车,让出了空间,然后返回面馆享用午餐。
饭后,林琛驱车回到工厂,再次站在核潜艇旁。他灵感突现,想到了几个新的改进点。于是,他再次进入潜艇内部,忙碌起来。
半小时后,一切准备就绪。林琛拨通了林学军的电话:“可以派人来取货了。”
林学军正在临海市的一家酒店等待消息,接到电话后,他立刻带着团队赶往工厂。他们对林琛的工作效率赞不绝口,同时也对核潜艇的改造充满了期待。
林琛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带领他们参观核潜艇的操作舱。他详细介绍了新增的智能监控屏幕和触屏操控功能,以及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晕厥而设计的备用操控选项。
林学军对林琛的创新赞不绝口,他特别注意到操控界面上的一个小平台,上面布满了各种颜色的按钮。林琛逐一解释这些按钮的功能:绿色按钮用于加速,红色按钮用于紧急升降……每一个设计都体现了对速度和效率的极致追求。
最后,林学军发现椅子也经过了精心的改装,这让他更加惊喜。他感慨道:“林老板,你的细心和周到真是让人佩服。”
林琛笑着回应:“这都是为了让核潜艇更加完美,让士兵们更加安全。”他深知,每一次的改进都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国家的贡献。
在林琛的世界里,许多决策往往都是一念之间的事,就如同这次对潜艇座椅的特殊改装,它成为了林琛即兴灵感的一个产物。
林学军对此表现出了愈发浓厚的兴趣,他的目光在林琛与那件改装座椅间来回游走,仿佛在试图洞察每一处细节。林琛捕捉到了这份好奇,心中暗自得意,他知道自己的改动已经成功吸引了这位同行的注意。
“这把座椅,”林琛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豪,“经过精心调整,能有效缓解舰艇高速穿梭或垂直起降时给操控人员带来的过载压力。”他深知,高速航行带来的巨大压力,曾让无数操作员苦不堪言,甚至出现过因过载而短暂失去意识的情况。因此,除了日常的抗过载训练,装备上的革新同样至关重要。
林学军闻言,频频点头,眼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确实,这样的改进大大提升了作战效率。”他由衷地感叹道。林琛只是淡淡一笑,没有过多炫耀,他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接下来,他们将这艘核潜艇驶向东部战区,进行实地测试。
重卡轰鸣,承载着庞然大物缓缓前行,林琛与林学军并肩而坐,谈论着即将到来的测试细节。
林学军邀请林琛同乘一车,以减轻旅途的疲惫,但林琛笑着摇了摇头,指了指自己的座驾:“我这车可是装备了智能导航和自动驾驶,相当于有个隐形司机,轻松得很。”
就这样,两辆车一前一后,驶向目的地。对于林琛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对核潜艇性能的检验,更是他个人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要实践。尽管他参与了潜艇的保养与改装,但真正置身其中,感受那份深海的震撼,还是头一遭。
测试过程异常顺利,林琛的每一项改进都在实战中得到了验证。当核潜艇破浪而出,林琛也从潜艇内部走出,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然而,他并未打算在东部战区多做停留,而是向林学军提出了告辞:“既然测试无误,我还是尽早回临海市处理其他事务吧。”
林学军显然不愿就此放他离开,他热情地挽留道:“既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