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一骑绝尘
这主要是由于《火星救援》的卓越口碑,好书口口相传,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里面,一部小说好不好看在销售前就能够得到一些结论。
很多人都指望着马涛隔两天推一本书,把这个当做自己的阅读指南,书荒了就去他的微博找书,一找一个准。
实体书上面领先优势这么大,然而在电子书销售范畴显然更加分明一些。科幻小说的受众跟《凤吟》的受众交界面并不重叠。
然而它的确爆发出了惊人的潜质,首日11万,次日10万,第三日7万,三日累计销量28万册,这是《凤吟》系列作品中销售最好的。
这样一部给读者带来身心愉悦的作品,不读就是损失!”
《凤吟3》作为一部年度销售冠军的续集作品,在还没有销售的时候就已经在被列为了今年的种子选手,评论员们都觉得这本书会创造辉煌,首月销量破百万。
小说销售三天之后,一波又一波的读者已经囫囵吞枣的将这本书给看完,同时也贡献出非常精彩的评论来。
可小众的科幻书却击败了大热的奇幻文,赢得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
拥有一百多万粉丝的马涛发了篇微博说道:“前几日把《火星救援》看了一遍,里面很多东西都有点不懂,看起来似乎有些复杂,害得我还询问了不少相关领域的朋友。
每过一日,《火星救援》的火爆程度就要上升几分,似乎已经演变成为一种潮流。
第二是体验现象,小说里面情节越是奇幻瑰丽、越是不可思议,读者获得的快|感就越是强烈。科幻作者的知识积淀是他笔下世界的唯一基础,这个基础决定了他想象的高度,一旦逾越这个高度,那么就会沦为心口开河、胡编乱造。
作协官网实时更新的书籍销量排行榜中,《火星救援》在新书榜上面直接第一,跟身后的新书拉开一个身位的差距!
满分10分的话,我给95分,那05分因为比较多的专业词汇扣掉,可正是这些专业到极点的词汇跟描写才更加吸引人。”
林翰毫无疑问具备了卓越的天文学、工程学、航天学知识,他描绘出来的火星广袤无垠、荒凉严酷,在这个世界里面,唯一的主人公独自生活了549天,完全依靠智慧跟科学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主人公每一次化险为夷都合情合理,却超越了读者思维的边界,这种智商的碾压感贯穿始终,让人叹为观止。
《火星救援》空降新书榜榜首位置,这超乎了很多人的预料,科幻小说登顶非常困难,可它偏偏就办到了,硬是将一本大火的小说续集《凤吟3》牢牢压制在身下。
率先为《火星救援》打开口碑的微博著名评论员“作者马涛”,他一向以评论犀利出名,不论作者名气,只针对作品,不少当红作家都被他骂过,可那些粉丝都不得不承认这人说得有道理。
接上面的话继续,科幻作品提供的第三方面愉悦就是对人本身的信仰。《火星救援》的一大优点就是逗趣幽默的行文,主角永不停歇的自嘲与玩笑是支撑他度过寂寞旅程的终极武器,也是乐观、勇敢、坚毅等等可贵品质的自然外化。
另外一名评论者在北京日报的专栏里面这样写道:“这样一本严谨的科学气质本应该就一鸣惊人,现在我开始苦恼起来,到底哪一本书才是年度最佳科幻小说,《我,机器人》的开拓性跟《火星救援》的搞笑治愈向,可这偏偏都是林翰写出来的小说。
作为一名导演,他是失败的;作为一名作家,他毫无疑问是成功的,这两本小说就足够让他在全球范围内小有名气。
林翰预想到这本书会火,但没想到会这么火,不仅在销量上,甚至在口碑上都是一骑绝尘的领先,让后面那些人根本追赶不上。
不少专门的评论家会收到出版社寄出来的小说样本,在上市前就提前一睹为快。当然,没有自信的出版社是不会做这种事情的,林翰上一本书就没有给任何评论家做公关,这本书在人大出版社的运作下才天南地北的寄给评论家以及一些专门的报纸、杂志。
本人并不是科幻小说的爱好者,但却看得很有味道,而且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也下了一番功夫,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地球人。
虽然只卖了三天,但这三天累计销售37万册,科幻狂潮席卷整个图书市场!
可依然不是《火星救援》的一拳之敌,37万册虽然还没有打破销售记录,但距离记录也不远了。
微博上面很多从来不看小说或者从来不看科幻小说的人也都好奇的去下载了一本,只需要五块钱就能买到一本电子书阅读一番。
以往电子书销量都比不上实体书,可是在《火星救援》这边却出了一点小小的问题,三大网站累计的电子书销售居然也有32万册,几乎要追平实体书,这让无数出版商们看到了电子书的巨大潜力。
不管是在豆瓣读书还是当当网、亚马逊网上书店,这三个地方的电子书下载榜上面,《火星救援》就以王者姿态降临。
当然,全文最为震撼的一点就是举全球之力,不惜代价营救一个人这个背景设定,所有人万众一心,将这位独自留在火星上的人带回来,带他回家!
他们都觉得这本书很不可思议,各种信手拈来的物理学、天文学、化学跟生物学知识几乎都没有错误,全篇最大的bug就是开头的那一场风暴。
好久没有阅读过这么畅快、细节如此真实的科幻,画面感非常强,仿佛一闭上眼睛就能看到人物形象。
一般来说,阅读硬科幻小说都是为了三方面的满足,一个是满足好奇心,作者选择的领域越是超前,读者越是陌生,那么阅读产生的惊喜就越大。
“在我看完这本书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太专业了,我不明白具体的科技有什么不对,但作为一个门外汉却觉得不明觉厉。这大概是有史以来背景环境设定最广阔的密室逃脱故事吧,在绝境中乐观向上,永远不服输,国家汇聚所有力量拯救一名宇航员,全球都在关注进展,突然有一种自豪感。”——《小说评论》五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