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擤”字怎么念?它不念bí,四川话中,它有两个发音
擤鼻涕,四川方言有两个音:醒鼻子、哄鼻子。
鼻子,四川方言里除了指人体器官鼻子外,也指鼻涕。“醒”和“哄”则是“擤”字在四川话的两个发音。
擤,普通话读作擤(xing),本意是指按住鼻孔出气,借以排出鼻腔内的粘液。
四川方言为啥又有“醒xin”和“哄hong”两个发音呢?还得从“擤”字的古汉语发音去找来源。
“擤”在《康熙字典》的记录:
【卯集中】【手字部】《篇海》呼梗切,亨上声。手捻鼻脓曰擤。
这是说:“擤”过去的发音是“呼”的声母(即h)和“梗”的韵母(即eng)相拼,即“亨”(heng),声调为上声,即【hěng】,这是“擤”字在古汉语的发音。
喜欢琢磨方言的很多朋友应该知道:古汉语没有jqx声母,jqx声母由部分gkh声母字的颚化而来(另有部分来源zcs与细音i相拼,尖团合流而来)。
擤(hěng)颚化后成了xiěng,ieng在汉语拼音方案中简写为ing,于是“擤”就有了xing的如今普通话标准音。
四川方言没有后鼻音,于是“擤”在四川方言有了【xin】这个最常见的发音。
那么“擤”在四川方言中的“hong(音同哄)”又从何而来?
方言之所以叫方言,是有些字的发音并没有遵从普通话的演变。由于过去普通人读书识字的机会很少,字的发音都是日常老百姓口口相传,不少字的发音都是保留古汉语发音,并遵从方言自身的演变规律。
最常见的,就是很多字在南方方言中,一些未颚化的字音,口语说起来更加上口,所以保留了颚化之前的发音,并通过口口相传延续了下来。
四川方言中,保留未颚化的常见字也是很多的:(下面例字第一个为未颚化的四川话发音,第二个为普通话发音)
鞋hai→xie
苋〈菜〉、咸han→xian
蟹hai(盘海)→xie
杏hen→xing
解、街gai→jie
家ga→jia
窖、校gao→jiao
敲:kao→qiao
掐、卡:ka→qia
嵌:kan→qian
等等,都是这样。
明·李实《蜀语》载:捻鼻涕曰擤○擤,亨上声读如狠。李实为明末清初四川遂宁人,说明当时“擤”的四川方言发音尚未颚化,也没有后鼻音,念擤(hěn)。
时至今日,擤字未颚化的古汉语音(hěng),在南方很多方言,还保留了下来,例如江阴话。另外有些地方方言像四川话一样,也没有后鼻音,发音擤(hěn),例如上海话、苏州话。
时至今日,部分地区的方言,擤(hěng)的韵母eng则演化为ong,例如部分四川方言(如广汉话)、部分吴语(如靖江话)和江淮官话(如盐城东台)等,擤发音(hong)。
因此,在四川部分地区,“擤”除了“xin”的发音,也有“hong”的发音,擤鼻涕也就有了“哄hong鼻子”的说法。
例如广汉方言,既说擤(xin醒)鼻子,又说擤(hong哄)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