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师兄
新的一天。
谢桥依旧照常去县衙点卯,陌生男子的出现和先生的即将离开并没有让少年的生活轨迹有所偏移,他重复着昨日事,然后明天可能又是重复今日,没有意外的话,日子只会以此往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会改变,最后安安静静的走完他余下的时光。
接近午时,走完了该巡查的地界,谢桥忙里偷闲去了一趟私塾,看到先生站在屋檐下,而那名不知姓名的陌生男子成了新的教书先生,正在‘代师授课’,私塾蒙童们听的津津有味,一惊一乍,走近了些,听得真切,谢桥才发现那算是自己“师兄”的男子讲的课与先生大相径庭,准确来说,男子更像个说书先生,在讲故事,讲所见所闻,讲山河版图,讲塞外风光,讲滔天大潮,讲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讲平阳之外的天地,就如同为孩子们插上一对隐形的翅膀,一幅幅画卷在蒙童们小脑壳的奇思妙想中任意展开,原来这么大的家乡是那么小,原来外面的天地是那么辽阔。
这也是谢桥从小到大第一次听到有人描绘平阳以外的别样天地,原来天下有十四个州,而平阳只是一个州治下的一个很小很小的地方。
只不过这位“师兄”说的谢桥觉得他可能这一辈子都触摸不到,只能靠想象去勾勒出一个模糊大致的轮廓,属于是一个美好的憧憬与向往,就好像自己儿时的那些梦想一样,就只是一个梦想。
一老一少站在屋檐下。
名为隋正的高大老人问道:“太贞,你觉得我与这位新教书先生所教有何不同?”
出身贫寒的谢桥沉思了片刻,认真回答道:“先生教的简单,只是认字识数,虽枯燥无味又略显无趣,但对谢桥来说,就好像小桥流水,能看见,也能用到,只要愿意用心,就能学到,并且能学以致用,是在低处的,小而实。”
“而……”说到这里,谢桥犹豫着转头看了一眼,那依旧是面容模模糊糊的新教书先生,迟疑着……
老人注意到这一幕,笑道:“直言无妨。他好歹算是你的师兄,难道还听不得几句师弟的童言无忌。”
谢桥只能硬着头皮道:“而师兄教的,有趣,令人感叹,让人遐想,犹如高屋建瓴,是在高处,心之所向,却有些大而空,对于谢桥来说,先生教的是基础,师兄开的是眼界,先生给的是眼睛,师兄给的是翅膀。两者都很重要,只是先生教的相对容易,只要想,就能捡起来,师兄教的就比较困难些,不易拿得到。”
老人满意点点头,颇有些自嘲的笑道:“圣人有言,有教无类,先生不是圣人,也做不了圣人,更比不了圣人,只是一腐朽老酸儒罢了,只能做些修修补补之事,所能做的,不过尽己之所能,所能教的,也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是人就会有差异,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痴傻顽愚,明聪灵辨。这天下多少学子多少日夜的寒窗苦读,皓首穷经都只为那金榜高中,一纸功名,可又有几人能得偿所愿,先生曾经就是这其中之一,深知这其中不易与艰辛,这还是当时家境家世富裕加上自身的勤学不辍才算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如果是家境贫寒又或是天分不足岂不是更难上加难,前者受限于家境,后者受困于自身,所以在先生门下求学的学生都没有被我“一视同仁”,而如今教的简单,更不教那些考取功名的三书五经六义,因为这些对于如你一样的孩子们来说太过遥远,太难,且空耗岁月,不如学一些落在实处用得到的,至于以后能走到何处,就看各自的造化了。”
“而你的这位……师兄,他不一样,他站在的是高处,看到的都是一些常人看不到的风光,所以他言谈举止、行事风格都可能与常人有些出入,那是因为他身上所背负的一切也与常人有所不同。这些你听听就好,不必放在心上,除非哪天你能走到那高处去,或者与他并肩而行,那样就能看到他口中描绘的山河锦绣,江山万里。”
“但是先生不希望如此,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有他的事要做,你有你的路要走。”
老人的一席话也算是解开了少年谢桥在其门下求学为何不同于县衙教谕所教是儒家经典的疑问。
“先生教诲,弟子记下了。”
至今为止,对于谢桥来说都还是云里雾里的师兄,他好奇道:“先生,那师兄到底是什么人?”
老人没有给出答案,微笑道:“你师兄啊,还是让他以后自己亲口告诉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