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李源科举之路 > 第59 章 三字经

第59 章 三字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满了整个长安城,将天际染成一片金红。李源结束了与张元德和瑞轩的学习交流,步伐轻快地踏上了回家的路。他的心中满是喜悦和满足,今天不仅收获了一位六十岁的高徒,还与太子瑞轩有了更深的交流,这让他感到无比的充实。

    推开家门,一股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王思瑶正在厨房里忙碌着,听到门响,她探出头来,脸上洋溢着温柔的笑容:“你回来啦!”

    李源点点头,脱下外衣,走到王思瑶身边,轻轻环住她的腰,将头埋在她的颈间,深吸一口她身上熟悉的气息。

    “今天收获不小啊。”他轻声说道,语气中透露着得意。

    王思瑶感到他的喜悦,心中也不禁为他高兴。她停下手中的活计,转过身来,仰起头看着李源:“哦快说说,发生了什么好事”

    李源便将今天收了张元德为徒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给王思瑶听,包括张元德如何执拗地要拜他为师,他又是如何喝下那杯拜师茶的。他还提到了太子瑞轩也在场,以及三人一起背诵九九乘法表的情景。

    王思瑶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和笑声,当她听到自己成了“师母”时,更是笑得合不拢嘴:“那我岂不是成了师母了哈哈,这感觉真不错!”

    两人说着笑着,一起走到餐桌旁坐下。王思瑶早已准备好了丰盛的晚餐,两人边吃边聊,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时光。

    饭后,王思瑶收拾好碗筷,两人一起洗漱完毕。夜色已深,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床上,一片银白。李源躺在床上,王思瑶依偎在他的怀里,两人相视而笑,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满足。“今天真是个美好的一天。”李源轻轻说道。“是啊,有你在,每一天都是美好的。”王思瑶柔声回应。

    两人相拥而眠。

    就这样,李源的每日生活变得忙碌而充实。他遵循着三点一线的规律,往返于家中、皇宫与书院之间,尽心尽力地教导着张元德和瑞轩。张元德虽然年岁已高,但学习热情不减,每一堂课都认真听讲,用心记录;而瑞轩作为太子,身份尊贵,却也丝毫没有架子,虚心向学,与李源探讨各种问题。

    某日,阳光正好,李源决定去翻阅一些书籍,以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他来到皇宫的藏书阁,漫步在书架之间,目光在书脊上逐一扫过。突然,他心头一震,发现整个大乾朝的藏书中,竟然没有《三字经》这本书。这本在后世广为流传、启蒙儿童的经典之作,在这个时代竟然无人知晓。

    李源心中欢喜不已。他深知《三字经》的重要性,它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既适合儿童启蒙,也能让成年人回味无穷。他想,若是能将这本书引入这个时代,必定能对大乾的教育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于是,李源下定了决心。他回到家中,吃完饭后便一股脑扎进了书房。凭借后世的记忆,他一字一句地抄写出了《三字经》。每一个字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期望,他希望这本书能在这个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休沐的日子终于到了,李源有了足够的闲暇时间来整理自己的成果。他将抄写好的《三字经》仔细校对了一遍又一遍,确保没有任何差错。然后,他小心翼翼地将书稿装进一个精美的匣子中,准备呈献给瑞文帝。

    第二日,李源早早地来到了皇宫。他找到瑞文帝,恭敬地行礼后,表示自己写了一本书,想请陛下过目。瑞文帝闻言,有些好奇地看着李源手中的匣子,问道:“这是什么书竟能让你如此郑重其事地呈献给我”

    李源微微一笑,答道:“这是一本名为《三字经》的启蒙读物。它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既适合儿童启蒙,也能让成年人回味无穷。臣认为,若能将此书推广开来,必定能对大乾的教育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瑞文帝听得津津有味,他打开匣子,取出书稿,开始仔细阅读起来。

    三字经

    李源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以。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有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书。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又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瑞文帝小心翼翼地翻阅着手中的《三字经》书稿,每一个字句都让他心头涌动着不同的情绪。当他读完整篇时,脸上的表情已是复杂至极——喜悦、震惊、赞许,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李源,声音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激动:“李源,你呈献的这本书,实乃瑰宝!它言简意赅,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慧。对于大乾的孩童来说,这将是他们启蒙的良伴;对于文人墨客,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联深知这本书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对大乾文化的一次重要贡献!”

    瑞文帝说着,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似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深知,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而《三字经》的出现,无疑将为大乾的文化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他转过身来,对李源说道:“朕决定,即刻叫翰林院印发这本书,让它的智慧传遍大乾的每一个角落。你为大乾做出了如此杰出的贡献,朕深感欣慰。李源,你当受朕一拜!”

    说着,瑞文帝竟真的向李源深深一礼。李源见状,连忙上前扶住瑞文帝,惶恐地说道:“陛下不可,臣受之有愧。能为大乾尽一份绵薄之力,是臣的荣幸。”

    瑞文帝扶起李源,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的功劳,流芳百世,即日起你就是太子太师,升授光禄大夫,赏黄金一千两,绸缎五百匹,玉如意一炳,长安街府邸一座。

    李源得到赏赐后,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他站在殿前,双手捧着瑞文帝赐予的赏物,眼神中闪烁着激动与自豪的光芒。他深知,这份赏赐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更是对他为大乾文化事业所做贡献的肯定。

    他深深地行了一个大礼,声音洪亮地谢

    恩:“臣李源,谢主隆恩!&34;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诚挚与敬意。瑞文帝见状,微笑着点了点头,表示对李源的赞赏和满意。

    谢恩完毕后,李源怀揣着赏赐,步履轻快地离开了宫殿。他的心情格外愉悦,仿佛连脚下的步伐都变得更加轻盈。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自己的学生和好友们。

    于是,他高兴地前往东宫。一路上,他的心情都格外舒畅,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更加美好。他想象着瑞轩和张元德听到这个消息后的惊喜表情,心中不禁更加期待。

    终于,他来到了东宫。他远远地看到瑞轩和张元德正在一起讨论着什么,便加快了脚步走过去。他高声喊道:“瑞轩、张讲师,我有好消息要告诉你们!”

    瑞轩和张元德听到声音,抬头望去,看到李源满面春风地走来,不禁都露出了好奇的笑容。李源走到他们身边,兴奋地将赏赐展示给他们并讲述了自己得到赏赐的经过。

    瑞轩和张元德听后,都露出了惊喜和赞叹的表情,内心想着李源是什么妖孽鬼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