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贞观六年,朕心痒难耐想去泰山封禅,但稚奴你猜怎么着?
大唐,贞观十七年。
大明宫。
李世民和李治两人仰望天幕。
见金榜对杨广大肆赞赏,心里都有些不得劲。
一个亡国之君。
当得起这样的盛誉吗?
杨广干啥了?
还不是他老爹留下的家产丰厚!
这家伙好大喜功,只会徒有虚名地干些表面工程。
免费请那些西域商人吃喝?
这不是助长那些番邦占便宜的风气吗?
怪不得总有些边陲小国,日子过不下去了,就跑到天朝上国伸手要钱。
这不给还不行!
“贞观之治不能及?”
看到这。
李治坐不住了,“这说得就有点过分了吧?”
“杨广昏庸残暴,好大喜功,葬送了大隋江山。”
“金榜为何要把他夸成这样?”
“帮他说好话也就罢了,为何还要诋毁我大唐贞观之治!”
“难道就因为他花了那两万两黄金?”
他越想越气愤。
目光紧紧盯着李世民,想从他脸上寻找答案。
“闭嘴!”
李世民本就心烦。
现在听到稚奴在旁边叽叽喳喳的。
顿时怒不可遏。
不耐烦地吼了一句。
李治吓了一跳。
不知道自己怎么又惹到阿耶了。
明明这段时间,他们父慈子孝相处得很好啊!
“阿耶,您”
李治小心翼翼地打量着李世民。
却见他眉头紧锁。
恨铁不成钢地吼道:“什么诋毁?”
“哪里诋毁了?”
“有没有好好反省自己的学识?”
“这么多年,史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仙人那是陈述基本事实!”
“你不懂别瞎扯!”
虽不想承认,但又不得不承认。
大唐贞观之治,的确是不如大隋开皇盛世!
旁人不知。
他李世民对此却是很清楚。
杨坚开创大隋基业时,全国人口大概四百万户,经过隋文帝苦心耕耘,到隋炀帝登基时已上升到近九百万户。
而大唐如今的户数才多少?
不足其一半!
“唉!”
李世民深深叹气。
比不过!
根本比不过!
他的贞观真的不堪一比!
不仅人口比不过,就连耕地也是望尘莫及!
隋文帝开皇九年全国耕地近两千万顷,到隋炀帝统治中期已到达五千五百万顷。
而贞观年间却不过区区四百万顷。
“阿耶,为何妄自菲薄啊!”
李治还是不服气。
他的阿耶可是史上难得的千古一帝。
御史们争相夸赞。
试问有哪个皇帝能有他阿耶的殊荣?
“稚奴啊!”
“做人要谦虚一点!”
李世民摆摆手。
在小辈面前,人设是自己立的。
毕竟,大唐一派繁荣昌盛之象,百姓安居乐业,边境太平祥和。
花柳巷里歌舞升平,百姓灶头油米丰盈。
老天爷风调雨顺,田地里谷穗横流。
人人见了,都会夸赞一句。
好一个太平盛世,好一个千古一帝。
如果不去细究,又有谁会知道,这只不过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又有谁知道,这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背后,不过是因为隋朝留下的五大粮仓!
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每仓的储粮量都在百万石以上。
这些粮仓历经三十三年,到贞观十一年都还未用完,期间还遭受了隋末乱世的洗劫。
大隋开皇年间的富裕和强盛可见一斑。
“或许不论谁坐拥隋杨的江山,都会开创一番盛世吧!”
李世民心底默叹。
话虽不敢大张旗鼓地讲出来。
心里也极其不愿承认,但事实就是事实,不容任何人狡辩和隐瞒。
得位不正,他励精图治,最拿得出手的这贞观之治。
其背后实实在在是沾了隋朝的光。
其一,是粮食。
战乱消耗了大量人口。
天下一统后,人心思安加上地广人稀,在太平年间的人均产粮量必定高升。
加上隋朝留下的五大粮仓,百姓灶头油米丰盈,这是再正常不过的。
再者,大运河虽在隋炀帝时期臭名昭著,用无数百姓的血汗挖成的人工运河,但它在客观上还是打通了南北的运输航道,是彪炳千秋的工程。
它虽然亡了隋朝,但却让大唐坐收渔翁之利。
这一点,李世民从未否认!
最后,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为大唐提供优秀的人才选拔制度,大唐得以人才济济不能说没有隋杨父子的功劳。
“稚奴啊!”
“朕的贞观,其实没那么玄乎!”
李世民一时嘴瓢。
将心里话讲了出来。
杨坚勤俭持家、励精图治,开创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而杨广前半生延续了他老爹的安民政策,虽晚年昏庸无道,葬送大隋江山,但隋朝家底并没有被其败光,反倒让大唐捡了大便宜。
战火熄灭之时,大唐百姓即可坐享隋杨留下来的财富,根本不需要什么多大的文治武功,大唐就已经是一番盛世了。
“怎么会?”
李治笑了。
阿耶这又是在谦虚了。
但他知不知道,过分谦虚就等于骄傲。
“怎么不会?”
李世民一时好胜心激起。
干脆就展开了一次批评与自我批评。
“贞观之治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滴。”
“是吗?”
李治依然不信。
但为了配合阿耶表演,就多问了一句,“那敢问阿耶,有哪些不足之处啊?”
“唉!”
李世民未语先叹。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话匣子也因此打开。
“贞观四年,朕狩于鹿苑,野味没见几只,却见到一些野人连衣服都没穿!”
“这是朕的失责,毕竟,在我的治理下,竟还有蒙昧的野人存在!”
李世民颇有些感慨。
“不会吧?”
李治震惊。
这世上怎会有野人?
莫不是流民?
穷得连衣服都没有的流民?
李世民不理他。
继续道:“贞观六年,朕心痒难耐想要去泰山封禅,但稚奴你猜怎么着?”
“怎么着?”
李治疑惑。
他实在想不到会怎么着。
“魏征劝朕不要搞事!”
李世民提到这件事,心里还是耿耿于怀。
“理由是什么?”
李治迷茫。
阿耶都不能去泰山封禅,那他将来还能去吗?
“你魏征叔叔说,从伊水和洛水往东,一直到泰山、东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远不是什么天下大治的景象!”
“他劝朕别搞这些贻笑大方之事!”
李世民气哼哼道。
“啊?不会吧?”
李治再次震惊了。
魏征叔叔这说话也太直白了吧?
若是有臣子跟他这样讲话,他不能确保自己还能礼贤下士。
“哼!还有更夸张的呢!”
李世民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