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皇家秘闻之一,“唐太宗修改玄武门之变的之谜”(三)
大唐平行世界中,
武德年间,
都城长安皇宫内,正在议事殿中观看神秘光幕中内容的唐高祖李渊,以及他的三个儿子,此时此刻,他们每个人的心情都极其复杂,难以言喻。
尤其是唐高祖李渊,当他透过那神秘的光幕,洞悉到未来的景象——自己的儿子们极有可能会陷入自相残杀的旋涡之中!
他的内心宛如被千万把利刃划过一般,痛苦至极!
这些可都是他的亲生骨肉啊!
怎么会走到如此地步呢?
太子李建成眼见形势对自己有利,连忙装作一副可怜兮兮、受尽委屈的样子,向自己的父皇哭诉道:“父皇啊!您看看,这二弟世民竟然如此狠心,胆敢发动政变,残忍地杀害了儿臣和三弟元吉啊!”他企图用这种方式来博得唐高祖的同情,同时削弱秦王李世民在朝中的势力。
而当皇子李元吉看到光幕中自己惨遭杀害的那一幕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至极,对秦王李世民充满了敌意和愤恨。
他恶狠狠地瞪着李世民,眼中闪烁着怒火,仿佛要将对方生吞活剥一般似的。
秦王李世民同样也是十分聪慧地狡辩道:“父皇啊!您看这光幕不是说了吗?‘那只是后世所流传的说法罢了?’
也许这只不过是某些居心叵测的前朝人或是后来王朝的文人们故意捏造出来的,目的就是想要挑拨您与儿臣之间的父子关系呀!”
他说得如此诚恳真切,无非就是想避免引起父皇的猜疑之心。
而此时此刻,正端坐在龙椅之上的李渊目睹着眼前三个儿子的丑陋行径,心中的怒火瞬间熊熊燃烧起来,他怒不可遏地高声呵斥道:“你们这三个不知所谓的混帐东西!真是把脸面都丢到各个历史朝代去了!居然还有脸在这里瞎折腾,难道是嫌朕的老脸丢得还不够多吗?
不想待在这里就赶紧给朕滚回你们各自的府邸去!现在立刻马上给朕老老实实地观看光幕里正在播放的内容!”
听到李渊这般严厉的斥责,三个儿子立即变得乖巧懂事起来,他们毕恭毕敬地朝着李渊行了个礼,并异口同声地说道:“父皇息怒!父皇息怒!儿臣们再也不敢胡乱闹了,请父皇原谅儿臣!”
说完,他们便挺直了身子,乖乖地将视线集中到了光幕之上
播放继续,【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后,殚精竭虑,励精图治,一心想要将大唐打造成为一个盛世强国。
他深知军事力量对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在军事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尤其是对府兵制度的大力革新。
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实施,唐太宗成功地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在与东突厥的激战中,唐太宗大获全胜,彻底击溃了东突厥,使得边疆地区得以安定。这一战不仅彰显了大唐国威,更让周边各国对唐朝心生敬畏。
除了在军事上的成就外,唐太宗还展现出了他的仁慈和宽厚。
他下令将后宫中众多的宫女释放出宫,让她们回归民间,自由婚配,繁衍生息。
这种善举不仅体现了唐太宗对普通民众的关怀,也有助于增加国家的人口数量。
此外,唐太宗深知农业对于国家经济的重要性,
采取了一系列鼓励生产的政策。
减轻农民的徭役赋税负担,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开垦荒田,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
这些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增长,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
唐太宗本人以身作则,坚持过着俭朴的生活,以节省国家财政开支。
他倡导节俭之风,反对奢靡浪费,努力营造一种崇尚节俭的社会氛围。这种节俭精神也影响了整个朝廷,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治理国家方面,唐太宗注重以德治国,推行仁政。他虚心听取群臣的意见和建议,虚怀纳谏,选拔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唐太宗在位期间所实施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使得大唐王朝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百姓生活富足,社会经济蓬勃发展,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这段时期被后人誉为华夏历史上著名的&34;贞观之治&34;,成为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典范之一。】,
【然而,这位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让自身的圣君之姿更加趋于完美无缺!
当大唐帝国的国力如日中天、强势崛起之际,李世民的心态逐渐发生变化,开始显现出一种志得意满的姿态。
贞观十三年,李世民突然向负责撰写起居注的官员褚遂良询问:“你所书写的起居注,究竟记载了哪些内容呢?是否能够让君主亲自翻阅一下呢?我希望通过阅读起居注,以自我的得失作为警示,从而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褚遂良听闻此言,立刻出言劝阻道:“现今的起居注,实则效仿古代记录帝王言论的左史以及记录帝王行为的右史。无论是善言善行还是恶言恶行,都会被详尽地记录下来,其目的在于期盼帝王能够避免做出有损国家利益之事。然而,我从未听闻有哪位帝王会主动去阅览有关自己的史册。”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李世民并未就此罢休,他紧接着追问:“那么,如果我有不当的言行举止,你们是否也都一一记录在案了呢?”
褚遂良义正言辞地回答道:“常言道,坚守道义不如尽忠职守。我作为历史的记录者,怎能不将这一切都如实记录下来呢?”】,
【此次试探失利之后,不过区区一年光阴,便来到了贞观十四年,亦即公元 641 年之际。
就在这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召见了当朝宰相房玄龄,并向其表达了想要查阅“当代国史”的意愿。
只见唐太宗李世民言辞恳切地说道:“朕每行一赏罚之事,皆旨在贬黜邪恶、弘扬良善,以期能垂范后世。
然而,朕却不知自古以来的国史为何不让帝王亲自阅览呢?”
面对唐太宗的质问,房玄龄等人倍感压力,无奈之下只得将国史删改为编年体形式,并精心编撰了《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各二十卷,呈献给了皇帝陛下。
唐太宗翻阅着这些史册,目光停留在了武德九年的记录之上。他的脸色逐渐变得阴沉,口中不时发出轻微的叹息声。
原来,史官们在记载玄武门之变时,用词似乎有些不妥,这引发了李世民的不满情绪。不仅如此,他们还对这起事件进行了定性,将李世民发动兵变、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举动描述得堂而皇之,仿佛充满了正义感一般。
】,
【在后世之中,不论是《新唐书》、《旧唐书》亦或是《资治通鉴》等诸多典籍,均是以唐朝国史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来编写而成,但这些却都是李世民篡改之后留下的记录罢了。
根据史籍中的描述,太子李建成被刻画成一个平庸且无能之人;反观李世民,则是战功卓著、威名远扬。
正因为如此,李建成心生嫉妒,并想方设法地去谋害李世民。最终,李世民迫于无奈之下,不得不发动了那场惊心动魄的玄武门之变。
这种说法在世间广泛流传开来,历经千年岁月,仍然深受民众的信任与认可。
然而,尽管那段历史的具体细节如今已难以准确推断出来,但我们可以明确的是,李建成绝非昏庸无能之徒,而李世民发动此次兵变显然也并非出于正义之举。
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亲手杀害了自己的兄长和弟弟!从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来看,这样的行为无疑是严重违背人伦常理的。
或许,这便是唐太宗李世民篡改史书的真正目的所在吧!】,
【本来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天下,将国家治理得成效显著!
虽说略有瑕疵,但后世对他的评价甚高,堪与秦皇汉武比肩,堪称圣君!
毕竟,他发动玄武门之变并未对黎明百姓或军队造成动荡和损失!
国家整体实力没有受损!之后也未大肆屠杀文官武将!】
【然而,咱们的唐太宗李世民却画蛇添足,妄图篡改玄武门之变的真相和历史!结果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