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离别前的礼物
但突然间,她意识到了什么!
十月初八,这听起来像是农历的日期。
刚意识到这点,十月初八对应的阳历瞬间出现在了吕华的脑海里,十一月三日!!!
干!!!愤怒在吕华的心中如烈火般熊熊燃烧,这些……
她惊愕地发现,长征的征程早已悄然拉开帷幕,而她却还傻傻地在瑞城徘徊不前!
这种滞后让她感到难以名状的恼火,她对自己的疏忽大意感到愤怒。
愤怒过后,吕华迫不及待地想要迅速启程,追赶已经踏上征途的大部队。
她心中怀揣着一线希望,期望自己能够及时赶上,为红军挽回那场即将到来的巨大损失。
时间紧迫,她一刻也不想耽误。
“小红,你给我指……”吕华丢掉手中的工具,就打算立刻出发,追赶大部队。
然而,话还未尽,吕华又蓦地意识到,留守在根据地的同志们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他们未来几年的命运充满了坎坷与未知。
她不能也不应该因为某些个人原因就这样弃他们不顾,离开之前总该为他们做点什么。
于是乎,吕华对于眼前的这几架机床,以及旁边堆成小山的废弃枪械零件的改造有了新的想法。
那就是把这些东西改造成四条生产线。
分别是:一条掷弹筒生产线、一条能被掷弹筒投掷的手榴弹生产线,一条792mmx57mm子弹生产线,以及一条98k生产线。
之所以选择改造成这四条生产线,除了因为这样的改造极其耗费能量。
仅此四条就能把她体内剩余的能量消耗一空外。
还因为792x57mm这个型号的子弹是当前国内最常见的子弹型号。
至于步枪选择98k,是因为吕华的硬盘里刚好有这款枪械的详细讲解,而且他也感觉这款步枪已经是这个时代最优良的步枪之一了。
而剩余的材料选择改造成掷弹筒,自然是因为掷弹筒好,掷弹筒妙,掷弹筒简直是游击战的神器之一,绝对能改善留守这些同志们未来的生存状态。
之所以不把迫击炮捯饬出来,是因为迫击炮不易携带和部署。
同时,迫击炮的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培训。
而掷弹筒的优点在于其便携性强、操作方便、射击速度快。
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掷弹筒可以单兵携带和操作,使用灵活。
此外,掷弹筒可以快速部署,对炮兵的技术要求不高。
还有就是,制造榴弹的所需要原材料和火药要远远少于迫击炮,方便游击队的战士们快速且大量的制造。
心中有了决定,吕华迅速行动了起来。
首先,吕华利用自身量子芯片极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在瞬息之间就完成了对四条生产线详细图纸的绘制。
这些图纸不仅精确到了每一个零件的尺寸和位置,还包含了生产线运行的各种参数和设置。
紧接着,吕华的双手也开始发生神奇的变化。
表面那层细腻如玉的液态仿生硅胶被她收入体内,露出了里面机械感十足的机械手臂。
随即,她的手指逐渐延伸,转化为精密而坚固的机械结构。
她的手掌部分逐渐加厚,形成了一种类似于机械手套的装置,覆盖住了整个手部。
这些机械手臂呈现出银白色的光泽,表面布满了微型传感器和精细的液压系统。
手臂的关节部分灵活自如,仿佛具有生命般的活动能力。
在手臂的末端,原本的手指被精密的机械夹具所取代,这些夹具能够精确抓取和操作微小的部件。
随着机械手臂的完全展开,吕华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涌入自己的双手。
这两只机械手臂不仅增强了她的力量,还大大提高了她的操作精度和速度。
小红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仿佛见到了未来科技的奇迹。
吕华活动了一下新的机械手臂,感到非常满意。
她知道,有了这对机械手臂的帮助,她将能够更高效地改造机床和废弃枪械零件,为留守的同志们制造出更多的武器和弹药。
紧接着,吕华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工作。
这四条生产线虽然叫生产线,但其实还是由一台台机床组成的。
其中98k的生产线需要一台手摇钻床,一台手摇铣床,一台手摇冲压机床、一台电弧焊设备。
792x57mm子弹的生产线需要一台手摇弹头成型机、一台手摇弹壳压制机、一台手摇装药机、一台手摇弹头装配机。
掷弹筒的生产线需要一台大型多功能镗床、一台大型手摇磨床、一台电焊机设备、一台手摇冲压机……
手榴弹的生产线需要一台弹头成型机、一台弹壳压制机、一台装药机和一台弹头装配机。
吕华率先改造的是电弧焊设备。
何子怡提供的工具中有一件类似的设备,但做工太过粗糙,而且功率也不够,根本无法满足吕华的需求。
因此,吕华决定对其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
她首先拆解了原有的电弧焊设备,仔细分析了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然后,她利用自身的机械手臂,精确地调整和优化了设备的电路布局和电极设计,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功率输出。
完成电弧焊设备的改造后,吕华并没有停歇。
她转向了那四台废旧机床,这些机床虽然已经废弃,但在吕华的眼中,它们仍然是宝贵的资源。
经过仔细的检查和评估,吕华制定了详细的改装计划。
她先是将其中一台机床改装成了手摇钻床,用于钻孔和攻丝。
接着,她又将另一台机床改装成了手摇铣床,用于加工平面和沟槽。
第三台机床则被改装成了手摇磨床,用于磨削和抛光零件。
最后,吕华将第四台机床改装成了手摇冲压机床,用于冲压金属板材。
这四台机床在吕华的巧手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它们不仅能够满足生产线的基本需求,还为后续的制造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至于最后一台废旧机床,吕华有着更为宏大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