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两位新同事
1
回到宿舍,舍友果然回来了。
“葛馆长?你好!袁志!”一个戴眼镜儿的瘦削男子朝我伸出手来。
“你好你好!我叫葛根!”我赶紧伸手握住伸来的手,“袁院长?”
既然在专门发给我的批评函里明确这是医院管理者的培训,那么,是个院长的可能性就很大,反正我也没听清楚他的名字,倒好像自称院长似的。
“不敢,不敢!普通大夫一枚,馆长,我看咱俩很有缘嘛,你要是没意见,嗯,我比你痴长六七岁,咱哥俩互相叫名字咋样?”
“行啊!”我迟疑着回答,我其实并不喜欢被人直呼其名。不是我这人自视甚高,讲究名讳,只是,在不太熟的地方喊葛根,被不认识的人听见,不管是别人还是我自己,总感觉怪怪的。
“那好!远志和葛根,好像很少一起用,不分君臣,堪比兄弟!”此刻的袁大夫的性情看起来和远志的属性还是很有差别的。
“好好好!好得很!”我由衷表示同意,表示赞叹。虽然袁大夫的名字和“远志”并不完全相同,但听起来确实差不多。没有比两种无毒无特殊形态特殊气味、不串味、不相克的两种药材的相处方式更好的了。
商讨确定了彼此的称呼,接下来的聊天就简单多了。
很快就弄清了彼此上的大学,学的专业,在各自医院的从事的科室等,就熟悉得如同老同学,如同老同事了。
“哎,你这次来进修,是自己申请的吗?”我赶紧问出我最想知道的答案。
不够智慧的人大约就这样吧,明知无用,还要浪费精力和感情。
“不然呢?必须滴!”远志的回答斩钉截铁。
“哦,哦!”我若有所思,瞬间心事沉沉。
“咋啦?”远志关切地问,“兄弟是不是申请了好几回,好不容易才来?噢,对了,是不是这次也差点被顶替?”
“啊!不是,不是!”我赶紧否认,突然意识到对于稀里糊涂来进修的事,实在不宜多说,说出来袁志大夫不能理解,别人也不能理解。话传来传去的,若不小心传到医院或与此事有关的上级那里,不知会成怎样的面目呢。不就是半年嘛,咱不是已经拟定好了半年的计划吗,忙忙碌碌的,转眼也就结束了。
2
话聊得投机,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编写《杏林记梦录》的大事。直到甘草等不及,发视频过来,我和袁大夫的聊天才戛然而止。
好在甘草一看室友也在,简单问了问,就关了视频通话。我随机在聊天框发了一句:“我的室友叫姓袁叫袁志。”
“不认识。”甘草秒回。
“知道,我进修时不叫你的名字了,改个名字吧?”我赶紧写道。
“?”甘草回道。
“他要和我以名字相称,说缘分啥的,这人话多,他知道你的名字后……”
“……”甘草发来一串大笑,“行,那你以后叫我掌柜的!”
“太老套了嘛!”
“好啊,那就叫甜心?小甜心?”甘草写道,“随便你。我有个想法,把咱正写的书换个方式,光写验方效果一般,再好也比不上药学经典吧,咱以故事的形式写,这样既能把治病的环境、用药的方方面面的因素写进去,还能增加趣味性,咱要写就写成畅销书!”
“啊!好主意!金点子!小甜心真牛!”我不假思索,赶紧表态。一方面是我想让甘草高兴,一方面是这不用想就知道这个想法好。
“肉麻!其实也就是上次房车那件事的启发,我写了好几次,拉拉杂杂就是不好写。换了个方式,写起来很顺。这个病案是咱俩分别治疗的,,我写我的,你写你的。同一个病人,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治疗手段,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手法,太有意义了!这个写成后,我计划把前面的那些整理好的验方也改写成故事。”
“好!不过不用改写,加写就好!”我赶紧写了一句,接着慢慢解释,“咱整理的那些很专业,附在故事后,供同行交流,故事有普及性。一举两得,一石三鸟……”
我赶紧打开笔记本,和甘草一边在微信上商量,一边开始着手把我们的医案改写成故事。这个工作我喜欢,我对已经开始的半年进修生活的惧意消失了大半。
正忙碌着,袁志凑过来看我在忙啥,我赶紧说媳妇马上研究生毕业,我们一起弄毕业论文呢。顺便发了几句论文难写的牢骚,袁志一听赶紧跳开三尺,好像一个不小心那论文会粘住他似的。袁志站在三尺外,说他知道,知道得很,写个研究生论文脱三层皮。进修时琐事少,刚好专心写。
3
忙到深夜,我睡觉时袁志已酣然入眠。打着香甜的、让同室的我还能接受的鼾声。
一夜无眠,早晨起来后有点失落,也有点释然。这是婚后我和甘草第一次分开,啥梦也没做,当然没有出现婚后我们经常做的梦中行医的奇幻经历,这让我有点失落,也担心自此以后若那样的梦境不再出现,我和甘草要提高医术,就只有两条常规的路可走,一是靠在临床工作中摸索,积累经验;二来就是靠大医院进修。释然的是,证实了我关于做那珍贵的梦的前提条件是我和甘草在一起的猜测,虽然这是什么道理什么缘由尚不清楚。
按通知,我要去神经内科主任张力主任的专家门诊去学习。我一边吃早餐,一边从医院公众号上仔细学习张主任的简介:
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新区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急诊科学术带头人,甘肃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急诊重点专科负责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省优秀共产党员。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急诊急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专业特长:脑梗死、脑出血、头痛、眩晕、焦虑、失眠、颈椎病、外周神经病变,以及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内科疑难杂症及急危重症。 应诊时间:新区 星期二、四上午 老区 星期一、三上午 名医堂时间: 新区 星期四下午(知名专家200元) 老区 星期二下午(知名专家200元)
如此一来,岂不是我也跟着专家上两个全天,两个半天,加上双休日,一周还有四天的空闲时间?就算除去双休日,工作日也有两天闲着。人家专家这样安排当然很有道理,比如剩余的两天要进行学术研究,甚至去大学讲课,进行科室管理等。可人家讲课、科研不会带我这个进修生吧,每周空出来这四天怎么办?
铁匠没样,旋打旋相。我匆匆吃完早餐,早早找到张力主任的门诊。准备打扫一番,把学徒的功夫做到家。结果一看,窗明几净,连门口的饮水机边的一次性杯子也很讲究地摆放着,根本没有我发挥的空间。
门外候诊的长椅上已经坐满了就诊者,一个个都用专注地目光打量着我,没一个人开口发问,看来没一个人认出我也是个大夫或者名中医的学生。
在门诊室等了十来分钟,突然听到门外一阵轻微的骚动。
“张主任好!”
“张主任!”
“张主任……”
一片恭敬得无以复加的问候。
我赶紧走出门诊,站在另一侧迎候张力主任。
张力主任六十岁上下,满头灰发,脸色红润,脸上挂着若有若无的微笑。看起来权威而不失慈祥,和我想象的几乎分毫不差。
“你,你是?”张力主任走进门诊室,一回头看见我,眼睛里一道精光闪过,“葛……”
“葛根!我叫葛根,进修的!”我接着张主任的话回答。
“你就是……就是给老秦治病的那个?”
“哪个老秦?”我疑惑地望着他。
“咋?”张主任瞪了我一眼,缓缓坐到椅子上,把手中的茶杯重重放到桌上,又轻轻推到电脑旁边,“学雷锋做好事,不想留名?还是老秦故弄玄虚?拿你个没毛小子来唬弄我们这帮老头?”
“噢,噢,秦老啊!是的,我们路上遇到的,巧遇!他现在还好吗?”我恍然大悟。
“好!好得很!等会闲了,叫他来招呼他的救命恩人!”张主任说着打开电脑,叫号声随即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