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江南的人口和土地
按杜牧的意思,苏州第一,杭州第二。
其次是越州,再次是润州(江苏镇江)。
唐末混乱,运河一度被切断,江南交通中心的地位就成为金陵,使得金陵重新兴起。
因而,这个时代的江南富豪,主要集中于金陵、润州、苏州等地。
吴越国的建国者是董昌(846年-896年),杭州临安。
董昌在唐朝时期最初隶属本地团练,平定王郢之乱后被授予石镜镇将。
后来拜杭州刺史、义胜军节度使、检校右仆射。
895年,董昌在越州(绍兴)自立为帝,国号大越罗平,改元顺天。
吴越国开国君主钱镠(liu)少时迫于生计曾为私盐贩,后投军后成为董昌的部校,后渐由偏将而升掌一州之兵。
他在剿灭地方叛臣的过程中,经过两次杭越之战占有了两浙之地。
896年,董昌称帝,钱镠强烈反对,无效。
钱镠遂灭董昌,得越州。
907年,朱温建后梁,始封钱镠为吴越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钱氏王朝,占据了两浙十三州,成为江浙一带颇有实力的割据者。
由于吴越定都杭州,偏安东南一隅,故而始终尊奉中原为正朔,梁朝封钱镠为吴越国王、诸道兵马都元帅。
在钱镠统治吴越国的鼎盛时期,疆域包括今浙江省全境、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市)、上海市和福建省东北部(福州市)一带,成为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
钱镠在内政建设上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修筑海塘和疏浚内湖上。
开平四年(910年),钱镠动员大批劳力,修筑钱塘江沿岸捍海石塘,用木桩把装满石块的巨大石笼固定在江边,形成坚固的海堤,保护了江边农田不再受潮水侵蚀。
并且由于石塘具有蓄水作用,使得江边农田得获灌溉之利。
钱镠设撩湖军,开浚钱塘湖,得其游览、灌溉两利,又引湖水为涌金池,与运河相通。
钱镠还在太湖地区设&34;撩水军&34;四部、七八千人,专门负责浚湖、筑堤、疏浚河浦,使得苏州、嘉兴、长洲等地得享灌溉之利。
钱镠因吴越国地域狭小,三面强敌环绕,只得始终依靠中原王朝,尊其为正朔,不断遣使进贡以求庇护。
钱镠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经济繁荣,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文士荟萃,人才济济,文艺也著称于世。
此时的吴越国百姓,是这个时期幸福感最强的,对君主的认同感也是最高的。
但是,与大多数封建王朝一样,这样的幸福感只属于文武官员及其家属、军队、官吏以及手工业者,还有从北方迁移过来的富豪、致士的官员、文人等。
社会底层的普通老百姓,依然没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因为,土地,永远是百姓的伤痛!
土地兼并的出现,与唐朝时实行的两税制有着直接的关系。
其一,两税制就是政府要用多少钱,就向百姓征收多少。
但由于支出上没有准则,一旦财政拮据则以任意加征解决,反而造成了横征暴敛。
其二,由于税率并非由中央统一规定,而是由地方根据税收配额制订,往往造成人口越稠密的地区,人均税率就越低。
这样一来,其他地方的百姓纷纷迁入这一低税率地区,这种迁徙又反过来进一步增加了各地人口密度的差异和税率差异,形成恶性循环。
两税制开启了中国传统社会赋税制度的下半段,从此以后的中国政府,就只能将这一制度修修补补继续使用,而再不能有大的变革。
所以,两税制导致了江南人口暴涨,但土地的分配极为不公。
有一种情况导致了农民失去土地。
此时的江南,与世界各国的商业贸易非常兴盛,主要的贸易商品是丝绸、茶叶、瓷器。
而这三种商品中,丝绸和茶叶必须依赖大量的土地支持。
因为这个原因,成片成片的茶山被茶商兼并、占据,导致原本土地的主人反而成为土地的附庸,变成了出卖劳力给茶商的雇工。
同样,桑树的大量种植,也占用了农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虽然养蚕也需要人手,但比起种地,还是要少的多。
这些失去土地的百姓,只能成为极度脆弱和微笑的商贩,他们从事着最底层的商业活动,比如砍柴、捞鱼等,每日所得,堪堪可以果腹。
位于底层的小商贩只有很微薄的资本。
晚唐代五代时期,生活费用要维持温饱,每月 2000 钱即可,每月 8000 钱则可以过比较丰裕的生活了。5000 钱的资本也就相当于中等家庭一个月的生活费而已。
他们和出卖劳力的人的差别是他们依靠的是通过经营,将本钱所生的那一点利润来维持生计。
“五千之本,逐日食利”这样的小商人是当时最常见的。
他们“但存其本,不望其余。”能够保证勉强活下去。
小商贩和别的商人不同,因为承担不起城市生活昂贵的费用,他们只能住在城市附近地区,以方便白天到城市谋取当日的吃食。
因此,李彦群判断,江南的繁荣景象背后,是大量百姓衣食堪忧的生存现状。这些人,就是他李彦群要招募的对象。
李彦群让李过分的师兄弟们分别在金陵、润州、苏州三个城市的商铺里,摆开纺织机,现场进行演示。
金陵城,繁华的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34;春桥垂酒幔,夜栅集茶档&34;正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李彦群与释反智与释枉礼走在机上,体验着江南第一繁华大城的风貌。
释反智与释枉礼在吴国商会经营多年,对金陵的商业状况非常熟悉。
释反智介绍说:“这条街是金陵城最繁华的街市,所有的生活用具都能卖到,当然,生意最好的就是‘大同商会’了!”
做家具的木匠蓬、造雨伞作坊、打制金银器皿的店铺、小食店、成衣坊、房屋租赁等经营户,鳞次栉比,一家挨着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