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兰亭序》的下落
听到此言,李继岌问道:“可有谁,能解其意?”
李绍荣根本没想过这些问题,不表态。
石敬瑭说道:“下蒲州以后,亦可为之。”
李彦琳却在李继岌耳边说:“此人洞察世子所想,或不可留!”
李继岌当即喊道:“朱令锡,本世子任命你为子弟军第一军第三师第一团团长,你可愿意?”
朱令锡忽然站了起来,行了军礼:“末将从命!”
李彦琳顿时知道,这个朱令锡进了世子的法眼,而且安排在自己军中,还是第一团的团长!
不过,此人面对强敌,能够积极备战,果断攻击;
受挫后立即判断,知道敌方是谁后,立马偃旗息鼓。
此等作为,也绝不是寻常将领能有的见识和决断。
大军入关,突进运城平原。
此一路,子弟军更无险阻,长驱至蒲州城下。
朱令锡对李继岌说道:“世子,我兄朱令德镇守蒲州,某愿去劝降!”
李继岌点头应允。
朱令锡单枪匹马,立于蒲州城下,喊道:“我乃河中朱友谦次子朱令锡,请兄长朱令德见面!”
过了很长的时间,对面关城没有动静。
李绍荣大怒:“世子,我们的掷弹筒还未曾使用,不如当下试试?”
李继岌正在想,有没有这个必要。
朱令锡却忽然跪倒在李继岌的马前,说道:“世子不可!世子天兵降临,必有神兵利器,且末将已见识。
只是,蒲州军民将来也必是世子之军民,万要留存!”
李继岌倒是一时犹豫。
城头上并没有人出来搭话,却忽然现出一队弓箭手,李绍荣赶紧快马上前,用钢盾护住朱令锡,把他抢回来。
一阵箭雨过后,朱令德出现,指着城下骂道:“竖子!背弃祖宗,认贼作父,还有脸在城前咬舌鼓噪?还不快快自戕,赎回你的罪过!”
朱令锡对李祭极说道:“我兄长不明事理,在前番晋王连夜来救的时候,他就曾劝诱父亲投靠梁军,攻击晋王。
某曾念及情亲,恳求世子留他一命,现在看来,有他在,我朱家定然不保,还请世子攻城,除去此等顽固不灵之人,让我父颐养天年!”
这一招也够果决,杀掉一个哥哥,保全老爹,也算诚意满满。
李彦琳一声令下,大军攻城。
只是,子弟军的攻城,却不用攻城梯,而是在城下架起掷弹筒。
每个掷弹筒旁边都有一名士兵,在队长的指挥下调整炮口的角度。
朱令锡认真看着,心里涌起莫名的紧张。
他兄弟俩在一起长大,感情很好,但是对大事的看法却截然相反。
他之所以表现得果敢决绝,是想在李继岌面前博得一个好印象,给自己将来的发展铺路。
这样做,其实很危险,因为他对李继岌并不了解,而是对是错,完全取决于李继岌的个人感受。
幸运的是,李继岌很是欣赏朱令锡,因为他本人就是这样的性格。
十多个士兵拿着铲子、钢钎、锤子跑到城墙根下,开始土工作业。
朱令锡一脸茫然,李绍荣、石敬瑭、李彦琳等则是满心期待,等着见证这天塌地陷的一刻。
城上的河中军已经被掷弹筒炸得散了。
活着的跑散了,死了的炸散了。
等到土工作业的人跑回来,李继岌这边所有的人都张大了嘴巴。
这当然是李继岌教的。
子弟军紧盯着城墙,见证世子所说的奇迹发生。
众人先是看见城墙往下陷,又猛然向上拱起,然后突然碎裂,化作无数石块向天空迸飞,接着才听到天崩地裂的巨大轰响声。
这种看到的景象和听到的声音完全不同步的诡异情境,颠覆了人们的生活经验,他们无一例外,都认为是世子施加了什么妖法。
硝烟散尽以后,大军进城。
在朱友谦的牙城前,朱友谦跪着,痛哭流涕,旁边停着一具尸首。
朱令锡跑到朱友谦跟前,跪倒哭到:“父亲,孩儿不孝!”
朱友谦摸着朱令锡的头,说道:“天下大势,不可挡也,不可挡也!”
李继岌说道:“朱友谦,你的冀王是梁国封的,本世子不能认,你且等待晋王的旨意。
现在,你带着你的家人和财物,去晋阳吧,河中的一切,已经与你无关。”
大军驻扎在蒲州,李继岌开了庆功会,任命朱令锡为1军3师1团长,接着商定军务。
此时,探马来报,梁帝朱友贞派泰宁节度刘鄩为河东道招讨使,率领感化节度使尹皓、静胜节度使温昭图、庄宅使段凝一起前来进攻。
段凝志大才疏(把妹妹献给朱温,从而升迁),跟梁国大奸臣赵岩(朱温的女婿,913年帮助朱友贞杀掉篡位的朱友珪,有功。史载:末帝朱友贞即位,用为租庸使、守户部尚书。岩以勋戚自负,货赂公行,天下之贿,半入其门。又以身尚公主,闻唐朝驸马都尉杜悰位极将相,以服御饮馔自奉,务极华侈,岩耻其不及。由是丰其饮膳,嘉羞法馔,动费万钱,僦敛网商,其徒如市,权势熏灼,人皆阿附。)、张汉杰(张汉鼎、张汉杰、张汉伦、张汉融都是朱友贞的宠妃张德妃的一众兄弟)勾搭成奸,常以谗言陷害忠良大臣,比如王铁枪。
温昭图原名温韬,少年时也是个盗窃犯,后来跟了李茂贞,成为镇将,为了讨好李茂贞,改姓李,叫李彦韬。
李茂贞任命他为耀州(陕西铜川市耀州区)刺史。
朱温攻打李茂贞的时候,温韬投降朱温,等朱温一走,又复归李茂贞。
李茂贞觉得温韬这种做法很有策略,任命温韬为义胜军节度使,镇守美原县(今铜川富平县)。
后来又投降朱友贞,被任命为静胜军节度使,仍然镇守美原县。
温韬能够青史留名,原因令人痛心疾首。
他把关中地区的唐朝十八皇陵挖了十七座,也包括李世民的昭陵在内,只有李治和武则天的乾陵幸免。
李世民的昭陵,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兰亭序》!
这个书法界的第一瑰宝自从温韬盗昭陵后,就消失了,以致后世的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