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夺命53 > 第403章 倭国的现状

第403章 倭国的现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院厅政治中的“院”,即是指退位之后的治天之君上皇,而在院政时代,由院厅颁发的“院宣”的权力则远远大于天皇颁下的“诏敕”。

    虽然院厅政治的出现,是为了与摄关政治相抗衡。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院厅政治更是远离了天皇亲政这一条路,反而加速了律令制国家的瓦解,让天皇在朝廷之中,更加没有发言权。

    掌握实权的院厅,将天皇从“绝对权威”的位子上扯下,利用自己是天皇父辈的身份挑战律令制,最终将原本应该严格执行律令制的国家政治,变成了带有私人性质的“家族政治”。

    在中央政权发生变化的同时,原先盛行的“班田收授法”也在进入平安时代不久之后就渐渐走向了衰弱。

    班田制,即是由国家制定严格的户籍制度,按照人口将土地班给百姓耕种,在百姓死后,班下的田地则交还给国家。

    在班田制的制度下,土地是属于国有的,不能够私下买卖。

    然而到了平安时代,私人之间的土地兼并时有出现,再加上地主们自己开垦出了新田,使得国家变得“无田可班”,逐渐停止实行了班田制。

    从弘仁元年(810年)到延禧二年(902年),一共只实行了四次班田。

    班田制的衰弱,同时也是律令制崩溃的体现。

    班田制名存实亡之后,许多农民得不到田地,只能自己去开垦新田,或者投到私有田地的地主门下服务,这就使得封建地主阶级,逐渐走上了舞台,庄园制也逐渐兴起。

    值得一提的是,庄园制之中的庄民所有的土地被称为“田堵”,庄民从庄园主处取得田堵的耕种权,同时也向庄园主缴纳年贡以及提供杂役。

    田堵的所有者被称为“名”,因此,“名”所有的土地也被称为“名田”,“名”也被称为“名主”。

    拥有少数名田的被称为“小名主”,而拥有大量名田的则被称为“大名主”,这就是后来室町时代“守护大名”、“战国大名”的由来。

    正是由于班田制的名存实亡,倭国大量的百姓失去土地,成为大名的附庸。

    所以,当时的平安朝廷要募集大军是很困难的。

    朝廷对内平乱,不得不依靠拥有大量兵员的地方武装割据力量。

    这就使得武士集团疯狂成长,直到最后架空天皇,成立幕府。

    幕府是一个汉语词汇,‘幕’指的是营帐,‘府’指的是存放财物和文件的地方。

    幕府的最高长官是征夷大将军,或者称为‘幕府将军’。

    第一个幕府,是1190年成立的镰仓幕府。

    李彦群在倭国已经待了快两年,不仅对倭国的政治社会有了一定了解,对倭国的地理版图也如数家珍。

    他给李继岌去了一封信,请求改变由原来拟定的对倭计划。

    平安时代的倭国版图,比现在少了一大块儿。

    本州岛的东北部奥羽地区(东京以北地区,即奥羽越,陆奥,出羽,越后。相当于今天日本的东北地方,包括岩手县,青森县,山形县,秋田县,宫城县、福岛县),还是旧土著割据自治,类似于附属国。

    这块地方,要到平安时代的末期(十一世纪初),土著才基本完成了与大和族人的民族融合。

    琉球岛还是愚昧未开化的蛮荒之地;

    西南边的九州岛南部还是野人出没,实际上还是无主之地。

    北海道岛是土著人虾夷族的天下。

    倭国的4个大岛上原来都有虾夷人居住,几个世纪以来受倭国人逼迫,不断往北迁移,到达北海道。

    纯种虾夷人身材矮小,肤色浅黑,在世界已知人种中体毛最盛。

    男子络腮胡须浓厚,妇女沿嘴边有髭(胡子)状痕迹(来源于网络)。

    一直到十八世纪,倭国人都把虾夷人视为蛮夷,都没有直接统治。

    据史料记载,倭国在公元二世纪才诞生了文明,大和朝廷的雏形更是直到六世纪才形成,还处于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

    后来疯狂地留学大唐,学习汉家文化,社会的文明程度才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是,这种文明的分布,也仅限于京都,及其周边地区。

    而在平安朝廷治下的绝大部分地方,都是地广人稀、野兽出没,更没有所谓的城池。

    但是,就像小企业得了大企业病一样,在山河支离破碎的情况下,统治日本的贵族公卿们却迈上了腐朽的快车道。

    他们从西边伟大的邻居那里,学到了欣赏山水、吃斋念佛、吟诗作画、书法篆刻、喝茶酿酒、天地人伦。

    他们把这些来自东土大唐的富贵病,全都得上了。

    也因为这一点,他们认为只有这样的阶层,才是真正有情操的人;

    他们居住的地方,才称得上是宜居。

    而除了京都以外的地方,都是穷乡僻壤,甚至是荒冢鬼地。

    他们甚至不愿意到京都以外的地方去看一看,认为会沾染上‘鬼气’、‘穷气’、‘俗气’。

    比如九州岛的太宰府,现在就是流放犯错官员的地方。

    因为被流放者只能一个人出发,他们害怕去了那里被野兽吃掉,都要写好遗嘱,在哭声中出发!

    可以想见,九州岛现在是个什么样子!

    所以,此时的倭国,是一个完全分离的两极社会。

    唯一的文明所在就是京都,其余地方都是蛮夷之地。

    就连现在造反的平将门,他所处的关东平原,在倭国人的眼里,都是荒蛮之地,属于边境地区。

    所以,平将门的高祖高望王,被逐出皇族,改为平民族姓,并安置他到关东的下总地方,就是让他去镇守边关的。

    这些早期武士,在征服原始部落土著,例如土蜘蛛、虾夷人的同时,一边还要开荒种地,养活自己。

    至于被派到各国担任国司之类职位的公卿,其实就是“扶贫干部”。

    所以,此时倭国的财富、文明、艺术,全都集中在京都的弹丸之地!

    其余部分,都等着子弟军来占领!

    所以,李彦群与李建及、李汉威商量之后,以李建及和李汉威的名义,写信回国内,向李继岌提出如下建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