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布局未来,与岳父谈话
在副主任赵卫中、技术员老沈,以及原本研发组十名熟练工的带领下。
当天新车间就运转了起来。
期间杨厂长和林总工还亲自来看了几次。
到中午吃饭前,第一台脱粒机就制造完成。
效率高的让杨厂长都有些不敢相信。
“这些岗位的安排,工种的调配,可以称得上是完美,多一个浪费人力,少一个人就降低效率,卫中,你这个岗位的设计可太厉害了!”
“是大家配合的好,都有一股子冲劲,敢拼搏,不怕吃苦,我的岗位设计算不算完美。”
“诶~别谦虚,就你这套生产方案,再过个五十年也不会落后!”
杨厂长还真说对了。
赵卫中的岗位设计,还真是参考了几十年后的某个大型农用机械厂的生产模式。
能不先进吗?
是经过了几十年发展,沉淀下来的实用经验。
“厂长,照现在的速度,明天就能达到三十台一天的产量,再等个十天半月的,工人们更加熟悉了,日产量能突破五十台,前提是各车间的零部件生产得跟得上。”
“这个你放心,现在脱粒机项目,是轧钢厂的重中之重,至少在入冬之前,脱粒机的零部件都是优先排产的。”
“那太好了,如果供不应求的话,我们甚至可以排个夜班。”
“肯定会供不应求的,农业部已经给了个一万台的订单,还说一万台不够一个县吃的,让我们加急生产呢!”
前几天大领导把脱粒机样品带走给农业的领导看。
农业领导得知效率能提升几十倍后,立即就催促轧钢厂赶紧量产。
不单是农业需要,上级甚至想用这种机器偿还国债。
压力给到了轧钢厂。
生产脱粒机,成了最优先的项目。
到次日下午的时候。
脱粒机成品一共下线了42台。
还没来得及给外表刷漆,就被车间外等着的公社的人员抢着装车了。
42台脱粒机,不够四个公社分的。
一个小公社都有近十个大队,每个大队都包含了至少五六个村子,每个村子又有好几个生产小队。
大的公社甚至有三十个大队,生产队能达到百余个。
42台脱粒机哪够分的?
一个公社都能吃下了。
四个公社挣了半天,最后大公社装走了12台,另外三个稍小的公社每家装走10台。
拖拉机后车斗上挂着红布和鞭炮。
不用说,社员们都在公社等着迎接他们回去呢。
一个个都兴高采烈的,把脱粒机当成了宝贝。
“真是个好东西啊,一台铁家伙,能顶一个小生产队!”
“有了它,生产队的驴就可以歇会了,哈哈哈……”
“要我说,还是发明家赵卫中同志厉害,发明了这个新玩意儿!”
“就是,谁能想到呢?资本家的女婿,竟然成了造福社会的发明家!”
赵卫中在车间门口站着,偶然听到了这些乡下社员们的谈话。
心思缜密的他突然意识到,岳父一家不能再等了。
得在脱粒机登报之前让岳父离开四九城,前往香江发展。
不能等到中秋节陪媳妇走娘家时再提了。
计划赶不上变化。
随机应变,是每个穿越者必备的能力。
要是等到中秋节提,那再耽误几天,至少得等到入冬娄半城一家子才能走掉。
那时他的脱粒机早已经全国闻名,岳父再走就有点晚了。
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无法左右气运走向。
所能做到的,只能是顺势而为,趋利避害。
娄半城的未来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前往香江发展。
而且越早越好。
想到这后,赵卫中便在心里拿定了主意。
明天刚好是周日。
他得领着媳妇娄晓娥去趟岳父家里。
想的很好,下班前李怀德却找到了他。
“卫中,新农机的生产任务重大,明天别歇班了,让全体工人加班吧!”
“行,李厂,我这就通知下去,明天就麻烦您多操心了,只要不做什么改变,让工人按步就班的生产,就不会出问题的。”
“诶?这么说,你不来?”
“我明天有重要的事,来不了,生产安排已经完成,我不来也不影响,再说了李厂,我是副的,车间里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您啊!”
“呃……那就让工人们歇一天吧,正常休息。”
赵卫中一听乐了。
心想你是一点也不想干,光想着坐享功劳吗?
我都全部安排好了,只要你不干预,生产就能正常进行。
好家伙,我不来,你就不能顶一天?
那你这个正主任平时干什么?
喝茶看报纸?
我不反对你喝茶看报纸,但你别把我当牲口使!
既然你提出了加班,那就自己来领着工人加吧。
“别啊李厂,公社的人等着新机器下线呢,离秋收没多长时间了,我们确实该加班,你的安排没问题,不能因为我有事来不了就取消,下个星期我一定加班,但明天的生产必须得进行,我们不能怕苦怕累。”
“呃……”
李副厂长还在思考怎么撤回刚才的话。
赵卫中一摆手就把于莉给叫来了。
“去车间通知下去,李厂要求全体工人明天加班,再去跟食堂打个招呼,明天的伙食不能断了。”
“好的主任,我这就去。”
于莉立即离开车间办公室,去通知所有人加班。
李怀德抿了抿嘴,心想赵卫中你真是个长满刺的仙人掌。
想吃你结出的果子,还真不容易啊,一不小心就得被扎。
周日这天。
一大早,赵卫中就带着媳妇秦淮茹来到了岳父家中。
娄振华还是住在豪华的洋楼里。
簋街的一栋德式洋楼,便是娄振华的住处。
屋里的摆设更是奢侈。
欧式沙发、红木留声机、电灯电话、各种紫檀或黄花梨名贵家具。
什么事都有仆人女佣伺候着。
喝的不是名贵茶叶就是咖啡。
吃的更不必说。
赵卫中的岳母名叫谭雅丽,是清代官僚谭家的后人,谭家菜就是她家的家传宴席。
后厨有专门的厨子,手艺不比傻柱低。
总之娄半城家里跟当前61年的四九城完全是两个风格。
每次来到岳父家,赵卫中都有种穿越到军阀混战时期的感觉。
娄振华见女儿女婿来到,高兴的不得了。
立即安排佣人准备宴席。
“卫中,前段时间你出事,我跟你妈都很着急,但不敢出面参与,怕拖你后腿,没想到你轻松解决,还一路高升,真是应了那句吉人自有天相的老话。”
“爸,我这次带着晓娥来,一方面是跟您汇报下这段日子的经过,另一方面,是想跟您谈谈话。”
“哦,你要谈什么?”
“去你书房吧。”
“行,来,咱爷俩好好的聊聊。”
赵卫中来到书房后,关上了门。
开口第一句话,就把娄半城的冷汗给吓出来了。
“爸,如今是新国家,群众换了新面貌,从穿着和言行举止上,都能看出他们的精神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而您呢,看看家里吧,还是大资本家的豪华布置,恐怕李老爷子和伍相的住处都没这么豪华,您难道一点危机感都没有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