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城管无敌 > 第18章 纳尔逊骑士团(下)

第18章 纳尔逊骑士团(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上院曾经拥有比下院多得多的权力。即使在贵族制度严重式微的今天。上院也仍然是英国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贵族与平民的划分,一直是英国历史、文化和政治的重要特点。而贵族传统的一大特征,就是封闭的社交小圈子和极端注重血脉和家世……

    但英国却是一个古老的(相对于美国来说)小国和民族国家,而且还有着传承千年的君主贵族制度,残留着很浓重的血统论、门第观念,社会阶层相对来说要僵化和死板得多事实上,号称“先进”的英国,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法定的贵族国家。在国王之下,还有大大小小的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教会贵族、法院贵族等共一千多人。这一千多人组成的贵族院(上院),和剩下8000万人选举出来的平民院(下院),理论上是平级的,二者共同构成英国政治的中枢。

    其次,英国人在吸纳国际移民,填补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匮乏之际,不仅是迫切需要的劳动力进来了,各式各样的蚊子苍蝇也一起进来了大批涌入不列颠的黑人和阿拉伯人群落,不仅在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上,给传统保守的英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还大大加剧了涉毒和暴力犯罪的频率……

    首先,英国原本的民族属性相对单一,封建贵族传统遗留物甚多,从来没有成为“全世界民族大熔炉”的历史经验,对于各族移民的接受和消化能力,要比自己的前殖民地美国差得多。

    拉赫曼耸了耸肩,“……更何况,印度官员在内心里恐怕还巴不得这些贱民多死一点呢!持续增长的人口已经把基层官员快要逼疯了,由此引发的治安、环境、卫生问题根本解决不了。在他们看来,如果不能想办法消灭掉一些‘多余的人’,很多地方就会变成地狱……你说说,在这样绝望的环境里,对于穷人们来说,恐怕没有几条比移民海外更好的出路了吧!而鉴于英联邦国家之间的特殊关系,我们巴基斯坦人和印度人移民英国,相对来说要比移民到其它国家更加容易一些……”

    而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在金融风暴中兴风作浪的银行财团,也在从中上下其手,刻意挑拨民族矛盾、制造种族冲突,以此来转移民众注意力否则的话。民间的仇恨就会集中到他们这些金融吸血鬼身上,而最佳的对策就是再找个更好的靶子给民众泻火: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民族矛盾总比阶级矛盾要强。

    虽然这么说似乎有种族歧视之嫌,但世界各国的黑人聚居区普遍暴力贩毒问题严重,犯罪率极高,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譬如在二百五十多万美国囚犯中,有至少一半是黑人毫不夸张的说,很多还好吃懒做的外国移民,在英国的日常生活就是领福利和从事各类犯罪,从而引发了英国白人的普遍敌视。

    于是。印度、马来亚、香港、西非、南非等各处前大英帝国殖民地的土著居民。就随着撤退的英国殖民官吏和军队,源源不断地涌入英伦三岛,从而出现了所谓的“逆向殖民”现象。

    (很多人误以为是甘地的恳求打动了英国政府,允许印度独立。却没注意到同一时期的印度兵变。)

    “……整个南亚次大陆都是这样惨,来自中国的小同志。我的故乡巴基斯坦固然是动乱不断,三天两头闹爆炸,每个人连自身安全都缺乏保障记得有一支前来我老家白沙瓦城修信号站的中国建筑队曾经抱怨说,他们的工地外面碉堡林立,枪声不断,简直不像是在搞工程,而是在《星际争霸》游戏里守分矿!

    “……拨发的赈济粮食还是有的,但地方上的祭司、贵族和地主势力极大,绝大部分的救灾物资都到不了贱民手里,能从指缝里漏出十分之一就算不错了。”

    类似的事情,在美国也发生过在旷日持久的越战结束,南越政权最终覆灭的时候,美国不得不捏着鼻子大量接受南越逃亡者,防止他们遭到越共的清算,最终导致了将近两百万越南人移民美国。

    真正导致整个英国社会人口比例失调的问题,起源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也就是大英帝国的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土崩瓦解的时候随着米字旗在一块块殖民地降下。原本驻扎在海外殖民地的军队、文官和侨民纷纷撤回不列颠本土,而成千上万名曾经服务于大英帝国殖民政府,长期协助英国殖民军镇压和统治本族同胞的当地土著拿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汉奸”由于担心在殖民地独立之后,遭到民族主义新政府的清算,也纷纷收拾行李、拖家带口地逃离故国,跟随英国主子搬迁到了不列颠。

    至此。日益频繁的动荡和混乱,不可避免地笼罩了整个伦敦,乃至于整个不列颠……

    说到这里,他的语调中忍不住带上了几丝愤怒。以及几分调侃。“……说什么我的同胞们抢了他们的工作?明明是英国人既懒惰又挑剔,这也不肯做,那也不肯做虽然殖民地都丢光了,装甲部队和大舰队也都完蛋了,但这些高傲的英国绅士依然以欧洲第一大国自居,以大英帝国的辉煌为本,那份骨子里的高贵一点没有因为经济危机而有所动摇。比如说,虽然眼下工作难找。但我有一个最近移民到这里的表弟,还是很容易就在伦敦找到了一个推销宽带网络的活。这份工作要挨家挨户不停地登门拜访。还要受人家的白眼冷遇,薪水也微薄,所以从来没有英国白人肯干,因为他们瞧不上,觉得有失身份,只能雇外国移民。

    然后,随着一场难以想象的金融风暴席卷英伦,政府财政陷入危机,工厂倒闭,商店关门,待业在家的人越来越多。为了争夺日益减少的工作机会,英国穷人跟外国移民之间的矛盾急剧升温。

    光是看看英格兰征服大不列颠岛这么多年,居然连近在咫尺的爱尔兰人和苏格兰人都没能融合成功。甚至就连最弱小的威尔士人都还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就知道英国人的民族融合能力有多么糟糕了。

    与此同时,刚刚坐着大巴车逃出海德公园,在严重塞车的伦敦街道上缓缓“蠕动”的“中国异能组织旅游团”众人,也在一边看着刚才纳尔逊骑士团抛撒的种族主义传单,一边议论着今天看到的情况。

    至于印度……你知道吗?在印度的农村,最恐怖的事情就是农民自杀潮,每一年,印度都会有一些地方因为洪灾、旱灾、病虫害等等导致庄稼颗粒无收,引发饥荒。这些饥荒有大有小,如果是小饥荒,农民就要借高利贷,甚至不得不卖老婆卖女儿;而大饥荒呢,农民实在吃不上饭,就会集体自杀。”

    拉赫曼有些不屑地说,“……通常全国每年都会有几万受灾农民自杀,真是些缺乏抗争意识的懦夫!”

    直到现在看了纳尔逊骑士团的传单,又跟几个曾经来英国出过任务的同事们闲聊了一会儿,王秋才发现,目前诱发了英国社会危机的上千万外国移民,最初似乎是大英帝国崩溃之际留下的遗产。

    而在这座城市的另一个角落,作为极端排外组织的纳尔逊骑士团,也从海德公园“凯旋归来”……

    而另一方面,虽然在美国和苏联这两大巨人的碾压之下。小身板的英国毛驴(丘吉尔的自嘲)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世界帝国,但最初依然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卷土重来。再加上惨烈的二战给不列颠带来了惊人数字的死亡,造成了劳动力的缺乏……所以。对待这些不离不弃的忠心奴才,以及有朝一日反攻倒算之时必不可少的带路党,英国政府的态度相当宽厚,让他们很容易就能申请到入籍。

    偏偏在这一时期,英国的人口结构开始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出现匮乏,而当时英国政府采取的最有效对策之一,就是利用国际移民来补充人力资源的短缺。这一措施确实在一定时间内缓解了社会劳动力的缺乏,避免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衰退,但由此导致的后患也很严重。

    虽然早在十八世纪末,印度人、黑人、东南亚人和中国人就先后来到伦敦,在这座当时的“世界之都”学习、工作、生活和奋斗,但相对于整个英国的人口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并且很多人最后仍旧各自回家,而不是在伦敦扎根定居。除了给伦敦增添了几分国际化色彩之外。并没有引发出太多的社会问题。

    如果是性格温顺的华人和印度人,遇到这样不合理的对待,或许还能勉强忍气吞声,但那些脾气火爆的穆斯林在受了委屈之后,又遇上了全世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复兴的浪潮,恐怕就没那么容易消停了……

    缓缓蠕动的大巴车上,来自巴基斯坦的拉赫曼·阿巴斯一边喝着矿泉水,一边跟王秋、王瑶和“中国异能组织旅游团”的众人闲聊着当下英国的时事。“……你们刚刚下飞机的希思罗机场,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劳工修建的。他们在不列颠从事最卑贱、最辛苦的工作,居住在最脏乱、最破烂的街区。每天送孩子去最便宜的国立街区学校上学,生病需要预约三个礼拜才能见到医生,拿到手的工钱一个月比一个月缩水……最后却被英国佬当成是来占便宜的寄生虫!还有导致一切灾难和厄运的罪魁祸首!!这还有天理吗?!”

    虽然是一脉同生的英语国家,以及先后统治地球的世界霸主,但美国和英国社会氛围的截然不同的。

    “……因为当时晚清中国的生存环境更差,几乎活不下去……难道您的祖国也这么惨?”王秋咋舌道。

    事实上,对于为什么在英国能够看到这样多的黑人,王秋原本一直感到非常困惑美国有很多黑人倒是容易理解,那主要是南北战争以前,美国南方搞烟草、棉花种植园而批量购买的非洲黑奴后代。可是英国本土又没有种植园,非洲的黑人也不是适合进工厂的劳动力,这么多英国黑人又是从哪儿来的?

    前两天,有个英国大学生失业在家快一年,实在没办法了,来我表弟工作的公司里应聘,马上就被英国老板录用。谁知这家伙才试用期第一天就不肯干了,理由就是这份工作每天要在户外不停地跑,不是英国人应该干的活听好了,不是英国人应该干的活!那么他们还想干什么?继续享受世界的供奉?!”

    相反,美国的那些财团和政治家族,虽然同样有着封闭和保守的一面,但是就起源来说,却是欧洲各个民族都有,没什么“生而高贵”,历史渊源也比英国贵族短暂得多,相对来说自然也更有活力。

    总之。对于那些稍微有些节操的西方国家来说,位于远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不仅是财富、利益和权势的象征,很多时候同样也是麻烦、拖累和义务的来源。

    因此。即使是在大英帝国最强盛的时代,被老牌贵族把持的不列颠上流文化圈,也无法把印度、缅甸、西非、马来亚和埃及这些殖民地的社会精英,当成自己人整合进来。而鉴于上院里的这些“贵族血脉”不容玷污,想要把印度王公和缅甸酋长通过联姻等手段塞进英国的贵族圈子里,更是近乎于天方夜谭。

    “……为什么在伦敦会有这么多的印度人和穆斯林定居?而英国右派又会对我们这样毫不遮掩地敌视?这个问题只要翻翻历史书就能明白了在十九世纪的时候,你们中国人又是被怎么弄到美国去修铁路的?而在铁路工程结束之后,中国劳工在美国又是怎样的形象?遭到了怎样的残酷对待?”

    这样一来。当外国移民在不列颠初步站稳脚跟,开始想要跻身英国上流社会,争取政治权利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歧视,承受的打压和抑制力度简直是难以想象,并且根本找不到可行的突破口财富可以赚取,名望可以积攒,宗教信仰捏着鼻子也能改变,但肤色和血统又该怎么办呢?

    言归正传,虽然在五六十年代,迁入不列颠的外国移民总数还不算特别多,但由于他们一般聚居在伦敦、曼切斯特、伯明翰等几座大城市里,故而特别显眼。此外,虽说大英帝国完蛋了,但“英联邦”这个帝国幽灵却依然存在,而英联邦国家之间的“特殊关系”,又让这些原殖民地国家跟不列颠本土之间的人口流动,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所以,在第一批大规模移民成功打下了根基之后,很快又继续往不列颠输入自己的亲朋故旧……最后硬是往针孔里塞进一只大象,让不列颠土地上的外国移民数量急速膨胀起来。

    自始至终。英格兰人从未能彻底解决境内民族认同这一痼疾。只能用放弃国土的办法来卸下包袱。

    “……饿死这么多人,印度政府难道就不管吗?”有人惊讶地插嘴问道。

    然后,就在他们的闲聊和唏嘘之间,大巴车终于开到了伦敦的唐人街。

    “……那个……拉赫曼同志,既然英国人对待你们这样不友善,甚至连安全保障都没有,为什么你的同胞还要继续往英国移民呢?”王秋眨了眨眼睛问道,然后得到了一句犀利的反问:

    大英帝国在海外唯一可以信赖的力量,就是由盎格鲁撒克逊人组成的英国军队。而土著殖民地军队的使用,则必须慎之又慎在印度土著军队大批政变暴乱之后,英属印度殖民地的历史也就走到了尽头。

    美国是移民国家,需要不断吸纳外来人口,但英国可不是啊!在过去的几百年时光里,不要说吸纳劳动力了,英国人自己都经常被人口压力逼得在不列颠无法待下去,不得不漂洋过海移民美国呢!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大国和移民国家,本身就有善变、兼容的一面,历史积淀较少,社会上升空间较多至少在早期是如此,并且一直有着从世界各地吸纳移民的传统,并不怎么讲究血统之类的陈腐玩意儿。

    “……十九世纪的美国人对待中国劳工也很糟糕,为什么中国人还是要继续往美国移民呢?”

    在金融风暴席卷西方,社会经济陷入衰退之前,英国政府还能用社会福利和多元文化政策采取官方手段在一个国家内部强制推行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宽容,让语言文化方面截然不同的人们在同一个城市里共存来勉强协调老住户和新移民之间的关系,但还是遏止不住英国白人纷纷从大城市外迁,就如同美国白人迁居到郊外别墅,把市区内的贫民窟让给黑人一样。

    总之。在对外国移民的歧视和排斥问题上,传统的英国人并不比日本人强上多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