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开学
开学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仿佛高考那天还历历在目。
上大学需要的东西,家里给准备好了,而上大学需要的心态,我还没有准备好。
大学生活又是怎样的?我抬头看着天空发呆。
我理想的大学应该是向往自由的,谈一段健康的恋爱、一起泡在图书馆、饭后操场散散步、周末和朋友一起旅旅游逛个街看看世界,而不是窝在宿舍漫无目的呆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个年纪应该是我们最有权利挥霍时间和勇气,去闯荡的年纪,自由应该是大学生活本来的样子。
我记得书中写到:大学生活是无法避免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以及无止境相处不完的社交,是签不完的到,看不完的青年大学习,开不完的会,为了学分参加不完的活动,做不完的 ppt,是清醒地消沉,间断性的难过,持续性的想家,是在无人问津的夜里无法对人诉说的难过,是被迫成长变得成熟,是原本的棱角分明要被现实打磨得圆滑。
在这个所谓的小型社会里,要独善其身,明白了真诚并非通行证,反而阴阳怪气也可能为常态,在大学里没有朋友才是大多数人真实的现状,很多时候即使我们周围都是人,但我们还是会觉得孤独,这种所谓的孤独就是,你面对的那个人的情绪和你自己的情绪不在同一个频率,
如果可以遇上与自己志同道合,同频共振的人最好不过没有的话,也没关系无需焦虑
&34;人人都有各自的月亮,独自潮涨起落&34;当
你足够优秀,自然就会有人来找你!
长大的意义就在于,
你会越来越频繁地意识到
&34;我的选择其实非常有限&34;
但也越来越清醒地知道&34;我永远都有选择&34;
不要用顷刻间丰沛的倾诉欲去打扰别人。
人人都有各自的月亮。
还有学姐编辑在大一新生群里的:中学时憧憬着大学,认为能自由,能不受顾虑地做很多事情。现在大学了,向后看是作业和考试的海洋,向前看是无尽的形式主义的渺茫,向下看是庸俗和应付的日常,向上看……看不到上面是什么。我淹没在人海里,
淹没在信息里,淹没在形式主义里。
形式主义中没有能让我实实在在抓在手里的东西,
形式主义的东西让我太迷茫了,我一下子就意识到我掉进形式主义的黑洞里面了,青春的热情在形式主义的消磨下殆尽了。
其一表现为校级,院级举办的鸡肋活动,强凑人数,打卡考勤,配合拍照,写听后感,有些活动凑不齐人数是有原因的,但他们把原因归结到学生积极性不高或者宣传不到位,而不会对活动有什么意义进行反思,所以就靠硬凑人数,佯装热闹,烘托气氛,就像是一个木偶人,哪里需要搬哪里,而对于那些有意义的活动和讲座,在结束之后还需要写观后感,心得,给你当头一棒。
就如同一大盆冷水般倾泻而下。那么,绝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就会像风吹散沙一样,无影无踪。
其二是每天交不完的截屏,报名截屏,答题截屏,直播截屏,要标明院系班级学号姓名,你必须去参加某种活动,下载某些app,完成某个题目,得到某些累计分数,你要通过截屏来证明你确实参与了完成了,那么这对我们的学习能力究竟有什么帮助,让人太困惑了…
其三某些大学美名其曰锻炼学生德智体美劳,设有早操,在早晨六点半统一集合跑早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至少我的学校是这样,将所有学生按部就班站好,是的,就是站好……或许有人来查了象征性的走两圈,的确,就是走,没人查那就更简单了,原地消磨时间,学生在冷风中瑟瑟发抖,精神萎靡,哈欠不断。领导说:这样能促使早睡早起。事实上是远远不能的,一样的熬夜,一样的晚睡,你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改变他们,而学生会把睡觉的时间放在上课,所以早操带给我们什么了呢
其四就是百花齐放的水课:思政,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心理等等这些都是浮于表面的水课,有的甚至都不用去教室里上,直接在手机上刷就行,并且有些是和专业毫不挂钩的课程,而这些水课老师也并不知道他的课对你这个专业到底有什么帮助,一个假装在教,一个假装在学。
其实还有很多方面,而大家都认为司空见惯了,了解事情本质后,发现我们并不能做些什么,渐渐的就变得麻木。我们只能变得乐观一些,告诉自己,大学生都是这样的都是这么过来的,不断的洗脑,将这些无意义的活动包装一下,让它们变得高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