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6章 怒其不争
长安城的清雅阁内,郑元鼎不屑的看着一边正在和胡娘喝酒的窦一宽,嘴角露出一丝阴冷里,在不远处,不仅仅有窦一宽,还有一些关中、江南等世家子弟,最近一段时间,郑元鼎和这些人走的都比较近,大家都是世家子弟,在一起也是有话说的。
“傻孩子,大将军是要维持君臣情义,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吧!回头多与大将军一家亲近一些。”李信摸着李承宗的脑袋说道:“实际上,朕还是很希望大将军一家人才辈出,让我大唐能多上一些人才。你们是师徒,日后也可以让大将军多帮衬你一些。”
或许李靖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才没有刻意的培养自己的两个儿子,让他们从事着和军队无关的职业。这一方面是他性格的使然,另一方面,他也是为自己的儿孙后代考虑,长久的在军中发展,迟早会让君王忌惮。而且大唐进入和平时期,文官掌权那是必然,李靖想让自己的儿孙走文官道路,也是一种考虑。
“姐夫,要不要现在就动手,这几天陪那个家伙,可是让人腻歪死了。真是跌份。”一个相貌英俊的年轻人靠近郑元鼎说道:“看看那样子,就像是一个土鳖一样,看的卿怜姑娘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哼,就算是读书人,就算是武德殿大学士的儿子又能怎么样,还不是一个品质底下的人?”
“想来多是关东世家子弟吧!”李信很平静的说道。
“儿臣明白了。”李承宗赶紧点了点头。
“家里没有开口,谁也不敢动,窦义才当上武德殿大学士,这个时候出了问题,你说皇上心里面会怎么想,到时候皇上的怒火谁能承担的了,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引子而已,等到时机到的时候,自然会将他赶下来,一个小小的商贾居然想做武德殿大学士,不是天大的笑话吗?”郑元鼎不屑的说道。
“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窦义要是去职,也只能算在他儿子头上,窦一宽也是一个愚蠢之人,当初窦义抢了关东世家武德殿大学士的位置,他不但不警惕关东世家针对他父亲的阴谋,却和关东世家搅和在一起,真是愚蠢到家。那窦义是何等的聪明,没想到却生出了这么一个愚蠢的家伙。”
这个时候远处飞来一骑,宋和迎了上去,半响之后,才见宋和赶了回来,拱手说道:“陛下已经查清楚了,窦一宽身边的两个仆人并非窦府的,而是郑家的,最近随着窦大人成为武德殿大学士,窦一宽在长安城中一些官宦子弟中地位也提高了不少,所以不少人都来巴结他。”
窦一宽只是最近才加入这个圈子的。在其他的世家大族之中,排名第一的当然是武德殿大学士,这些大学士中,杜如晦家教很严,杜家的子嗣一般是不出来的,排名第二的是韦园成家的儿子,可惜的是这三个儿子都已经成为军中将领,也不会经常出现在聚会中,至于其他的,马周、褚遂良、长孙无忌和岑文本等人,或者是没有男儿,或者是年纪尚幼,还没有进入这个圈子当中。
这个人并不是郑元鼎的亲弟弟,而是崔家旁支出身,叫做崔寅,只是因为他有一个好姐姐,嫁给了郑元鼎,所以郑元鼎才带着他一起出来混。
“皇上也真是的,为什么宁愿让商贾做武德殿大学士也不愿意让我们关东世家的人来做呢?”崔寅有些不满的说道。
“去见见那个家伙吧!他若是现在去职了,朕的脸上也不好看。”李信面色冰冷,冷哼哼的说道。他虽然很想改变眼下的局势,让人们更加重视商人,但若是这个商人不争气,李信自己也没有任何办法。
“要不要奴婢前去提醒一下窦义?”宋和忍不住询问道。
“父皇,要继续查下去吗?”李承宗有些担心的望着自己的父亲,一个是自己父亲,一个是自己的老师,老师在这件事情上有了欺瞒之罪,虽然他的用心是好的,不过,对于君王来说,欺瞒也是一种罪过。
“皇上圣明,虽然偶尔也有一些其他世家子弟,但更多的还是关东世家子弟,大家在一起一开始倒是谈诗论道,到后来不过是留恋青楼之间,关东世家有钱,经常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邀请的时候虽然有些关东世家子弟,但都是一些小世家,真正的韦氏、杨氏等等世家子弟,却不在邀请之列,更是不会出现有将门世家了。”宋和赶紧将得到的消息说了一遍。
“无外乎关东世家的力量太强大,陛下心中有些忌惮,所以才会如此,宁愿捧一个商贾,也不愿意让一个山东世家的人上台,只是却不知道,天下人都会反对这件事情,什么时候,商贾也能成为武德殿大学士,不是天大的笑话吗?”郑元鼎摇摇头说道:“三代才出一个武德殿大学士,看看那个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土鳖,也能冒充世家大族,也不知道他的父亲是怎么想的,这样的人也想着做上层人物,他的父亲不过是一个侯而已,再看看武德殿内,哪个人不是国公出身?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还想着做大学士?”
李承宗没有说话,他虽然聪明,但是并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父亲如此重视商人,为此还不惜得罪那些读书人。只是他没有询问,也不敢询问。
李承宗点了点头,李信却是摇摇头,实际上,这些话就是他自己也不相信,李靖身后若真是有不少的良才俊杰,李靖的两个儿子若真的能干,李信心中会好受?恐怕也是假的,李靖在军中的威望很高,也就是李信能够与之相比拟。李靖的儿子若是进入军中,肯定也是受到三军将士喜爱的,在军中提拔的速度肯定很快,父子皆为大将军固然是一段佳话,可是大将军一门就独掌三军,形成一个强大的将门,这显然不是李信想看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