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李小鱼
有了修炼功法又增加了不少法术,王阳的实力每天都在增长,一切渐入佳境。
时间过得很快,三年后王阳的实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大黄和小金也先后筑基成功,小火也到达了练气9层,小刀和小青也是炼气4层的灵兽了
今天是初一王阳照例来到师父的洞府,每月初一都是师父李迎安开课讲道的时间。
师门50多位师兄师姐,只要有时间、都在门派之内,一般都会赶过来听道,就连不太合群的大师兄刘志宇也不例外。
拜师多年以来王阳几乎逢课必到,没有落下过一堂课,师父虽然名声不好但是他讲道还是有很高水平的,让王阳受益匪浅。
尤其是师父设置的收费课程,虽然收费很高,但是讲述的内容更加详细有深度,并且包含大量的实际修炼细节和大量战斗细节,还有许多关于灵兽培养方面的经验和技巧。
这些都是真材实料更是大大帮助了王阳,最近几年他的实力迅速提升,和师父讲道也有很大关系。
所以王阳对于拜师李应安真人一点也不后悔,反而觉得得到许多他非常满意。
通过这些年,王阳逐渐也和师门的各位师兄师姐相熟起来,至少见了面能叫出名字,还和其中的两位相处的关系不错。
其中一位就是秋天月师姐,在这几年时间内,秋师姐给了他不少帮助,让他逐步融进了师门之中和众多师兄弟有了交集。
还有一位师弟名叫李小鱼,其实严格说起来,李小鱼并不是王阳的同门师兄弟,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拜李英安为师父,他是师父的亲生儿子,两年前刚刚筑基成功修炼的也是御兽功法。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什么样的父亲就有什么样的儿子,李小鱼同样也是喜欢灵石,他最大的兴趣就是赚取灵石,但是却从来舍不得多花灵石,平常过的日子十分节省。
李小鱼用的法器是二手的,穿的法袍也是二手的,怎么省灵石怎么来,他们两人也聚餐过几次,都是王阳请的客。
虽然李小鱼比较抠,但是他的性格很好,而且能说会道很容易相处。
这可能和他的另一个职业有关,他还是一位中间人,俗称牙人,也就是撮合双方或多方交易某种物品的中间人,有时候也兼职商人做一些买卖交易。
按说师父和师娘两个人都是金丹期真人,在门派之中也很很有地位,李小鱼作为他们的后代是个标准的二代。
他应该过得像一个纨绔子弟一样,整天游手好闲、随心所欲才对,但他偏偏就是一个喜欢挣灵石的人。
他对灵石有着异常的喜爱为了些许灵石,自甘降低身份和众多低层次修士来往打成一片,并撮合交易从中赚取灵石,而且他还干得不错的样子。
因为父母的原因,他认识接触门派之中很多高层子弟,加上他自己结交的众多低阶修士,他在门派中也算小有名气,赚取了不菲的灵石。
王阳就是在一次交易之中和这位师弟认识的,后来随着接触的次数增多,他们两人也就熟悉起来,加上也算是同门师兄弟他们的关系越处越近。
“王师兄,最近可好,师兄要的东西都准备好了。”
“最近还行,好的,那就谢谢师弟了。”
王阳手下的灵兽需要进食大量的灵物,大黄爱吃的灵植,金甲噬灵虫爱啃金属性矿石,还有小火、小刀、小青各自都有喜欢的食物。
除了饲灵丹、兽灵丹等各种灵兽需要服用的丹药王阳还要提供各种大量的食物供手下的灵兽食用,这样能大大促进它们的修为增长和实力的提升。
每隔一段时间王阳都要购买大量灵物,消耗不菲的灵石,李小鱼不知道从哪个途径获知此事,他便请求王阳把这项购买灵兽需要灵物的活儿给接了过去。
经过多次交易,李小鱼提供的灵物质量不错价格也合适,王阳也乐得如此,一来也方便不用王阳在专门抽时间去购买,二来也能拉近和李小鱼的关系,毕竟他是师父的儿子,有师父和师娘两位金丹其真人照应,还是值得拉拢的。
交易结束之后,李小鱼又偷偷的告诉王洋一个大消息:
“王师兄,今天我父亲可能要带领一些弟子外出行动,据说是在长青门和广寒宫的交界处发现了一处大型灵石矿脉。
这个发现引起了岭南地域各大门派的激烈竞争,那可是大型灵石矿脉!
在岭南地域还没有出现过,无论哪个门派也不可能独自占领此矿脉,最后只能共同占有,这样哪个灵派占据的份额多一些就会有更多海量的灵石收入。
门派非常重视此事,虽然现在还属于保密阶段,但是已经有门派中人先行到达了此处,那里的斗争已经很激烈了,虽然最后应该是共同占有,但是具体占有多少份额还是要通过战斗争抢来的。
现在门派组织派中大量弟子前往此处,争取更多的份额,消息马上就要传开了,我父亲现在就应该是在参加此次行动的会议,等他回来就应该宣布此事了,师兄可早做准备。”
“竟然发生了这么大事,大型灵石矿脉确实太过珍贵,听说大型灵石矿脉之中还有不少上品灵石,另外每年出产的灵石数量也极其庞大。
如此重要的资源,应该会有一场激烈的斗争。
师父要带队参加,是门下的弟子都要去吗?
师弟有什么打算?”
“大型灵石矿脉之中确实是含有数量不少的上品灵石,上品灵石是金丹真人急需的修炼资源有很多妙用,对高阶修士来说上品灵石不仅仅是灵石。
我父亲就是因为上品灵石才要参加此次行动,我当然要去,虽然那里风险不小,就像师兄说的必然会有激烈的斗争。
但是风险越大收益越大,那可是大型灵石矿脉,咱们这种筑基小修士能喝上一点汤就能吃得饱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