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愉快的童年
太阳升了又落,落了又升,转眼之从哇哇大哭到跚跚学步再到咿呀学语,江山江山两兄弟已经背着小书包去上幼儿园了。
那时候的幼儿园基本本村都有,第一天两兄弟还有点陌生。妈妈刚走,江夏就有点坐不住想回家,而江山已经和村里面的小孩玩成一片了。两个孩子两种性格,江夏是天生内向,一天到晚缠着妈妈、爸爸,除了和小山玩基本不和其他小朋友玩。而江山则相反,性格外向,什么人都不怕,天天玩得乐不思蜀。
转眼之间,两人就上到三年级,由于是个小村庄,庄上只能读到三年级接着就去其他村上读书了,两兄弟也十分挣气,一个第一,一个第二。当然小的时候人数少,拿个第一也无所谓。这个时候农村依旧物资匮乏,两兄弟依旧没吃上多好的食物,但饭是能吃饱的。大富这几年在厂里也混了风声水起,从一个技术员干到车间主任,工资依旧很少,一个月几百块,兄弟们不要小看这个时候的几百块相当于现在几万块钱,那时候的肉不到一块一斤,鸡蛋都是家里的,所以大富一家人还是比较幸福的。
由于大富是家里老大,老二又好吃懒做的,老大不小了也没有说上媳妇。大富倒是介绍了不少厂里的小姑娘给二弟,小姑娘都相不中二富。倒是好多小姑娘都想跟着大富,大富吓得再也不敢介绍小姑娘的,大富每个月拿出一半的工资交给父母亲,为了这事王小芸和大富吵了好多次。但也没法,大富还是补贴着那个大家,不然这个小家的生活肯定小康了。
改革春风吹满地,厂子被私企化了,大富作为中层领导被厂里安排到粤城总厂去培训留用,本来在百人厂里当个小领导的,现在去上万人的厂里干车间主任,大富一家就都搬到粤城了。
由于大富技术过硬,车间管理的相当到位,厂里的员工,老极都非常欣赏大富,大富也从主仼升到经理,厂里也集资盖了职工大楼,职工只出个一二万块钱,但必须和厂里签合同干不满工龄房子收回,在寸土寸金的粤城,大富一家人拥有了人生第一套房。
两个小家伙也在粤城上起了学,一开始十分不适应,人家小孩子都是粤语,兄弟俩都苏城的方言,适合了一个学期,两人也就听懂了。这时候课堂上老师叫江山回答问题,江苏省的省会城市是那座,这可难不倒江山,江山从小聪明异常,什么书看一遍就记住,什么难题三分钟必解。反观江夏就逊色许多。江山大声地说出南京,老师经过一个学期接触,江山这个孩子特别聪明,远超同年人,好好引导,将来必堪大用。
两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走在回家的路上,江夏问江山,弟弟你怎么这么聪明,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你,你说你是我弟弟吗?从两人面容上看两人长得都英俊,遗传大富和王小芸的优势基因,不好的还真没遗传到。
这个时候的大富人到中年,收入也水涨船高,厂里的效益也越来越好,本来三四千的工资的,现在真接七八千了,加上技术人员年终分得奖金,一年十几个w了。
九十年代了,遍地都是黄金,处处也存在着危机,大富的同批技术人员跳槽的跳槽、下海的下海,而大富依然干着经理。用大富的心里话,自己不适合创业,没那个命。江夏,江山两兄弟愉快的成长着,上了初中两人差距更明显了。江夏成绩一般,一般情况下上个一般的高中;江山则不同,一飞冲天,所有的老师都关注,最好的高中等着江山,接着应该是清华北大之类的大学吧!但在父母心中,江夏受到的关怀一点不比江山少,尤其是王小芸十分溺爱江夏,经常说儿子学习不要太累,学习不好我们不要紧,江夏承欢膝下,江山金榜题名,两兄弟总要留一个在身边,大富也经常鼓励江夏,请的家教无数,但成绩还是上不去。
高中不出所料,江山市重点一中,江夏普通高中刚好达到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