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惊呼:微操的神!猪队友瞎指挥!
天幕之上,视频继续播放:
【临阵杀害高仙芝、封常清后,此时的前线已经没有统兵的大将了!
于是,朝廷的目光转向了在长安闲居的哥舒翰。
哥舒翰最初坚辞不受,但在朝廷催促下,最终答应出征。
哥舒翰率领八万唐军,与高仙芝留下的十万唐军会合,依托潼关与叛军对峙了半年。
在哥舒翰与叛军主力对峙期间,安禄山的后院起火了。
河北的诸多州县官员纷纷重新打起大唐的旗帜。
安禄山暂停进攻潼关,派史思明回河北平乱。
然而,随着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军从灵武出发,河北战局开始有利唐朝。
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人接连击败史思明,打开了进攻安禄山老巢范阳的通道。
安史之乱本应该就这样落幕。
长安那边,唐玄宗给安禄山送了一份大礼。
唐朝的中央,以杨国忠为首的贵族势力,和以哥舒翰为首的军阀势力在内斗。
杨国忠为了制衡哥舒翰,让心腹杜乾运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部队,驻扎于长安城东的灞上。
哥舒翰知道后杀了杜乾运,夺走了这支部队的指挥权。
玄宗心里对哥舒翰很不满。
基于此,玄宗便不断地催促哥舒翰出潼关与叛军决战。
想着尽快解决安禄山后,从哥舒翰手上收回兵权。
面对玄宗的催战,哥舒翰起初据理力争,表示目前还不到决战的时候。
但后来玄宗的态度很坚决,说安禄山的败局已定,主力已经撤走,目前潼关外面的叛军只有几千人。
为了逼迫哥舒翰进军,玄宗还让杨国忠到前线带话:
“旨到即行,不可迁延”。
哥舒翰不敢抗旨,便只好出战。
结果,就是一场惨败。】
网友弹幕:
【哥舒翰及二十万大军,败亡于杨国忠和李隆基的骚操作】
【一代名将令人唏嘘,如此下场玄宗难辞其咎】
【李隆基对大唐伤害太大了,不可饶恕,害死太多人了】
【遇到后期的猪队友李隆基不输都难】
【李隆基和常凯申有的一拼啊,都喜欢瞎指挥】
【晚节不保的哥舒翰】
【好好的盛世大唐搞成这样,李隆基自裁谢罪也不为过】
【他早死5年,历史评价top3】
【哥舒翰真的是被逼的不得不出兵,其实他是想等勤王之兵一起来了合围】
【固收潼关才是上策】
【李隆基晚年满脑子骚操作,跟年轻时判若两人】
【唐玄宗才是最大叛军】
……
【这场“灵宝之战”,哥舒翰的指挥很有问题,他事先就知道叛军会埋伏自己,但在战争过程中,却轻敌冒进,没有稳扎稳打,导致了最终的惨败。
那么,哥舒翰为什么会轻敌冒进呢?原因很可能是哥舒翰不敢稳扎稳打,玄宗是什么人,哥舒翰心里很清楚。
多疑,而且老眼昏花,伺候这么个皇帝,你对他有用还好,一旦没用了,加之杨国忠在一旁吹点耳旁风,你就必死无疑。
所以对于哥舒翰来说,不出击则已,一旦确定要出击,就必须速战速决!
若稳扎稳打,拖拖拉拉,甚至因为觉得前方有埋伏,又下令退回潼关,那哥舒翰的下场就是第二个高仙芝。
灵宝之战后,哥舒翰逃回潼关。
他自知责任重大,于是便在关西驿站张贴告示,希望能聚拢逃兵,抵抗叛军西进。但哥舒翰的部将火拔归仁率领一百名士兵来到了驿站,把哥舒翰绑了,送给了安禄山。
而随着哥舒翰被活捉,潼关也至此失守。】
——可惜啊,如果没有唐玄宗的瞎指挥,长安也不会失守。
——这些叛乱,苦的是老百姓。
——老百姓何其无辜,从古至今,都是沦为上层争斗的牺牲品。
……
【哥舒翰被押到了洛阳,送到了安禄山的面前。
安禄山责问:“汝常轻我,今日如何?”
在安禄山的设想之中,哥舒翰可能会是坚贞不屈的坚持着他一贯的不屑,但求一死。
然而哥舒翰偏偏给了他一个做梦也不会想到的回复。
“臣肉眼凡胎,不识陛下,遂至于此。”
他投降了,而且还不仅仅是投降了!
“陛下拨乱主,今天下未平,李光弼在土门,来蹎在河南,鲁炅在南阳。臣为陛下以尺书招之,三面可平。”
李光弼、来蹎、鲁炅三人在安史之乱期间,皆是令叛军是闻风丧胆,吃尽苦头的厉害角色。而这三位,与哥舒翰恰好又多有渊源,都曾经是他的部下。
安禄山大喜过望,不仅免去了哥舒翰的死罪,还任命他为燕国司空,令他写信招降李光弼等三人。
李光弼等人没有让哥舒翰等太久,便给出了回复。
三个人的回复惊人的一致,“你怎么还不去死?”
三人无一例外的拒绝,并向他们曾经敬仰过的名将表达了深深的鄙视。
终于,哥舒翰丢失掉了他的一切,城池、军队、荣耀、声名,还有最后的气节与灵魂,
他虽然还活着,其实却已经死了。
禄山知事不谐,遂闭翰于苑中,潜杀之。
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网友弹幕:
【哥舒翰:你们三没懂我意思,过来救我呀】
【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的死都是李隆基一手造成的】
【这算是李隆基逼出来的结果,哥舒翰的结局也是一场悲剧了】
【3个名将皆死于唐玄宗之手,而唐玄宗却没有死】
【哥舒翰可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很可能是叛军污蔑诋毁哥舒翰】
【哥舒翰晚节不保,在安禄山面前百般讨好,摇尾乞怜的样子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