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人口迁徙,大破黄巾
“丞相,关东联军已经攻破汜水关和大谷关了。”李儒在董卓耳边悄悄说道。
董卓看了一眼跟着一起到长安的文武群臣。
又问李儒道:“徐荣和吕布呢?”
李儒低沉着声音说道:“徐荣和吕布伏击被发现,与汜水关进来的关东主力在巩县大战。”
“徐荣战死,吕布带着不到两万人回来。”
“什么?”董卓听完大惊道,转而又十分愤怒:“真是一群废物!”
殿下的文武群臣都一齐抬头看着董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李儒顿了顿又继续说道:“从大谷关打进来的庐江军截下了洛阳百姓……”
还没等李儒说完,董卓急着打断:“那些金银珠宝呢?”
“已经都过了函谷关了,庐江军一心在那些百姓上,没有上来截留金银。”李儒回答道。
董卓此时心里十分纠结,到底要不要追上去把那些百姓夺回来呢?
毕竟百姓越多,关中的粮食产量也就越高。
但是,如果现在去追赶,势必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董卓站在原地,眉头紧皱,心中犹豫不决。
计算着目前关中的十万部队,还需要留一些守备长安。
能出动的部队不过七万左右。
李儒看到董卓有想要追回百姓的想法,便急忙劝道:“丞相,如今我军不宜再动刀戈了。”
“十万大军刚刚损失殆尽,温侯又受了伤。”
“此时我军士气低落,而那庐江军一路高歌猛进,势头正盛。”
“且对方兵精甲厚,如若出兵,就算能赢,也是惨胜。”
董卓听了进去,长叹一声:“也罢,不过些许小民而已,只是这仇,我记下了!”
另一方面庐江国相董重率领着庐江军护送百姓,已经将少部分百姓护送过了轩辕关了。
按照原定计划,他们要从轩辕关南下,经过颍川郡和汝南郡到达庐江国。
此时颍川郡和汝南郡属于豫州,而豫州是孔伷的底盘。
很巧的是孔伷在前几天的巩县之战中死于乱军之中。
现在的豫州属于无主之地,而刘协则是最喜欢无主之地了。
之前荆州无主的时候,张郃就派人动员百姓去庐江。
到目前为止已经迁过去了六十万。
绝大多数都是被刘协用战船大批量迁过去的。
刚开始还没有多少人敢于尝试,直到第一批迁过去的人被刘协动员坐船回去现身说法。
果然效果十分的拔群,听到自己同乡之人的亲身体会。
荆州人特别是南阳郡的百姓近乎疯狂。
庐江国开垦的土地自己可以终身种植,如若征用还给换地或者换钱。
开垦和种植的过程中有困难官府都会帮忙解决。
徭役很轻,而且还不会滥发徭役。
其他时间还可以到工厂做工补贴家用。
按照庐江国的政策,只要不是懒人,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双手致富。
于是一乡一乡的人坐着刘协安排的船拉家带口的前往庐江。
等到刘表到达荆州的时候,南阳郡很多村子都已经空无一人。
地方县官有意阻拦,但是看着庐江国全副武装的军队还有高大的楼船。
最后还是明智地选择了装聋作哑。
如今刘协从轩辕关南下颍川郡的时候,故技重施。
依旧一面护送百姓南下,一面让军队的士兵按照之前教的那样。
对沿路的百姓进行宣传动员。
鼓励他们前往庐江。
而颍川的百姓跟荆州的百姓可不一样。
荆州百姓在荆州过得也还算不错。
但颍川的百姓却饱受黄巾军的袭扰。
当初黄巾之乱被平定后,依旧有小股黄巾军流窜各地。
而刘辟、何仪、何曼、黄邵等便是流窜在颍川和汝南郡的黄巾军势力。
当颍川百姓得知自己有机会在军队的护送下前往庐江国时。
他们的心中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希望。
这个消息像一阵春风,迅速传遍了整个颍川地区。
消息传播开来后,人们纷纷行动起来。
有的人急忙收拾行囊,准备踏上这趟充满希望的旅程;
有的人则奔走相告,呼唤亲朋好友一同前行。
一时间,整个颍川陷入了一片热闹而繁忙的景象之中。
沿途,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了这支庞大的队伍。
刘协得到传信,豫州百姓纷纷响应来到庐江。
但董重带领的两万多的士兵已经不够护送的了。
于是刘协又将刚刚招募好训练了一半的五万名士兵全部派往颍川帮忙护送。
“报告将军,前方五十里处有黄巾军流窜的痕迹,约有三万余人。”
骑兵斥候报告道。
赵云听到有黄巾军,便迅速将两千骑兵全部聚集起来。
听到这三万余黄巾手无寸铁,装备简陋。
赵云让一千骑兵部队在距离不远的时候人马皆披甲。
直接以全甲姿态的重骑兵形式冲击。
重骑兵对战其他职业部队可能不一定好用。
但对付这些乌合之众简直是利器。
而后面又聚集的五千步兵,以及一千未披甲的骑兵则是准备好在重骑兵冲散对方后抓俘虏。
重骑兵部队冲锋的时候,其气势犹如山崩地裂一般,令人心悸不已!
只听一阵惊天动地的喊杀声响起,无数铁骑如潮水般汹涌而出。
他们身披重甲,手持长枪,纵马疾驰,所过之处,尘土飞扬,遮天蔽日,甚至连那高高飘扬的大纛都被淹没其中,难以分辨。
前方的黄巾渠帅刘辟和黄邵何曾见过如此壮观的景象?
两人不禁瞠目结舌,心中暗自惊叹:这等阵势,当真是世所罕见!
而全部黄巾一时间都吓傻了,都傻愣愣地待在原地看着。
知道骑兵逼近他们才反应过来是骑兵冲锋了。
但为时已晚,片刻功夫骑兵部队就冲杀过去了。
留下了一地的尸首还有被踩踏得看不出人样的血泥。
而其他被冲散的黄巾则是吓破了胆,纷纷四散而逃。
后面的轻骑兵和步兵则是纷纷跑过来抓俘虏。
大约也就一个时辰,战场基本已经定了。
有传令兵道:“俘虏两万一千人,我军无一阵亡,轻伤两人,皆是抓俘虏跑得太急崴了脚。”
赵云听到统计结果十分满意,随后从步兵中分出两千人专门来押送这些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