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须知少年时之凌云壮志!
张诸轻轻吸了口气,点头承认:“郑大哲所言不错,小子的确有别的意图。”
接着,他微微一笑:“只是这事与郑大哲并无瓜葛。”
郑玄闻言,微微点头。
下一瞬,郑玄的目光转冷,直视张诸:“张少傅找马大哲,是想争取他对大皇子的支持吧?”
“老夫今日直言,此事万无可能。马大哲不仅不会支持你们,卢大哲和蔡大哲,也不会再站在你们这边!”
张诸闻言,目光立刻转向卢植和蔡邕,只见两人脸上写满了无奈。
张诸眼神一紧,他真没想到,郑玄竟能代表卢植和蔡邕。
难道这家伙在儒家的地位远超大哲,有着更深的身份?
所以卢植和蔡邕都要听从郑玄?
不过这跟郑玄本人又有何相干呢?
张诸猛然抬头,毫不退缩地看向郑玄,语气冷冽:“郑大哲,这事跟你有何关系?”
张诸的话,让宴席上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马日磾面露尴尬,显得十分为难。
卢植和蔡邕同样如此,两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言语。
郑玄依旧眯眼,但能感觉到他的气场比之前更为强硬。
他显然没料到张诸会突然说出这般无礼之言。
“张少傅,此事虽与我无直接关联,却关乎儒家的存亡……”郑玄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寒意,“身为大哲,我怎能坐视儒家因你而遭遇毁灭性的危机!”
张诸闻言,脸色变得阴沉,这老头对他颇有怨言,一开口就指责他会带给儒家灭顶之灾。
张诸不屑一笑,反问道:“郑大哲,你为何如此认为?”
郑玄瞥了张诸一眼,忽然举杯轻尝,低语道:“只因你尚是稚嫩之辈,只因大黄帝并未显赫王者的印记!”
此言一出,马日磾低首,神情凝重如铁。
卢植与蔡邕则皱紧了眉头,脸上难掩沉重。
显然,郑玄的话语已令二人内心焦虑。
在张诸到来前,郑玄也曾对他们提及此事。
张诸察觉到卢植和蔡邕的神色变化,内心一阵寒意。
卢植和蔡邕早已有其抉择,但从他们的反应看来,郑玄的话动摇了他们的心境。
这个突如其来的郑玄,比张诸预料的更为棘手。
张诸轻轻吸了口气,忽然冷笑一声:“郑大师虽成就非凡,但见识却不及我这后辈稚子!”
闻言,郑玄眉毛微挑,目光锁定了张诸。
马日磾露出惊讶之色,天下敢质疑郑玄之人,恐怕唯有张诸一人。
卢植和蔡邕的目光此刻也转向张诸,神色略显古怪。
郑玄随即开口:“那请张少傅阐述你的独到见解。”
张诸轻哼一声,高昂起头颅。
他已洞察局面,只要能说服眼前的郑玄,马日磾的立场便不会动摇。
至于卢植和蔡邕,他们二人早已做出决定,只是一时心绪波动而已。
张诸有信心稳固他们的意志。
思及此,张诸缓缓开口:“郑大师认为大黄帝无王者之相,我倒想请教,何为真正的王者气象?”
“自当拥有帝王之家的威严,一举一动皆流露出统治者的气势。”郑玄瞥了张诸一眼,回应道。
听到这里,张诸忍不住大笑起来。
郑玄见他发笑,脸色渐冷,眼神中透出不满。
“你笑什么?”郑玄冷冷地盯着张诸质问。
张诸嗤笑一声:“我笑你的陈旧僵化!”
话音刚落,室内气氛骤然紧张。
小环站在张诸身旁,大气也不敢出一口。
她万万没想到,张诸竟敢指责郑玄过于守旧。
马日磾三人此刻神色亦是异常,张诸短短片刻已两次出言不逊。
此时,郑玄的脸色阴沉,即便他平日心如止水,此刻也无法保持镇定。
至今为止,无人敢说他陈旧。
此刻,张诸猛然离座,走向中央。
他直视郑玄,坚定地问:“郑大师,我想问你,高祖起事之前,可曾显露过王者气象?他那时仅是一名亭长而已!”
张诸的言语大胆无畏,直击人心。
言毕,郑玄立刻起身,怒目圆睁,大声呵斥:“放肆!你竟敢谈论高祖陛下!”
张诸面无表情地看着郑玄,缓缓道:“郑大师,我只是以例设问,请你回答我的问题。”
郑玄闻言,脸色变得阴晴不定。
而卢植和蔡邕则双双挑眉,眼中闪烁着深思的光芒
在神秘的大陆上,张诸以一个问题,轻易地驳倒了贤者郑玄。
郑玄内心清楚,他未曾料到张诸竟会以传奇人物刘邦为例进行辩论。
然而,不可否认,刘邦在崛起之前,确实未曾显露帝王之姿。
但最终,刘邦依然登上了王座……
见郑玄陷入沉默,张诸继续说道:“郑大贤曾说我如稚童,您说得没错。但请您别忘了,数十年前,您也曾是那个懵懂的孩子,那时您可曾预料到自己将有今日的成就呢?”
郑玄无言以对,神色凝重如石。
张诸继续道:“小子虽才疏学浅,如今仅臻于半步大贤之境,但我相信,假以时日,必能与郑大贤比肩,而且所需时间必定比您更短!”
张诸的豪言壮语让郑玄眼神一凝,觉得其中有夸大之处。
突然,张诸又道:“或许各位大贤难以置信,但我确信自己有此信念!”
郑玄闻言,轻叹一口气,注视着张诸说:“有信念是好事,但如今的大汉,仅凭你一人之力,恐怕无力回天。”
张诸对此并不介怀,淡笑之后,转向马日磾说:“所以我才求助于各位大贤,共同让大汉重现昔日辉煌!”
马日磾闻言,面色动容,却未发表意见,目光转向郑玄。
只见郑玄眯眼看着张诸,沉声道:“张少傅,如今的大汉犹如油尽灯枯,即便儒家相助,也于事无补,只会让儒家遭遇灭顶之灾……”
郑玄的话语中带着无奈:“儒家已经衰败百年,不能再继续沉沦了。”
张诸闻言,不屑地瞥了郑玄一眼:“难道逃避世间就能保全儒家?各位是否忘记了,当年武帝为了儒家排除异己,现在大汉危在旦夕,你们却想逃避,这还是儒家之道吗?各位所学的儒家智慧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