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定居
一家人看了新宅子,又拐去看了新种下的油菜,临回家时,李海歆交待先别跟李王氏两口子透露出这信儿。
李家买了地,石头娘心里头也打起盘算来了,跟石头爹商量着也买些地,自己不种就佃出去,总比把银子窝在手里强。又位吴旭娘商量,让他们也买,两家最好买一处,将来收租干啥的,也好有个照应。
赵昱森拿着信来的时候,是和石头爹娘一起来的。
有次年哥儿来家里,她实憋在心中实在难受,又找不到好办法,便拉他去东屋商量对策。
李薇嗤鼻子,买人这事儿她也想过,可她觉得行不通,别的不说,单一条,“能买个小子去做饭么?”
李薇暗自算了算,两家人买的地都属中品田,按一亩油菜一石半的收成,来年粮食价儿肯定高,一斤油菜估摸着能卖二十文到二十五文,一亩地能收个二吊到三吊钱儿,这些投入还是很值的。
油菜种下后,过了大约没几天儿,吃完早饭,李海歆叫母女几人进堂屋,竟然要说买院子。他迎着母女几人质疑的目光,笑着说,“是年哥儿看好的,这些日子我也抽空去看了一下,那儿比这院子适合咱们。”
这两宗事儿办好后,两家人便开始着耕种。两家都种油菜。原本李海歆还愁自家麦时收的油菜籽不够种,年哥儿知道这事儿后,从自家粮铺里调了一百多斤的油菜籽儿给他们。
李海歆点点头,“前些天年哥儿叫我和石头旭哥儿商量的就是这事儿。我这些天想了想,他们说的也有道理。就这么着定下来了。”
吴旭这两年是养了些鱼,可手头存的也不过二十来吊钱儿,即便是加上春兰嫁过去带过去的三十吊钱儿,也才堪堪五十吊钱儿。再者春兰带去的压箱底儿,吴旭与吴旭娘都不想动。于是,这母子二人对石头娘的提议虽然动心,却没那实力,只好作罢。
李海歆训斥他,“这百十斤的东西,你说调就调,省得那边儿知道了训斥你。”
年哥儿笑了笑,拍她的头,“别想了,这事儿交给我了。”
种子的事儿解决之后,便是人力。当然这个时候的人力十分好寻,只是工价儿高了些。
“这样啊。”年哥儿以手托腮,想了片刻,“那就买或者雇个大娘吧!”
不说这个时代的婆婆,便是她所生活的那个时空,那个年代,又有多少人等着儿子成亲后,端婆婆的架子呢。
年哥儿奇怪的看他一眼,“自然是要买个丫头做饭了。”
何氏出来一见老张头,愣了下,才认出他来。便问他来有何事。
现在有人说服了他,她自然也不会再多问。
年哥儿点头“嗯”了一声。
春杏从外面走进来,看见桌上的纸,不甘心的叫着,“哥哥,你偏心!每回拿来的东西都让梨花看,先让梨花挑!”
她爹和吴旭午饭过后又去砍柴,这会儿并不在家。
赵昱森当即使便给远在京城的何文轩去了信儿。李薇看着赵昱森一身的布衣,自到了宜阳,又低调得不能再低调,这事儿如果能成,那么不久之后,他便是这一县人的父母官,是高高在上的县尊大人了。
※※※
李家人自到了宜阳,这会儿才算是找着了些他们认为有意义的事儿,干得格外起劲儿,以至于整个巷子留下的街坊,偶尔在街上菜市碰上何氏母女几个,都象是看怪人似的,在她们身后指指点点。
李薇跟春悄悄笑着,“四姐,你猜她们是不是在说这家人是傻子之类的话?!”
石头爹娘自然是愿意的,赵昱森也同意,孩子小离家近些,可以照顾众人。便来问问李海歆与何氏的意思,若他们同意,便给小舅舅写回信。
下午李海歆回来后,何氏让他看佟府带来的东西,象是听年哥儿提起过春兰快生产了一般,送来的有几品燕窝,一根山参,别有两匹细软的素色绢布,何氏摸着那料子,柔软贴肤,给婴儿做贴身的衣裳最好不过。
便写信来儿问问赵昱森的意思。
可她皱眉问道,“不都是卖丫头的多,没听说过那么大年龄的,还有自卖自身的。”
李薇心说,她这是抢占先机的暗喜。
贺府老爷与一大家子已于十天前离开宜阳,前往州府,同时方府的人也在这个时候离开了州府。与贺府留下一个庶出二少爷看管粮铺不同的是,方府的主子都走了个精光,只留下一个大管家留守宜阳。
李薇更嗤鼻子,也懒得跟他说讲解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果断摇头,“买丫头不行。再想个别的!”
想到这儿,去看坐在赵昱森身侧,笑得心满意足,整张脸儿透着掩饰不住的幸福之意的大姐。小手在合在衣袖里,相互抠着,要找个什么法子,让大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从现在起,开始读书认字儿,为以后铺路呢?!
李薇便又更乐起来。只要能抠挖贺府一丁点儿的东西,她都会有那种发自内心的解气,泄愤的畅快|感。
※※※
李薇急切的问道,“爹,那你是打算咱们搬来宜阳了?”
李薇颠颠的跟过去,被他笑着赶了出来,所以到现在她也不知道,那几日他天天与他爹还有大姐夫二姐夫整日在屋里说道个什么。
李海歆看着那堆儿东西,闷坐了一会儿,跟何氏说,“有年哥儿这层关系在,总也是断不了的来往,备些礼,明儿我和旭哥儿去走一趟吧。”
何氏便说,“旭哥儿家先不买也行。那鱼塘子照看好,一年也能挣二十来吊钱儿呢。再加上莲藕,一年不说多,便是挣个三十吊钱儿,干几年,再有了机会,再买地也是一样的。”
年哥儿听完她的话,失笑,“这有什么难的?!让大姐夫一家雇个人,或者买两个人就是了。”
年哥儿笑着摇头,“爹,不会的。你就放心吧!”大山和柱子也说不会。
李薇也觉得有个三四十岁的壮年妇人帮衬着更合适,或者四十岁靠上的,身体强壮的,也行。
几年没见,初见时那份与庄稼老汉一般无二的面容,现在变得一团贵气。一边疑惑他来干什么,一边请他进院子,又叫她娘出来。
午饭过后,年哥儿离开不久,院门儿响起,李薇跑去开门儿,一开门儿登时愣住了,巷子里停着一辆马车,赶车的是个眼生的小厮,马车上也没有明显的标志,她疑惑的问道,“你们找谁?!”
这个时候还是不惹她为妙。
话虽如是说,何氏还是能猜出这几人是如何说服了李海歆的,总不过一条,为了女儿儿子的前程呗。
虽然石头娘也是同时起身儿,可婆婆终就是婆婆。多少年以来,媳妇侍候婆婆天经地义的传统已经深深的印在她们的脑海之中,大姐做这些事儿在她看来自然也没什么不妥。
年哥儿赫赫的笑将起来,不接她的话。起身去找李海歆,说是有事相商。
李薇撇嘴呛他,“小心你还没长大,头发全掉光光!”自从她们一家到了宜阳之后,他说的做的,多多少少都能看出点端倪来。总之这个孩子,现在不但是有主见,而且是有手段了。
何氏很满意,问李海歆,“这宅子得多少钱儿?”
与佟府的往来已断了两年,这回一家子人进城,年哥儿从未提起过佟府,李海歆与何氏也差不多忘了这府的人。老张头突然上门儿来,让何氏有些措手不及,推让着,不让他们把礼放下,可最终还是没推让过,两人留下东西匆匆走了。
原来一日十五文的工价儿,现在变作一日三十文。两家商量了一下,觉得这地还是要种上。咬牙请了几个帮工,开始整日在城中田间的两头奔跑着忙活。
老张头让那赶车的小厮去车厢里取东西,笑着说道,“老爷夫人刚知道你们搬来了宜阳,便让我过去看看。”
车帘挑开,一个老头面色红润,身着细棉衣衫,看起来很是精神,也很眼熟。李薇眼睛闪了闪,猛然想起,他正是佟府的那个老张头!
说着把他带来的一叠子宣纸拎了几张放到桌子上,“这个纸比上次拿来的纸好,给你练字儿用。”
※※※
因这个又想到大姐春桃,现在二姐三姐和四姐,没事的时候仍会在家里读书练字,唯有大姐,上有公婆,下有儿子和小姑子。在赵石头家住的那几日,她见天儿,天刚亮就起床,做早饭,午饭,晚饭,照顾儿子。
不过,这会儿新扫过的地面上,又洒落少许的落叶,稀稀疏疏的,比单纯干净的地面让人更觉整洁。
※※※
在这种情形下,大姐自然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去读书认字,赵石头为官愈久,这中间儿的代沟怕是愈明显吧?!
到十月底,何文轩第三封书信到了宜阳,信是写给赵昱森的,李薇有些奇怪,前两次可是写给爹娘的呢。这回莫不是有什么特别的事儿要给大姐夫说?
她实在想象不出赵石头做了官儿后会是什么样子。
吴旭心里头还是想着继续回李家村养鱼,先积攒几年再说。
说完这事儿,李海歆找个了机会带一家子去瞧新院子。是一座两进的靠近城北门的半旧宅子,周边很僻静,院子很大,有她们在李家村住的院子三四倍大小。与现在住的宅子一样,里面收拾得也很干净。
春杏敲她一下,“被人骂你也高兴,毛病!”
李薇拉春杏过来坐着,把还没有开封的那个盒子推到她面前儿,堵她的嘴。春杏最近很高兴也很烦躁,高兴得是,她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做成了那紫粉,而且还配制出深深浅浅的紫粉来,配了好几盒,信心满满的要拿出去试卖,无耐街上人的少得可怜,个个行色匆匆的,害得她在街上等了几日,也没等来一个询问的。
一家人都围进了堂屋,赵昱森才将信中的内容说了。原是上次他们几个与李海歆商议让他们把家搬到宜阳后,给何文轩去的信儿。何文轩得到信儿之时,京中正计划着给这一批同进士派官,又因宜阳县令任期三年已满,如无意外,定然会升迁,何文轩便有意在京中活动一下,看看能不能帮赵昱森活动个宜阳县令的官职。
何氏与李海歆自然也没什么不愿意的。赵昱森能在宜阳地界上得了官,于一家人来说都是天大的好事儿。
李海歆笑着摇头,“年哥儿给定的。他不说,我也不知道。”
何氏笑了下,嗔李海歆一眼,“现在商量个事儿倒避着我们了。一家子人都猜你们整日在屋里嘀咕什么事儿。原来是这事儿!”
李薇拿着那纸贼笑着,“这是不是从贺府库房里搬出来?”
何氏点头应下。
最后石头爹从最初让李家人买地的牙行手中,买了十五亩的田,共花了近百两的银子。
李薇看看她爹,心说,他们都说了什么,这么有道理?可惜李海歆并未打算往深里说。当然李薇也只是好奇一下,搬到县城她早就有过这样的想法,再加上这次的难民事件,从进县城没多久,她就盘算着如何磨着她爹年后不回去,直接在这边儿安家算了。
自贺府的人走后,年哥儿柱子大山三个,便成了常客,几乎不隔天儿的来。李薇私下里问他,为什么贺府老爷走了,他不跟着走。他说,是他自己不想跟着,又轻笑,反正要留下一个人主持大局,这可是个很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