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金主 > 第095章 银和钱

第095章 银和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朝廷不铸钱,民间又离不开钱,私钱自然泛滥成灾。私钱质量不好,质量差些的钱,含铜量可以低至两分,朝廷当然不愿意看到收上来的税全都是铁铅杂钱。如此一来,也就只能禁钱了。

    徐元佐重又打开了秘籍,仔细看那条目,原来是一条有待验证的记忆。作为一个文科生,他看过的书实在太多。也只有实实在在看了许多书的人,才会知道书里的知识、信息不能全信。有些是书作者存在错讹,有些则是自己的记忆错觉,所以当初他把这条写下来,也是要提醒自己多加验证。

    其次,历史知识告诉徐元佐,大明的米价在崇祯国乱之前都是很稳定。虽然稳中带升,但必须考虑到万历十五年之后南直、浙江两省基本改种经济作物,日用粮食全靠从湖广“进口”。这也证明白银增量起码在万历年间并没有造成通货膨胀。

    徐元佐知道白银还将进一步贬值,直到英国人的忍不住用鸦片换白银。这是历史大趋势,也是偷看来的标准答案。然而再深入分析一下,白银却似乎不应该会贬值这么多。

    白银作为市场主流货币,一旦发生贬值,那么最直观的市场表现就是各商品种类的涨价。所以因此导致铜价上涨,从而铜钱兑换比例就从一千四五比一,变成了八百比一?

    首先,铜作为工业原料,在大明是基本不用考虑的。因为大明没有工业可言。

    从银钱兑换开始,一两兑一贯也就是千文,似乎就是常识和基准。

    那么,是铜价涨了么?

    至于徐母则带着女儿文静去镇南的雪葭浜城隍庙上头香。如今徐家已经是徐阁老的亲戚,徐元佐又带着三十来个镇上少年讨生活,地方上的富户也与他家拉关系,眼看着就是异军突起的大黑马,所以徐母总算能够一圆上头香的夙愿了。

    徐元佐想到这里,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简简单单资产翻倍,还有没有比这更爽的来钱法子了?

    这就意味着白银贬值超过了百分之五十!

    如果现在用白银兑成铜钱,等到铜钱升值的时候,再用八百文一两的价格回购白银,这可就是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啊!

    明朝人是怎么都不能想象这种情形的。

    徐元佐和徐贺都懒得出门,在家大眼瞪小眼,终于熬不下去的时候,徐元佐先打了招呼上楼看书。不过这回却不是看四书五经科举时文,而是翻出了当日自己初来时写下的笔记,对隆庆三年的局势再次进行了分析,拾遗补缺,就像是临交卷前的检查一样。

    万历年间跨度极大,也正是万历时期,世界银矿冶炼技术有了两次大提高,而开采出来的白银有三分之二是涌入中国的。这对于大明,尤其是江南而言,白银贬值是大趋势。

    为了保证大明宝钞的市场流通,朝廷先后有过“银禁”和“钱禁”。当然朝廷没有能力真正杜绝市面上的白银、铜钱流通,而且他们本身也在铸钱,所谓的“禁”就是“禁以此纳税”。

    不过这题目的答案也有了。因为假银的问题,徐元佐更喜欢铜钱,起码铜钱的质量是一眼可辨的。所以几次兑换下来,汇率也很清楚,一两九成银能兑一千四百到五百的铜钱——看铜钱的质量有所升降。

    徐元佐仔细想了想铜价上涨可能存在的因素。

    隆庆之后,必然有铜钱弛禁之令。朝廷肯定是同意用铜钱缴税了!如果不是这样的大利好消息,以自然经济的发展,钱币价值很难上升一倍。

    除夕是辞旧迎新最重要一餐饭。除了种种江南风俗之外,酬神也是重中之重。徐元佐对别的都是马马虎虎,乃至徐家的祖宗他都没怎么客气,但是对于神道一说却有些敬畏。

    首先,汉人的习惯是将白银存在地下的银窖里。这样大部分白银都不会进入市场流通,当然也就不会造成通货膨胀。

    一千五百文也就是八钱五分白银。如果足料足色,加上人工成本、冶炼损耗、运输费用,那么一两白银兑换一千四到五百文金背钱,基本是等价的。

    相比没有遭遇诡异事件的人,徐元佐更加上心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徐元佐脑中灵光一闪,猛然抓住了“纳税”两字!

    “一两银子等于一贯铜钱,万历年间约为八百钱。”

    ——这是一个简单的政策投资,只是不知道朝廷留给我的时间还有多少。

    徐良佐则全程酱油,急急忙忙吃好晚饭要去街上跟小伙伴放爆竹,跨火堆。

    如今二火黄铜的价格是每斤八分银子,锡每斤八分。按照弘治朝定下的规矩,每用铜一斤,配锡一到二两,成钱重一钱二分。如此算来,一百五十文铜钱的物料成本是八分五厘银子。

    白银从天顺时期就在江南流通了,但纳税则要到嘉靖之后方才弛禁。虽然嘉靖朝以二火黄铜铸造了钱币史上第一批金背钱,但仍旧是禁止百姓用铜钱纳税的。

    结果也跟交卷检查一样,基本没有什么收获。

    除非也如宋朝时候,商人大量收购铜钱作为工艺品外销,导致国内铜钱紧缺。

    难怪朝廷没有铸钱的积极性呢!

    后来发生的事太多,竟然就忘了。

    徐元佐提笔将正确内容补上去,突然心中一动,开始默默寻思。

    徐元佐心中不由有些急迫的感觉,同时又在秘籍宝典上写下了两个字:私钱。

    若说世上没有超自然力量,那他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呢?

    不过明朝的铜矿开采技术有了大幅度提升,国内又不像宋朝那样依赖铜钱,甚至铜钱都不能作为合法货比纳税,谁会套购铜钱去铸造工艺品呢?

    就在徐元佐阖上秘籍的刹那,眼前突然闪过一条货币兑换率。

    徐元佐从后世人的角度来看,经常有某地发掘出数吨宋钱的记录,而且古玩市场里除了赌石之外也有“赌钱山”——就是从凝结成一体的“钱山”中,赌运气看能否开出价值高品相好的宋钱。

    大明本就忽视铸钱,整个大明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经济总量高于两宋,铸钱数量却只是两宋的三分之一。在市面上,非但能看到各种心安理得流通的洪武钱永乐钱这些明朝“古币”,甚至还有相当数量的宋朝铜钱。至于铁钱,虽然不在国家经济序列之中,却也是被市场认可的辅币。

    徐元佐算完,心中暗道:没想到朝廷竟然没有在铜钱发行上赚钱!而一旦铜、锡价格上涨,管理成本增大,朝廷可能还要亏钱。

    其次是作为工艺品和日常用品,比如佛像、铜炉、铜镜……随着海贸扩大,这些东西应该会有一定的海外市场,但贸易量不能跟后世大工业时代相比,所以要说直接影响银铜比价实在有些牵强。

    当然,这也是因为另外一些富户人家都信佛,所以城隍庙这边算是让出来的。若是徐母也信佛,那么这头香兴许还要再等两年才能烧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