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群贤汇聚,意外之人
七日时间一晃而过,转眼便来到了襄阳文会的日子。
为了对张桓展示足够的诚意,蔡瑁在和蒯良商议过后,将文会的地点定在了城东的文庙之内。
文庙占地数十亩,轻轻松松便可容纳数千人。
清晨,晨曦初明!
文庙内就陆陆续续出现了不少身影,不过这些人,大多都衣着朴素,多是寒门、平民出身的学子。
想要抢到一个相对靠前的席位,若是能在文会之上一鸣惊人,引的刘表和张桓的注目,从而获得一官半职,那对于他们而言,将是真正的逆天改命。
“孔明,那里那里走,我们去那边,那边有位置。”
大约半个时辰后,徐庶拉着诸葛亮、崔钧、石韬、孟建挤过重重人流,来到了前排,看着不远处一个相对宽敞的地方,双目一亮,当下与诸葛亮四人,再次钻进了人流之中。
“孔明,连你也来了吗?”
就在几人身影消失不久,一道长相奇特的男子,与两名青年出现在了徐庶、诸葛亮刚刚消失的地方,目光幽邃,带着某种深意。
“士元,怎么了?”
见到庞统立在原地,庞山民脸上带着些许好奇,出声问道。
“没,没什么!大兄,我们走吧,总不好去的太晚。”
作为荆州四大世家之一的子弟,庞统、庞山民的待遇,远比诸葛亮、徐庶这些人的待遇要好的多。
在前方,早就定下了席位,这就是权势的好处,甚至连蔡中蔡和之流同样有着这种待遇。
这就是家世!身后有背景的好处!即便是刘表见到,也不会说上什么,反而会默许这种规则。
“文长!来这里的都是寒门士族子弟,我们两个混迹来要是被发现了,会被撵出去的吧?”
不远处,见到矫健的身影,越过人群,仿佛命运的牵引那般,朝着徐庶、诸葛亮等人落座的地方走去。
“遵道!你我又没带剑持刃,你不说,我不说,谁又能知道?”
“把腰杆挺直些,切切诺诺,才会引起他人的怀疑。”
表字文长的青年,自不是外人,正是有着鼎鼎大名,被诸葛亮评价有反骨之像的魏延。
至于说魏延身后的那名青年,则是魏延的同乡,同样是在蜀汉时期留下过浓重一笔的傅彤。
“诸位,某能在这里凑个座吗?今日文会,前来的士子实在是太多了,一路走来,某的双腿都开始打颤了。”
就在魏延、傅彤来到距离诸葛亮、徐庶等人不足两丈的地方,一道率直清朗的声音忽然传来,只见一名剑眉星目、气质非凡的青年,缓缓走来,也不带诸葛亮、徐庶有所回应,更不在意脚下的凌乱灰尘,盘腿坐了下去。
“这位公子倒是个率性随意之人!听口音,公子似乎并非荆州之人。”
看着青年,伸手擦拭掉额头的汗水,而后拔下腰间的葫芦,而后猛灌了两口,徐庶、崔钧等人的喉咙,不自觉的耸动了两下。
虽说只是一缕酒香,但就在那短短一瞬,就让徐庶、孟建等人有了判断,眼前这个贵公子所喝的酒,绝对是最顶级的美酒,他们往日所畅饮的浊酒,远不及这酒葫芦里美酒之万一。
“什么公子!叫这种称呼就太客套了。”
“某姓张,诸位若是有意,唤我一声张兄,亦或是张贤弟即可。”
轻笑一声,青年的目光在诸葛亮、徐庶、石韬、崔钧、孟建五人身上一一扫过,似乎带着某种深意。
“那便唤兄台一句张兄了!”
“张兄,我姓徐,单名一个庶子,字元直!我身边的这四位,分别是诸葛亮、崔钧、石韬、孟建”
“见过徐兄,诸葛兄、崔兄、石兄、孟兄!”
迎着五人的目光,青年莞尔一笑,朝着四人颇为豪气的拱了拱手。
“如徐兄所言,我却非荆州本地人士,而是益州之人,跟随族中长辈到此访友,方才在此停留。”
“哦?张兄是益州人?”
听到青年的解释,徐庶等人的眼神,一时间明亮不少。
“张兄既然是益州人,那对于益州牧应该是相当了解吧?可能为我等说说,益州牧张桓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听到徐庶所问,一侧相对矜持的诸葛亮,也投来好奇的目光,至于不远处的魏延、傅彤,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了青年身后半丈的位置,竖着耳朵,生怕错过了什么。
“看来徐兄对益州牧是有想法的。”
轻笑一声,青年双眸微眯,将手中的酒葫芦抛给了徐庶。
“张桓此人,意志坚韧,行事喜好谋而后动,有时仁慈、有时残忍、有时无情、有时冷漠与这世间大多数人相同,有着自己的七情六欲,有着自己的悲欢喜乐,在某看来,无论张桓走的再远,权柄再高,地盘再大!都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
“普通人?你说益州牧是普通人?”
听到青年所言,不止徐庶,连同诸葛亮、魏延在内的几人,都愣在了原地,看向青年的目光充满了诧异。
似乎在思索,眼前这个青年,是不是对益州牧抱有什么敌意,才做出了这般评价。
“没错!普通人,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
“哼~阁下这句话未免太不中听了些!”
身后,一道沉闷的声音作响,却是魏延忍不住开口了。
“嗯?不知兄台如何称呼?”
扭头看着面前身高八尺有余的男子,青年拱了拱手。
“在下义阳魏延!这位是傅彤,某之好友。”
“魏延?傅彤?”
看着魏延、傅彤,青年目光闪烁,似有意外之喜。
“虽然有些唐突,但某并不认可阁下所言,益州牧张桓以羸弱之势强势崛起,横扫汉中,收降賨部,除庞羲,灭刘璋,在短短一年时间不到,便一统益州,这种能力岂是普通二字所能评价的?”
“这种能力,放眼天下,谁人能及?便是袁本初、曹操,在同岁之时,也远远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