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长物志译注 > 卷十二

卷十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香、茗之用,其利最溥(1)。物外高隐,坐语道德,可以清心悦神;初阳薄暝(2),兴味萧骚,可以畅怀舒啸;晴窗拓帖(3),挥麈闲吟,篝灯夜读(4),可以远辟睡魔;青衣红袖,密语谈私,可以助情热意;坐雨闭窗,饭余散步,可以遣寂除烦;醉筵醒客,夜语蓬窗,长啸空楼,冰弦戛指(5),可以佐欢解渴。品之最优者,以沉香、岕茶为首(6),第焚煮有法,必贞夫韵士(7),乃能究心耳。志《香茗第十二》。

    【注释】

    (1)溥(pu):大。

    (2)初阳薄暝:晨曦薄暮。

    (3)拓帖:摹拓古碑帖。

    (4)篝灯:置灯于笼中。

    (5)冰弦:琴弦。戛(ji&aacute;)指:用手弹。

    (6)岕(ji&egrave;)茶:浙江长兴、江苏宜兴一带所产的茶。

    (7)贞夫:守正之人。韵士:风雅之士。

    【译文】

    焚香品茗,益处很大。隐逸世外,坐着谈玄论道,可以神清气爽;晨曦薄暮,意兴阑珊之际,可以胸怀通畅,舒展歌啸;摹拓碑帖,清谈闲吟,挑灯夜读,可以驱除睡意;闺阁女子,密语私谈,可以加深情谊;雨天闭门而坐,饭后散步,可以排遣寂寥烦恼;宴会醉酒,让客人清醒,夜晚谈心,啸吟于空楼,弹琴唱和,可以解渴佐欢。香茗中最优的,要数沉香、岕茶,只是要煎煮得法。只有真正的君子雅士,才会专心领悟。记《香茗第十二》。

    玉局敲闲图

    【点评】

    本文为香、茗总论,文震亨大谈香、茗之益处,用了六个“可以”来概括其作用,但他讲的并不是香、茗实实在在的益处,而是在想象浸润于香、茗之中得到的精神愉悦;不是客观地说明香、茗之特性、用途,而是表达对香、茗为伴的诗意悠闲生活的向往。但本文不是文震亨的独创,而是一篇抄袭之文,抄自明代屠隆的《香笺》一文。屠隆说的是“香之为用,其利最溥”,文震亨改为“香茗之用”,后面的六个“可以”几乎照搬了屠隆对焚香乐趣的描写。为何抄袭?因为认同。谈玄论道、摹拓碑帖、弹琴唱和,这不正是文震亨、屠隆所代表的文人生活吗?不管是香,还是香、茗,只是作为文人生活的背景而存在。与其说是在说香茗之用处,不如说在写文人生活之情状。

    读书抚琴时焚香品茗,既修养心性、收敛心情,也是一种时尚与闲情。香气馥郁、轻烟缭绕的美好气氛,更增添读书的乐趣。陆游《假中闭户终日偶得绝句》:“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生活再清贫,读书也要焚香,香雾缭绕中更觉生活的逍遥自在。从古至今,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焚香净气的习俗。最初的焚香是为了驱逐蚊虫,去除生活环境中的浊气,后来,焚香成为道教、佛教中的一个仪式。隋唐以后,焚香开始普及,古典诗词中多有焚香的描写,红袖添香更是一个常见的意象。

    茗与香一样,是文人生活不可缺少的元素,白居易《晚起》:“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喝的不只是茶,还有品位与闲情。在香、茗的悠悠余韵里,锦绣篇章缓缓流淌出来。

    伽南

    一名奇蓝,又名琪,有糖结、金丝二种。糖结,面黑若漆,坚若玉,锯开,上有油若糖者,最贵。金丝,色黄,上有线若金者,次之。此香不可焚,焚之微有羶气,大者有重十五、六斤,以雕盘承之,满室皆香,真为奇物。小者以制扇坠、数珠,夏月佩之,可以辟秽。居常以锡合盛蜜养之。合分二格,下格置蜜,上格穿数孔,如龙眼大,置香使蜜气上通,则经久不枯。沉水等香亦然。

    【译文】

    伽南香又叫奇蓝,又名琪,有糖结、金丝两种。糖结最为贵重,表面漆黑,坚硬如玉,上面有像糖一样的油脂。金丝次之,黄色,上面有金色的丝线。伽南香不能焚烧,焚烧时有些微的腥膻味,大的有十五六斤重,放在精美的盘子上面,满室生香,真是奇特之物。小的制作成扇坠、念珠,夏天佩带在身上,可以去除异味。平时用盛放了蜂蜜的锡盒来贮存,盒子分为两格,下格放蜂蜜,上格钻一些龙眼大的孔,使蜂蜜的味道向上与伽南香相通,香就经久不干枯。沉香等香也可以这样做。

    【点评】

    文震亨讲到两种伽南香的特性及用途、贮存方法。伽南香为沉香中的极品,多产于南洋,以东南亚古国占城者为最著。我国海南岛亦有出产。文震亨讲到伽南香的贮存方法,非常别致新颖,让人想象到焚香时香与蜜混合的味道,温馨而甜润。

    龙涎香

    苏门答剌国有龙涎屿(1),群龙交卧其上,遗沫入水,取以为香;浮水为上,渗沙者次之;鱼食腹中,刺出如斗者,又次之。彼国亦甚珍贵。

    【注释】

    (1)苏门答剌: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龙涎屿:苏门答腊产龙涎香的岛屿。

    【译文】

    苏门答腊的龙涎屿,许多龙卧在那里,龙将唾液吐入水中,收集起来就制成了龙涎香;浮在水面的龙涎品质最好,夹有尘沙的次之;鱼吸入腹中又喷出来、形状如斗的,又次之。龙涎香在苏门答腊也很珍贵。

    【点评】

    龙涎香又称“阿末香”,是抹香鲸肠内的分泌物,为名贵香料。文震亨所谓的龙即抹香鲸。将浮于海面的抹香鲸肠内分泌物捞起干燥,或者将捕获的抹香鲸杀死,收集肠中分泌物,经干燥后,即成蜡状的硬块。自古以来,龙涎香就作为高级的香料使用,价格昂贵,差不多与黄金相等。

    沉香

    质重,劈开如墨色者佳,沉取沉水,然好速亦能沉。以隔火炙过,取焦者别置一器,焚以熏衣被。曾见世庙有水磨雕刻龙凤者(1),大二寸许,盖醮坛中物(2),此仅可供玩。

    【注释】

    (1)世庙:明代人对明世宗嘉靖的称谓。

    (2)醮坛:道士设坛祈祷之所。

    【译文】

    沉香质地厚重,剖开后颜色如墨者是佳品,能够沉入水中,但好的速香也能沉入水中。隔火烘烤,将烤焦的另置一处,焚烧用以熏衣被。曾见到嘉靖年间制作的水磨雕刻龙凤图案的沉香,二寸左右,是道士设坛祈祷时的用品,只能用来赏玩而已。

    铜博山炉

    【点评】

    沉香又称沉水香,常绿乔木,产于亚热带,木质坚硬而重,黄色,有香味,心材为著名熏香料。中医以含有黑色树脂的树根或树干加工后入药,有镇痛、健胃等作用。文震亨讲的是用沉香木制作的香。李白有《杨叛儿》:“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在男女欢会的背景中,博山炉沉香袅袅,凌入云霞。文震亨提到明代嘉靖年间制作的雕刻龙凤图案的沉香,嘉靖好道,身居宫苑,在长达四十五年的皇帝生涯中,竟然有二十多年从不上朝,专事玄修。他对道教方术的偏好主要表现在终身好斋醮,因斋醮的需要,全国道士大增,大量道教用品也应运而生,瓷器和精美的沉香均是嘉靖尊崇道教的产物。

    安息香

    都中有数种,总名“安息”,“月麟”、“聚仙”、“沉速”为上,沉速有双料者,极佳。内府别有龙挂香,倒挂焚之,其架甚可玩,“若兰香”、“万春”、“百花”等皆不堪用。

    【译文】

    京都中有数种安息香,总名叫“安息”,“月麟”、“聚仙”、“沉速”为上品,沉速有双料的,最好。内府另有龙挂香,倒挂着焚烧,挂香的架子很好玩,“若兰香”、“万春”、“百花”等品种都不可使用。

    【点评】

    文震亨提到了安息香的一些品种,并做出了优劣评判。安息香焚烧时香烟为白色,如缕直上,在空中不易散去。可用于熏衣,《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中卖油郎秦重积攒够银两后准备去见花魁娘子,“回到家中,把衣服洗浆得干干净净,买几根安息香熏了又熏”。安息香还具有开窍、辟秽、定神等作用,《红楼梦》第九十七回贾宝玉在成亲之夜发现新娘不是林黛玉,旧病复发,贾母等人“只得满屋里点起安息香来,定住他的神魂,扶他睡下”。

    茶品

    古今论茶事者,无虑数十家,若鸿渐之“经”(1),君谟之“录”(2),可谓尽善。然其时法用熟碾为“丸”为“挺”(3),故所称有“龙凤团”、“小龙团”、“密云龙”、“瑞云翔龙”。至宣和间,始以茶色白者为贵。漕臣郑可简始创为“银丝冰芽”(4),以茶剔叶取心,清泉渍之,去龙脑诸香,惟新胯小龙蜿蜒其上(5),称“龙团胜雪”,当时以为不更之法,而我朝所尚又不同,其烹试之法,亦与前人异,然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至于“洗茶”、“候汤”、“择器”,皆各有法(6),宁特侈言“乌府”、“云屯”、“苦节”、“建城”等目而已哉(7)?

    【注释】

    (1)鸿渐之“经”:即唐代陆羽所著《茶经》。陆羽,字鸿渐。

    (2)君谟之“录”:即宋代蔡襄所著《茶录》。蔡襄,字君谟。

    (3)丸:团。挺:条形。

    (4)漕臣:主管漕运之人。郑可简:宋人,善于造茶。

    (5)新胯:制茶的印模。

    (6)洗茶:洗去茶叶的污垢。候汤:观察水沸的情况。择器:选择茶具。

    (7)乌府:盛炭篮子。云屯:盛水的杯子。苦节:斑竹风炉。建城:藏茶的竹筒。

    《十竹斋画谱·陆羽像》

    【译文】

    古代论茶道的,不只数十家。陆羽的《茶经》、蔡襄的《茶录》,可谓论述相当详尽。但当时制茶是用熟碾法制成团和条形,所以有“龙凤团”、“小龙团”、“密云龙”、“瑞云翔龙”的称呼。到宣和年间,开始以白茶为贵。宋代主管漕运的郑可简始创“银丝冰芽”,专取茶心嫩芽,用泉水漂洗,去除龙脑香等异味,用刻有蜿蜒小龙的模具压制而成,称为“龙团胜雪”,当时以为是不可更改的制茶方法。但今天所通行的制茶方法已经大不相同了,烹煮方法也与前人不同,但非常简便,很有自然情趣,可谓完全体现了茶的本味。至于洗茶、观察水温、选择茶具,也都各有一定的规则和方法。这岂止是大谈装炭的篮子、盛水的杯子、斑竹风炉、藏茶竹筒而已呢?

    【点评】

    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人类饮茶的历史未必有这么早,但两晋以后,茶风已盛,唐宋时期饮茶开始风行,并成为文人群体性阶层性的普遍风尚,文人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关于茶道的著作也层出不穷,文震亨说“无虑数十家”,并提到陆羽的《茶经》。《新唐书·隐逸传·陆羽》:“羽嗜茶,著经三编,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陆羽被后人称为茶仙、茶神。品茶不是饮茶,不在解渴,而在意境,但文震亨此文却是在追溯品茶的历史,他对比唐宋与明代茶叶制作的不同,肯定明代茶艺的变化与高明。在时间考量的叙述中,品茶既充满历史气息,又有一种时尚感。

    杜堇《古贤诗意图》之一《卢仝茶歌》

    茶与酒都是文人生活中的重要因素,但品茶与饮酒不同,茶尚新,酒尚陈,茶是清淡,酒是浓烈,饮酒要有气贯长虹的气势,品茶却需气定神闲的心态,饮酒是摇荡勃发,品茶却是平坦舒畅,品茶与饮酒一样催生了文人的锦绣篇章。唐代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以奇特的诗情写尽了饮茶的乐趣:“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在卢仝笔下,饮茶更胜过饮酒。才女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打赌比记忆力,赌的便是茶水,让几百年后的纳兰性德在暮春时节写下了“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浣溪沙》)的句子。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有青春作伴,酒和茶都是美丽的诗篇。

    虎丘 天池

    虎丘,最号精绝,为天下冠,惜不多产,又为官司所据(1)。寂寞山家,得一壶两壶,便为奇品,然其味实亚于“岕”(2)。天池,出龙池一带者佳(3),出南山一带者最早(4),微带草气。

    【注释】

    (1)官司:官府。

    (2)岕(ji&egrave;):岕茶。浙江长兴、江苏宜兴一带所产的茶。

    (3)龙池:苏州地名。

    (4)南山:苏州地名。

    【译文】

    虎丘茶,最称好茶,为天下之冠,可惜产量不多,又被官府所据有。山里人能得到一壶两壶,便将之作为奇品,但它的味道实在不及岕茶。天池茶产自龙池一带的较好,产自南山一带的最早,微带青草味。

    【点评】

    虎丘茶、天池茶都产于苏州,是以地方命名的茶。虎丘茶仅产于苏州城西北的虎丘,东晋时,王及其弟王珉在山中营建别墅,后来改别墅为寺庙,就是今天的虎丘山寺,虎丘茶就产于以寺庙为中心的小块茶园中。据《虎丘志》记载:“虎丘茶色如玉,味如兰,宋人呼为白云茶,号称珍品。”所以文震亨说“又为官司所据”,一为珍品,普通百姓便很难尝到。据载明代天启四年(1624),中央某大臣临苏州,向寺僧索要虎丘茶,寺僧无茶可献,大臣对其用刑,于是寺庙住持等都受到刑辱。回到寺庙后,住持愤而毁去茶树,于是真正意义上的虎丘茶就这样香消玉殒了。在一个以强权为唯一评判标准的社会体系下,无论茶树还是人,都无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只能靠运气来生存。

    岕

    浙之长兴者佳(1),价亦甚高,今所最重;荆溪稍下(2)。采茶不必太细,细则芽初萌,而味欠足;不必太青,青则茶已老,而味欠嫩。惟成梗蒂,叶绿色而团厚者为上。不宜以日晒,炭火焙过,扇冷,以箬叶衬罂贮高处(3),盖茶最喜温燥,而忌冷湿也。

    【注释】

    (1)长兴:浙江长兴县。

    (2)荆溪:水名,在今江苏宜兴南,近荆南山。

    (3)箬(ru&ograve;)叶:箬竹叶子。罂:大腹小口的瓶子。

    【译文】

    岕茶,产自浙江长兴的最好,价格也很高,最为今人看重;产自荆溪的稍次之。采茶不必太嫩,刚刚萌发的嫩芽,味道不足;也不必太青,太青茶已老,茶味过于浓烈。只有梗蒂刚长成,叶子翠绿而圆厚的为上品。不宜日晒,炭火烘焙后扇冷,用箬竹叶包裹后装入大腹小口的瓶中,存放于高处,因为茶叶适宜干燥,忌讳潮湿阴冷。

    【点评】

    茶产于浙江长兴县境内的罗山,故名,为茶中上品。文震亨对茶的采摘、烘焙、存放予以较详细的说明,见出他对茶的熟悉。明代袁宏道《龙井》:“茶叶粗大,真者每斤至二千余钱。”清余怀《板桥杂记·轶事》:“厚予之金,使往山中贩茶,得息颇厚。”可见茶价格之昂贵。

    六安

    宜入药品,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实佳。

    【译文】

    六安茶适合入药,不适合炒制,没有香味反而很苦,但茶的本味其实很好。

    【点评】

    屠隆《考余事》记载六安茶:“品亦精,入药最效,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实佳。”文震亨的叙述抄袭自屠隆。

    六安茶产于安徽的六安、金寨和霍山三县,因外形似瓜子而俗称六安瓜片。唐代陆羽《茶经》里就提到“庐州六安”,明代徐光启在其《农政全书》里曾记载“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代李东阳在《咏六安茶》中有“七碗清风自里边”,“陆羽旧经遗上品”等诗句来赞美六安茶。

    松萝

    十数亩外,皆非真松萝茶,山中亦仅有一二家炒法甚精,近有山僧手焙者,更妙。真者在洞山之下、天池之上(1),新安人最重之(2);南都曲中亦尚此(3),以易于烹煮,且香烈故耳。

    【注释】

    (1)洞山:地名亦茶名。天池:地名亦茶名。

    (2)新安:今安徽境内地名。

    (3)南都:南京。曲中:妓坊。

    【译文】

    安徽松萝方圆十几亩外,都不是真正的松萝茶,山中只有一两家炒法精湛,近来有一个山僧炒制的,更妙。真正的松萝茶品质在洞山茶之下、天池茶之上,新安人最为喜爱它。南京妓坊也很流行松萝茶,因为它易于烹煮,而且味道浓郁。

    【点评】

    松萝茶产于安徽休宁城北的松萝山,松萝山在唐朝就有产茶的记载,而松萝茶的盛名远播是在明代。明代谢肇《五杂俎》:“今茶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罗也,龙井也,阳羡也,天池也。”文震亨说“十数亩外,皆非真松萝茶”,可见松萝茶产量并不高。至于松萝茶的味道,文震亨认为“在洞山之下、天池之上”,但明代的袁宏道却说:“近日徽有送松萝茶者,味在龙井之上,天池之下。”(《袁中郎全集》)同是敏感细腻的文人,对松萝茶的感觉却不相同。郑板桥《题画诗》:“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正合适的天气,遇上最知心的友人,泡上松萝茶,品茗闲聊,何等惬意!又何必在乎彼此对松萝茶不同的感觉?

    龙井 天目(1)

    山中早寒,冬来多雪,故茶之萌芽较晚,采焙得法,亦可与天池并。

    【注释】

    (1)龙井:在浙江杭州西湖。天目:浙江临安县境内的天目山。

    【译文】

    龙井、天目茶,因为产地山高早寒,冬季多雪,所以茶树发芽较晚,如果采摘、烘焙得当,也可以与天池茶相提并论。

    【点评】

    龙井茶可以说是最知名的绿茶之一,但文震亨对龙井茶、天目茶介绍极为简略,并认为只有“采焙得法”,才能与天池茶相提并论。这与龙井茶的发展历史有关。龙井茶得名于龙井,由于产地不同分别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龙井茶始产于宋代,但到明代才开始有声名,万历年间《钱塘县志》记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到清代顺治年间,龙井茶被列为贡品,乾隆六次南巡,四次来到龙井茶区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龙井茶这才天下闻名。所以文震亨的时代,龙井虽声名已盛,却不在最上等之列。

    茶壶

    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供春”最贵(1),第形不雅,亦无差小者。时大彬所制又太小(2)。若得受水半升,而形制古洁者,取以注茶,更为适用。其“提梁”、“卧瓜”、“双桃”、“扇面”、“八棱细花”、“夹锡茶替”、“青花白地”诸俗式者(3),俱不可用。锡壶有赵良璧者亦佳(4),然宜冬月间用。近时吴中“归锡”(5),嘉禾“黄锡”(6),价皆最高,然制小而俗。金银俱不入品。

    【注释】

    (1)供春:明代宜兴陶工之著名者。

    (2)时大彬:明代宜兴陶工之著名者。

    (3)提梁:两耳上之横把。

    (4)赵良璧:明代嘉靖年间铸锡有名者。

    (5)归锡:归懋德制品。

    (6)嘉禾:今浙江嘉兴。黄锡:黄元吉制品。

    如意纹盖壶

    【译文】

    茶壶以砂质的最好,因为既不夺茶香,又没有熟水味,供春砂壶最好,只是形状不雅致,也没有稍小一些的。时大彬所制砂壶又太小。如果能有盛水半升而且形制古雅的砂壶,用来沏茶,那就更好。至于“提梁”、“卧瓜”、“双桃”、“扇面”、“八棱细花”、“夹锡茶替”、“青花白地”等俗式,都不可使用。赵良璧制造的锡壶是佳品,但适宜冬天使用。近来苏州归懋德制作的锡壶、浙江嘉兴黄元吉制作的锡壶,价格都很昂贵,但是规格小而且俗气。至于金银制品,都不入品。

    茶盏

    宣庙有尖足茶盏(1),料精式雅,质厚难冷,洁白如玉,可试茶色,盏中第一。世庙有坛盏(2),中有茶汤果酒,后有“金箓大醮坛用”等字者,亦佳。他如“白定”等窑(3),藏为玩器,不宜日用。盖点茶须熁盏令热(4),则茶面聚乳,旧窑器熁热则易损(5),不可不知。又有一种名“崔公窑”(6),差大,可置果实,果亦仅可用榛、松、新笋、鸡豆、莲实、不夺香味者(7);他如柑、橙、茉莉、木樨之类(8),断不可用。

    【注释】

    (1)宣庙:明宣宗。

    (2)世庙:明世宗。

    (3)白定:白色定瓷。

    (4)熁(xi&eacute;)盏:把茶盏烫热。熁,熏烤,熏蒸。

    (5)熁热:以热水暖茶盏。

    (6)崔公窑:嘉靖、隆庆年间制陶的名窑。

    (7)新笋:鲜笋。鸡豆:芡实。莲实:莲子。

    (8)木樨:桂花。

    定窑柿釉盏托

    【译文】

    明宣宗年间有尖足的茶盏,用料精细,样式雅致,质地坚厚,茶水不易冷,洁白如玉,可用来试茶色,可谓茶盏之首。明世宗年间的祭坛茶盏,用来盛放茶汤果酒,后面刻有“金箓大醮坛用”等字,也是佳品。其他如定窑白瓷等瓷器,可作为玩器收藏,不宜日常使用。因为沏茶的时候需要让茶盏受热,令茶面泛起泡沫,旧窑器一受热则容易破裂,这些特性不能不知道。还有一种叫“崔公窑”的瓷器,稍大一些,可放置果实,但只能放榛子、松子、鲜笋、芡实、莲子这些不夺茶香的果品;其他如柑、橙、茉莉、桂花之类,则断不可使用。

    【点评】

    茶洗、茶炉、汤瓶、茶壶、茶盏都属于茶器,茶洗用来洗茶,茶炉、汤瓶用来煮茶,茶壶、茶盏用来冲茶。与文震亨之前对器物的叙述风格相一致,不外乎样式与材料,并做出雅俗之别。

    唐皮日休有《茶具十咏》,列出“茶坞、茶人、茶笋、茶、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十种茶具,与今天狭义的茶具不同。据唐代范摅的笔记小说《云溪友议》记载:“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宋代审安老人著有《茶具图赞》,列有十二种茶具,并赋予每件茶具姓名、字、雅号,详述其清新高雅之职责,体现了茶人以小见大,以茶明礼仪、制度的思想。嗜好饮茶的文人当然离不开茶具,皮日休《褚家林亭》:“萧疏桂影移茶具,狼籍苹花上钓筒。”元代王逢《排难行》:“我时载茶具,荡漾五湖船。”不管是家居消闲还是外出游玩,茶具都与文人形影不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