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长物志译注 > 卷五

卷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金生于山,珠产于渊,取之不穷,犹为天下所珍惜。况书画在宇宙,岁月既久,名人艺士,不能复生,可不珍秘宝爱?一入俗子之手,动见劳辱(1),卷舒失所,操揉燥裂,真书画之厄也。故有收藏而未能识鉴,识鉴而不善阅玩,阅玩而不能装褫(2),装褫而不能铨次(3),皆非能真蓄书画者。又蓄聚既多,妍蚩混杂(4),甲乙次第,毫不可讹。若使真赝并陈,新旧错出,如入贾胡肆中(5),有何趣味。所藏必有晋、唐、宋、元名迹,乃称博古,若徒取近代纸墨,较量真伪,心无真赏,以耳为目,手执卷轴,口论贵贱,真恶道也。志《书画第五》。

    【注释】

    (1)劳辱:频繁取置,不加爱护。

    (2)装褫(chi):装裱。

    (3)铨次:选择分别等次。

    (4)妍蚩(chi):美恶。

    (5)贾胡肆:回民之古玩铺。

    【译文】

    黄金产自深山,珍珠生于深潭,取之不尽,尚且为天下人所珍惜。何况书画存于天地之间,岁月经久,名人艺士,不能复生,能不珍藏爱惜吗?一旦落入俗人之手,动辄随意取置,卷页不整,揉搓破裂,这真是书画的灾难。所以能收藏而不能鉴别,能鉴别而不能赏玩,能赏玩而不能装裱,能装裱而不能分别等次,都不算真正能收藏书画的人。收藏书画多了以后,优劣混杂,所以分别等次,一点也不能出错。如果真假并列,新旧错陈,犹如进入了胡人开的书画铺中,有何趣味可言!所收藏的必须有晋、唐、宋、元时期的名品真迹,才算得上博古,如果只是收藏些近代的纸墨,考量真伪,无心真正地去欣赏,以耳代目,手执书画,空谈贵贱,这真是恶趣。记《书画第五》。

    【点评】

    此卷所论为艺术品————书画,即书法与绘画。本篇是关于书画收藏的绪论,所论两层意思:俗人的收藏对书画的亵渎,雅人该如何收藏书画。

    正像文震亨所论,名人艺士,不能复生,其书画作品不可复制,比黄金、珍珠更珍贵,所以收藏书画是人类保存和发展文化的活动。愈古的书画,愈为稀缺,价值愈高。文震亨明确地提出以古为贵,收藏书画一定要有晋、唐、宋、元的真迹,并且要有鉴别眼光能够列出等级差别,真正地去赏玩。

    然而纵观人类书画收藏的历史,却不得不承认书画收藏与金钱、权力相联系,能够鉴别、赏玩的人不一定能收藏,能够收藏的人却不一定懂得它的好。书画收藏的历史与附庸风雅相伴生,与财富相伴生。名贵书画最终都是进入荣华富贵之家,但在荣华富贵衰落之时,最先走出家门的也是它。不管多么珍贵的书画,也只能伴人一程。从保存文化的角度来说,个人收藏不仅受到财富、社会变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会埋没书画的价值。博物馆类的公共收藏则有利于书画的收藏与价值的彰显,世界的很多名画也都是因为藏于公共空间才能被世人观览。如果只是个人收藏,或许我们永远也不会看到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永远也不知道凡·高笔下灿烂的星空与疯狂的花朵。

    王羲之《兰亭集序》

    论书

    观古法书,当澄心定虑,先观用笔结体(1),精神照应(2);次观人为天巧、自然强作(3);次考古今跋尾(4),相传来历;次辨收藏印识、纸色、绢素(5)。或得结构而不得锋芒者,模本也;得笔意而不得位置者,临本也;笔势不联属,字形如算子者,集书也(6);形迹虽存,而真彩神气索然者,双钩也(7)。又古人用墨,无论燥润肥瘦,俱透入纸素(8),后人伪作,墨浮而易辩。

    【注释】

    (1)用笔结体:笔法与结构。

    (2)精神照应:意境和联系。

    (3)人为天巧:人工和天然。自然强作:自然和勉强。

    (4)跋尾:题文字于书画之后。

    (5)印识:印章与题字。绢素:古人书画所用之白绢。

    (6)集书:集合古碑帖字而成。

    (7)双钩:用西线沿字的笔画边缘勾画轮廓,使其形似。

    (8)纸素:纸和白帛。素,白帛。

    【译文】

    观赏古代书法,应当心静神定,先看笔法结构,意境呼应;次看人为或天成,自然或勉强;再看古今题跋,相传来历;接着辨识印章题字、纸张、绢素。有的有间架结构没有锋芒,是摹本;有的有笔下意境却位置不当,是临本;有的笔势不连贯,字如算珠,是集书;有的只存形似,精神气韵却毫不存在,是双钩。古人用墨,无论润燥肥瘦,都浸透纸张、绢素,后人的伪作,笔墨漂浮,容易辨别。

    【点评】

    题目为“论书”,文震亨实际在讲述怎样辨别书法的真伪与好坏,教人学会辨别何为摹本、临本、集书、双钩、伪作。

    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而产生,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具有丰富的形象特征,书法家充分发挥毛笔等书写工具的性能和书写技巧,用线条创造出各种风格的作品来。清代刘熙载《书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笔性墨情,皆经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某种程度上,书法艺术的境界就是人的精神、气质的一种抽象体现与表露,体现着作者的精神、胸襟和气质修养。

    中国最早的书法作品现在已无可考或者争论不休,但是中国最令人神往的书法作品一定避不开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羲之的书法在他的时代已经名扬天下,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陪葬时没有要求金银珠宝,却单单选中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从这个角度来说有些书法珍品是无价的。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兰亭集序》已经是后人的临摹本,而且离原稿年代最近的是从大英博物馆收藏的莫高窟的经卷中找到的。《兰亭集序》原稿已长埋地下,最接近的临摹本又在海外,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心里的一道文化的伤疤。

    论画

    山水第一,竹、树、兰、石次之,人物、鸟兽、楼殿、屋木小者次之,大者又次之。人物顾盼语言,花、果迎风带露,鸟兽虫鱼,精神逼真,山水林泉,清闲幽旷,屋庐深邃,桥彴往来(1),石老而润,水淡而明,山势崔嵬,泉流洒落,云烟出没,野径迂回,松偃龙蛇,竹藏风雨,山脚入水澄清,水源来历分晓,有此数端,虽不知名,定是妙手。若人物如尸如塑,花果类粉捏雕刻,虫鱼鸟兽,但取皮毛,山水林泉,布置迫塞(2),楼阁模糊错杂,桥彴强作断形,径无夷险,路无出入,石止一面,树少四枝,或高大不称,或远近不分,或浓淡失宜,点染无法(3),或山脚无水面,水源无来历,虽有名款(4),定是俗笔,为后人填写。至于临摹赝手,落墨设色,自然不古,不难辨也。

    【注释】

    (1)桥彴(zhu&oacute;):独木桥。

    (2)迫塞:逼近、阻塞。

    (3)点染:画家点缀景物及染色。

    (4)名款:在书画上题名。

    【译文】

    山水为画中第一,竹、树、兰、石次之;人物、鸟兽、楼殿、屋木画中,小幅的次之,大幅的又次之。人物顾盼生辉,形象生动,花果随风扶摇,含珠带露,鸟兽虫鱼,栩栩如生,山水林泉,清幽空旷,屋庐深远,小桥横渡,山石古老润泽,流水潺湲明亮,山势险峻,泉流洒落,云烟出没,野径迂回曲折,松树枝干屈曲,竹子隐藏于风雨之中,山脚入水澄清,水源来历分明,有这些特征的画作,虽不著名,也定是高手所为。如果人物如死尸、雕像,花果像面塑、雕刻,虫鱼鸟兽,仅有形似,山水林泉布局阻塞,楼阁模糊错杂,桥梁故作断形,径无平坦险峻,路无出入踪迹,石头单调,树木少枝叶,或者高大不相称,远近不分,或者浓淡失宜,点染无法,或者山脚无水面,水流无来源,虽有名人题款,也是平庸之作,为后人添加而成。至于专事临摹的赝手,落墨设色,自然不古雅,这不难辨识。

    【点评】

    文震亨先描摹了“妙手”的画作,然后否定了“俗笔”之作,他所认为的好画即生动、神似的画作,而俗笔是只求形似、无神似的呆板之作。实际上这也是中国画作一直追求的目标:气韵生动,即画作有内在的神气和韵味,有一种鲜活的生命洋溢的状态。其实文震亨引用的是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的提法:“凡画有八格:石老而润,水净而明,山要崔嵬,泉宜洒落,云烟出没,野径迂回,松偃龙蛇,竹藏风雨也。”不管人物画还是山水画,古人一直追求神似,即所谓的“气韵生动”。

    南朝齐梁年间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到绘画“六法”,而“气韵生动”为“六法”的灵魂。气韵不仅是画面上的勃勃生机和元气淋漓,更是熔铸在艺术手段中的生命力的律动。所以书画不仅是娱乐,也融入了古人的性灵与人生体验,彰显着画家的人格精神。不管是明末的八大山人朱耷,还是清代的“扬州八怪”,不仅在绘画中显示技艺与创新,更表达了鲜明的个性与人生态度,有内心的激愤与苦闷,也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向往。至今我们还能感受到那怪异的风格中,有一种倔强与不肯媚俗。

    书画价

    书价以正书为标准(1),如右军草书一百字(2),乃敌一行行书,三行行书,敌一行正书,至于《乐毅》、《黄庭》、《画赞》、《告誓》(3),但得成篇,不可计以字数。画价亦然,山水竹石,古名贤象,可当正书。人物花鸟,小者可当行书,人物大者,及神图佛像、宫室楼阁、走兽虫鱼,可当草书。若夫台阁标功臣之烈(4),宫殿彰贞节之名(5),妙将入神,灵则通圣,开厨或失、挂壁欲飞(6),但涉奇事异名,即为无价国宝。又书画原为雅道,一作牛鬼蛇神(7),不可诘识(8),无论古今名手,俱落第二。

    【注释】

    (1)正书:书体名,也叫楷书、真书。

    (2)右军:王羲之,晋朝书法家,曾为右军将军,故称王右军,有书圣之称。

    (3)《乐毅》:《乐毅论》,魏夏侯玄作,晋王羲之书,后人奉为小楷典范。《黄庭》:《黄庭经》,王羲之书,小楷,一百行,据说王羲之以之换鹅,俗称《换鹅帖》。《画赞》、《告誓》:东方朔作《画像赞》《告墓文》(亦称《誓墓文》),均王羲之书。

    (4)台阁标功臣之烈:绘制在台阁上的文武功臣。

    (5)宫殿彰贞节之名:宫殿中绘制的贞女贤妇。

    (6)开厨或失:《晋书·顾恺之传》记载,顾恺之曾将一柜书画寄存桓玄处,桓玄开柜取出书画后封闭如初,后归还顾恺之,说不曾打开过。顾恺之说妙画通灵,变化而去,如人登仙境。挂壁欲飞:《神异记》中记载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四龙而不点睛,说点睛就会飞走,人们以为他故弄玄虚,请他试一试,他便给龙点睛,顷刻间雷电破壁,二龙飞去。

    (7)牛鬼蛇神:牛首之鬼和蛇身之神。形容作品虚幻怪诞。

    (8)诘识:追溯、认识。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译文】

    书法作品的价格以楷书为标准,如王羲之的草书一百字,只能当一行行书,三行行书只能当一行楷书。至于《乐毅》、《黄庭》、《画赞》、《告誓》,只要能成篇,不能以字数来计算。画的价格,也是如此,山水竹石,古代名人贤士的肖像,相当于楷书。人物花鸟,小幅的可当行书;大幅的人物画像和神图佛像、宫室楼阁、走兽虫鱼,可当草书。至于在台阁上绘制的文臣武将,在宫殿中绘制的贞女贤妇,能通神灵,打开橱柜会丢失,挂到墙壁上会飞走,只要涉及奇闻轶事的画作,就是无价的国宝。而且书法绘画本为风雅之事,一涉及虚幻怪诞,无所依据,不论是出自古代还是现在的名家,都要降低一个等次。

    【点评】

    即便是探讨书画的价格,文震亨也显示出文化素养,里面多用书法字画的典故。他对书画价格的界定是以内容、格式来说的,实际上书画的价格也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多书画之所以价值连城,是因为画家已经作古,有限的几幅画,需求的人却很多,价格便直线上升。这也造成了另一种现象,即很多好的作品在画家生前却默默无闻。凡·高一生只卖出了一幅画,即《红色葡萄园》,他死后《向日葵》、《星月夜》等画作闻名世界,现在世界上最昂贵的几幅画里,一定有凡·高的。而画作的价值也与画家的技艺紧密相关,达·芬奇为了画《最后的晚餐》里的犹大,曾经花一年的时间去看市井无赖、贪财好利之徒的表情。这种功夫和耐心,再加上他绘画的天分,使得《最后的晚餐》成为绘画史上的一朵奇葩。

    文震亨对书画价格的评定中也暴露出他的局限,他站在儒家文化的立场,反对牛鬼蛇神式的画作,认为荒诞无据。但中国画中一直有画鬼怪的传统,《钟馗图》历代都有,“扬州八怪”中也多有鬼神之作,罗聘更是以画鬼出名,《鬼趣图》在今天也能卖出天价了。

    古今优劣

    书学必以时代为限,六朝不及晋魏,宋元不及六朝与唐。画则不然,佛道、人物、仕女、牛马,近不及古;山水、林石、花竹、禽鱼,古不及近。如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吴道玄及阎立德、立本(1),皆纯重雅正,性出天然;周昉、韩干、戴嵩(2),气韵骨法,皆出意表,后之学者,终莫能及。至如李成、关仝、范宽、董源、徐熙、黄荃、居寀、二米(3),胜国松雪、大痴、元镇、叔明诸公(4),近代唐、沈及吾家太史、和州辈(5),皆不藉师资,穷工极致。借使二李复生(6),边鸾再出(7),亦何以措手其间。故蓄书必远求上古,蓄画始自顾、陆、张、吴,下至嘉隆名笔(8),皆有奇观,惟近时点染诸公,则未敢轻议。

    【注释】

    (1)顾恺之:晋代人,擅长书法、绘画,作画意在传神,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陆探微:南北朝画家,擅肖像、人物。张僧繇:南北朝画家,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吴道玄:唐代画家吴道子,初为民间画工,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阎立德、立本:唐代画家,兄弟二人,均擅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阎立本善画人物、车马、台阁,尤擅肖像画与历史人物画。

    (2)周昉、韩干、戴嵩:唐代画家。周昉擅画肖像、佛像,画佛像,神态端严,时称神品。韩干擅绘肖像、人物、鬼神、花竹,尤工画马,所绘马匹,体形肥硕,态度安详,比例准确,他笔下的马被称赞为是能跑动的马。戴嵩擅画田家、川原之景,画水牛尤为著名,与韩干之画马,并称“韩马戴牛”。

    (3)李成:宋代山水画的重要作家,山水画以写“寒林平远”为主要特色。关仝:五代后梁画家,所画山水颇能表现出关陕一带山川的特点和雄伟气势。范宽:宋代画家,善画山水,师荆浩、李成,能自出新意,别成一家。董源:宋代画家,不仅以画山水见长,也能画牛、虎、龙及人物。徐熙:五代南唐杰出画家,善画花竹、禽鱼、蔬果、草虫。黄荃:五代十国西蜀画家,擅画花、竹、翎毛、佛道、人物和山水,技艺全面,以画品“富贵”流布后世。居寀:宋代黄居寀,画家,擅绘花竹禽鸟,精于勾勒,用笔劲挺工稳,填彩浓厚华丽。二米: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画家。米芾绘画题材十分广泛,山水画成就最高,追求自然的艺术风格。米友仁承继并发展米芾的山水技法,其父子二人有大、小米之称。

    (4)胜国:本朝对前朝的称呼,此处即元朝。松雪:元朝赵孟,号松雪道人,开创了元代新画风。大痴:元代著名全真派道士、画家黄公望,号“大痴道人”,擅长山水画。元镇:元人倪瓒,字元镇,工诗画,画山水意境幽深。叔明:元人王蒙,字叔明,山水画受到赵孟的直接影响,后来进而师法王维、董源等人,综合出新风格。

    (5)唐、沈:明代唐寅与沈周。唐寅擅山水、人物、花鸟,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沈周,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以山水和花鸟成就突出。吾家太史、和州:明代文徵明、文嘉父子。文徵明是“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文嘉善画山水。

    (6)二李: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李思训擅画青绿山水,笔力遒劲,题材上多表现幽居之所。李昭道擅画青绿山水,画风精致。

    (7)边鸾:唐代画家,最长于花鸟,下笔轻利,用色鲜明。

    (8)嘉隆名笔:明代嘉靖至隆庆年间的名家。

    【译文】

    书法的优劣应以年代为准,六朝不及魏晋,宋元不及六朝和唐代。绘画则不同,佛道、人物、仕女、牛马,近代不及古代;山水、林石、花竹、禽鱼,古代不及近代。比如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吴道玄及阎立德、阎立本,都厚重雅正,天然质朴;周昉、韩干、戴嵩,气韵骨法,都出人意料,后世学习他们的人,都不能企及。至于李成、关仝、范宽、董源、徐熙、黄荃、居寀、米芾父子,元代赵孟、黄公望、元镇、叔明,以及本朝的唐寅、沈周、文徵明、文嘉这些人,都不借助师长,画艺达到了极致。即使唐代的李思训、李昭道复活,边鸾再生,又怎能立足于他们之中。所以收藏书法一定要寻求上古时期的作品,收藏绘画则从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吴道子开始,下至本朝嘉靖、隆庆年间的名家,其中有不少佳作。现今的诸位画家,我不敢轻易评论。

    唐寅《春山伴侣图》

    【点评】

    论书法,文震亨还是贵古贱今,但在绘画上却分出古今各有优劣。提到明朝的名画家时,文震亨认为他们画艺达到了极致,并不无自豪地提到自己的先祖文徵明与文嘉。文徵明、沈周、唐寅、仇英在画史上合称“吴门四家”。今天我们最熟悉的可能是唐寅,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老少皆知,但实为后人戏说,于史无征。唐寅才华横溢,一生却遭际坎坷,远没有文学作品中演绎得那么风流潇洒。明代还有一个独特的画家徐渭,文震亨却没有提到。徐渭擅长水墨花卉,用笔放纵,文震亨推崇“纯重雅正”,应是不喜欢徐渭的风格。

    文震亨提到的明代之前的一些画家,这些画家不仅画艺高超,而且在绘画发展史上多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东晋顾恺之在当时被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可惜无真迹流传,流传至今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均为唐宋摹本。唐代吴道子被后世尊称为画圣,是中国山水画的祖师,创造了笔间意远的山水“疏体”。阎立本流传下来的《步辇图》是无价之宝。宋代的米芾书法、绘画堪称一绝,可惜绘画没有留存下来。文震亨对名家书画一一道来,不知生活于明代的他是否见到了那些真迹呢?

    粉本

    古人画稿,谓之粉本,前辈多宝蓄之,盖其草草不经意处,有自然之妙,宣和、绍兴所藏粉本(1),多有神妙者。

    【注释】

    (1)宣和:宋徽宗的年号,1119——1125年。绍兴:宋高宗的年号,1131——1162年。

    【译文】

    古人的画稿,称为粉本,前人都爱珍藏,因为随意勾画的地方,往往有自然之妙,宣和、绍兴年间的粉本,有很多神妙之作。

    【点评】

    粉本即画稿,古人作画,先施粉上样,然后依样落笔,故称画稿为粉本。清代方熏《山静居·画论》解释说:“画稿谓粉本者,古人于墨稿上加描粉笔,用时扑入缣素,依粉痕落墨,故名之也。”唐韩《商山道中》:“却忆往年看粉本,始知名画有工夫。”在名画的稿本上能看出功力与素养。实际上,文震亨本篇并无新见,全文均引自元代夏文彦的画史著作《图绘宝鉴》。

    赏鉴

    看书画如对美人,不可毫涉粗浮之气,盖古画纸绢皆脆,舒卷不得法,最易损坏,尤不可近风日,灯下不可看画,恐落煤烬,及为烛泪所污。饭后醉余,欲观卷轴,须以净水涤手;展玩之际,不可以指甲剔损。诸如此类,不可枚举。然必欲事事勿犯,又恐涉强作清态,惟遇真能赏鉴,及阅古甚富者,方可与谈,若对伧父辈惟有珍秘不出耳(1)。

    【注释】

    (1)伧(cāng)父:粗鄙之人。

    【译文】

    鉴赏书画如面对美人,不能有丝毫轻浮粗俗,因为书画纸绢都很脆,翻开合上不得法,很容易损坏,尤其不能被风吹日晒,不能在灯下看画,恐怕会被烟灰、烛泪污损。饭后酒余,要观看卷轴,必须先以净水洗手;展玩的时候,不能以指甲剔刮损坏。诸如此类,不能一一举例。然而必须处处小心,而且不能故作风雅,只有遇到真正懂得鉴赏的人和饱览古代书画之人,才能交流谈心,若遇到粗鄙之人,只能秘密珍藏。

    【点评】

    文震亨所讲乃欣赏书画的规矩,心态轻浮不可看,风吹日晒不可看,烛前灯下不可看,不洗手不可看,强作风雅不可看,遇不懂之人不可看。限于篇幅,他只列举了不可看的一些例子而已,实际上不可看的规矩非常之多。与文震亨同时的袁宏道有《酒觞》一文与此文颇为相似,对于喝酒的天气、地点、饮具等规定了五十多条,可见其时文人生活之精致。

    文震亨把书画比作美人,极为恰当,《论语》中有“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话,名画比女子更难养。现在往往要用真空来保存名画,不能拍照,不能近距离欣赏,即便如此,书画仍有被岁月损毁的危险。红颜易逝,然江山代有美人出,再美的女子也会在岁月的长河中被人们淡忘。但书画不同,留存的都是唯一的,承载了文化和历史的使命。历代收藏家像爱惜生命一样保存书画,拥有却随时会失去的感觉让人恐慌,这种待遇岂是美人所能得到的?

    至于同何人一起欣赏,正如文震亨所言,要同知音一起。只有懂的人才明白它的好,能同收藏者激起情感上的共鸣,这种感觉非文字所能表达。而今天真正能够静下心来赏玩书画的人越来越少了,人们首先关注的是它的经济价值,这与书画的鉴赏之道已渐行渐远。我们当然不应该否认金钱对于衡量书画价值的标志性作用,但是过于追逐经济价值在书画赏玩上的导向,无疑破坏了真正赏玩者应该抱有的心态。书画是感情和文化的结晶,当我们穿过厚重的历史,穿过千年的时光站在一幅书画前,开口却是它的价格,那未免太俗气了。

    绢素

    古画绢色墨气,自有一种古香可爱,惟佛像有香烟熏黑,多是上下二色,伪作者,其色黄而不精采。古绢,自然破者,必有鲫鱼口(1),须连三四丝,伪作则直裂。唐绢丝粗而厚,或有捣熟者,有独梭绢(2),阔四尺余者。五代绢极粗如布。宋有院绢(3),匀净厚密,亦有独梭绢,阔五尺余,细密如纸者。元绢及国朝内府绢俱与宋绢同(4)。胜国时有宓机绢(5),松雪、子昭画多用此(6),盖出嘉兴府宓家,以绢得名,今此地尚有佳者。近董太史笔(7),多用砑光白绫(8),未免有进贤气(9)。

    【注释】

    (1)鲫鱼口:参差不齐的裂口。

    (2)独梭绢:绘画所用较为稀薄的绢。

    (3)院绢:宋代画院之绢。

    (4)国朝:本朝。内府绢:皇家织染局所制之绢。

    (5)宓(m&igrave;)机绢:浙江嘉兴宓姓所织之绢。

    (6)子昭:盛懋,元代画家。善画人物、山水、花鸟。

    (7)董太史:明代画家董其昌,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工书法,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

    (8)砑(y&agrave;)光白绫:以石磨之,使发光泽的白绫。砑,研磨物体,使紧密光亮。

    (9)进贤气:士大夫气。

    董其昌《秋兴八景图》之一

    【译文】

    古画的绢色、用墨,有一种古色古香,惹人喜爱,只有佛像画因香烟熏染呈黑色,上下两部分深浅不同,伪造的古画,色彩发黄,没有神采。古绢,自然破损的,一定有参差不齐的裂口,有一些丝缕相连,伪造的则裂口整齐。唐代的绢丝粗而厚,有的是熟绢;也有独梭绢,宽四尺有余。五代的绢粗厚如布。宋代画院之绢,匀净厚密,也有独梭绢,五尺多宽,细密如纸。元代的绢和本朝的内府绢,与宋代的绢相同。元朝时有宓机绢,赵孟和盛懋的画,多用此绢,此绢因为产于嘉兴府宓家,因此得名,现在当地还有很好的绢。近代董其昌,多用磨光的白绢作画,未免有士大夫气。

    【点评】

    文震亨列举了唐至明代的绢,在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在绢上写字作画,杜甫《丹青引》:“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苏轼《石苍舒醉墨堂》:“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绢既能书写又能充当衣物。《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此处的“素”即白色生绢。兴起于松赞干布时期的绘画艺术————唐卡,画面即用丝绢装裱,类似于卷轴画,今天成为藏族文化的瑰宝。

    绢素质地良好,书写顺畅,是很好的书写材料,所以绢素常用来代指书籍或信件。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就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晏殊《蝶恋花》:“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但是绢保存时间非常短暂,很容易变得糟脆,丝缕相连。宋代的绢裱托得较好,目前还可见到,宋以前的绢,已经很难辨认了。

    御府书画(1)

    宋徽宗御府所藏书画,俱是御书标题,后用宣和年号,“玉瓢御宝”记之(2)。题画书于引首一条(3),阔仅指大,傍有木印黑字一行,俱装池匠花押名款(4),然亦真伪相杂,盖当时名手临摹之作,皆题为真迹。至明昌所题更多(5),然今人得之,亦可谓买王得羊矣(6)。

    【注释】

    (1)御府书画:皇家所藏的书画。

    (2)玉瓢御宝:宋徽宗所用的玉制瓢形御印。

    (3)引首:装裱书画时加贴在画心上方或下方的纸笺,用于题记。

    (4)装池匠:装裱书画的工人。花押:草书签名。

    (5)明昌:金章宗的年号,1190——1196年。

    (6)买王得羊:想买王羲之的真迹,却得到羊欣的字,虽为仿品,也还不错。王,王羲之。羊,羊欣,南朝书法家,曾师从王羲之。

    【译文】

    宋徽宗皇室所收藏的书画,都是他亲笔题记,后面用的是宣和年号,用玉制瓢形御印所题。题记在书画上一条仅一指宽的引首上,旁边有一行木印黑字,这些都是装裱工人的签名,但也真假相杂,因为当时高手的临摹之作,都题为真迹。到了金代明昌年间,伪作题为真作的更多,但是今人得到它,也算是买王得羊了。

    【点评】

    关于书画,怎能不提到宋徽宗呢?文震亨此文并不是论宋徽宗的书画,而是说宋徽宗御府所藏书画都有宋徽宗的题记,但大多为装裱工人所题,真伪相杂。我们不禁要问:工人为何能以假乱真呢?

    宋徽宗《闰中秋月帖》

    作为历史上有名的荒淫皇帝,宋徽宗流连美景,吟诗作画,迅速挥霍完北宋的库银。从治国理政来说,我们可以数出他作为一个无能皇帝的所有罪状,但是从书画史来说,却避不开他的杰出贡献。他的“瘦金体”笔道瘦细峭硬而腴润洒脱,他的绘画富贵艳丽与清淡悠远并存。然而在备受羞辱与蹂躏之后,当他颤抖着双手跪在地上写谢表感谢金朝皇帝将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分给皇族做妾时,那漂亮的瘦金体里是不是藏掖了浓郁的凄凉与怨恨?做一个文人墨客对他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可是命运却偏偏安排他做皇帝。人生的错位,不仅造就了个人的遭际,也造就了一段历史。在命运面前,谁不是一粒棋子?除了俯首称臣还有什么可以等待和选择的呢?宋徽宗喜欢在收藏的书画上题诗作跋,这正是装裱工人能够以假乱真的原因所在。

    院画(1)

    宋画院众工,凡作一画,必先呈稿本,然后上真(2),所画山水、人物、花木、鸟兽,皆是无名者。今国朝内画水陆及佛像亦然(3),金碧辉灿,亦奇物也。今人见无名人画,辄以形似,填写名款,觅高价,如见牛必戴嵩,见马必韩干之类,皆为可笑。

    【注释】

    (1)院画:宋徽宗置御前画院,院中设有官职,南宋议和后复设之,院中所作称为院画。明代对效仿宋代画院作品称之为“院体”。

    (2)上真:在稿本上上墨、上色,正式作画。

    (3)水陆:水陆道场的简称,佛教法会的一种,僧尼设坛诵经,礼佛拜忏,遍施饮食,以超度水陆一切亡灵,普济六道四生,故称。

    【译文】

    宋代画院的画工每作一画,一定先呈送稿本,然后才上墨、上色,所画山水、人物、花木、鸟兽都没有名气。现在本朝所画水陆道场及佛像也是如此,金碧辉煌,灿烂耀眼,也算得上是奇物。现代人见到无名画作,就按外形相似,填上名家题款,以求高价,比如,见到所画为牛就题名为戴嵩,所画为马就题名为韩干等等,都非常可笑。

    【点评】

    文震亨并不欣赏宋代的院画,对于明代的院体画,以“亦奇物也”称之,似无褒贬。对于动辄冒充名人画作,则充满讥刺。

    院画即宋代“翰林图画院”中宫廷画家的作品,它们在形式上工整、细致,但往往缺乏生气。明代屠隆《考余事·画笺·宋画》:“评者谓之院画,不以为重,以巧太过,而神不足也。不知宋人之画,亦非后人可造堂室。”鲁迅在《论“旧形式的采用”》一文中也说:“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院画有弊端,但也有可取之处,颇类似于诗文中的“台阁体”。宋徽宗设置御前画院,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画院制度也为画院输送了不少优秀的画家。

    宋绣 宋刻丝(1)

    宋绣,针线细密,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嚵唼之态(2),不可不蓄一、二幅,以备画中一种。

    【注释】

    (1)宋绣:宋代的刺绣。宋刻丝:宋代的缂丝。

    (2)绰约:柔婉美好。嚵唼(ch&aacute;n sh&agrave;):吃食物的声音。

    【译文】

    宋代的刺绣针线细密,颜色精美,光彩夺目,山水有远近分别之趣,楼阁有深邃悠远的体制,人物具备远眺的生动表情,花鸟有美丽而栩栩如生的神态,不能不收藏一两幅,作为绘画中的一种。

    南宋朱克柔缂丝山茶

    【点评】

    北宋时,宋绣曾风靡全国,以针法细密、色彩秀丽见称,不同的图案,有不同的针法。文震亨认为宋绣不仅做工精细,色彩精妙,更主要的是其栩栩如生,不管是山水、楼阁,还是人物、花鸟皆具备雅致而生动的情态。画家用笔和墨在纸上作画,刺绣则是用针和线在绸缎上作画,虽形式不同,却都创作出了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

    藏画

    以杉、桫木为匣(1),匣内切勿油漆、糊纸,恐惹霉湿。四、五月,先将画幅幅展看,微见日色,收起入匣,去地丈余,庶免霉白。平时张挂,须三、五日一易,则不厌观,不惹尘湿,收起时,先拂去两面尘垢,则质地不损。

    【注释】

    (1)桫(suo)木:木名。

    【译文】

    以杉木、桫木做匣子,匣子内不能油漆,不能糊纸,以防发霉潮湿。四五月,先将画一幅幅地展开,稍微见一下阳光,然后收入匣子,搁置在离地一丈多高的地方,以免生出白霉。平时张挂,需要三五日更换一次,就不至于厌烦,不沾染灰尘湿气,收起时,先拂去两面的尘垢,就不会损伤画卷。

    小画匣

    短轴作横面开门匣,画直放入,轴头贴签,标写某书某画,甚便取看。

    【译文】

    装短轴的画匣子做成横面开门的,画可直接放入,轴头贴上标签,标明书画的名称,便于拿取观看。

    《三才图会》中的画匣

    【点评】

    “藏画”与“小画匣”两文讲的是画匣的制作与注意事项。画匣大小不同,开门匣有纵面、横面之分,为的是便于拿取观看,于此可见古人之周全与细心。书画保护本就难度较大,污染、发霉、虫蛀、光照、潮湿等都会损坏品相,所以精致的画匣很有必要。而选用画匣的木材也有讲究,多用樟木、楠木。难怪古代会有“买椟还珠”的故事,费了一番心思的漂亮匣子的确能让人忘记匣子里面的东西。

    卷画

    须顾边齐,不宜局促,不可太宽,不可着力卷紧,恐急裂绢素。拭抹用软绢细细拂之,不可以手托起画轴就观,多致损裂。

    【译文】

    卷画时应照顾两边对齐,不宜狭窄,也不宜太宽,不可用力卷紧,以防绢素断裂。擦拭的时候用软绢轻轻拂抹,不能用手托着画背看画,容易使画受损破裂。

    【点评】

    前面两则讲画的收藏,此文讲的是取用观看时的注意事项。观看绘画之后须将画卷起来,不可用力过大,不可用手托着画背观看。这种小心翼翼的态度真如捧着一颗易碎的珍珠,白居易《简简吟》一诗中说:“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再好的字画,再怎么爱惜,又能收藏多久呢?

    宋板

    藏书贵宋刻,大都书写肥瘦有则,佳者有欧、柳笔法(1),纸质匀洁,墨色清润。至于格用单边,字多讳笔(2),虽辨证之一端,然非考据要诀也。书以班、范二书、《左传》、《国语》、《老》、《庄》、《史记》、《文选》(3),诸子为第一,名家诗文、杂记、道释等书次之。纸白板新,绵纸者为上(4),竹纸活衬者亦可观(5),糊背批点(6),不蓄可也。

    南宋刻本《史记集解》

    【注释】

    (1)欧、柳:唐代欧阳询与柳公权。

    (2)讳笔:古人对当代帝王及先圣的名字,按照规定改用他字或少一笔。

    (3)班、范二书:班固撰《汉书》、范晔撰《后汉书》。

    (4)绵纸:宣纸或树皮纸。

    (5)竹纸:以嫩竹为原料制成的纸。活衬:古书的书页是折叠而成的,在折页中间插入较硬的纸作衬。

    (6)糊背:另用纸作托背。

    【译文】

    藏书以宋刻本为贵,宋刻本书写大都肥瘦有度,好的有欧阳询、柳公权的笔法,纸质均匀洁净,墨色润泽。至于格用单边,用字多是讳笔,虽然这是作为辨别宋刻本的参考之一,但并不是考证的根本依据。收藏书籍,以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左传》、《国语》、《老》、《庄》、《史记》、《文选》,以及诸子为第一,名家诗文、杂记、道教和佛教的书籍次之。书籍的质量以纸张细白、版面较新的绵纸为上等,竹纸作活衬的也不错,有糊背、批语评点的,不收藏也罢。

    【点评】

    本文所言是宋刻本的收藏,先说宋刻本的精致:字体优美,纸张匀洁,墨色清润,然后教人从讳笔来辨别是否为宋刻本。并从书籍的内容分类、纸张等教人怎样收藏宋刻本。

    从技术来说,雕版印刷技术发明于唐代,经过唐五代的发展,到宋代技术已经成熟,宋刻本印刷精美,值得收藏。从内容来说,明清所刻印五代以前的书籍,差错讹误甚多,宋刻本最接近古本,借助宋刻本,可以校正明清以来所刻古籍的讹误,恢复古籍的真实面貌,搜索后代刻本中没有的资料。但即便是在文震亨的时代,宋刻本已经非常珍贵,再经过后来的战乱和文化浩劫,宋刻本今天已非常稀有,偶有宋刻本的拍卖,价格动辄以百万计。

    悬画月令

    岁朝宜宋画福神及古名贤像(1),元宵前后宜看灯、傀儡,正二月宜春游、仕女、梅、杏、山茶、玉兰、桃、李之属,三月三日,宜宋画真武像(2),清明前后宜牡丹、芍药,四月八日,宜宋元人画佛及宋绣佛像,十四宜宋画纯阳像(3),端午宜真人、玉符(4),及宋元名笔端阳景、龙舟、艾虎、五毒之类(5),六月宜宋元大楼阁、大幅山水、蒙密树石、大幅云山、采莲、避暑等图,七夕宜穿针乞巧、天孙织女、楼阁、芭蕉、仕女等图(6),八月宜古桂、或天香、书屋等图,九十月宜菊花、芙蓉、秋江、秋山、枫林等图,十一月宜雪景、蜡梅、水仙、醉杨妃等图(7),十二月宜钟馗、迎福、驱魅、嫁魅,腊月廿五,宜玉帝、五色云车等图。至如移家则有葛仙移居等图(8),称寿则有院画寿星、王母等图,祈晴则有东君(9),祈雨则有古画风雨神龙、春雷起蛰等图(10),立春则有东皇太乙等图(11),皆随时悬挂,以见岁时节序。若大幅神图,及杏花燕子、纸帐梅、过墙梅、松柏、鹤鹿、寿星之类(12),一落俗套,断不宜悬。至如宋元小景,枯木、竹石四幅大景,又不当以时序论也。

    【注释】

    (1)岁朝:阴历正月初一。

    (2)真武:北方之神,相传三月三日出生。

    (3)纯阳:指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吕洞宾自号“纯阳子”,是著名的道教仙人,全真道祖师。

    (4)真人:道家所称修真得道、成仙之人。玉符:玉石的神符。

    (5)艾虎:艾草做的香袋,形如老虎。五毒: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毒虫。

    (6)穿针乞巧:古代七夕之夜,女子要趁夜间穿针引线,取向织女乞巧之意。天孙织女:星名,即织女星。

    (7)醉杨妃:山茶花的一种。

    (8)葛仙:葛洪,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

    (9)东君:太阳。

    (10)风雨神龙、春雷起蛰:指古代画龙的佳作。

    (11)东皇太乙:司春之神。

    (12)纸帐梅:画在纸帐上的梅花。过墙梅:越过墙头的梅花。

    丁观鹏《乞巧图》之二

    【译文】

    正月初一适宜挂宋代福神及古代圣贤的画像;元宵前后适宜挂看灯、木偶戏类的图画;正月二月适宜挂春游、仕女、梅、杏、山茶、玉兰、桃、李之类的图画;三月三日,适宜挂宋画真武神像;清明前后,适宜挂牡丹、芍药;四月八日,适宜宋元人画佛像及宋代刺绣佛像;四月十四日适宜宋画吕洞宾像;端午适宜真人、玉符,及宋元名家所画端阳景、龙舟、艾虎、五毒之类;六月适宜宋元大楼阁、大幅山水、茂密树石、大幅云山、采莲、避暑等图画;七夕适宜穿针乞巧、织女、楼阁、芭蕉、仕女等画图;八月适宜古桂、天香、书屋等图画;九十月适宜菊花、芙蓉、秋江、秋山、枫林等图画;十一月适宜雪景、蜡梅、水仙、山茶花等图画;十二月适宜钟馗、迎福、驱魅、嫁魅等神像;腊月二十五,适宜玉帝、五色云车等图画。至于搬家则适宜葛洪移居等图画,祝寿则适宜院画中的寿星、西王母等图像,祈求天晴则有东君的画像,祈雨则有古画风雨神龙、春雷起蛰等图画,立春则适宜东皇太乙等图像。都要根据时令变化来悬挂,体现时节的更替轮换。如果是大幅神图及杏花燕子、纸帐梅、过墙梅、松柏、鹤鹿、寿星之类的图画,都落入俗套,不适宜悬挂。至于宋元小景,枯木、竹石四幅大景,却不应当局限于节令时序。

    【点评】

    正像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人间粮食》一文所说:“你永远也无法理解,为了使自己对生活发生兴趣,我们曾经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我们古人对家中悬画的更换,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印证了纪德话的正确。不同的时令,不同的季节,悬挂不同的字画,既可避免悬挂太久让纸质风化变脆,又能增加新鲜感。在漫长的时日里,我们的古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尽量让生活丰满而多变。

    然而在文震亨对一月到十二月不同日子的叙述里,我们能识别其中多少日子呢?当时的风俗习惯与今天已经大相径庭,老祖宗留下的传统节日我们已经遗忘或者没有时间去记起,中国的民俗文化在渐渐消亡。清朝末年留学英国的陈之藩在《剑桥岛影》中说:“许多许多的历史,才可以培养一点点传统,许多许多的传统,才可以培养一点点文化。”我们几千年的文化正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针对不同的季节、时日,挂不同的画像,因为古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也有对天地、父母、鬼神的敬畏。我们今天的生活如此忙碌而粗糙,室内一年四季相同的气温,让我们常常忘记了季节的变化。而季节更换数次,与室内的图画有何相干呢?但我们的古人却是那么精致,对生活有着那样浓郁的热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