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遗书
锦流月得意洋洋地对李思初笑笑,毕竟是个八卦大王。
她看锦正则被戳破心事的略显窘迫的样子,善意地笑着说:“锦队长,喜欢人家要赶紧告诉她呀,郎才女貌,应当成就一件佳事。”
锦正则听完敷衍地支吾了两声,叹气道:“小姑娘,不是总能两全其美的。”
说完便闷头往前走去,留下后面两个不知无情不似多情苦的年轻人。
走了一会儿,三人抵达锦万山家。
锦流月走在前边,在客厅缓缓环顾四周,眼见房屋整洁,与自己十几年来居住的环境几乎没什么差别。她看着房内的每件家具,儿时生活的情景历历在目。
她走到电视旁,从陈列柜中拿起一件泥塑的笔筒,旁边还有父亲为它专门制作的标签,上面写着:长沟送,12。
两人跟过来看,对标签上的文字大惑不解。
李思初问道:“长沟送?长沟是个人?”
锦流月尴尬地说道:“对……是我哥。”
“你哥叫锦长沟?”
锦正则闻言也笑了。
锦流月解释道:“不是……我爸当时想用‘长沟流月去无声’给我们起名,所以一开始不顾我妈反对,给我哥起名长沟。后来我哥长大自己改名了,但是我爸还坚持叫他长沟。为此他们还大吵了一架,我哥觉得这个名字太丢人了。”
李思初听完缘由,十分佩服,“高人啊!”
客厅中的家具和摆件都是父亲亲自挑选的,搭配得相得益彰,唯有茶几旁的一个单座沙发上面的皮面有不少的抓痕,有些地方甚至露出了里面的海绵,是小白抓的。
小白是之前家里养的一只博美犬,小时候锦流月在路上捡到了流浪的它,一眼看上就不肯撒手了,非要把它带回家养。父亲一开始不同意,她赌气了好多天才让父亲点头。看上去乖巧的小狗被允许进家门了以后上蹿下跳,就差把家拆了,把父亲气得要发火。最后,锦流月给它在单座沙发上安了个软垫子当窝,它终于喜欢在那儿呼呼大睡,不到处咋呼了。把它带回家洗干净以后发现是一只非常白净的狗,于是起名叫小白。再后来,她大学远走他乡,小白和父亲作伴,一起变老了。然后,小白也走了。
二十多岁以后,她好像一直都在经历失去。失去宠物,失去爱人,闻尽天涯离别苦。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锦流月看着那个有些破破烂烂的沙发,悲从中来。心想:父亲是不是觉得自己被时光丢下,于是他也走了。
回过神来,她见二人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发呆了很久,也没有催促或是出声提醒,笑了笑说:“我们去别的房间看看吧。”
三人走进主卧。
锦流月读大学以后回家也很少进到父亲的卧室了,细细地环视了一圈,走到床边靠近窗户的那侧,看了看床头柜上的相框,又望望窗外的阳光,说了声:“咦?”
李思初听见后也跟着绕过来,问:“流月,发现什么不寻常的地方了吗?”
“只是感觉有点奇怪,这个相框里面的东西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之前不在这个相框里,我记得是在一个透明玻璃框里面放着。而且把这个东西放在左边的床头柜上也很奇怪。”
李思初小心地俯下身去看了一眼,没发现什么异常,“放在哪里有什么讲究吗?为什么这里不行?”
“因为阳光?这是一幅刺绣?”锦正则询问道。
锦流月点点头说:“是的,我仔细看了看,这是我爸非常喜欢的一幅作品,是他之前在一个拍卖会上买下来送给我妈妈的。他之前告诉我,这幅绣品的珍贵之处不只在于它使用的刺绣技法,而且它所用的布料薄如蝉翼,触感光滑,常用的面料有丝绸、绢、绫、罗、麻、尼龙等等,但这幅作品选用的是最珍贵的布料之一——蛛丝布料。千金难求!而且这种布料要求的保存条件很苛刻,绝对不能放在阳光下暴晒,否则会老化变脆,长期被晒将会被风化,甚至解体。”
然后指了指窗户说:“但是你们看,现在正午最酷热的阳光却刚好照在了这幅刺绣上面,我爸总不会是痴呆了吧?”
“这也太蹊跷了吧,这是不是锦大爷给咱们留下的线索?”李思初猜测。
“真的?但是把它放在这儿,我也看不懂啊。”
她和李思初蹲下来围绕着刺绣四面八方地看了一圈,也没发现什么线索。
锦正则始终在一旁观望,问锦流月:“这幅作品之前放在哪里?”
她想了想说:“我爸之前把它放在书桌上。”
“之前的框是透明的?刺绣的背面是空白的吗?”
“对,以前是玻璃框,背面我倒是没注意过,好像没有东西,只有正面绣了花。”
锦正则点点头,请求道:“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让我们拆开这个框看一看里面?”
“没问题,直接拆就行。”锦流月把相框拿起来,拨开背板四周的挡片,倒扣在床头柜上。然后轻轻地揭开了背板。
令人震惊的是,框中不仅有一片刺绣,这块布的背面,静静地躺着一张纸。从背面看,是一张信笺专用纸,锦流月看出,这是父亲惯用的品种,往往是家信才会选用这类纸张。
锦流月的手抖了抖,一时不知所措,“难道我爸爸真的留下了线索?”
李思初见她慌了神儿,连忙劝解说:“别怕,我们在这儿呢。不管是什么,先看看再说。”
她定了定心绪,随后伸手拿起了那张纸。
看了一眼,便情绪崩溃地跌坐到地上,二人还来不及做出反应,看她的样子,许是噩耗。
她颤抖着双手将手中的纸交给李思初,他接过去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吾已尝遍世间辛酸苦辣,今乐见长沟事业有成,流月学有所悟,甚感欣喜。再无不舍,怡然告别。”
落款:父士 己亥年秋日
竟是一封锦万山两年前写就的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