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重生之大科学家 > 二九七、杀人如草不闻声(上)

二九七、杀人如草不闻声(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孙元起奇道:“李铁仙手握兵权,为何最后让上海都督一职旁落呢?”

    杨永泰点点头,接着说道:“虽说李铁仙一人入三会,但由于他与陶焕卿的关系,心中对光复会还是最为认同。所以宣统元年(1909)光复会与同盟会分道扬镳并在东京重建光复会总部后,李铁仙也离开同盟会加入光复会,并担任南部执行员,主要负责光复会在南洋的活动,一跃成为光复会中仅次于章炳麟、陶焕卿的第三号人物。”

    孙元起赞道:“这李铁仙倒是个人物!”

    “要想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还得从李铁仙‘一人入三会’说起!”杨永泰喝了一口茶水之后,才接着说道:“李燮和,字柱中,号铁仙,生于湖南安化,自幼接受传统教育,曾入县学为生员,二十岁后才矢志投身反清运动。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长沙读书时参加黄克强(黄兴)组建的华兴会,蓄谋在湖南发动起义,事泄后亡命上海。

    孙元起心中想道:果然无论干什么都离不开“关系”二字!李燮和没有黄兴、陶成章的鼎力相助,就不可能左右逢源一人入三会,也不可能一跃成为光复会第三号人物,更不可能忽悠几句就变成长江下游招讨使。所以无论到哪里,关系都是第一生产力。

    “其实那个时候陈英士也在准备起义,但他发动起义的主力只有同盟会辖下的中国敢死团以及青帮会党分子,加起来也不过数百人。而上海军警有近万人,大部分都被李铁仙掌握在自己手中。两者力量对比悬殊,让陈其美觉得自己和同盟会的地位收到挑战,只要李铁仙先动手,便再无翻盘的机会。于是他就秘密召集手下亲信,决定率先发动起义,以便拔得头筹。”

    孙元起笑道:“没想到陈英士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自己被抓个正着?”

    莉莉丝却突然走出来,严词拒绝道:“不可!”

    杨永泰道:“光复会没钱饷、没弹药、在南京民国政府里没有得力干将,可是咱们都有啊!只要大人向光复会稍加示意以表支持,保证章炳麟、陶焕卿会鼓动李铁仙把陈英士赶下台!”

    “刚才在下说过,李铁仙曾加入过黄克强的华兴会,又在黄克强的介绍下加入同盟会,加之两人又都是湖南老乡,关系匪浅,所以黄克强对他非常支持。于是黎宋卿便委派李燮和为长江下游招讨使,在敢死队员的护送下来到上海,准备发动起义。”

    孙元起点点头:“我从报纸上略知一二,但却似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总觉得隔了一层。其中细节曲折还请畅卿详尽说说,我想知道上海易督与光复会究竟有什么关系。”

    杨永泰继续说道:“近代以来有‘无湘不成军’之说,加上江南制造局又是曾文正公亲手创设,所以上海沪军营、制造局、炮台营、巡警厅等士兵军官很多都是湖南人。李铁仙抵达上海后,便以同乡关系四处游说,积极策动军警反正。此时武昌起义的消息早已传遍大江南北,上海又开埠较早,思想开放,听到李铁仙的劝说后大家纷纷表示赞同革命,并约定于九月十五日起事。李铁仙担心自己势单力孤功败垂成,加上还念及与同盟会的香火之情,便在计议已定之后,把准备起义的实情告诉了同盟会在上海的负责人陈英士。

    “但同盟会不同,早在上海光复之前,他们就已经开始酝酿新政府的人选,并且预先作了任命,包括李瑟斋(李平书)为民政总长、伍秩庸(伍廷芳)为外交总长、沈缦云为财政总长,这些都是上海颇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为陈英士加分不少。再者,在推选总督的过程中,陈英士手下的会党分子又耍了流氓,于是光复中被生俘的陈英士反而笑到最后。而光复上海的最大功臣李铁仙不仅没当上都督,而且连沪军总司令也没保住,陈英士仅给他安排了个小小的沪军都督府参谋一职。”

    杨永泰也笑道:“不错,正是如此!陈英士听说李铁仙已和江南制造局官兵商量好共同举义的事情,便想投机取巧,以李铁仙的名义先拿下贮藏大量军火的江南制造局,以扩军应对以后的上海局面。可制造局的官兵只认识李铁仙,不认识什么陈英士,看到有人发起进攻,毫不客气地予以反击,当场打死打伤多人,陈英士也被生俘。幸好他说他认识李铁仙,才没有被当场枪决。

    杨永泰叹息道:“不能忍又怎么着?光复会现在一没钱饷,二没弹药,三在南京民国政府里没有得力干将,只能在报纸上抗议几句,能解决什么问题?”

    “难道李铁仙就没有反抗?”孙元起觉得,一般人遇到这种窝囊事肯定要奋力反抗,即便不反抗,也得到处喊撞天屈。

    “哦?”孙元起眉毛一挑,有些惊奇地问道,“为什么我们要看光复会的手段?”

    杨永泰道:“这主要是两个方面因素,首先是李铁仙不同意设立沪军都督。他认为上海是江苏一部分,又不是省会所在地,按照之前各省独立的惯例,省会之外光复的府道州县一般称‘军政分府’,不应该设立都督以分裂江苏统治之权。而且他受湖南曾文正公、左文襄公影响,对兵权看得较重,上海光复后他始终以上海临时总司令发号施令;而都督兼理民事,所以他有些不屑一顾。

    杨永泰不答反问道:“大人可知同盟会与光复会在上海光复、沪军推举之中的款曲?”

    “其次,即便李铁仙想当都督,同盟会和上海绅商也不会让他当选的。上海光复过程中光复会、同盟会和上海绅商都出了力,其中光复会功劳最大,上海绅商次之,同盟会最弱。但李铁仙率领的光复会及军警势力是以湖南人为主,实力又大,自然会受到以江浙人士为主的上海绅商和同盟会抱团反对。而且李铁仙对上海人地生疏,与沪上绅商素少联系,辅佐的人较少,在推举过程中也会吃大亏。

    “陈英士残部见攻不下墙高弹密的制造局,领导者又被人生俘,只好厚着脸皮去请李铁仙帮忙。李铁仙倒也仗义,很快率兵来援救,攻下制造局,陈英士才幸免于难。攻占制造局之后,李燮和被各路义军推为临时总司令,驻制造局办事。”

    暗杀李燮和?孙元起不由得想起陈其美临走时说的“现在上海刚刚光复不久,市面上挺乱,还请孙总长多多保重”,当下皱眉道:“李铁仙这都能忍?”

    孙元起道:“无奈我们现在还不能与同盟会决裂。”

    孙元起这才问道:“那你刚才说要看光复会的手段,是什么意思?”

    孙元起插话道:“在推翻清廷过程中,各地热血青年先后组建无数党派,但由于组织松散、纪律松弛、纲领不明、保密不强等因素,旋起旋灭、旋分旋散。所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新中国党要汲取他们的教训,积极加强组织、纪律、保密等工作,以确保我们这个政党的纯洁与稳定。尤其是党员资格审查,更是重中之重,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李铁仙这种‘一人入三会’的现象。”

    杨永泰道:“李铁仙可谓君子风度,无奈陈英士却难以容忍卧榻之侧有他人鼾睡,所以前些日子曾派刺客企图行刺,幸好误中副车,李铁仙随身卫士当场殒命。行刺失败以后,他又想以武力解决李铁仙的吴淞军政分府。要不是李铁仙首先兵多将广,估计上海滩早就兵戈再起了。”

    杨永泰笑道:“我们只要稍加暗示即可,比如在《政经日报》上刊登几篇抨击沪军都督府的新闻稿,比如同意陶焕卿登门拜访等!”

    “在上海,他结识了陶焕卿(陶成章),两人一见如故引为至交。在陶焕卿的介绍下,他又加入了光复会。随后他逃到日本,进入警官学校学习。此时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已经合并为同盟会,他又在黄克强介绍下加入同盟会。”

    杨永泰道:“光复会方面自然一片大哗,甚至严辞责问,要求逮捕陈英士,治他违令起事、篡窃大权之罪。李铁仙最初也是气愤难平,不过他考虑再三,认为武昌起义不久,上海刚刚光复,全国形势还没有稳定,如果兄弟阋墙,不但引人耻笑,而且会贻误革命全局。最终他主动率部前往吴淞,成立吴淞军政分府及光复军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并宣布只承认程雪楼(程德全)的苏州军政府为江苏全省军政府,而不认可陈其美的沪军都督府。”

    “去年七月,陶焕卿、李铁仙等人回到上海,在法租界组建锐进学社,发行《锐进学报》,鼓吹反清革命。待各项事情进入正轨,李铁仙秘密潜回湖南安化老家省亲。刚回家不久,武汉起义爆发,他闻听消息急忙赶赴武昌,面见鄂督黎宋卿、司令黄克强,力陈上海起义的重要性,认为上海是东南门户,也是全国经济中心,只要上海光复,那么长江以南可以传檄而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