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重生之大科学家 > 二八六、便下襄阳向洛阳(上)

二八六、便下襄阳向洛阳(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孙元起赶紧答道:“恭敬不如从命,那小弟就僭越高攀了!”

    黎元洪此番话中虽然真假难辨,但说“南北一旦战起,湖北必然在劫难逃”,却是言之有据。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南京,如果南北真要开战,长江防线就会成为争夺焦点。因为对于攻打长江南岸的南京,一般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路是由山东、河南沿运河南下,直扑长江北岸,然后伺机渡江,这时候淮河沿线就是双方争夺的焦点;

    饶汉祥急忙道:“呵呵,孙总长说笑了!他们纵使再忙,听说您到访,也会抽出时间的。但如今南北对立,形势紧张,大有山雨欲来之势,全国军民无不心中惴惴。孙总长颇得孙、袁两位元首重视,此次东下北上,能否从中调停说项,避免矛盾激化?”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科学到底意味着什么?是象牙塔中艰涩难懂的理论,还是实验室里稀奇古怪的仪器,又或者是坚船利炮、电报铁路?这些似乎都离日常生活太远,和民生没有太大干系。

    “再者,孙逸仙虽然担任临时政府大总统一职,但手中无兵、库中无银,根本无法影响湖北。相反,袁项城手中有北洋精锐,眼下就有一镇屯聚在长江以北虎视眈眈,一旦有事,必然率先攻击武昌。都督,依着在下的看法,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保护桑梓之地远离兵燹平安,不如先与袁项城虚与委蛇。”

    这事还不算完。刚谢过几位老者,一群年轻学生捧着红绸包裹的丈余大匾来到跟前,齐齐地朝孙元起深鞠一躬。领头的学生说道:“孙先生当年总理湖北学务,确定教材,开办学校,裁汰冗员,选拔良师,泽溉我辈实多!后学受湖北高等工业学堂、两湖师范学堂等院校师生,谨向大人敬献匾额一块,以答师恩!”说罢扯开匾上的红绸,只见紫檀木质地上写着四个鎏金大字:恩泽绵远。

    黎元洪笑眯眯地说道:“川鄂两省唇齿相依,理应守望相助。你我二人若是以‘黎大总统’‘孙总长’相称,未免有些太过见外。黎某痴长几岁,不如就托大自称为兄,叫你一声‘贤弟’,如何?”

    孙元起算是明白了他的意思:黎元洪这是准备要倒向袁世凯!

    见老师陷入沉思,李仲揆急忙起身告辞,被问题困扰的孙元起也没有起身远送。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李仲揆的问题一直盘旋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孙元起思想在激烈冲突,但轮船却在滔滔江水推送下,很快抵达行程的第一站:武昌。

    这是一个很功利、也很现实的想法。就像在二十一世纪,学生选择专业时首先考虑未来就业前景如何、能否获得高额薪酬,所以法学、医学、管理等院系分数居高不下。而在二十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知识青年肩负着复兴国家、振兴民族的重任,在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时出发点往往是自己所学能为国家、民族做些什么?

    黎元洪赶紧扶住孙元起:“黎某久闻孙总长大名如雷贯耳,只恨一直无缘识荆,此番相见终于可以了却一桩心愿,幸何如哉!而且此番孙总长出川,南北各方均翘首以盼,黎某待罪鄂省,自当略尽地主之谊,扫榻以待,倒履相迎!”

    孙元起心中一动:戏肉要来了!嘴上却道:“如果有机会自然是要拜见的,毕竟他们二位位高权重,关系国家未来走势。只是他们日理万机,未必有时间见我。”

    或许我们现在回头审视那一代青年人,会觉得他们有些高尚、有些虚伪、有些不可理喻、还有些遥不可及。其实他们希望为国家民族做贡献,和我们现在追求名利并无二致,都不过是时代风潮所致。国家破败如此,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谁还有闲情逸致躲在书斋里玩弄小资情调?谁还会由着自己的性子研究一些华而不实的项目?

    如果说科学对革命、对国家有用,武昌起义中为何看不到科学的踪迹?各省勇举义旗的革命志士又有几个是学习科学、研究技术出身的?

    ——当然,那个年代知识青年都是精英阶层,只要能从大学毕业,工作薪水都足以保证他们过上中产阶级的幸福生活,根本无需为妻子、房子、车子、票子、孩子等“庸俗”的尘世问题担心,也没有网络、电视、ktv等迷乱他们的生活,因此他们才能更多地考虑温饱以上的人生价值和历史使命!

    孙元起微微摇头:“只怕要叫宓僧失望了!孙某不过是一介书生,要说教教书、编编资料还行,至于合纵连横、说项依刘就非我所长了。”

    饶汉祥与黎元洪对望一眼,然后试探着问道:“孙总长,您此次出川前往上海、京师等地,是否会拜见孙大总统和袁项城?”

    孙元起知道推脱不过,只好端过酒盏连饮三杯,周围众人轰然叫好。

    所以从古至今,兵家就流传着“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固襄”的名言。

    孙元起深吸一口气:又是老人敬酒,又是学生献匾,黎元洪这厮讨好自己似乎玩得有点过分啊!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必盗”,只怕他是对自己有什么企图吧?

    “而且民国新造,万象更始,湖北全省的教育也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孙总长是海内外著名的教育大家,又是民国政府的教育总长,我们急切期盼您能多到各处学堂里走走,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缺点,以便我们及时匡救!”

    饶汉祥也说道:“孙总长在湖北先后创立高等工业学堂、两湖师范学堂、交通学堂、矿业学堂、石油学堂、钢铁学堂、地质学堂等十多所院校,造福无数荆楚子弟,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现在学堂师生无不想一瞻总长的风采!

    孙元起确实也想借机到自己创立的学校中看看,尽管这些学校比不上经世大学那个嫡子,但毕竟他也付出了不少心血。当下便点点头:“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果然,欢迎仪式之后,黎元洪便把孙元起请到都督府喝茶聊天,堂中陪坐的只有他的秘书长饶汉祥一人。奉上茶水之后,黎元洪率先说道:“昔日贤弟在湖北弘文励教数年,想来有不少旧雨新知,此番路出武昌,不妨多盘桓些时日。”

    武昌作为湖北省府,迎接的礼仪规格又非宜昌所能比及。别的不说,仅中华民国临时副总统兼领鄂督黎元洪亲自到码头恭候,无形中就把档次提高了好几级。孙元起不敢托大,赶紧快步上前见礼:“劳动黎大总统出门远迓,孙某实在诚惶诚恐,受宠若惊!”

    现阶段的中国,解决温饱、统一全国、抵御外侮才是当务之急,因为短期内很难让国民体会到科技带来的实惠,像“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多还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口号,而不是深入人心的执著理念。

    黎元洪叹息道:“自甲午、庚子以来,国势日颓,民生多艰。本来以为实行共和之后,国家面貌会为之一新,没想到现在还有那么多纠葛龃龉,真是让人痛心不已!黎某才疏学浅、能力有限,不能兼济天下,只希望能确保湖北桑梓之地远离兵燹。然而南北一旦战起,湖北必然在劫难逃。每当想及此事,黎某便觉愧对湖北两千四百万父老!”

    孙元起连连逊谢道:“黎大总统奖誉太过,孙某实在愧不敢当!”

    科学能为革命、为中国做些什么?

    另一条路从四川、湖北顺江而下,括举江南,南京上游的安庆、芜湖、九江、武汉、宜昌等地都是阻遏东下的战略要点。然而四川四周多山,占据颇为困难;三峡礁石密布,行船非常不便,相比之下,夺取“九省通衢”的湖北作为顺流而下的根据地最为合适。于是长江以北的襄阳就是防止敌人夺取长江上流水道的要害。

    “如此甚好!”说完,黎元洪右手虚引一下:“贤弟请!”

    就在此时,码头上突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几个白发皤皤的老叟手里托着酒案,颤颤巍巍来到近前:“孙总长昔日执掌鄂省学政,废旧立新,救偏补弊,兴办学校,化育子弟,我荆楚两千四百万士民无不时时感念。今闻总长路过武昌,特命老朽等以薄酒数盏敬献于前,略表谢忱!”说着执起酒壶斟满酒水,恭谨地端到孙元起面前。

    饶汉祥假装无意地说道:“孙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无非是为了革命,现在袁项城已经赞成共和,革命已经成功,两下何苦兵戎相见,让满清孑遗坐收渔翁之利?而且孙大总统之前说过:‘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说起来还是孙大总统理亏。而且袁项城在中枢执政有年,经验丰富,似较孙大总统更适合担任国家元首。

    看着李仲揆灼灼的眼神,孙元起有些默然,一时间竟觉得无从说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