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君为轻2
“看那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简直就像是天宫中的宝物。”
另一位大臣则是指着屋顶上铺着的琉璃瓦,满脸的不可思议。
而更多的大臣,则是沉默不语。
他们沿着长乐大道缓缓行走,目光在每一座建筑上流连。
他们心中的震撼,已经超出了言语能够表达的范畴。
可是,当他们看到街道正中的那座建筑时却被深深震撼的愣在了原地。
这座建筑坐落于长乐大道的正中,如同一位王者矗立于群楼之间,气势非凡,令人望而生畏。
从远处望去,它像是一座巨大的石碑,标记着大唐新时代的崛起与昌盛。
建筑的外观采用了简洁而大气的设计风格。
整体线条流畅,棱角分明,彰显出一种现代与古典完美融合的美感。
墙体上,白玉与琉璃交相辉映,既有玉的温润,又有琉璃的炫目。
阳光下更是熠熠生辉,仿佛整个建筑都被一层神圣的光辉所笼罩。
屋顶上铺着的是五颜六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七彩的光芒,宛如彩虹降临人间,美得令人窒息。
而琉璃瓦之间的衔接处,则是精雕细琢,严丝合缝,展现出了工匠们高超的技艺与匠心独运。
建筑的大门更是气派非凡,采用了重檐歇山顶的设计,门楣上雕刻着精美绝伦的图案,让人望而生畏。
而大门两侧,则是一对石狮子,威武雄壮,守护着这座建筑的安宁与吉祥。
当然,这些并不是让大臣们感到最震撼的地方。
最让他们感到震撼的则是这座建筑的高度超越了长安城中的所有建筑。
甚至逾越了皇宫中最高的巍峨,直插云霄,仿佛要与天地试比高。
这座建筑建造的如此之高,简直是犯了皇家的忌讳。
说句不好听的话,那可是要抄家灭族的大罪,自然由不得这群大臣们不激动。
“大逆不道!当真是大逆不道!!!”
一位老臣颤抖着手指向那座高耸的建筑,满脸的惊愕与不可思议。
“此等僭越之举,简直是对皇家威严的公然挑衅!
长乐商行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另一位大臣义愤填膺地吼道,他的脸上写满了对长乐商行的不满与愤怒。
这些大臣们原本就对长乐商行的成立及发展壮大抢了他们的生意颇有微词。
但碍于长乐商行的背后站的是当今陛下,才一直对其无可奈何。
可现在,长乐商行把公司总部建的如此之高,实在是犯了忌讳。
哪怕它背后站的是皇帝本人,也同样不能挑战华夏自古以来数千年形成的“君权神授,皇权至高无上”的规矩。
他们也正好可以借此机会狠狠地参长乐商行一本。
即便不能完全覆灭它,也要尽可能地限制其无限制的扩张。
“我们必须联名上奏皇上,请皇上定夺!”一位大臣提议道。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在场其他大臣的响应。
他们纷纷表示要联名上奏,请求皇帝严惩长乐商行的僭越之举。
于是,一份由多位大臣联名的奏折被迅速拟定,并送往皇宫。
奏折中详细描述了长乐大道上新建筑的情况。
特别是那座高度逾越皇宫的建筑,强调其严重僭越了皇家的尊严和权威。
李世民接到奏折后,却只能无奈的苦笑摇头。
只因早在近一个月前。
当长乐大街的设计图纸新鲜出炉后,李浩宇便曾带着前来寻他探讨此事。
当时,李世民正在御书房中批阅奏折,听闻李浩宇求见,便宣他觐见。
李浩宇步入甘……丽政殿,便直接将长乐大街的设计图纸呈递了上去,同时详细解释了自己的规划和想法。
没错,就是丽政殿,而不是甘露殿,甘露殿已经开始了施工,李世民只能挪窝了。
“陛下,这便是长乐大街的整体规划设计。
臣打算将这条街道打造成大唐盛世的标志性建筑群,以展现我大唐的繁荣与昌盛。”
“这座建筑将成为长乐商行的总部大楼,也是整条长乐大街的核心以及商业贸易中心。
李浩宇接着详细阐述道:“它的高度一共有八层,每一层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设计。
“一层到四层,则是常规的商品贸易区。”
“其中一层则是人们常用的基本生活保障物资,包括但不限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等。”
“这里将汇聚足够低价且优质的生活物资。
确保长安百姓能够方便快捷地购买到所需之物,生活无忧。”李浩宇详细解释道。
他接着说道:“二层则专注于丝绸、布匹、服饰等纺织品。
大唐的丝绸闻名遐迩,这里将成为展示和推广我大唐丝绸等珍稀物的重要窗口。
三层主打珠宝首饰,各式精美的饰品将在这里熠熠生辉,满足人们的奢华追求。
而四层,我们将设立一个特色小吃区,汇聚大唐各地的美食佳肴。
让百姓们在购物之余,也能品尝到地道的美食。”
李浩宇微微一笑,继续说道:“五层和六层,则是为文人墨客和商贾名流准备的。
这里将有书画坊、棋艺馆、茶艺室等,提供一个高雅的交流环境。
同时,还设置了不少观景台,人们可以站在这里俯瞰整个长安城,感受大唐的壮丽与辽阔。
而七层,则是长乐商行的管理办公区域,确保商行的日常运营高效有序。”
最后,他指着图纸上那座高耸的建筑物的最顶层。
“至于这八层,臣有个特别的设想。”
李浩宇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他缓缓说道,“这里,臣打算设立一个皇家展览馆。”
“皇家展览馆?”李世民好奇地抬起头,看着李浩宇。
“是的,陛下。”李浩宇点头,“这个展览馆将专门用来陈列皇家的珍贵文物、古籍以及艺术品。
它不仅是对外展示皇家威严与文化的窗口,更是对内传承皇家精神与智慧的重要场所。
臣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皇家的辉煌历史与深厚底蕴,从而更加敬仰与拥护皇家,拥护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