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日月当空3
朕相信,只要我等君臣一心,必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推动大唐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退朝!”随着李世民一声令下,朝堂上的群臣纷纷躬身行礼,退出大殿。
很显然,李世民完全不在乎满朝文武的意见,打算强行推动此事。
李承乾站在一旁,目睹了整个过程,心中感慨万分。
他知道,这场关于官绅一体纳粮与摊丁入亩的争论。
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不过,他也坚信,只要他们父子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退朝后,李世民将李承乾和魏征等人召到御书房,商讨具体的改革事宜。
“承乾,今日朝会上,你的表现很不错。”
李世民看着儿子,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李承乾躬身道:“多谢父皇夸奖,儿臣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
李世民点了点头,转向魏征:“魏征,你也功不可没。
朕知道,你身后也代表着世家门阀的利益,今日能公开支持改革,实属不易。”
魏征神色肃然:“陛下过誉了。
臣身为大唐官员,自当以国家利益为重。
世家门阀的私利,岂能凌驾于国家之上?”
李世民听后,不禁抚掌大笑:“好!有你们这样的君臣,朕何愁大唐不兴?”
笑过之后,他收敛了笑容,正色道:“接下来,我们要商讨一下具体的改革方案。
官绅一体纳粮与摊丁入亩的实施,需要慎重考虑各种细节,确保改革平稳进行。”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御书房中不时传出激烈的讨论声。
李承乾、魏征等人各抒己见,为改革方案的完善出谋划策。
而李世民则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讨论,偶尔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场讨论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直到天色渐暗,才告一段落。
“今日的讨论很有成果,”
李世民吩咐道,“承乾,接下来你便带领手下,去长安城附近的万安县实行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的政策。”
“待万安县试点成功,再逐步向郡,州,道,乃至全国推广。
魏征,你则负责监督改革的执行情况,确保各项政策能够落到实处。”
李承乾和魏征齐声应道:“遵旨!”
李世民看着他们,眼中充满了期待。
他知道,这次改革对于大唐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而眼前的这两位臣子,将是他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助力。
随着夜幕的降临,御书房内的灯火逐渐熄灭。
但李世民心中的火焰却越燃越旺。
他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唐将会迎来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时代。
……
与此同时,后宫之中也传来了一阵轻微的骚动。
钦天监的官员们经过连日的推算与卜卦,终于为新生皇子择定了一个吉名。
当内侍小心翼翼地将写有名字的黄绸呈报给李世民时,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光芒。
只因那张纸上写的是一个“明”字。
“明”不就意味着日月当空。
也寓意着他将开创一个日月凌空,太阳和月亮并驾齐驱,永不落下的帝国吗?
对于给新生皇子起一个这样非凡寓意的名字,李世民自然是满意的不能再满意了。
“好,就叫李明吧。”李世民沉声说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这个名字寓意深远,希望他将来能明悟真理,为大唐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说完,他轻轻放下手中的黄绸,脸上露出了一丝慈爱的微笑。
对于这个小生命的到来,他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喜悦。
至于小名,李世民思索了片刻,却有些踌躇不定起来。
“要不,叫当空?日月当空,才寓意着大唐帝国的繁荣昌盛嘛!”
“不不不,不行。”片刻后,李世民却摇头,“当空做小名不好听,要不就叫凌空吧?”
李世民在御书房内反复思量,手中的笔在纸上无意识地画着。
他的眉头紧锁,显然对于给新生皇子起小名这件事,他比想象中要更加在意。
“‘凌空’,这个名字虽然与‘日月当空’相呼应,但会不会太过张扬?”
他自言自语,又迅速否定,“不,张扬一些也好,我儿非寻常之辈。”
然而,他仍然感觉有些不妥,心中纠结不已。
这个名字不仅要体现他对大唐未来的期望,还要蕴含他对这个孩子的父爱。
每个名字在他心中权衡再三,却总是难以决定。
终于,他放下了手中的笔,决定去找长孙皇后商议。
观音婢一向聪慧过人,或许她能给出一些建议。
此刻夜色已深,宫灯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为这座寂静的宫殿增添了几分暖意与生气。
李世民心中牵挂着长孙皇后和刚降生的皇子,步伐不自觉地加快了几分。
由于长孙皇后在国师府诞下皇子,且尚在月子期间不宜移动,因此只能暂时安顿在那里。
此举虽有些不合礼制,但随着李世民手中兵力的日益强盛,他的威望也越发隆盛,无人敢出言反对。
因此,李世民想要去见长孙皇后,好需要出宫前往国师府才行。
幸好国师府本就位于皇宫东侧,离皇宫并不远。
李世民很快便抵达了目的地。
当李世民将心中的纠结告诉长孙皇后时,长孙皇后温婉地笑了:“陛下,您何须如此烦恼?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最重要的是我们对孩子的爱与期望。”
李世民叹了口气:“话虽如此,但朕总希望能给他一个最好的名字。”
长孙皇后沉思片刻,轻声道:“‘凌空’这个名字确实寓意非凡。
但如果陛下担心过于张扬,不妨考虑一个更温和的小名。”
“更温和的名字?”李世民皱眉思索。
“是的,”长孙皇后点头,“比如‘明明’,既简单又亲切,寓意着孩子明亮如日,智慧如月。”
李世民听后,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明明’,这个名字好!
既体现了朕对他的期望,又不失亲切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