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迪恩的要求
就在几年前,它还承担了苏联唯一的航母总装任务,承担了万吨级以上大型战舰一半以上的设计建造工作,还承担了三分之一的建造与维修工作。除了伊拉克海军曾经使用的“库赛·阿卜杜拉”号航空母舰之外,它还承担了莫斯科号,列宁格勒号,基辅号,明斯克号,新罗西斯克,戈尔什科夫,库兹涅佐夫号等多艘航空母舰的建造,并建造了多艘卡辛级导弹驱逐舰和光荣级导弹巡洋舰。
“这位是卡扎尔少校,我的僚机,同时也是我的助手。”
“上校,就是这里了。请您稍等一会儿,国防部的官员马上就来和您一起参观!”
很快船厂的工程师和国防部的官员赶过来陪同伊拉克人参观航母。领头的苏联工程师叫做瓦西里耶维奇,他见了伊马德·迪恩立刻笑着说:“哈哈,伊马德,我的朋友!昨天就接到电话,说有个上校要过来丄舰看一下,没想到竟然是你!在印度洋上打下了几架美国飞机,我们的苏霍伊用起来不错吧?”
“改进?”瓦西里耶维奇微微皱了下眉头,看伊马德·迪恩的眼神,就像是看到胡闹地孩子一样。
从标准的制定,大到总体设计,小到零件的选择,他都关注着。要开发这样一个先进的系统,对于伊拉克来说,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可搜集到的资料也很有限。但是海军要从战术需求上解决区域防空的问题,解决全方位饱和攻击的防御问题,四面阵相控阵雷达系统迫在眉睫,必须成功。
它创建于沙俄时代的1897年,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近200万平方米,建厂近百年来,共生产了包括重型航空母舰在内的各类船只1000余艘,军用舰只包括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等多种类型,还可以生产大型民用货轮。它和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北冰洋沿岸的北德文斯克一起被并成为苏联的三大造船企业。
此时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已经远远的不能与几年前相比了,这里到处都是一片衰败的景象。昔日看到的到处是忙碌的工人,弥漫着钢花和火星的船台,现在都已经静了下了。那几座大型船坞更是空空如也,油漆大片的脱落,外面堆积着垃圾和杂物。
“伊马德,这次你是来接受瓦良格号的吧?”瓦西里耶维奇问道。
“四个月,实在是有点紧张!新的电子设备装舰前需要测试,升降机更是个难题,现在已经完工再做改动的话……”
第二天晚上,伊拉克代表团经过商议,正式向苏联方面提出了对新航母的改进要求。伊拉克方面将额外提供七千万美元供黑海造船厂对航母进行改进,当然前提条件是,必须在四个月内完成。另外部分电子设备地安装将由著名的vi公司派遣工程师前来操作,在不涉及到对舰体做大改动的情况下,电子设备的改装参数将对苏方保密。
瓦西里耶维奇的眉头跳了几下:“明白了!”他听说了伊拉克人与美国航母在印度洋战斗的事迹,作为美国人的对头,他也为那艘航母的沉没感到惋惜,对伊拉克人的勇猛感到钦佩。
伊马德·迪恩一行人此时已经登上了航母,他看着偌大的甲板沉默了一下,缓缓说道:“无论如何,改进都要进行,因为这些都是战争给我们的教训!”
时隔数年多,当伊马德·迪恩再次来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时候,差点以为走错了方向。
“不是,我只是来看看,相关的接收工作由代表团接手。”伊马德·迪恩递给瓦西里香烟,说道:“听说——这艘船的建造工作还没有结束?我们能对它进行一些改进工作吗?”
造船厂的工人至少减少了三分之一,就是剩下的人也得不到足够的工作,只好赋闲在家,偌大的一个码头上竟然只有寥寥几个人。作为苏联最又名的大型造船厂之一,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曾经是苏联造船工业的骄傲,也是欧洲著名的大型造船企业之一。
“不是大范围改动,只是对舰岛做一点改进,增加一些装甲和电子设备。同时我们要在几个位置上安装一些近程武器防御系统,另外还要改进一下升降机。”
经过多年的努力后,这种强大的设备终于研制成功,并装在伊拉克的一艘无畏级导弹驱逐舰上进行试用。现在它终于要被装在航空母舰上,开始自己的征程……
在希腊神话中,海王波塞冬有一双神眼,可以看透海洋里的一切。——《波塞冬的神眼》。
“好的,谢谢你,谢廖沙!”说着,伊马德·迪恩递了包万宝路香烟给那个带路的苏联士兵。那个士兵见是进口香烟,高兴的接过来连连道谢。
“这个工程可不小——”瓦西里耶维奇有些惊讶的说:“如果按照你说的进行改进的话,那么必须和厂方进行协调。根据我的经验,这样的改进最快也要四到六个月。这会影响你们的接舰计划,而且费用也要增加!”
※※※※
“瓦西里,你还是这么胖。”伊马德·迪恩也笑了起来,这个人是他第一次前来接机时认识的。只要请瓦西里喝几顿酒,他就变得豪爽异常。当年为了工作的顺利进行,两人喝过几次酒,倒也算是故交。
“伊拉克海军已经下了文件,代表团将和贵厂交涉。额外的经费由我们负担,不过改进工作最多进行四个月。瓦西里,你看能完成吗?”
盛世景象,多么令人震撼,但今天去却一派萧条静寂。如果没有三号码头上的那艘庞大的航空母舰上还有人在继续工作,简直会让人以为这是一座死城一般……
在所有的改装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对航母加装四面阵相控阵雷达系统,这种新式的舰载相控阵雷达性能和美国的“宙斯盾”系统非常相近。为了开发这套系统,刘明花了很大的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