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满江红之崛起 > 第22章 国退民进

第22章 国退民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可陛下并不是民间企业家,即便是要向民间出售企业,也应该以民间企业为主,陛下之所以要出售企业,目的即在培育真正之企业,唯一真正之实业家方有资格获得国售企业!”

    从始至终很少发言的黄会允这会倒是道出了自己的一番见解,而陈默然听到他的见解后,则露出深体朕意的笑容来。

    而现在陛下的话语无疑就是在表明,政府最起码将从“衣食住行”这类日用消费领域退出,不用想他都知道如果这个消息传出去的话,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那些民营工商业股票肯定会大涨。

    “有!”

    不待黄会允说话,陈默然便肃声说道。

    尽管现在中国的工商业远比过去更为发达,但与其它国家不同,即便是那些所谓的工商业界的巨头们不是如西方那样由手工工场发展而来的,而是通过政府扶持而形成的,而作为回报这些工商业界的民间企业,同样需要接受帝国工业委员会的指导,而作为回报,他们则可以得到一些政府出售的中小企业。政府主导工业、政府主导经济在过去的九年间,早已经渗透了到了中国的方方面面。

    听到有人能买得起鞍钢,陈默然倒是一愣。

    熊希龄的话却只令陈默然露出些苦笑,现在自己依然是全中国最有钱的“个人”,可……

    尽管中国的工业发展成绩显著,但作为帝国工业的主管者,管明棠却清楚地知道,曾经被视为工业成就那一系列的大型、超大型企业,在第二个四年计划完成的时候,也就是从去年起,开始陷入了一个新的僵局。

    合上手中的报告,陈默然看着管明棠。

    这时陈默然从桌面上拿起一份报告,只看那份报纸,管明棠便知道,那是自己写的报告,是要求将一些企业出售给民间企业的报告。

    “谁?”

    念着这份报告时,陈默然在心下微微一笑,事实上,自己一直在等着这份报告,计划经济在初期充分显现了他的威力,可以说,如果没有当初自己制定的计划经济政策,想要实现中国的工业变革根本就是做梦,但好处多,坏处同样也不少。

    一句话吐出后,陈默然沉思片刻。

    在政府主导的一系列工业项目中,军事工业所占比例过高,而消费性的二、三产业相对落后,国内消费市场不振的难题。大量的资本投入到不可再生的军事工业中去,这限制了国内的工商业的发展,直到第二个四年计划后,才有所改变。

    而在过去的九年之中,中国的经济尤其是工业产生了一个奇迹般地的量变,钢铁产量从帝国元年的120万吨增加到1500万吨,煤产量从400万吨增加至6000万吨,造船吨位从10万吨增加至45万吨,工业产值早在第一个四年计划完成之后,就已经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60,中国实现了从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现在的中国,有钱人是不少,可是能买得起鞍钢的,恐怕还真没有……”

    “九年,九年的计划经济,可以说计划经济的使命已经完成了,现在的中国已经摆脱了工业创建时期贫弱,这一次不单要出售二四计划中的轻工企业,如果民间资本足够的话,就是鞍山钢铁企业联合体都可以对外出售!”

    “而随着公民收入的增加使得公民需求极其复杂,变化极快,由此产生巨大巨大信息量。另外,由于地方、部门、企业利益的相对独立性,传递信息中也有失真的情况。所以,中央计划部门要准确惧到这样巨大的信息量,并迅速做出反映,编制成一个统一的、各部分相互衔接的计划,并层层下达到基层单位去执行,根本就不现实。

    而现在是政府收手的时候了,让那些企业充分的自由发展,让市场去考验中国的企业,而不是用政治去帮助企业,这顶多是最后再帮一次!

    熊希龄倒是插了一句来。

    “……第二个四年计划实施后,随着帝国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联系日益复杂,这种特殊经济体制的一些弊端就逐渐暴露出来了。因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资源的配置是建立在这样两个前提上的:一是帝国计划部门对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拥有全部信息;二是全社会利益一体化,不存在相互分离的利益主体。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两个前提越来越难以成立。”

    我?

    “陛下……”

    “诸卿要知道,现在咱们中国最缺的就是企业家!”

    鞍钢太大,生产了中国三分之二的钢铁、还拥有一座大型铁矿、两座大型露天煤矿,这个规模空前的超级工业企业绝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

    念叨着这个词,管明棠禁不住一愣,他诧异地看着陛下,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当初喊着要“国进民退”的正是眼前的陛下。

    当初正是陛下拿出了以“计划”为核心的“特殊经济方针”,在当时不仅管明棠和德国顾问,甚至就连同一些国内工商业界人士都不赞同采用那种“特殊经济政策”,但最终,特殊经济政策充分证明了他的优点。

    而这个僵局正是中国特殊经济体制带来的僵局,在制定第三个四年计划时,国内对此就曾产生过争论。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一四计划时,我们把衣食住行交给了民间资本,当我们集中力量发展的时候,尽管民营工商业界因购买机械设备所必须的外汇受到管制,所以令发展受到限制,但他们还是取得的很大的成绩,在二四计划时,当国营的机械公司可以向市场出售机械后,他们取得的成绩,可是不逊于政府的二四计划。所以,这一次国退民进,不是没有机会!”

    “只是说说罢了,”

    而从利益方面来说,要求社会的一切经济组织没有自己的任何特殊利益和要求去执行计划也是不可能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条件的变化,原有经济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九年的工业发展,使得中国可以生产任何一种型号的机械,甚至在某些工业领域还领先于世界,而这一切的都得益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殊经济政策,可以说“计划”是一只看得见的手,是促进经济的增长的强大动力。

    “就是陛下您啊!”

    “当经济规模越来越大,社会结构愈来愈复杂的时候,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它过分强调用行政的、政治的等非经济手段来管理发展经济,从而使国民经济一再陷入‘膨胀——压缩——再膨胀——再压缩’的恶性循环中而难以解脱,嗯,所以,现在时候改变了!”

    耸下肩膀,陈默然笑了笑。

    管明堂、黄会允、熊希龄三人微微点头,与其它任何一个国家不同,中国工业的近代化偏重于发展经济和强化军备,可以说,中国的工业根本就是军事工业,正是竭尽全力发展、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并借助军队促进中国的工业化。

    它可以更自觉、事先调节经济,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建设,对经济进行预测和规划,制造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从宏观上优化资源配置,对经济重林结构进行调整和生产力合理布局,能够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可以规划国内的经济发展方向,可以集中全国的力量办成急需工业,而且国家统一采购设备、引进技术,又有利于降低采购和引进成本。总之,无论怎么看,中国模式都是优点多多。

    什么!

    “过去的九年,国家主导工业成为这个国家的工业支柱,但是我们却是抓大放小,一四计划期间,我们的工业计划主要是重工业计划,186个大型企业之中,重工业项目占178个,其中军事工业又占去一半,直第二个四年计划之后,咱们才有一半的项目是放在衣食住行上,以提高公民生活水平,加大社会消费。”

    “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把生产资源市场化,然后,如果他们的资金没问题的话,可以把国营企业卖给他们,就像过去一样,但凡是收回建设成本的,都可以廉价转让给民间企业,从而促成他们做大做强!”

    “那陛下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就是,”

    转向黄会允,陈默然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压下心间的狂喜,熊希龄试探地问了一句,作为帝国农商大臣,他更倾向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但是国营工业却占据着社会绝大多数资源,可即便如此,民营企业取得成绩仍然不逊于国有企业。

    “国退民进!”

    双眼一睁,管明棠、黄会允、熊希龄无疑惊讶地看着陛下,鞍山钢铁企业联合体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联合体,而就单个工厂而言,其同样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钢铁厂,一四计划、二四计划,历时八年才完成鞍山钢铁企业联合体的两期建设工程,而现在陛下竟然要卖掉鞍山钢铁!

    “陛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