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法句经译注 > 奉持品法句经第二十七(十有七章)

奉持品法句经第二十七(十有七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译文

    奉持品的大意是解说大道之精义,告诉人们学习佛法之人要重视品德,不要贪婪奢侈。

    爱好佛法之人,不与他人竞夺利益:不在乎有利还是无利,因为无欲故尔不惑。 1

    常常努力地学习(佛法),端正心念从事修行:怀抱佛教出世的最高智慧,这便称之为修行佛道。 2

    所谓智慧之人,不必以辩才显示(能力);无有恐怖没有畏惧(之事之物),坚守善(的律令)便是智慧之人。3

    奉持佛法之人,不以多言(著称):即使平常很少闻听(佛法之言),(只要)身(心)依照佛法修行即可:坚守佛道永远不忘,这样便可以叫著奉持佛法。(四)

    (我们)所说的长老,不必定是年长(之人):(如若只是)外表成熟头发花白而缺乏智慧,这种老者只是愚蠢的匹夫而已。(五)

    (我们只是)称呼那些胸怀真谛佛法,行慈为仁心调顺,明智通达心清净(之人)为长老。 6

    (我们)所讲的端正,并不是外表美如华容:(如果内心)悭吝嫉妒(外表)虚华矫饰,其言其行必然有违(佛法)。(七)

    (我们是)说能够舍弃恶(念),痴瞋贪根已斩断,智慧并且无愤恨,此等之人谓端正。(八)

    (我们)所说的沙门,并不一定是指那些剃发之辈:(虽然剃发,却)随便胡说贪婪摄取,心存欲望如同庸凡之人(亦非沙门)。(九)

    (我们)是指能够止住(心中)恶念,恢宏廓大正道,停息心(中)杂念灭除(诸多)意欲(之人),这(等人)才是真正的沙门。(十)

    (我们)所认为的比丘,并不是指(那些)按时乞讨之辈:(如若此辈)行为邪僻,(那么)便仅仅是拥有比丘的空名而已。(十一)

    (我们)是指能够舍弃罪恶与福报,净心修清净之行,智慧有力破除恶念,这便是真正的比丘。(十二)

    (我们)所说的仁慈明达,并不是指口不言语:(如若)内心并不清净,那仅是外表和顺而已。(十三)

    (我们是)指心念无为(之道),内思出离意清虚,六根清净妄念寂灭,这样才可称之为仁明。(十四)

    (我们)所说的有道(之行),并不是指拯救某一具体的生命:(而是指)普济天下(苍生),无害於万物便是有道。(十五)

    使众人持守戒律勿须多言,我自身行为诚实无欺即可;要想获得禅定意念之人,必须通过关闭心念)减损意欲开始。(十六)

    心意了悟就可求得人生安乐,切勿学习庸凡之人所为:施给束缚的(意念)没有解悟彻底,(那么)没有谁能在这种人生状态下得以超脱(尘世苦恼)。(十七)

    原典

    奉持品第二十七十有十章

    奉持品者,解说道义,法贵德行,不用贪侈。

    好经道1者,不竞於利。有利无利,无欲不惑。1

    常愍好学,正心以行,权怀2宝慧,是谓为道。2

    所谓智者,不必辩3言;无恐无惧,守善为智。 3

    奉持法者,不以多言;虽素4少闻,身依法行;守道不忘,可谓奉法。(四)

    所谓长老,不必年耆5;形熟髮白,蠢愚而已。(五)

    谓怀谛法,顺调慈仁;明达清洁,是为长老。6

    所谓端正,非色如华;悭嫉虚饰6,言行有违。(七)

    谓能舍恶,根原7已断,慧面无恚,是谓端正。(八)

    所谓沙门8,非必除髮;妄语食取,有欲如凡。(九)

    谓能止恶,恢廓弘道9,息心灭意,是为沙门。(十)

    所谓比丘,非时10乞食;邪行望彼,称名而已。(十一)

    谓舍罪福,净修梵行,慧能破恶,是为比丘。(十二)

    所谓仁明,非口不言;用心不净,外顺而已。(十三)

    谓心无为,内行清虚,此彼寂灭11,是为仁明。(十四)

    所谓有道,非救一物,普济天下,无害为道。(十五)

    戒众不言,我行多诚,得定意者,要由闭损12。(十六)

    意解求安,莫习凡夫,使给13未尽,莫能得脱。(十七)

    注释

    1经道:即佛之教法。

    2权怀:《中华大藏经》作拥怀,即拥有之意。

    3辩:分别、区别、区分。

    4素:平常、平时。

    5年耆:年高、年龄大。耆:六十岁。

    6悭嫉虚饰:悭吝、嫉妒、虚妄、矫饰。

    7根原:指人的六种根性,这六种根性是产生苦恼、愤怒、痴瞋之根源。

    8沙门:出家僧人谓之沙门。

    9恢廓弘道:心胸宽广,弘大道之精义,向全社张扬大道之威力。弘,拓宽。

    10时:按时。

    11此彼寂灭:此彼,承上文应指心和行。心寂行灭,心无妄念,意根清净,便是仁明之士。

    12要由闭损:由,缠过;闭损,即关闭各种妄意,减少各种欲望。

    13使给:《中华大藏经》、末本《法句经》均作使结。依「使结」之意;使,人生之义务、责任;结,情结;使结,尘世的各种念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