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追忆往事
尤家村周围的巨大山脉,是西秦岭和岷山两大山系从东西两方相遇而隆起的崇山峻岭,这里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往往山高水远路更长。但这里的人们,永远都热爱着这片黄土地,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对这里充满了深沉的感情。
城市自有城市的繁华,但高山也有自己的魅力:空气清新,风景优美,宁静淡雅,远离纷杂。
尤家村所处的地势不是很陡,属于北固山腰一段平缓的丘陵山地,只不过相对于河坝里的桥洋镇来说垂直海拔比较高而已。尤家村背后的那一座高山,总体高度相对较高,那儿生长着各种珍稀植物,各种可口野菜,各种名贵药材,所以唤作百草山,萧萧他爸尤世虎就是靠它们富起来的。
那里的土地是黑色的,是纯净的,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污染。山顶之上,有时青翠欲滴,有时云雾缭绕,恍如人间仙境。
多年前,小涛的爷爷奶奶就曾居住在那里,盖起了两座精巧结实的茅草屋,其围墙是用土石垒起来的,屋顶是用长草整齐铺成的,旁边再盖一个小小的喂养家畜的小圈,门前垫起一块长方形的土场,土场边和周围的路沿上再栽一些好看的树,这样,一个单独整洁的简易院落就在山腰间形成了。
奶奶在门前栽了两棵松树和一棵火白杨,说等小涛长大了这三棵树也就长高了,小涛就可以坐下面乘凉。
周围几个山头也有别的村子的老人修建的茅屋,但都离得较远,一座座孤零零的茅草屋,分散在百草山广袤的山腰和山头。偶尔奶奶会带着幼小的姐弟两去这些“邻居”家串门儿,但那些人的茅草屋内一片漆黑,一股烟味,地上更是尘土堆积,没有下脚的地方,小涛和小璐不一会儿就哇哇叫嚷着要回去了——他俩打小就干净卫生,自然在那种地方待不惯。
十几年岁月里,爷爷奶奶忍受着高山地带的暑气,在这里开垦荒地,种植各种药材,种植蔬菜土豆,因为这样就能补贴家用,养活他们一大家子人,所以在小涛和小璐很小的时候,爷爷奶奶还有些气力。他们把卖药材的钱攒下来,大部分给小涛他爸,自己则留一小部分购买柴米油盐。
那时的小涛家,在村里一直都是中上等家庭,很多人都羡慕他们家,也没人敢欺负他们家,很多珍贵的农具和手头紧缺的钱也都是别人借他们家的。
小涛和小璐喜欢自己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也十分疼爱自己的两个小孙子,不管有什么好吃的就全都留给他两了。
小涛和小璐也特别懂事,每过一段时间他两就背着爷爷奶奶急需的药物和油盐酱醋去山上看望他们。那路程可是相当遥远的!幼年时是爸爸妈妈带着他俩一起上山,稍微大一些他俩就自己往山上走。从村里出发,两个人一路游山玩水,走走停停,嘻嘻闹闹要一个多时辰的山路才到达茅草屋呢。
他们两个往往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出发,因为那时候路上砍柴或干活的人很少,不用跟他们搭话,不然就影响了这一条山路上的那种寂静又唯美的情趣了。
为了早点见到爷爷奶奶,他们也不觉得有多累。这期间有一大段缓冲地带,所以大部分路还是很宽敞平坦的。越到上面的路则越来越难走了,基本上全是弯弯曲曲的山路,都是上山采药和砍柴的人走出来的,但是姐弟两一边讲故事,一边欣赏风景,也就不知不觉走上去了。夕阳下的那一座座群山,橘黄色的一湾湾草木,清凉舒爽的一阵阵山风,还有两个瘦小的背着背篓的身影,那画面,是多么的美好啊……
姐弟俩一旦登上了山顶,就离目的地——爷爷奶奶的茅草屋不远了,茅屋修建在向阳面的山腰中部,他们爬上来的路口则是一个暂时的休息平台,还要经过茅屋下面草坡上的十几道弯弯小路才能真正地到达爷爷奶奶的屋里呢。
在尤小涛很小的时候,爸爸带着他们两个来看望爷爷奶奶,路上他骑着马儿,不用走路,而到了山顶上的时候,在那老远的山坡底下小涛就会大声喊:
“爷爷——,爷爷——,快背你的爷来!”
在地里干活儿的爷爷听见自己的孙子来了,那心里头的那个高兴劲儿便油然而生,于是就赶紧扑踏扑踏地走下来背自己的小孙子了。他完全不会为了孙子这句顽皮的话而生气,反而是一个劲儿地开心和幸福,毕竟自己的小孙子才多大啊,而且,爷爷是个传统观念极强的人,那时候母亲刚刚生下小璐的时候,爷爷觉得没有生一个儿子而老是犯嘀咕,而当小涛生下的时候,这老人的心里就乐开了花了,所以他一直无声地疼爱着小涛,但对小璐,他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差别,毕竟一个孙女一个孙儿,两个都很完美啊。
爷爷背上小涛之后就在前面走,而小璐那时候比小涛稍微大点,当然就不需要人背,看见在爷爷背上嘿嘿傻笑的小涛,小璐就跟在后面做鬼脸嘲笑小涛的没用。
到了茅屋里后他们要歇好长时间才缓过劲儿哩。这时候奶奶就会忙活着赶紧做好吃的面条,爸爸则是挖完药材到下午时分就赶着马儿下山去了,小涛和姐姐就会住下来,有时候还住个大半月呢。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小涛和姐姐就和这高山,这黑土地有了感情了。
这山周围都是开阔的草坡,也没有什么危险的陡崖,所以姐弟两一天要去好多地方看风景呢。
那时姐姐上了一年级,而小涛还没上学,但他们就对大自然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好奇心了。他们戴着爷爷的鸭舌帽,穿着奶奶的黑马褂,再穿上小雨靴,手里再拄个拐杖,活像个小老人一样,直逗的奶奶捧腹大笑。他俩要么去沙柳丛里去捉山鸡,要么去山顶上追赶牛群,要么去山顶的草坡上采一篮白白的蘑菇,要么去石崖上摘一大筐好吃的野菜,又或者去未知的陌生的地域挖一些药材(当然全部是靠姐姐一个人挖,小涛蹦来蹦去负责在地上找),等药材积攒得差不多了,他们就去尤世虎家里卖掉,卖药材换来的几元钱他们就给爷爷奶奶买些点心吃。
爷爷奶奶住在这里,吃水是很大的问题,以前都是奶奶带着他两去山那边遥远的深沟里去背水,奶奶背着,他两在前面采各种好看的野花,各种各样的山蘑菇,回来就给爷爷炫耀。爷爷苍老而慈祥的脸上也露出惊讶的表情配合他们——其实他在这里生活了十多年了,什么东西没见过。不过这山上也到处都是好吃的,各种鲜嫩的野菜,肥胖洁白的蘑菇,偶尔运气不错的时候还会碰见一大窝山鸡蛋——这可够吃好几天的了。
他两心疼奶奶,在没水的时候就叫嚷着自己要去背水,虽然最多也就背来五斤或十斤水,但奶奶也就只好由着他俩。
他们从小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不仅有着这样独特的童年,而且从小就聪明伶俐,对陌生的山崖,陌生的植物充满了好奇。去背水的路上,四处皆见苍松翠柏,奇峰怪石,灿烂山花,嘤嘤鸟语,有时候他俩对着山崖的回音都要站在那琢磨很久——万一里面真的是奶奶所说的孙悟空的回音呢?
姐弟两一直在路上玩到饿的时候,才想起该回去了。回来后奶奶也早已把饭做熟了,并且也要夸一夸他俩的厉害。
后来,他俩上了小学直至初中,而爷爷的胃病也越来越严重了。
爷爷为了省钱,就一直忍着,只能买些药物来维持。后来实在扛不住了,他感觉自己的身体不行了才下山来,结果,去医院检查出的结果是胃癌晚期,已经治不好了。
全家人的心都碎了,可怜的爷爷没有享过几天福,受了一辈子穷,吃了一辈子苦,年轻的时候供父亲读书,鞋都没有一双像样的还漫山遍野的去挖药,最后脚磨得到处是血。那时候生活窘迫,还和奶奶修房子,开荒地,为了田野里的分界线被人打。可以说全家所有的基业都是他扎下来的,而他却没有过一天好日子就病故了。
爷爷去世之后,奶奶就一个人住在山上,因为山里的药材还没有到采挖的时候,那么一大片药材丢了太可惜了。
奶奶岁数大了,再加上悲伤和劳累,身体更加不如以前。那时候小涛已经上到初一,中学就在河坝里的桥洋镇上,小涛一抬头就可以望见远处家乡的那座高山——奶奶一个人就住在那里啊!
那么荒凉的地方没有电也没有水,小涛每逢周五的时候就赶紧买些东西回到家去,到了家以后他就一刻不停地又上山去看奶奶了,相当于他从河坝里要一直走到百草山顶上,将近三个小时爬一座大山他也不觉得累,因为奶奶一个人实在是太可怜了。
这山上都是各个村里的牛群,虽然数量不多但也有一定的破坏力,人们把它们吆上来,到农耕的时候再牵下山去。但可恶的是这些畜生不好好吃草,就爱祸害奶奶的地,奶奶没力气赶走牛群,那茅屋周围的石头围墙自从爷爷去世以后也早已有些破败,失去了效力,根本就抵挡不住这些牲口进来践踏。所以每天傍晚奶奶都要一个人拿着手电筒赶牛,很多时候她都是步履蹒跚地一个人在赶,那些牛也知道这老人追不上自己,一个个尽管在地里祸害庄稼。那么很多次都会出现那样痛心的一幕——夜幕之中,奶奶一个人坐在地里边说边哭的情景。
但是小涛上来就不一样了,他跑得快,又有力气,所以把那些牛群赶得远远的,并且边赶边打:“让你们欺负我奶奶!”。这些牛看见追自己的是一个年轻娃娃,所以就一个劲儿地四散飞奔开来逃命去了,也就再也不敢来糟蹋庄稼。
小涛一个人把它们赶得很远很远,一直赶到了陌生的山湾里——他从未去过的地方。这时候,正好太阳刚刚落山,他就一个人坐在山坡上休息一下,夕阳的余晖照射在他的脸上,他的汗滴也一滴滴流了下来。他突然发觉周围一片出奇的寂静,这寂静令人感到害怕——因为这是荒无人烟的地方,周围只有呼呼的风声、各种陌生的杂草以及陌生的山头,一种浓浓的孤独和凄凉弥漫在周围。
等他气缓匀了些,才听见奶奶在遥远的山脚下喊自己的声音:“娃——,该回来了——”,这时候他才觉得也该回去了,他已经跑到了很远很远的陌生的山顶上。
但小涛只能这样短暂性地帮助一下可怜的奶奶,给她背水,给她赶牛,给她砍柴,周末的时候他还是要离开奶奶。时间长了,奶奶就盼望着周五,因为小涛一定会在傍晚的夕阳下背着书包上山来。
每次小涛要下山去的时候,奶奶就一个人坐在山头送他,她一直哭着目送着小涛,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那个路口之后奶奶才转身回去。而小涛每次看见遥远的山头上奶奶那个可怜的身影之后也在悄悄地流泪,并且大声喊到:“奶奶——,你回去吧,我下周就又来了——”。他知道这时候奶奶肯定一个人在哭了,因为陪伴她的就只剩漫漫长夜和呼啸的山风了。
奶奶在山上看守了一年之后就下来了,自此他们再也没去过那里。
一直到今天,小涛决定和文辉、金柱一起去登这座山,临行前奶奶让他带回来一瓶山上的山泉水,老人始终也忘不掉对那座山的情谊。
文辉和金柱完全是出于游玩的目的,而小涛就不一样了,因为他对这座山充满了独特的感情。
三人整装待发,他们背上酒肉、饮料、水果等,准备在山上爷爷奶奶的茅屋旁边来一次烧烤野炊。
雪过天晴,空气清新,阳光明媚,蓝天白云,他们穿上马丁靴,带上毛手套,沿着旧路,踏着积雪,拿着照相机和望远镜,缓缓而行。
三人在雪中行进的身影,用姐姐的话说就是很像一支“探险队”。他们一边拍照,一边爬山,不到中午的时候他们已经爬到了山顶。
只见眼前的景象,银装素裹,白雪茫茫,碧空如洗,浮云浩荡,草场辽阔,群山奔腾,万籁俱寂,天地相接。
故乡的百草山,此时威严而壮丽,沉静而凄美。他们在雪山上奔跑,呐喊,堆雪人,打雪仗,最后三人喝了一口加了雪水的美酒——这一趟看来是来对了。
过了晌午,三人的肚里已经饿得咕咕直叫。背包里随身携带的饮料和水果已经坐在前一个山头的草地上吃完,现在他们仅剩下馒头和生肉,还有一瓶酒。
百草山的山顶没有什么陡崖,全都是跌宕起伏的大草坡,所以积雪融化的地方偶尔还是能遇见稀稀落落落的牛群。欣赏完了雪景,拍照留念之后,他们又继续跋涉,再走过几个山头,就到达爷爷奶奶的茅屋那里了。
他们终于来到了这片充满了特殊回忆的山腰里,这片土地印记着他和姐姐那美好而幸福的童年时光,如今时隔六年,早已物是人非,再一次踏上这片黑色的土地,小涛的心里难免会泛起一层层波澜。
眼看目的地快到了,小涛和金柱实在是累得不行了——因为光靠两只脚翻了这么一座大山啊。
太阳晒了一天,这荒坡上现在到处都是湿软的泥土,再加上杂草的羁绊,于是他俩就在后面一边摔跤,一边将两条打颤的双腿机械地往山腰下移,一走一歇,摔倒了就一屁股坐在地上缓一阵儿,而且两人看见对方的摔相,笑得更加没了力气。但体力稍微好点的文辉却已经遥遥领先地跑下去了。他蹦来蹦去地看上去丝毫不累,已将小涛和金柱远远地甩开,并且还不断地嘲笑着这两个没用的家伙。
当小涛终于走到了茅屋遗址的上面时,他的表情突然凝固了——只见原来的茅草屋早已不在,屋顶的椽子、柱子、茅草全部无影无踪,只剩下了一院不成形的破败低矮的土墙和一堆被牛群蹭下来的石块,就连门前的那个小土场也坍塌变形而成了草地……
茅屋周围原来那成片的沙柳林、灌木丛、珍稀树木,那一片片肥沃的庄稼地,那一条条曲折的小土路、那一颗棵鲜嫩的野菜和名贵药材,全都早已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荒凉的肮脏的草坡……
人事变迁,岁月无情,这片土地的地势格局早已不是以前的样子,爷爷砌筑的外圈的石墙也被牛群踏进了泥土……
这时候,太阳已经偏西,一阵冰凉的山风迎面吹来,只听见周围的杂草发出了令人头皮发麻的“簌簌”声响——眼前的一切真的太凄凉破败了!
小涛站立在风中,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天啦,六年多过去了,爷爷奶奶二十年间亲手开辟建立起来的山庄田园,如今却变成了这般令人心痛的模样。
他伸出手抚摸着眼前低矮破损的土墙,童年的往事刹那间全部浮现在了眼前,他想起了爷爷,想起了奶奶,想起了他和姐姐在这里开开心心游玩和生活的场景,那些远去的美好回忆,如今都化作了破败的泥土。
他的眼眶湿润了,没有人明白他此刻复杂的心情。
他又走了一圈,发现门前的那棵松树居然没有被牛群破坏,依然还在那里孤独地伫立着——这是奶奶亲手栽下的!如今小涛已经长大,而这棵松树也已经枝繁叶茂、亭亭如盖了。
远远看去,这棵与众不同的树犹如一盏孤独的灯,投射着那逝去的岁月和回忆。在微微山风的吹拂下,这棵孤独而突兀的松树发出了一阵阵“簌簌”的声音,这声音是那般熟悉,那般亲切,也是那般凄凉。可以想象在这些年里,它一个人在这片山湾里忍受了多少无尽的孤独与黑夜。
正当小涛在松树前驻足感叹的时候,文辉走了过来说到:
“别想了,往事不堪回首,赶紧拾柴吧!”
被文辉打断了思绪的小涛这才回过神来,他们还要烤肉呢。
茅屋的周围以前是深深的沙柳丛林,经过牛群的毁坏之后周围依旧剩下了很多残朽树桩,所以在这里拾柴禾不是一件难事,这也是他们提前计划好的——游玩路线的终点设在奶奶的茅屋旁边便于烤肉。
小涛把背包挂在这棵松树上,扭头也去拾柴了,他也不想再继续目睹眼前这幅破败的景象。但当他来到一片落叶松林的时候,他又一次停下了脚步——这些落叶松都是爷爷在患病期间一棵棵从遥远的地方辛辛苦苦挖来而亲手栽下的!
小涛在小时候说自己长大了要盖起一座漂亮的大房子,而这句简单的话却被爷爷当真了,爷爷就到处去找小树苗子,栽在茅屋周围,说等它们长大了小涛就可以砍下来一刀两开做成房屋的板椽。
这是奶奶后来告诉他的,如今看着这些茁壮的落叶松,小涛的心里难过极了,眼前仿佛浮现出了爷爷一个人那行走在山路上的孤独年迈的身影。可怜的爷爷啊,就算它们长大了如今也用不上了,现在的人修房子全部都是钢筋混凝土,再说即使是想用木料,在这么远的山顶上也不方便运下去的,因为就连各村儿的贼娃子都不愿意偷砍这些树。
在冬日的阳光下,一棵棵茁壮挺拔的落叶松散发着火红色的光泽,在这一大片山湾里格外耀眼而美丽。地上金色的落叶已经有厚厚一层,看来他们已经形成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就让它们随着爷爷的灵魂一起安静地长眠于这片黑色寂静的土地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