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8章
贾环跟着看过去,果然看到三月四月带着个七八个还没留头的孩子正忙的热火朝天,他们边上则是临时搭建出来的高架子,上面如同一台两阶,如同奥运冠军的领奖台,不过上面站的不是人,第一名的位置放着一摞书,而两边分别是一锭足五两的银子,一台砚台。
除次之外,它们下面还摆着不少零碎的小东西,好一点的是简易的针线包,木头雕刻的簪子,次一些的是一小团扎好的碎布。
再往下便分成三个区,一处墙上挂着圆木转盘,上面是描画好的飞镖盘。一处则是糊上草纸的分隔木箱子,再往边上,没有什么新奇的,但是地上摆着一水整齐的小玩意,陶瓷娃娃,木雕,风车,拨浪鼓,九连环都是小孩子喜欢的。
真的是这条街上的各个年龄段的顾客都考虑到了。
神京并不缺乏有钱人,这种新奇的博戏,以游戏方式带上赌博侥幸的色彩,真的超级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
而且它还不是赌博来的那么大,只需要几个铜板,便可能赢得翻倍的东西,即便什么都没有,但是娱乐的过程,也叫人高兴。
再有几个托儿,很快便吸引大量的人流。
只见这会儿的功夫,飞镖处多是年轻学子,不说飞镖这种新奇的玩意儿,就是奖品架上的那摞经史子集对他们的吸引力那可是杠杠的,一把十个飞镖,十文钱,要是十次都命中红心,便能获得一等奖。次一等只要中八次便能收获五两银子,若是七次那也能得一方砚台,也不还行吧。
最重要得是,他们是为了获得好书才参加的娱乐,说起来不会落了体面,也算文雅。
除了这些读书人外,飞镖盘还吸引了不少有钱的小少爷。
而糊草纸的分格木箱子处,更多的是些衣着普通的百姓,一个铜板一次,不少人都愿意试一试。
突然一个模样壮实的苦力捏着手里的纸条,猛的一下子站起来,兴奋的大喊道:“中了,中了,一罐盐呢。”
边上守着的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看了一眼他手里的字条,机灵的高喊道:“恭喜大爷,中一罐盐。”说完便从架子下掏出一个小陶罐出来,递给对方。
那苦力当初打开看了一眼,果然是盐,这么一小罐大概一斤左右,但是就这么一斤也要三十多文。足够他们一大家子吃上两个来月了,省了老大一笔钱了,如何不高兴。
等到抱着那罐子盐离开的时候,只觉的浑身都是力气。
这下更多人蜂拥而至。
再看套玩偶的那处也聚集了不少孩子,一文钱两个竹圈子,两文钱五个,看着不愿意走的孩子,两个钱大人们还是愿意摸出来的。
这就是贾环在古代投资做的第一笔生意,虽然看着小,但是很有赚头。这是他经过几天考察市场局势决定的。
在古代做生意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更赚钱的法子他也有,但是前提是拿出来不是给别人做嫁衣。
大夏这些年的改革实在是太多了,光看市面这一块,各种五花八门的税都给弄了出来,什么门摊税、行市税、商品税的。
除此之外,宗兴帝大概是真的急了,派出了不少宦官到地方上,监管税收,催税。各种税收又连着增加了两次。
大夏的商税还算合理,即便增税,大家熬一熬也能过下去。
但如今宦官们也插了进来,实际征税就要翻几翻,各地的知县、文吏、皂吏们大多也不会干看着,也要跟着啃骨头,喝汤,最后可怜的还是店铺和摊贩。
还有坐在的紫禁城的宗兴帝,那些商税都被这样一层层瓜分,最后朝廷得到的数目没多多少,反而骂名担的稳稳的。
前不久,下面有一县士绅串联,商贾工会、摊贩合起来暴力抗税,把知县堵在衙门,吓得不行,这事还上了塘报。
最后也不知道结局如何。
而神京情况好些,到底是国都,那些店铺后面那家不是站着几个侯爵高官,官员宦官们不敢太过乱来,至于流动的摊贩,收的税高些,他们也跟着适当的涨一涨,倒也有人消费。
但是即便是这样,不少官员宦官如同鬣狗,紧紧的盯着神京的动向,一旦那家勋贵高官颓势渐显,他们便一涌而上。
京城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不久前中风去世的刑部尚书,官场上无人,人刚办完葬礼,家里铺面庄子就接连不断出事,最后一家子只能低价卖了宅子回祖籍去。
这都还算好的了,一家老小平平安安的,还有不少被弄的家破人亡的。
想到这里贾环打了个冷颤。
给人做嫁衣都算好的了,怕的是危机到小命。钱嘛,够用就行。毕竟不久以后他是要被抄家的人呀。
“行啦,快来吃吧。”贾环喊着看的比他还要激动的石墨。
贾环吃完第三碗肚子差不多七分饱了,石墨已经开始吃第五碗了,贾环不得不佩服他,他觉的自己已经够能吃的了,没想到石墨这家伙吃得更凶,不过看看他的个头,怎么也有一米七几了,看样子以后肯定能突破一米八。
他也得把锻炼捡起来,多喝牛奶,争取早日长到一米八,恢复到以往的视野。这么想着美滋滋捡起盘子里的泡螺儿吃了起来。
因两人都吃的太饱,又在太白馆坐了好一会儿,这才起身往城门走去,那里有车行,路上还顺道买了些饴糖。
神京地价贵,原本设在城里的育婴院都让搬到了城郊去了。而贾环在古代的第一笔生意,就是和这育婴院的孩子们搭的伙。
说来也是缘分,当初贾环刚穿越过来,早上在族学里呆着,到了下午便领着人到处走街闲逛。
不知怎么走到一处偏僻的小巷,遇到正面临重大抉择,躲在没人的夹巷里哭的稀里哗啦的大月。
贾环看着不过才十四五岁的少年,哭的嗷嗷的,怪可怜的,一时善心发作,想着充当一天的知心哥哥,看看是小朋友是因为学业问题被家中老父亲骂了,还是因为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被打击了。
那想的这一搭话,便听到这孩子张嘴一句,“不知道当了太监了,还能不能尿/尿。”
这一句话可把贾环愣住了。
那边人家也不要他的答案,可能是压力太大了,一个人巴巴的说了起来。
贾环也从他的凌乱的话里,大概知道他的情况了。他叫大月和妹妹从小在育婴院长大,以往世道好的时候,育婴院不仅有朝廷资助,还有富贵人家捐物捐钱。他们的日子还算过的去。
但是如今一来世道不景气,二来育婴院搬到城郊,许多捐赠也断了,朝廷偶尔派下点碎银子,也要紧着下面还不会说话的婴儿,大些的天天喝水填肚子。
年纪大些的想着出来找点事情做,换些粮食回去也好。但是他们这个半大的年纪,吃的凶,干的少,去干苦力人家也不要,其他活也不好找,连自己都喂不饱,更别说养其他人了。
他妹抹着眼泪说要去庵里,他怎么可能同意,那庵里关着门来是做什么的,大家都知道,他发了一通火,跑了出来。
想着不行咬咬牙,就去曹内侍的外宅了,他那里收人,给的钱不少,不过只要净了身的,现在他院子干活,如果干的好,以后还能走他的路子去宫里。真要混出个模样来,这样他妹妹,他们育婴院以后再也不愁了。
“就是我实在害怕,我还是怪想娶媳妇生娃的。”
贾环原本听着这些,心里还挺不是滋味的。这小子又来这么一句,当场哭笑不得,摸了摸他的狗头。
“那还是娶媳妇生娃好。”
正好回不去了,他也应该想法子赚点钱,经济基础决定生活质量反正是错不了的。
京城郊外,一点也不荒凉,路上来往的行人不少,十来里便能看到青山,村落。
育婴院便在山脚下,这会儿院子里大点的孩子全都出去了,门关着还能听到些小孩子的哭声。
贾环没有进去,而是沿着山路往上走,这山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停云山,山半腰处有一座寺庙,颇有来历。
大夏建国后,为和海外国家交流,宣扬国威,几下西洋,随行的除了官员外,还有不少高僧。其中出名的便有慧茗禅师,他带领弟子,访问沿海各国,深受礼遇,还从遥远的天竺带回不少佛经。
归国后被永德帝授予银印、玉图书及幢幡彩币等,还为其选址停云山,赏赐寺庙田,修建了寺庙供其静修。
这里的风景很是不错,青松环抱,白云缭绕,树影间透着三四寺庙的轮廓,等走到寺前,几座寺院虽然有些陈旧了,青瓦墙下几处还露着新补的痕迹,不过被打扫的很干净。
外面几位僧人正带着一群小和尚搭药架,晾药材。
见到他们合掌施礼后,又继续忙了起来。他们身边的一个个小萝卜头,穿着略大的僧袍跟着有样学样,不过动作慢半拍,师傅们都转头开始忙了起来了,他们才弯腰。
贾环很担心他们一个不小心用力过猛,成了一个个小皮球。
不过他们都成功的行完礼,一个个眼巴巴的看着贾环。贾环挨个撸了他们的小光头,笑眯眯的道:“等会儿我和易通禅师打了招呼,再来寻你们。”
得了这话,小和尚们都乖乖的继续跟着大师傅们翻药材去了。
慧茗禅师这一派偏向于内修,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注读经书上,他们寺内光藏书便有一座阁楼。
不过因为长年不接法事,这些年慢慢冷寂下来了。好在有当初永德帝赐下的田地,再加上香油钱,倒也谈不少衰败。
这一届的主持是易通禅师,是个有些虚胖的中年大叔,人很和蔼,不仅擅长讲经,还会做各种药膏,身上常年带着草药味,有些苦苦的,但是闻着却不会叫人讨厌。
正在寺内打扫香炉的易通看到贾环进来,放下东西,走了过来,合掌施礼道:“贾檀越来了,请随我来。”
“有劳禅师了。”贾环回礼道,转头把跟着的石墨打发了,“我和禅师去办些事,你不用跟着,很快就回来。”
石墨点点头,站在香火缭绕的寺内,面对庄严的佛像,他整个人格外拘谨了,连说话都变的和蚊子一样,小声道:“三爷,那我在外面等你。”
贾环点点头,跟着易通禅师往绕过佛像,往后走去,出了后门,又穿过一座寺院,便来到一处更为静谧的院落,大门敞开里面摆放这整齐的灯架,还有影影绰绰的灯火,屋角两个大师傅正在诵经。
见到他们进来也没有起身,而是专心的诵咏,易通禅师引着贾环,按照步骤,将一盏酥油灯上的灯芯点亮。
贾环和大月认识后,来过几次育婴院。
因着寺庙的师傅们对着山下这些孩子很是照顾,时常会给山下的育婴院送些蔬菜粮食,大概是听说了他们要和人合伙做事,上面的大师傅害怕这些孩子遇上骗子,难得有心每次都挑在贾环过来的时候送东西。
后来熟悉了,他上来了几次,一次正好遇到村民来给亡者点长明灯,他想了想,便寻了易通禅师。
贾环看着明亮的油灯,诚心念了一段往生咒,但愿这灯真能照亮亡者往生的道路,原主来生随顺。
办完正事的贾环便去前面给寺里的小和尚发糖去了,看着小和尚们含着糖,笑的眉眼弯弯,可爱的不行的样子。看着他们这样,表面小少年,但是内在的灵魂早已是怪叔叔的贾环心里也很欢喜。
而现在围着他的七八个小和尚,正眼巴巴的望着他手里分剩下的最后一块饴糖,每一个眼里都带着些小渴望,给谁好呢?
贾环扫视一眼,最后当然是自己吃呢。贾环潇洒的把饴糖丢进自己的嘴里,越咬越黏牙,但是还真蛮好吃的。
特别是配着小和尚们一脸遗憾的小模样,滋味更好了。
不过逗完孩子的贾环,说了几句,很快孩子高兴的欢呼声便在安静的庙宇响起。大师傅们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出来喊禁止喧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