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诸葛亮出身于一个官吏世家,他三岁丧母,八岁丧父,跟随叔父诸葛玄长大。】
【汉末天下大乱,即便是出身官吏世家的诸葛亮也收到影响,四处漂泊,等到叔父诸葛玄的官职被罢免后,诸葛亮便随着诸葛玄一同去投奔刘表。】
【等到诸葛玄去世之后,诸葛亮便在隆中隐居,他喜欢吟唱梁甫吟,也喜欢自比为管仲,乐毅。】
【由于诸葛亮与俗人来往稀少,隆中的世人对于诸葛亮都是不屑一顾,觉得他志大才疏,喜欢空谈。】
【只是诸葛亮的几个朋友却不这么认为,这几个朋友徐庶,崔州平都是一时的名士,饱学诗书,他们都对诸葛亮推崇备至。】
【甚至在他们心中,诸葛亮的才干比之管仲,乐毅要高,甚至不在师尚父姜尚,留侯张良之下。】
【徐庶等人才学都极其出色,他们读书用功之时,都极其仔细,希望理解透书中的意思,但诸葛亮却不同,他看书之时,只是观其大略,并不在意过多细节。】
【有一次徐庶等人在读书,诸葛亮对他们说,你们都可以做到郡守这样的官职,保护一方百姓。】
【徐庶等人对此也心悦诚服,甚至他们知道诸葛亮口中可以做的一方的郡守,是一个极高的评价,这种郡守不是寻常郡守,而是最为出色的那批郡守。】
【徐庶等人也不免为之好奇,诸葛亮的才干远胜他们,那么诸葛亮可以做到什么官职呢?】
【诸葛亮对此只是笑而不语!】
【建安六年,刘备谋士徐庶因曹操使用计策,不得不离开,临走之时,他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
【刘备知道诸葛亮是大才,亲自去请诸葛亮出山,但诸葛亮并不在家,刘备无功而返。】
【过了不久,刘备再次前来拜访,但诸葛亮碰巧又有事不在,他只好再次回去。】
【第三次,刘备又前来拜访,这次诸葛亮在家,但他正在午睡,童子要求通报叫醒诸葛亮,但刘备拒绝了,他的礼数非常充足,竟然在窗外等候诸葛亮醒来。】
【半响诸葛亮醒了。】
天幕之上,画面变换,显出一处茅屋。
刘关张三人都躬身在门外等待,他们的目光都看着窗户。
忽然里面传来一声清朗的声音: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
前秦,洛阳。
“朕欲要效仿汉昭烈帝的作为,但可惜世间已经没有诸葛丞相和王猛先生这样的贤才了。”
苻坚坐在皇位上,由衷的感慨,自从王猛死后,他才深刻体会到,平时被王猛轻易解决的朝中大事,到底有多么难缠。
慕容垂走出队列一拱手说道:
“陛下,此言差矣……当今天下贤才绝不少见,只要陛下准备一统天下,那么无论是海内外,还是南北方的贤臣都会如云一般来到陛下的麾下,为陛下效力。”
苻坚听了有些意动,他反问道:
“难道天下的贤才只有在朕要征讨晋朝,一统天下之际才会为朕效力吗?若真是如此,朕定不会因为一衣带水的距离,阻碍贤者。”
下面的大臣们都激烈的反对:
“陛下,不可……当今天下尚未安稳,陛下应该徐徐图之。”
“陛下三思,若世间真有贤者必然会因为陛下礼贤下士,前来投靠,若不愿来,又怎么会因为一统天下而来呢?”
“陛下,先蚕食周围既郡之地,然后举大军,天下可定,万万不可轻举妄动。”
慕容垂却对着朝中的群臣一一辩驳:
“大才必有大志,一统天下便是最大之志,所以大才可能平日不来投靠,等到陛下兴兵之时,未必不会不来。”
“至于蚕食,更是可笑,晋朝区区之数,如何比得上被陛下征讨的诸国?诸国皆被鲸吞,为何晋朝不行?”
群臣鸦雀无声之时,姚苌走出队列说道:
“陛下,贤者难以寻找,战时来投的贤者也未必是贤者,更未必有王猛先生之贤,陛下应该谨记王猛先生的教诲,先不要进攻晋朝了。”
一提到王猛,苻坚脸上的狂热瞬间消退,他说道:
“征讨晋朝之事,暂且放下,诸位爱卿,还是先来议一议,如何安抚朕的大秦百姓。”
……
唐朝,蜀地。
李隆基也来到了成都,他所在的地方不远,就是当年蜀汉的宫殿,再有一段距离,就是诸葛亮的丞相府。
“可惜朕身边没有诸葛孔明,若是有这样的贤臣辅佐,安禄山之辈何足挂齿?”
高力士听到李隆基的话,以为他要奋起振作,重整大唐山河,于是道:
“陛下,臣听说近日有一个贤者,名为郭子仪,功勋卓著,满腹文韬武略,陛下何不招他前来,重用之?”
李隆基眉头确实一皱,他脑海中不自然的联想到了张九龄,张九龄也是个难得的贤德之人,但他现在最受不了的就是贤德之人。
“说的不错,不过朕也听说前线战事吃紧,正是用人之际,不宜调他前来,此事以后再议。”
“还是陛下看的远。”
高力士说着心却沉了下去,曾经那个重整天下,带来大唐盛世的李家三郎,大概再也不会回来了。
……
明朝,顺天府。
“世间大贤之人必定不好请?不易见?朕看不然!”
朱祁钰忽然说道。
朝堂之上,正在争论南迁之事,就连许多退休的大臣,都摆着架子,变着法子想要逃走。
此时朝中众臣都看了天幕,但这些饱读圣贤之书,本应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士大夫,却满嘴都是南迁。
“陛下,您看朝中这么多大臣,乃至过去征辟不到的,如诸葛丞相那般的贤人都说应该迁都。”
“臣也想诸葛丞相一般懂天相,大明若是不迁都,怕是要亡了。”
“像诸葛丞相那般不好请出山的贤者们难道会说假话?绝不可能!陛下三思,千万不要误了大明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