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青岛湛山寺创修经过
(一)缘起
青岛、过去并没有佛法,原来是一个渔村,后辟为海港,水陆交通,商贾云集,它的历史,才不过一百多年。尤其经德国人占驻以后,对市内建设,更为繁荣!满山遍野,都栽满松树;市内建筑,且富有外国色彩,与其他都市,迥然不同,在蓊蔚苍翠中,现出红楼碧宇,加以山光水色,交相掩映,的是一个艺术的风景都市。因这里,到冬天并不很冷,夏天也不很热,一般有钱人,和一些外国人,一到暑天,都到这里来避暑。平素这里住的外国侨民很多,各国都有,是一个华洋杂处之地,除工商业发达外,宗教亦极繁盛!
青岛三面靠海,一面靠陆;东边,距市内约一百华里,为山东半岛中最著名之崂山。青岛市内虽然原先没有佛法,可是崂山却在一千几百年前,就与佛法结下了一种“不解之缘。”所以青岛的佛法,说晚也最晚,说早也最早。按晋朝法显大师,为中国僧人去印度留学最早之人。他发心远游天竺,求法请经,足迹遍五印。后来由师子国(即今之锡兰岛)附舟东归,在海洋中,为飓风所吹,迷失方向,致在海洋中漂流三月余。终至胶海登岸(即今之崂山)此为胶海佛法之滥觞!法显大师,虽然在崂山没有久住;可是在历史上已竟给胶海佛法,结下了一种法缘!那时佛法兴于天竺,又传入中国,大德辈出,人心丕变。到了元魏泰武年间,崂山有法海寺之创修;隋开皇年间,有慧炬院之建筑。后数百年间,又有明末憨山大师,创建海印寺。(即今之华严寺。)可是;这止于在崂山区内,与青岛市内之佛法似属无关。因为那时崂山和青岛,还是两个地区,青岛在山东半岛的西南角落里,只是几家疏疏落落的渔村,在一个孤岛上,住了几家蛋户渔民。在青岛的前海,有一座庙,叫做天后宫,那是当初一些渔民醵资所建。每逢到年节时,便到庙里烧香祭祀,求签问卜,以求在海上之生活平安。以后在这庙里有老道住着,专门伺候香火。过年时,还有庙会,一般渔民,都到那里去进香。
近几十年来,青岛又开为商埠,把崂山也划归市区之内,经济发达,人文日盛。因为这里一开辟时,多仗外国人力量,所以对耶稣教,以及其他外道门都很盛!就是没有中国寺庙,也没有出家人。记得我刚到青岛时,同着澍培法师,穿着海青在马路上走过去,人们都以为是外国人;原因是他们向来没有见到过出家人,所以觉得很希奇!
一九二九年周叔迦居士,在青岛办了个佛学研究社,(即今之青岛佛学会)并附有佛经流通处。当时引起信佛者多人,有梁少庭、丁莲峰、陈研卿、项幼轩、张焕庭等,男女居士十余人,组成念佛会,这是青岛佛教的一个先声!
一九三一年夏天,有叶遐庵、(恭绰)陈飞青、二居士在青岛避暑,鉴于青岛乃水陆交通之商埠,华洋杂处,在市内有很多教会;虽然为中国地方,并无中国佛庙,只有一处天后宫道庙,这在风景上,似觉不壮观瞻,于是有在青岛盖庙之议。那时有陈研卿居士在海关当文牍,梁少廷居士在海关当司帐,和叶居士是乡亲。梁居士在天津海关时,即经常往念佛堂去念佛,到了青岛之后,没有一定地方去念佛,打算在青岛成立一个念佛社,乃以此事与叶居士商议,让他要地基。叶居士说:
“这点事不值得来找我!青岛是一个水陆交通的大商埠,虽为中国地区,并没中国佛庙;现在我正提议在青岛修一佛庙。你修念佛社我不管,如果想修大庙的话,我必定出来帮忙;同时大家要按照一定计划,不要乱出主意。”
“这样更好!”梁居士说:“恐怕我们的力量达不到!”
“不要紧!最初由我作发起!”说完这话,叶居士便召集各位善信,以及青岛几位有力量的人,在交通大楼开筹备会,预备修佛庙,并即席认捐壹万余元,以后叶居士又在外埠募一笔款。当时胡若愚任青岛市长,拨给一块公地,作为寺基,并准免半数租金。以后胡市长辞职,沈市长(鸿烈)继任,他们对佛法都竭力护持。还有胶济铁路委员长,葛光廷居士,对修庙事帮很大忙,在办事方面,极力予以方便。
修庙的事议妥之后,预备请一位能负责任的出家人,到青岛来住持监修。当时叶居士让陈飞青居士,以他的口气给我写信,让我到青岛来。时正一九三一年六月间,我在哈尔滨极乐寺,接到陈居士的信后,因修庙的事很困难,(在极乐寺和长春般若寺等经验过。)同时因我正在沈阳般若寺办学校,加以长春般若寺未修成,种种事情不能脱身,不敢再承揽外面事情。当时我和定西法师商议,遂把叶居士请我来青岛修庙的事,写信辞了。当时往青岛荐僧的人很多,叶居士都不满意,事遂搁下。
后来叶居士又写信给谛老,让他老给举荐一个出家人来青岛。谛老回信给举荐了两个人:第一是我,第二是我的一位同学宝静法师,说这两个人做事还有经验,其他人恐担任不起来,同时谛老在他给叶居士的信里还说,宝静是南方人,对于北方风俗人情有隔膜,而且对于言语方面不方便,最相宜的是倓虚,因他是北方人。其实他并不知叶居士给我写信,我已竟辞掉。那时宝静法师,正在云南讲经不能来,此事遂停顿,所募的款项,暂存交通银行。暑假期毕,叶居士也离开青岛,这是最初修湛山寺的一个缘起。
(二)经过
(甲)到青岛
一九三二年,我从西安护送藏经版到上海,在一个欢迎宴席上,叶老居士,当面对我又提起去年六月间请我到青岛修庙的事,问我为什么没去?我说:“当时因我身体不很好,且奉天办学,长春修庙,诸多事情不能脱身,又恐有误重托,把事情耽误下去,所以没敢前往。”
叶居士说:“青岛是一个水陆交通的大商埠,那里的人性很淳朴,外国教会很多。但中国地方并没有中国佛庙,只有一处天后宫道庙,这不但在观瞻上有煞风景;在世道人心上,也是一个极大缺陷!同人等预备在青岛建立一处佛庙,请法师去帮忙,助成其事,将来那里的佛法,有很大的发展!”
我说:“修庙是好事,我也很赞同;可是现在我已竟答应朱将军在西安办学,招了二十名学生,经费没着落,我还得去想办法。目前,因去宁波观宗寺给谛老发龛未赶上,还要去扫塔;东北还有好些事情,不能脱身。”
“你可以先到那里看一看。”叶居士说:“青岛已竟募到两万伍千元现款,实收一万多,到那里收清,款不够以后可以再募!如果法师不能去,荐一个人去也可。”在这种胜情难却之下,我乃答应了。
当时澍培法师到上海,我想别没适当人可荐举,可以让他到青岛去。经与陈飞青商量,说澍培为人很老成,作事有经验,让他到青岛去我放心!又与叶居士商议,因他做事心很细,不同一般人马虎,说:“让他来见见面吧!”第二天,陈飞青偕同澍培去见叶居士相谈,他很同意。可是澍培到上海,是找我给他化缘的,以前他的庙被烧我让他在弥勒院帮忙许下的愿!当时预备让他到青岛去,必先把他化缘的事解决。我找陈飞青想法,他没多大力量,又找叶居士,因叶居士平常为一点琐碎事情,轻易不愿麻烦人,乃自己捐五百块钱。我又把赵子如给捎来的那一百块钱,加在西安来时剩的三十块钱交澍培一并汇至锦州。他暂时在上海等我,我和赵子如到观宗寺给谛老扫塔后,回上海,在上海由陈飞青居士给买船票,同澍培一块坐招商局轮船到青岛。
临从上海走时,叶居士给写了几封介绍信带来,给胶济铁路委员长葛光廷,市长沈鸿烈,(胡市长已辞职)及其秘书胡家凤,绅董袁道冲;还有交通银行经理等有八九封信。初到青岛,住东方煤矿公司,是陈飞青的朋友。以后又把介绍信交上去,分别和一般发心修庙的人见面。首先去见沈市长,过去在奉天时,由翟省长介绍,我和他曾经见过一次面,他也曾到奉天般若寺,听我讲过经。这次又在青岛见面,故旧相逢,对我很热心,很欢迎!请我在民众教育馆讲金刚经,听经的人很多,市政府各科室人员皆去听经,两礼拜,一部金刚经讲完。我预备到北京去,一方面为找朱将军筹款办长安僧学;一方面为到北京,看看那些古庙,画个样子,作为在青岛盖庙的图型。临走时、沈市长送一百元川资,说皈依时,人又供养我六十元,把这些钱悉数交澍培法师,在肥城路给他租一所房子,每月四十元,先交两月房租,又四十元作押金,吃饭由丁莲峰居士找姓刘的包素饭,月底算帐。把一切事情安置妥当后,经济南、去北京。
(乙)王金钰居士
青岛湛山寺的大殿,和市里的湛山精舍,都是王金钰(湘汀)居士一人的力量修起来的,现在说说我和他之间的一段因缘。
王湘汀是山东武城人,在外做官多年。后鉴于军政场合,变幻无常;且当政人物,宣赫一时,莫不冷落下场,无好结果;因对宦海浮沉,非常冷寞。晚年潜心学佛,对楞严经、大乘起信论、致力颇多;但有好些地方研究不过去。也曾到南方、到日本、访明人参学过,结果还是有弄不通的地方,以后回青岛赋闲。
我和王居士认识,是由于他听经。最初我到青岛时,首先住在肥城路,以后又搬甘肃路去住,每天到民众教育馆讲楞严经,有于之昌居士作笔记,他的文学造诣很好,对佛经也研究过,记出来的东西,能雅俗共赏。那时我一方面讲经,一方面策划修庙的事。有一天,两个居士忽然和我说:
“法师!我们修庙,现在来一好机会!”
“什么好机会!”我问。
“你不知道吗?现在靳总理、(云鹏)王军长、(金钰)两个人来青岛避暑,他们都很有力量,法师有工夫可以拜访一次,来点缘法,好修庙!”
我说:“平常我和人并不认识,怎好去拜访。修庙是大家的事,修起来是大家的力量,修不起来是大家的力量没尽到。我们出家人只负说法度众生的责任,平素好好修行,有感自有应,到了‘因缘时节’成熟,佛菩萨加被,缘法自然来,用不着去往外攀缘法。”我说这话,他们有的不乐意,生气走了。
据王居士的朋友,事后述说当时的情形说:我在民众教育馆讲经时,王居士老早就听说了,不过最初他没去听经,也没设想和我去会面。原因是他过去在外面做官时,曾访问过南北的不少位出家人;可是说话总不投机,有的一身烟火习气,专门注重世法应酬,因此他败兴不愿再多给出家人接近了。本来在家人对出家人所尊重、所仰望的,是道德、修行,如果当法师的无论和任何人见面,不谈佛法专谈世法,什么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时事长短如何……一大套,专门迎合人的心理,以为自己的学识丰富,这未免有失出家人的本份了。其实、谈这些事,出家人和在家人比,相差太远了。因为在家人从小到老以此为职业,对各部门都是专门的,如果出家人跟他谈这些事,那简直是班门弄斧。在家人至至诚诚,跑很远的路,去拜访一位法师,为的久在名利场中挣扎,想去找一位法师谈谈佛法,恬静自己的心理,解脱自己的烦恼。如果当法师不能观机逗教开示一顿,未免使人大失所望,仍然没离开那个烦恼圈子;也引不起人的信心来。像王居士他过去所遇到的情形就是这样,所以当时我在民众教育馆讲经时,他并不欣然去听;也没心思找法师去会面。可是他的亲戚朋友,有好多是天天去听经,听完之后觉得有意思;便回家去劝他。最初他总是执拗不肯;以为不过如此这般。日子久了,听经的人回去常赞叹,也常怂恿他,于是他听经的心也打动了。
有一天他从朋友家吃饭回来,没坐车,悄悄跑到民众教育馆,混迹在大众人丛里,从老远望一望,法师威仪不错,一见有缘。又慢慢走近大座坐下来听经,很投机,心有所触动。自是每天到民众教育馆去听经,原先研究不通的地方;现在也研究通了,原先不知佛法宗旨归宗在何处,现在也知道佛法的归处了。回家之后直赞叹!同时还怂恿别人去听经。
有一天,我讲经回来,在甘肃路那所房子里休息,见外面来一人,远瞅之挺文明,像一个老念书的人,很洒脱的走到门口,往里看了一眼。看样像要进屋的样子。我说:
“请屋里坐吧先生!”
他点点头说:“不客气!”说着很沉静的进屋来了。
“台甫?”我问他的时候,他并没言语,随手在兜里掏出来一个名片,我接过来看是“王金钰”三个字。我平素对他也很闻名,在我心里以为他既然是个当将官的,应当长的胖大魁伟,像一个武官样子;现在不是那样,却是一个文人气派。我疑惑,或是其秘书拿名片来有事,所以我看完名片之后,又问了一句“您就是王先生吗?”意思是如果他说是的话,就知道这是他本人,如说不是的话,那就是另一个人了,他点点头说:“是!”
我们见面之后,因时间短促,并没正式多谈佛法。先谈了谈来青岛讲经及修庙的事,两下很投机,他向我说:
“法师学佛有什么心得?”我说:“倓虚苦恼,学佛这么多年,可以说一点心得都没有。不过以我的笨理想,从佛法中体验出来有六个字的一句话,就是“看破!放下!自在!”他听了破颜微笑,直点头!末了临走他说:
“请法师明天赏个脸,到万佛临吃顿素饭!”
未成佛道,先结人缘,我答应了。当时于之昌居士在座,我给介绍,王居士让他明天也一同到万佛临去。
第二天,我和于居士到万佛临,在座的有胶济铁路葛委员长(光廷)还有其他几位有名的人。席间于居士谈起修庙的事,说叶部长有给葛委员长的信,因不知王军长在青岛,可是王湘汀居士对修庙的事,很赞成!
从万佛临回去之后,第二天我和于居士,又去金口三路回拜王居士。他家门口一个大铁门,去时正赶他浇花,看我们去,赶紧来开门,迎接到客厅谈话。一会又把王太太招来见面礼拜;还有一个小女孩才四岁,名叫含光,也让来拜法师,一切都不避讳。这都是为让她们给三宝结法缘种善根,可见他信佛的诚恳。
以后他对于修湛山寺,很发心,大殿、和湛山精舍、都是他一个人力量所修。
(丙)第一期工程————后殿僧寮
修湛山寺最初找地基的时候,也颇费踌蹰!在市内嫌太尘嚣烦杂;在山里又恐太偏僻,不便往来。以后在政府请许可时,经财政局指定,京山路及太平山路公地数处,听其自择。筹备同人等与叶居士详为相度,以为太平山麓地区,负山面海,原奥而平,左右回环,有龙蟠虎踞之象;大公岛屏于其前,湛山矗立于后,地势很好,认为是佛场胜地;遂于一九三一年十月,就湛山自然之区,领租七十三公亩有余。嗣经度量绘图,感于不敷应用,在三三年六月,又呈请政府批准,增租七十六公亩,又八十公厘。当时请卢树森、赵深、两工程师设计配置。山门以内,建天王殿、大雄宝殿、转轮殿、后殿、共计四进。以后我因转轮殿是密宗,遂改为后殿,两边各建三间配房。后殿改建为藏经楼。
第一期工程因限于经费,仅建后殿、僧寮、围墙、后殿建筑图,由青岛联益建业公司代绘,北平恒信营造厂,得标承建。又公推叶刚久、何午轩、两位工程师监工。
自一九三四年四月间动工,至九月间后殿落成,工费包价两万二千五百元,僧寮标价八百元。仍由恒信包修。围墙长度六百余公尺,完全用石头,由福源栈承建,共费九千元,这些工程全部于三四年冬天完工;和湛山精舍前后差不很多日子。
庙前面,有一个大池子,于三四年五月间,呈市政府批准,立为放生池,拨为湛山寺免租保管。放生池东面,沿药师塔小山,有一股便道,与原有公路衔接,修起来之后,共费七百余元,由湛山寺负担。
关于捐款方面,自一九三一年秋开始筹募,先后收五万二千余元,委托交通银行代收代存,共收利息二千四百余元,这些钱,都用在建筑费用上。在筹备期间,所有极少数杂项开支,全由利息项下付给,不够时由佛学研究社供给。其他塑佛像、买法器、以及家具设备等,概由各位施主个别捐助。
后殿于三四年九月落成,十二月八日开光,第二年(一九三五)继修讲堂七间,厨房三间,库房两间,茶役房一间,浴室一间,方丈寮三间,执事寮四间。后殿供西方三圣,东耳房三间作客堂,西耳房三间作司房。以后又修大雄殿、旧东院、(男居士念佛堂)藏经楼、药师塔、天王殿、新东院、(女居士念佛堂、)前山门、新楼等、次第落成。
关于修湛山寺的经过,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并没费很大困难。三十几年来经营修庙事,在东北天津等修好几处庙,都不称意,惟湛山寺修的最满我意。坚固细致,(都是用水磨砖)样子也好。因为在别处修庙,出钱的人多,你是施主,他也是施主,一个人一个主义,弄得意见分歧,莫衷一是。修起庙来,不坚固也不合格局。湛山寺虽然出钱的人不少,可是他们把钱拿出之后,什么事也不管,完全听修庙人来支配。
(丁)第二期工程————大殿旧东院
湛山寺大殿的图,最初是济南工程师胡渐逵居士代绘,样式是仿照曲阜孔庙大成殿,具体而微。当时估计工费约二十万元以上,后来因规模大,力量小,又把样式缩减;然以中外观瞻所系,又不好弄得太不像样,估计修起之后,约需五六万元,这是在全盘计划中,第二期、第一步工程。可是这笔款还没法去筹。
一九三六年我在东北长春般若寺传戒,忽然接到青岛拍来的电报,说王金钰居士预备舍住宅修大殿,戒期完毕后,六月间回青岛。
王居士,无论办什么事,都很慷慨,很痛快!三四年时,自己拿钱,修起湛山精舍,成立佛学会。以后鉴于修大殿,筹款困难,遥遥无期,乃将自己的住房施舍,作为修大殿之用。他那所房子,是在青岛金口三路,当初是他正做官时,他盟侄,给他经营建筑的,共费七万五千元。里面修的相当阔,上下三层楼,浴室、卧室、会客室、厨房、电灯、电话、自来水、应有尽有。他的意思,是想把房子及汽车用具等,完全卖出去,用这笔钱来修大殿。头一次他想给铁路局,不知因什么没说妥;以后又想给葛委员长,因那时他自己有房子,都没成功。以后乃把文书、契据、汽车、及全部家具等,交湛山寺处理,自己什么事不问。据他自己说,过去在军政场合里挣扎若干年,手里积蓄了几个钱,那时只知贪图名利,不知修福。晚年来学佛,只要自己吃住不成问题就可以,不必讲什么积蓄,增长自己的贪心。既然学佛,应当多做护持三宝的事,行布施,学修福,去贪心。据说当他一到这房子里来住时,就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原因是那房子修的太阔,自己不愿享福太过。他的子弟,每逢上学都跑回家来解大便,问他为什么回来解大便?他说,因学校茅房太脏!因此他更害怕!深恐把后来子弟惯坏,长大成人没出息!原来他并没想盖这么阔的房子,只是想盖一所普通住宅,不想他盟侄给他盖这么一所阔房子,在他心里却以为有些过分,他曾和我说:
“住这种房子太折福!将来年头有变转,说不定要惹祸!学佛人,不要折福,应当修福。关于后辈子孙,自有他的福报,不需给多留产业;能够把他教育成人,送入社会,让他自己去成立事业,就算自己尽到责任了。留产业多,养成依懒性大,万一不幸走下流,不但把产业荡尽,还给丢脸!”
像这些话,都是看破、放下、的话。我在各处讲经讲开示,常以六个字劝人,就是看破!放下!自在。世间上的苦恼,都是因人看不破;看不破就放不下;放不下就不得自在。能看的破!就能放的下;能放的下;就得自在。无论任何人,也无论任何事,都是这样。看破了就放下了,放下了就自在了。看破就是般若德;放下就是解脱德;自在就是法身德。众生之所以为众生,是因众生有执迷;有执迷就是看不破;看不破就放不下;放不下就整天烦烦恼恼,是是非非,不得自在。佛之所以为佛,也并不是他另外有一个佛性,就因他对任何事理没有执迷;没有执就是看的破;看的破就放的下,因种种都放下,所以佛能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自在。用功的方法不在多少,如果你拿这一句话————看破、放下、自在————来作一个尺度、在每做一件事;或想一件事时,用它来测量一下,那些无明烦恼,自然就少了。如果你能把所有一切执迷看的破,成佛都有余。只是你对目前的境界打不开,让无明烦恼缠缚着,所以才轮回于生死之中。不过这种事情,说容易也极容易,说难也极难,要在寻常日用中去锻炼。如王居士,就算锻炼得有相当功夫,把自己一大片房产物业交出来,好坏自己什么事也不问,任人支配。这一方面是因对事理认识清楚;另方面对一个人,也有深切的认识,如果对人没认识,也绝不会这样办。所以在社会上做事,对认识人,也是件难事。
房子交湛山寺之后,也不易往外卖。有买的才给三万元,与原来价目相差太远,修大殿也不够。以后乃发行“湛山寺福田奖券”共两万份,每份售洋伍元。以全幢洋房为头彩,汽车为二彩,古玩家具等为普通彩。全部奖券卖出,可得拾万元,足够修大殿之用。发行之后,幸得本市沈市长(鸿烈)胶济铁路局,葛委员长(光廷)赞助分销。又请北京鲍星槎居士、济南韩纯一居士、天津居士林、功德林;以及天津警察局程局长、甲戌讲经会、张伯麟、李唐民、诸居士,都担任分销。以后奖券销出去一半,再销不动,与原来计划相差太多。我和于绍文居士又去上海找朱子桥、王一亭、汤芗铭、黄金荣、杜月笙、叶遐庵、陈飞青、诸公发心任销。圆瑛法师也给帮不少忙!在上海顺便到灵岩山看印光老法师一次。奖券销完后,上海共凑三万余元,加北京、天津、济南、青岛、各处共计凑七万五千元,仍是其原来价目。款凑齐之后,于三七年,动工兴修,由恒信营造厂张杰臣居士,得标承建,至三八年竣工,只砌上盖,没铺瓦,至三九年,才把顶瓦铺上。
大殿修起之后,王居士(金钰)房子已竟施舍,自己回北京去住。以后来青岛避暑无处住,正巧修大殿还有剩的木料砖瓦,又凑几个钱,给修起旧东院房子一所,以备来青时,作一修养之所,用作报答。结果房子修起之后,他一趟也没来,只他少爷来看过两次!
后殿、大殿、前殿、都是恒信营造厂张杰臣居士得标承建。他并不是像其他公司一样,想在里面赚钱,都是做功德心大。三个殿修起之后,他并没落下钱,只剩下百十根杉条。可是他在三宝里面种下了好因,将来一定有好结果。目前虽然没落下钱,可是他得一个好儿子(张方进,)能在社会赚钱养活家。不然他全家的生活都成问题,所以我对张居士也很关心的。
(戊)第三期工程————藏经楼药师塔
一九三七年修藏经楼,药师塔,这都是周家做的功德。他家对做慈善事非常热心,在北京无论大小庙,都去布施。有人去化缘,或去求他,多少不说,总不让空手回去。修天津大悲院,周叔迦居士出力不少。湛山寺那些水陆庄严,也都是周家所舍。
周叔迦居士,他的祖父和他父亲,都在外做官多年,是一个历代书香,官宦人家,也是一个大慈善家!到了周叔迦居士这一辈,哥儿四个,都不做官,专门从事商业,仗祖上德荫,一切都很好。一九三七年值周老太太八十寿辰,他的后人,预备给她祝寿,款宴亲友,大事铺张。但周老太太笃信佛法,不忍杀生,她的意思,如果在款宴亲友时弄素菜,怪讨厌没人吃,或者让人说嫌费钱。弄荤菜,就要杀生灵,为了自己过生日,伤害一些性命,这不但修不了福,倒还造一些业,太不合算。所以老太太主张不让铺张;但在后人方面,如果不化几个钱给老太太祝寿,心里过意不去。于是提倡办慈善,作功德。四位公子,各自分别尽心。
周志辅居士在湛山寺修的药师塔,周志俊居士修藏经楼,周叔迦居士在北京拈花寺建药师坛,拜三期药师忏。四位公子与几位女儿又凑起来几万块钱,替老太太办赈济,施舍济贫,这样办法,比弄吃喝宴亲友好的多,不但不杀生,还要救生。
藏经楼和药师塔,是周家自己找人绘图包工的,共费三万余元。药师塔起初想建在崂山,因不合适,又在湛山寺建筑。当初恒信营造厂,预备以壹万二千五百元之价包修,带扣瓦。别家公司以九千五百元得标承建,结果修起来仍化壹万多。青岛建筑师,对这种古老建筑有些外行,弄的塔楞上下不齐。窗上石条没垫好,砖往下陷,石条已竟折断。塔的四周,有二十八位石刻护法神像,是掖县工人包刻。因时间来不及,一边送、一边垒。有一天,剩一汽车,一次送来十几尊,正值七七事变。第二天即交通断绝,也是感应!不然塔不易修成。药师塔,藏经楼和大殿,同时竣工。三八年我在湛山寺及湛山精舍讲法华经,三九年筹款铺大殿瓦。四年,赵仲令居士提倡油漆大殿。四一年我去北京一次,买妥醇亲王坟地阳宅木料一批,共费三万一千五百元,此款全由崔岱东居士布施。四一年冬天买妥,第二年春天张杰臣居士去北京压运,共装七火车,经靳总理(云鹏)交涉,免费运青岛。
(己)第四期工程————天王殿新东院
四二年,计划修天王殿,只有木料,没有砖瓦和工钱。时张伯祥居士初信佛,与之谈佛法很契机,后来对佛法信的很恳切,乃出款将天王殿修起。共费三万余元,都是张居士一个人的力量。那时他在市里有几处大买卖————祥瑞行印制厂,青济橡胶厂————设备在青岛占第一位。因时局不好,买卖受影响,张居士脑筋受打击!晚年专门潜心佛学。以后他看王金钰居士修起大殿后,又在东院修一居士寮,念佛静养,于是他也跟王居士学,把市内自己住房拍卖,在湛山寺东院,新修一座房子。可是房子修起来之后,他始终也没来住过,只来看看。他二太太张能静居士在这里住着,清修念佛。关于这两所房子,当时也有订的条件,庙里给王居士修的那所房称旧东院,作为男居士念佛堂;张伯祥居士自己修的那所房子称新东院,作为女居士念佛堂,各住一处,不得男女混杂。同时为防范将来出毛病起见,凡是他们在这里住的人,只许一辈子,以后房产权无条件归庙里所有,其后人不得争执。平素宜清修念佛诵经,遵照念佛堂规矩,不许象私家住宅一样,作社交宴会,以免来往麻烦!庙里所有住的僧俗人等,不得随便去念佛堂,如有客人欲来参加念佛时,不经原建房人同意,不得许可其来。这是大概意思,另外有写的一张详细规章。
张伯祥居士以后对三宝事很尽心。前殿修起之后,又花一万八千元买一部印刷机,舍在庙里;又捐好多纸,因此湛山寺在藏经楼下面,成立一印经处,专门印刷佛经。另外又在市里舍给庙里一所房子,一分股票。房子被耶稣教占住,每月也收不到好多房租钱,还常闹吵子。股票是一家胶厂的,买卖范围很大,因为是在伪时期成立起来的,还没交涉好,到现在也没见钱。这是张居士预备将来补助湛山寺佛教学校经费的,如果时局太平,把胶厂的股东手续办好,每年或许能得一些补助!
以后张居士常闹病,住本寺男居士念佛堂内,穿出家人衣服,我已为说沙弥戒。对世间事,虽然没全放下;然而受佛法的熏陶,已竟放下一大半。病症危险时期,自己已晓得不能久于人世,预先打好一个龛。四三年在庙里往生,诸位师傅给助念,临终坐化,徵兆很好。殁后按出家人规矩,任何俗家仪式没举动,装龛埋在湛山寺普通塔院。临发龛方丈和尚给说法。事后,庙里为答谢施主厚德,念七七四十九天经,给回向往生西方。
人生一辈子,几十年光景,南跑北颠,争名夺利,弄下多少房产物业,临死什么也带不去;只有所造的“业”跟随着自己。生前做好事的有善业随身,将来受善报;做坏事的有恶业随身,将来受恶报。因果相逐,定不可移。如张伯祥居士,在世间挣扎一辈子,万贯家财,临死什么也带不去,只有晚年学佛,为三宝事,做些功德,能够善业随身,功德庄严,这是一件极可庆幸的事。又加庙里诸位师傅,给他念经回向,死后按出家人规矩埋葬,这总算他宿世有善根,不然想学他这样,还学不上呢!这是兴建天王殿有关的事,附带一说。
(庚)第五期工程————山门台阶
一九四四年,由林耕宇居士提倡修前山门,和院内台阶。一九三四年时,经叶恭绰老居士介绍,得识林耕宇居士,一见如故。他原籍是台湾人,对佛法信仰很诚恳,对办三宝事很热心,像给自己办事一样。我们相识之后,对他那些幕僚朋友,竭力给庙里介绍让他信佛,护持三宝。有一天,请我到他公馆去吃茶。茶后,出其十六尊者画像让我看,画得很古雅有神,当时他发愿,将来湛山寺大殿落成之后,将十六尊者像,布施庙内,挂在大殿两壁,永作纪念。一九三七年四月,湛山寺大殿落成,林居士又花很多钱,把十六尊者像,装以玻璃花框,加以装璜,悬在大殿两壁,在悬挂开光那天,林居士特请我上堂说法。
四四年春,林居士看到湛山寺前后殿都已修起,独有山门尚缺,乃极力提倡募款修起。他自己捐了一大部分,加他在各处所募,共十六万余元,就寺内原有砖瓦木石,把山门修起。
一九四五年林居士又自捐并外募款,共四十万元,装修后殿台阶,共四重,及荡平院内面积。又募款油漆后殿,与两边耳房。接着又砌垒大殿前台阶,建栏三重,并后殿四重,共成七重,应弥陀经七重栏之说。
本来湛山寺地基是一个山麓,院内凸凹不平,前殿东边,一个大深坑,满院是松树。从前山门到后殿,路径崎岖,挺不好走。幸林居士发心,雇工将院内前后垫平,几个大坑填起。后殿和大殿前,就其自然陡坡,砌成七层花坞,植七重行树,建以栏杆,从远一望,不啻是一个西方极乐世界图。有外边人来参观的,益发显得寺内庄严,有壮观瞻。
从建山门,乃至雇工填院子、砌台阶、油后殿等、共费八十万元之谱。内中大部分是林居士自捐,余者为其在外所募。这都是佛菩萨加被,诸位师傅的感应,得这些热心的护法来拥护三宝。按法华经来说,这都是法会大众,承佛咐嘱而来,各人因果都不可思议。
四七年,我在长春时,接湛山寺来信,说有王文彬、李又生等、几位居士发起,拟在大殿东侧修地藏殿。到了四八年,我回湛山寺时,石头已竟买起,建筑基金也凑的差不多。终因时局不定,人心恐惶,未敢进行建筑,只好将来等机会。按原来绘图修湛山寺计划,到现在已竟修得差不多。可是里面还缺好些工程,如钟鼓楼、前后走廊、两侧配殿、法堂、(在大殿后)塔院等、都没修。这些工程,等以后时局太平,一定还有大护法来发心建修。
(辛)佛像
后殿供三圣像,都是脱纱的。阿弥陀佛像,是梁性宏居士出资所塑;观世音菩萨为陈飞青居士出资所塑;大势至菩萨为何莲云居士出资所塑。大殿佛像、菩萨像、也都是脱纱,是张伯祥居士作功德,何莲云发起,内中有她一部分善款。前殿四天王像,为泥塑,弥勒、韦驮二菩萨为脱纱,陈飞青居士生前发愿,给湛山寺塑一韦驮菩萨像,死后愿未满,他少爷陈开生给满愿装塑;力量不足,由蒋洁珊居士帮助。原先我去过灵岩山,见其佛像很好,问之乃宁波陆启明先生所塑,为使佛像庄严,湛山寺塑像,也请陆启明来。所有湛山寺佛像,都是他包塑的。
(壬)藏经
湛山寺藏经楼,共存有七部藏经,还有其他一些流通本经。关于藏经之编纂,开始于印度,在佛灭度未久,即已行之;数百年间,经过四次结集,印度文字之藏经,始渐完备。当时记经文者,有两种文字,一为巴利文(pali)一为梵文亦曰散斯克文(samskrit)。巴利文藏经,盛传于南方:如今之锡兰、缅甸、暹逻、安南、等地;梵文藏经,盛传于北方:如今之泥泊尔、西藏、中国、并蒙古、朝鲜、日本、等地。其后经各地辗转翻译,藏经文字,除已有巴利文梵文外,尚有锡兰土语、暹逻文、西藏文、汉文、蒙古文、满洲文、西夏文、日本文、之藏经。现在最应用之藏经,除梵文已散佚外,而文献最足征者,莫如巴利文、西藏文、与汉文之三种;尤以汉文藏经弘传最盛!现在根据现有藏经;及其他有关藏经考据的几篇记载,摄取其意思,为大家说一说;因为出家人是传持佛陀法藏的,对于藏经的演变与系统,也应该知道的。
国内汉文大藏经
宋
蜀版
开宝藏(西元九七—— ———— 九八三)(现存零本残叶)
宋
辽金版
契丹藏(丹本)(约一三一 ———— 一六三)(已全佚不存)
宋
辽金版
金藏(赵城本)(约一一四八 ———— 一一七三)(近于山西赵城县发现已残缺不全)
宋
福州版
崇宁万寿藏(福州东禅寺本)(一八 ———— 一一四)(存有零本)
宋
福州版
毗卢藏(福州开元寺本)(一一一五 ———— 一一五)(日本宫内省有存)
宋
湖州版
思溪圆觉藏(一一三二 ———— )(日本东京增上寺存有全藏)
宋
湖州版
思溪资福藏(约一一七五前后)(北京松坡图书馆存有四千余卷)
宋
碛砂藏
(约一二三一 ———— 一三二二)(陕西开元卧龙两寺有存上海有影印本)
元
普宁藏
(一二六九 ———— 一二八六)(日本东京增上寺浅草寺存有全藏)
元
弘法藏
(一二七七 ———— 一二九四)(全佚)
明
南藏
(一三七二 —— )(在南京刻今济南图书馆存有全藏)
明
北藏
(一四一 ———— 一四四一)(在北京刻尚存全藏甚多)
明
武林藏
(约一五二二 ———— 一五六六)(于浙江武林刻始改梵夹为方册本)
明
径山藏
(嘉兴藏本)(一五八九 ———— 一六七七)(以北藏为主参以南藏)
清
龙藏
(一七三五 ———— 一七三八)(依北藏本重为校订)
清
频伽藏
(一九九 ———— 一九一四)(依弘教本参以径山龙藏及单行本)
清
百纳藏
(一八六六)(亦称杂藏阅览流通最方便)
国外汉文大藏经
高丽
高丽大藏初雕本
(约一一一 ———— 一八二)(蜀本外加入贞元录所收各本)
高丽
高丽续藏本
(一九四前后)(日本存有残本)
高丽
高丽大藏再雕本
(一二三六 ———— 一二五一)(以宋蜀本初雕本与契丹本互校)
日本
天海藏(宽永寺本)
(一六三七 ———— 一六四八)(大体仿湖州版)
日本
黄蘖藏(铁眼本)
(一六六九 ———— 一六八一)(依径山藏本加铁眼本及宝州语录)
日本
弘教藏(缩刷藏本)
(一八八 ———— 一八八六)(以丽藏为本文与宋元明三藏校对)
日本
卍字藏
(一九二 ———— 一九五)(依高丽藏再雕本校订)
日本
卍字续藏
(一九五 ———— 一九一二)(集卍字藏未收者且多我国久佚之本)
日本
大正新修大藏经
(一九二二 ———— 一九三二)(所收异本最富凡三五三部)
日本
昭和再订缩刷藏
(一九三五)(影印弘教藏加以订正)
日本
圣语藏
(古写本与版本集合而成约自七二九 ———— 一九三)
日本
宫本
(即福州东禅寺与开元寺本合成之全藏)
刊刻汉文藏经的,国内可考的宋及辽金八次,元二次,(元另有蒙文、藏文、西夏文、三种藏经)。明四次,清三次;(清另有满文、藏文、两种藏经)国外可考的高丽三次,日本七次(日本另有圣语本、宫本。)
汉文大藏经的编纂与刻版,以中国为最早,次为高丽,再次为日本。中国创始于北宋开宝年间(九七一————九八三)宋太祖开国后,敕高品张从信到成都开雕,蜀版开宝藏,就是汉文藏经中第一部印刷的;它给予后来的影响也最大!此后在宋朝继起刻版的,有辽金版契丹藏与金藏;福州版崇宁万寿藏与毗卢藏;(合称闽本)湖洲版,思溪圆觉藏与思溪资福藏(合称浙本。)最后为碛砂藏。契丹藏虽已全佚;但高丽藏曾据丹本校勘过。金藏已久佚,近以影印碛砂藏因缘,在山西赵城发现,(影印碛砂藏中,曾将金藏中宋版所无之本一并编入。)崇宁藏与万寿藏,中国早已失传,在日本宫内省尚存有两本混合的全藏。思溪圆觉藏与资福藏,是日本天海藏的底本,现在中国尚存有资福藏四千卷,即是从日本请来。
高丽开始刻藏版,比中国晚了四十年。成宗年间,向宋廷求开宝藏,由韩彦恭奉归,于显宗二年(一一一当宋真宗时)始刻,经德宗、靖宗、至文宗末年,(一八二)完成,为高丽官刻大藏经的初雕本。文宗第四子出家,法号义天,宣宗三年,(一八六当宋哲宗时)自宋归国,先后广求佛典于宋辽日本,一总付刊,通称为高丽续藏本。文宗年间,得契丹藏,重勘旧本,高宗二十三年刻为再雕本。在古代汉文大藏中,以此为最精审,这都是以中国开宝藏为根据的。
日本制藏经版,是在正明天皇宽永十四年(一六三七,当明崇祯十年)在东睿山宽永寺以活字版开印,至光明天皇庆安元年(一六四八)完成,称为天海藏。这比中国开宝藏晚了六六六年;比高丽藏的初雕本,也晚了六二六年。日本天海藏之后,次有黄蘖藏;与卍字正续藏、(黄蘖藏系翻刻径山本,卍字藏再依丽本对勘,改用丽藏;卍字续藏多收我国久佚之本。)又有弘教藏,依丽宋元明四藏校对,用五号字排印,故称缩刷藏。昭和时重加订正,是为昭和再订缩刷藏。又有大正藏,于丽宋元明外,更参校宫本及圣语藏和其他古本;宫本即崇宁毗卢两藏,亦即福州东禅寺本与开元寺本合成的全藏。圣语藏是古代写本和版本的集合体,其中天平写本很多;天平是日本圣武天皇年号(七二九————七四八)约当唐玄宗开元天宝时代,与我国的敦煌写经,同为极可珍贵的古本。
中国在元朝时候,元代的国运虽不久长,却也刊印了两种大藏经;即普宁藏与弘法藏,前者存于日本,后者已佚。(元朝另有藏文、蒙文、西夏文、三种藏经,均为元武宗时前后所刻。)明朝刻了四次藏经,明太祖洪武五年(一三七二)在南京刻的,称南藏。宪宗成化;(一四六五————一四八七)及神宗万历(一五七三————一六一九)年间均有刻本,今济南图书馆尚存有全藏。明成祖永乐八年,(一四一)在北京刻的称北藏。(北京嘉兴寺;及镇江超岸寺等处尚存有全藏。(明世宗嘉靖时,(一五二三————一五六六)在浙江武林刻的称武林藏;(始改梵夹为方册本。)明神宗万历七年(一五七九至康熙三十年一六一九)曾在径山嘉兴等处刻版的,称径山藏或嘉兴藏。径山藏,是会合南北藏本,而以北藏本为主的,日本的黄蘖藏,就是径山藏的翻刻本,卍字藏是渊源于黄蘖藏,可见径山藏给予日本的影响了。明藏因年代较近,国内外尚存有完整的藏本。(惟契丹、弘法、武林、三藏本久佚,至今尚未发现。)
清代除龙藏、频伽藏、百纳藏本之外,另有康熙二十二年所刊的藏文大藏;及乾隆五十五年所刊的满文大藏,版片和存本,至今都已散佚不全了。
湛山寺藏经楼,共藏七部藏经,一部丛书集成(缺本),还有其他通典之书甚多。七部藏经中:
第一部是影印宋碛砂藏,这是一九三四年时,常住化五百元钱请的。碛砂的意思,我在先说过。至于碛砂藏的刊刻年月,据有题记可考者,谓自南宋理宗绍定四年(一二三一),迄元英宗至治二年止(一三二二);一说在宝庆初年创刊,苏州延圣院大藏经局主办。碛砂藏完成在元藏之后,故其后刊部分,有依据元藏处。此藏本来久已失散,近年来朱子桥到陕西去放赈,在陕西开元、卧龙、两寺发现,(存十分之八)回上海后发起影印(五百部)。一九三二年,我从西安回上海时所带藏经版,就是影印碛砂藏的。原藏共五百九十一函,六千三百六十二卷,一千五百三十二部,影印时合订五百九十一册。
第二部是清龙藏,折本(亦称梵夹本),这是清世宗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敕刊于北京,至高宗乾隆三年(一七三八),始完成的。在那篇御制序里说:“北藏版本讹舛,因重校刊。”据此可知清龙藏是以明北藏为底本的。龙藏共七一八函,七一六八卷,一六六二部。原来按千字文编号始于天,终于机,应是七百二十四函,乾隆年间(?)撤去六函,(何故撤去不详。)现只剩七百十八函。又清德宗时,西太后娘家之父亲故去,请北京某观老道诵经百天,太后赏巨额银两;老道坚拒不收,极请太后下旨,将龙藏中有关僧道斗法老道现丑的事,经版悉数销毁。太后以事关国家先皇帝事,初不允,老道陈词力请,不然历代相传,丑辱永无遗忘。太后乃商之各部大臣,异论纷纷,后诸臣知太后已心许之,不敢违逆,遂将该经版抽出销毁。(若干数目尚待查)所以在龙藏中有关老道丢脸的事,再不多见了。
第三部是流通本百纳藏(亦称杂藏),这是清同治五年(一八六六),杨仁山于金陵发起刻经时,集合北京、天津、金陵、江北、扬州、毗陵、苏州、杭州、诸刻经处之刻本而成,故称为百纳藏,较龙藏缺经部十八种,论部二十九种,版式大小不一。
第四部是影印日本卍字续藏,一九四二年我在北京请来的。续藏是日本明治三十八年(一九五)由日本藏经院印行,至大正元年(一九一二)完成。日本另有一部卍字正藏,是明治三十五年(一九二)京都藏经书院,以僧忍澄校订之黄蘖藏,用四号活字印行,至明治三十八年完成。忍澄以黄蘖本全依径山藏,文义逊于丽藏,乃集名德,以黄蘖藏与建仁寺所存高丽藏对校,改从丽藏。互异处以圈为记(对丽藏之题记、音释、皆保存。)惜编次仍依黄蘖本,故对丽藏特有典籍多未收入。卍字续藏,就是搜罗卍字正藏中未收的;并且把中国的嘉兴续藏又续藏的一部分;及其他一切久已散失的单行本,都编在里面,共一五零套,七五零册,一七五六部,七一四四卷。版式每半页分上下栏,每栏十八行,各栏上方,留校记地位,方册本,每行二十字。(一九二三年,上海涵芬楼影印续藏经本,略为缩小。)
第五部是频伽藏,常住出资,经易如手在济南请来的。频伽藏是依弘教藏本,参以径山藏、龙藏、及单行刻本、删去校)勘记而成的。清宣统元年(一九九),上海频伽精舍,始用活字版排印,至一九一三年完成。共四十函,四百一十四册,一千九百一十六部,八千四百一十六卷。每半页,二十行,每行四十五字,方册本。
第六、七、两部是日本大正新修大藏,一部全藏是周家(周志辅、周志俊、周叔迦、)为作功德;和龙藏、百纳藏、一块赠送的。另一部大正藏,(只有显藏没有密藏,算半部,但足够应用。)是日本福田居士赠送的。大正藏是日本大正十一年(一九二二)高楠顺次郎博士等发起,十三年创刊,至昭和七年(一九三一)编印完成。所收异本最富,丽、宋、元、明、四藏之外,并对校圣语藏本、宫本、敦煌本、写本、古佚本、以及各种流通本。后十三函为续编,多收日本著述。共八五函,三五三部,一一九七零卷,八六三四页,每页分上中下三栏,每栏二九行,每行约一七字,方册本。在现代藏经中,当以大正藏为最精审,最丰富!
中外历代汉文大藏经卷帙表
名称
函数
卷数
部数
附注
北宋开宝藏
四八
五四八
一七六
卷子本为古来藏经版式最小者
辽契丹藏
五七九
梵夹本
金赵城藏
六八二
约
六九
卷子本版式不一
北宋崇宁万寿藏
五九五
六四三
梵夹本
北宋至南宋毗卢藏
五六七
六一一七
梵夹本
南宋思溪圆觉藏
五四八
五四八
一四二一
梵夹本
南宋思溪资福藏
五九九
五七四
梵夹本
※南宋至元碛砂藏
五九一
六三六二
一五三二
梵夹本
元普宁藏
五八七
六一
一四二二
梵夹本
元弘法藏
七一八二
一六五四
梵夹本
明南藏
六三六
六三三一
一六一
梵夹本
明北藏
六三六
六三六一
一六一五
又续刻四一函
四一卷梵夹本
明武林藏
续藏华严疏钞会本即据此余无可考
明至清径山藏
六七八
六九五六
一六五四
又两次续刊
共三四三套
※清龙藏
七二四
七一六八
一六六
梵夹本
※清频伽藏
四
八四一六
一九一六
四一四册方册本
※清百纳藏
流通本集成
高丽大藏初雕本
五七
五九二四
卷子本
高丽续藏本
四
卷子本
高丽大藏再雕本
六三九
六五八九
一五二一
版片尚存
日本天海藏
六六五
六三二三
梵夹本
日本黄蘖藏
二七六
二一五册方册本
日本弘法藏
四
八五三四
一九一六
四一九册方册缩刷藏本
日本卍字藏
方册本
※日本卍字续藏
一五
七一四四
一七五六
七五册方册本
★日本大正新修大藏
八五
一一九七
三五三
八六三四页方册本
日本昭和再订缩刷藏
版式与弘法藏同方册本
日本圣语藏
日本正仓院有天平写本、隋写本、
宋版、日本宽治版、合称圣语藏。
日本宫本藏
即以北宋崇宁万寿藏与毗卢藏合成
(表内藏经带※者,示湛山存有一部,带★者有两部。)
中国刊印大藏经,创始于北宋开宝时的蜀刻,宋以前的佛经刻本,都是单行本,其他或写在纸上的;或刻在石上的,早就有了。
清光绪二十六年(一九),甘肃敦煌县鸣沙石室中,发现大量古代写经。当时被英人斯坦因;和法人伯希和,运走了不少,剩下来的残卷,由北京图书馆保存起来,也有数百种。计写本中,上自西晋元康(二九一————二九九,)下及宋代太平兴国(九七六————九八四)所得历代写本很多。另有河北省房山县,云居石室中的刻经,是隋朝大业年间(六五————六一七),僧智苑法师发心创立的;为防法灭,凿岩为室,磨壁刻经;又将方石块,各面磨刻,每一室满,以石塞门,熔铁封锢,这种艰巨工作,直到唐贞观十三年,(六三九)智公入寂时,已满七室。智公亲身,勤苦经营,凡三十四载,直到其入灭为止,所谓“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厥志至足钦佩!此后师资相承,凡历五代,刻完了华严、涅槃、宝积、般若、四大部之一半。辽代时,在王室倡导下,完成了大乘四大部,又续刻其他佛经八十四部;并在云居寺西南,造十一层砖塔,下面也埋藏了无数的石经。古人为防法灭,刻石经埋藏于地下,较诸近代刻木版,乃至活字排印,困难奚止百倍!
中国历代所刻的藏经,到现在为止,只有龙藏版片尚存(在北京柏林寺),其余都损坏不见了。藏经的印本,除明之南北藏、嘉兴藏、与清之龙藏外,其他也都残缺不全了。自清龙藏刊布后,百纳藏,不过是各处流通本的大杂会;频伽藏只是依弘教藏而删去校勘记的。入民国以来,虽已三十几年,但还没有一部新修的像样的大藏经,仅做了点影印现成的工作————如影印卍字续藏和碛砂藏,————虽然有民国增修大藏经会的成立,(会址上海吉安路法藏寺内)可是限于三方面的缺乏:一者能修的人才;二者所修的法材;三者所需的资财;尤其感于后者一方面的缺乏!没有热诚的外护,延迟到现在,还没有见出什么成效来,这是国人应深引以为憾的!一般人的错误心理,以为世局不太平,哪还有闲工夫来过问修藏经的事,其实不然,如果人们对历代国势安危和佛教的关系,稍一留意的话,就知道佛法对世道人心的潜在力量是如何重要了!例如印度,在阿育王时代,佛法最兴盛,而国运亦最强盛!到了近代,印度佛法衰微到了极点,出家人没有了,国运也随着完了。日本人素来都很信佛,佛法兴隆之际,也就是国势鼎盛之时;高丽曾先后两次受契丹与蒙古侵袭,藉显宗、高宗、先后发愿刻藏的感应,而国祚得以保全。以后高丽人都不信佛了,国运亦慢慢趋于灭亡了。其他如东南亚各佛教国家,只要有佛教存在的,人民很少遭到大的灾劫;佛法兴盛,而国运亦随着兴盛。拿我们中国来说,唐朝的译业兴隆,佛法兴盛,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可是唐朝的国势人文亦最强,也是中华民族的鼎盛时代!自唐以后,历代国势的盛衰;几与佛教的盛衰成了正比例;如唐武宗破佛,不久唐朝即灭;周世宗再灭法,五代之局遂终;宋太祖极尊法宝,国家元气渐复;元、明、诸帝,多知维护佛法,国运亦尚可观;清初推崇佛法,国威颇盛,这是历史上刻藏保国最显明的例子。佛教盛,则天下治,佛教衰,则天下乱,我国自唐宋以来,无不皆然,推之国外,亦莫不然。
有些人批评,过去所刻的藏经版,都是梵夹本,印出之后,置之高阁,没人去看;可是这并不是不许人去看,而是没有人肯发心去看。我们现在之所以有藏经看,未尝不是因历代有翻刻的梵夹本藏经,流传到现在;不然的话,恐想阅藏经,亦不能十全了。刊刻大藏经,是历代缁素————包括当政者————应有的任务,现代之所以有藏经,是因古代有藏经,刻版、刻石、印刷、抄写、才能流传到现在。将来能不能流传久远?能不能有藏经?就要看现代人对刻藏事业之办理如何了;例如现有经版之保存;已佚经本之搜集;现有藏经之编纂、印刷、等;凡此种种,都是今人所必需应办的事!不然就上无以对古人;下无以对来者了。
大家知道,凡一件事情,或一件东西,都有一个中心:例如世界,也有一个中心。什么是世界的中心?人心就是世界的中心,人心好,世界就好;人心坏,世界就坏。可是人心也有一个中心,什么是人心的中心?佛教就是人心的中心。自古政教一致,政以齐民,教以化民;政齐其已然,教化其未然。佛教可以辅政治之不足,助教育之不及,使人们各各明白因果,心有所敬畏;有所敬,则对在上者,尊重赞叹,承事供养;有所畏,则在做事时,举心动念,循规蹈矩,不敢有一丝胡作妄为。所以欲想世界的中心不坏,必先改正人心;欲想改正人心,必须提倡佛教;欲提倡佛教,必须普遍的宏扬佛法。什么是佛法?凡佛所说之言教,都是佛法。简单来说,佛者觉也,就是人们的知觉;也就是觉悟,也可以说是明白。法以“自体任持,轨生物解”为义,简单来说,就是方法、法则、样子;什么是佛教?教就是教化、教导、统起来说,就是以先知知后知,以先觉觉后觉;用一种极明白的方法,极明白的道理,来教导人心;教化人心,让每一个人(包括九法界众生)都觉悟明了,恢复原有的本知、本觉、本能;也明白自己的本明。(现在人都在所知、所觉、所明、上做活计,有所必有能,能所对待,故有争执。)这种道理,并不是只限于佛具足,我们不具足;也并不是佛以封建制度,以在上而统制在下立出这么些条文来,让我们遵照去行,而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不过因佛是一个先觉者,他明白了这种道理之后,把这些理论有系统有次第的述说出来,(就是三藏十二部经,)让我们未开悟的众生,也遵照这种本具原理去行,使人人都知道本知;觉悟本觉;明白本明。所以提倡佛法,往远大一点说,可以超出三界,成圣果,证法身;往浅近一点说,可以摄心不坏,使国家安泰,世界和平。例如佛教里最基本的几件事:
第一:不让人有惨忍的好杀心,(乃至一切杀因、杀缘、杀法、杀业。)第二:不让人有不与取的偷盗心,(乃至一切盗因、盗缘、盗法、盗业。)第三:不让人有非礼的邪淫心,(乃至一切淫因、淫缘、淫法、淫业。)杀、盗、淫、是身三业,世界为了这三件事,不知有多少人辱名丧节;也不知有多少人为此而作奸犯科。由小而大,可以移易社会风俗;可以影响社会治安。所以佛法劝人,首先用种种方法,让人戒除杀、盗、淫、身三业。次戒除口四恶业,不两舌调唆是非;不恶口骂人伤人;不妄言说谎话失信用;不绮语说刻薄俏皮话。再让人戒除意三业贪、嗔、痴、宁死不贪分外无义的财物,不怀嗔恨怨憎心,立意与人斗殴打架;不办一切不合理的愚痴事。假使全世界人能时时检点身口意,念念息灭贪嗔痴,彻始彻终,把这十件事做到,相信世界,会不教而民化;不言而民治,再也没那些杀人放火,奸盗邪淫的事了;再也没那些是非斗争,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的事了。佛法是漫漫长夜的明灯,无幽不照;是茫茫大海的救艇,无人不载;是焰焰火宅的淋雨,无热不息。只要你信的话,可以让每一个人离热恼而得清凉;可以让每一个人离苦海而达彼岸;可以让每一个人出幽暗而至于光明。
佛说之法称之为经,传持佛法的称之为僧;可是现在一般人,看到出家人,穿的坏色衣,破衣烂衫,从心里就瞧不起(佛在几千年前即已说过:‘法欲灭时,女人精进,恒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修,眼见沙门,如视粪土,无有信心’————————法灭尽经。)佛说:勿以牛羊眼,观视众生。殊不知凡夫境界,不可思议!佛法之所以能久住世,也就由这些穿坏色衣服的出家人传持下来的,不然的话,现代人想闻佛法也闻不到了。例如印度、高丽、现在都没有出家人了,佛法也随着灭亡了,国运也随着衰败下去了。佛在世时,印度各地出家人很多,天天分班到村镇城市去化斋,如果某一地方忽然出家人四散他去,不再来此化斋,当地人即大感恐怖!原因是比丘不来此化斋,显见这一方人孽大福减了。出家人住不求华美,食不求美味,衣仅求遮体,种种行持威仪,这样在人群中,人们看到出家人,不但不应当藐视他,反而应生恭敬心,欢喜心,赞叹心;因为这正是出家人代表佛,以身业说法,来教化人,感化人,让人们住的时候,不要求过分的考校;穿的时候,不要太过分的奢侈;吃的时候,不要求过分的享受;举心动念,应人接物,不要有任何越规犯矩的事。同时看到出家人的时候,还知道出家人是佛弟子,替佛宣化的。知道出家人是劝人行好的,做善的,无形中把人们的佛种子善种子,从心底的最深处泛起来,这就是出家人无形中给在家人种福了,所以出家人称为福田僧。
因为出家人,是负担如来家业;以宏法为家务;以利生为事业的。出家人存在,佛法即能存在;出家人多的地方,就是佛法兴盛的地方;也就是人们善业聚集的地方。佛法维系着每一个人的人心,像一根细长的灯芯子,人心似一个添满了慧油的灯盏,燃起了人心灯中的灯芯子,放出无尽的光明,照耀着整个世界;(乃至无边的世界。)可是如果把灯芯子抽去不要,灯就立时息灭不亮了。换句话说,如果使人心中失去了佛法的教化,抽掉了因果理的维系,人心也就肆无忌惮败坏到不可收拾了。从此可知佛法与世界人心之如何重要了!
说到这里,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太惭愧了,佛法自汉朝入中国,迄今已有近二千年历史,中间历代大德、祖师、有取经的、译经的、写经的、注经的、刻石版经的、刻木版经的、开凿石窟保存的、苦心孤诣,期望利益未来,法道久传。到了宋朝,索兴分门别类,开始有系统的编印三藏十二部大藏经。从宋朝到现在,历代为传持佛法,对刻藏经的事,官私两面,已有十六七次了。入民国以来,已三十几年,印刷业、活字版、纸型、比前便利了多少百倍;可是在这个大时代里,国人不但没编印过一部大藏经,反而有拆庙逐僧毁佛像的事,还订出什么条文来,硬逼庙产兴学,僧人当兵,脱却袈裟换戎袍,参加实际战斗。这等于说把法灯遍照的灯芯子抽掉了,人们的心灯快要息灭不亮了;也等于是把世界的大轴动摇了,世界会从此动荡不安了。佛在世时,不但不许出家人打仗斗争,佛还亲自给打仗的人,和平调处,(为汉僧服兵役事,湛山寺曾通电各方呼吁制止无效。)这例子实开历代之未开,此一不幸的事实,将来在历史上会写着怎样的一页;留下怎样的论断,那是历史家的事,我们姑不妄予月旦。现在我们只有面对着当前这个时代,叹一口气说:唉!这真是末法时代了,又有什么办法呢!(大光按:大师此篇叙述,凡有关考据者,系根据湛山寺现有之七部藏经;及其他藏经残本,清稿时,大光又参以黄幼希汉文大藏经略说;叶恭绰历代藏经考略;李圆净历代汉文大藏经概述;佛学讲义,及其他短篇散文零星记述,所有藏经图片均采自叶恭绰历代藏经考略。材料弥足珍贵!诸同道得阅藏机会者甚少,对藏经之演变与系统,尤甚少知,读此!对汉文藏经当可约略得一概念,知其轮廓。大师并于述说藏经之渊源与来历后,感慨万端,为国、为教、为民、至足发人深省!)
(三)湛山精舍
一九三四年湛山寺开始修后大殿时,王金钰居士便计划修湛山精舍,用作居士们礼佛诵经之所。因湛山寺建筑在市外,来往听经不便,所以在市里又建筑了一个地方。湛山寺作为出家师傅们熏修之所,湛山精舍作为居士们熏修之所。
精舍地址,是在鱼山路,十一号公地,现已改为福山支路,面积是十二公亩又十九公厘。在鱼山顶上,四周有很多松柏树,从老远看,非常威风,登楼远眺,可以俯瞰全市。这里原来是德国人的炮台,德国人走后,炮台拆掉,只剩下废垒,在这里盖庙,可以说是化干戈为玉帛,暮鼓晨钟,发人深省!因此大家选定在这个地方,建上下两层楼,各为九间,于一九三四年十月竣工,共费壹万肆千元。王居士捐壹万元,余四千元由湛山寺建筑项下开支。每月伙食费用等,均由湛山寺供给。
房子最初盖起来时,是一个平顶洋式的,后沈市长以精舍乃清修庙宇场所,洋式的与在家住宅相同,没有古朴风度,启发不起人的信心来。所以后来又在上面盖了个尖形上盖,成一种老式建筑。青岛的房子全是西式的,红红绿绿的散布在密林阴翳中;独有湛山精舍,在山顶上峙立着一幢中国式的房子,让人一望而知是一个庙宇。
精舍的房子盖完之后,就把佛学研究社和佛经流通处搬在精舍来;并把佛学研究社改组为青岛佛学会。众推王居士(金钰)为会长,周叔迦、袁道冲、吴伯僧、为副会长。流通处也归青岛佛学会办理。湛山精舍,原名青岛佛学会,房子盖完之后,恐怕人多心不一,以后会出毛病,遂改为湛山精舍,作为湛山寺下院。借与青岛佛学会应用,也算精舍里面附设着一个青岛佛学会。按时由湛山寺派法师来精舍与诸居士讲经,这是经施主和一般筹备同人所共同商定的。
(四)佛教学校与成章小学
一九三五年讲堂修起之后,首由沈市长发起,设立佛学专科补习班,选二十名资质优秀的出家人,授以各部经典。以后人愈来愈多,我向来在任何地方都是这样,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以后把专科补习班改为湛山寺佛教学校,分专、正、预、三科,另外一个研究科,到现在已竟毕业三班。平常住八九十位师傅,加居士及伙计等,一百二三十人。这里是个纯粹学校性质,凡上这儿来的人,都抱求学目的,在这里住的,也都是学生。外寮虽住几人,都是给常住发心行苦行;当执事的也都是学生,庙里没一个闲人。凡是专门赶经忏的人,一听说湛山寺的规矩都不来,来到也没法住,因这里所住的人,都是学生。
从最初开办,直到现在,湛山寺并没置产业,也没一定基金经费。起初因这里办学校,平素住很多人,没经费,蒙沈市长由市政府教育局,按月补给。自一九三四年四月起,每月补助壹佰四十元,以后因人多不够用,又自十一月起,增为每月二百元。铁路局葛委员长(光延)为维护湛山寺学校,也每月补助二百元。三七年事变后,不再补助。以后经费,由各位居士发心捐助。每年四月八,办一次庙会,常住作几次法会,平常也给人应酬佛事,这样维持全寺生活。不过这里应佛事和别处不同,最初湛山寺根本不应佛事,后来因各位护法对庙里有厚德,有时到庙里请几位师傅给超度消灾等,这样盛情难却,不好不应酬,因此有了经忏的开端。可是这里的经忏,与其他地方不同,第一:无论任何人,有念经的要到庙里来念,师傅们不出庙去念,不送殡。第二:不讨价钱,不索衬资,末了由施主随意供养,多少全归常住作香资,没有任何争竞;师傅们的单钱,由常住照例发给。第三:因为湛山寺是学校性质,上午有三堂课,下午有两堂课,无论给谁念经,不能耽误学校课程;规定念经时间,上午念两次,下午念两次,每次约四十分钟左右,时间夹在课程的空当里。这样于学校课程,于常住应酬,利己利人,两不耽误。平素师傅们求学很拮据的,藉此也能得点零钱,作为衣单贴补。因此,这些年来,维持着青岛佛教,一点不复杂。
以青岛佛教在中国而言,可谓最纯洁,最整齐!(因为新创始故)平素于戏院、饭馆、澡堂、理发厅、……等,诸繁华场合,从不见有僧人踪迹(以平常湛山寺僧人,无故不得外出,洗澡剃头庙里有预备,买东西有专人负责。)即有不良嗜好的出家人,在青岛亦绝难仅见;报纸、刊物、亦从不见有说僧人龃龉犯戒等事。街上有时看见师傅们往来,居士们都知是湛山寺的,必问讯敬礼。因此师傅们在街上一点不敢放逸,深恐有玷湛山名誉。这是从三五年,开始办学校以来的情形。那时我除在学校上课外,有时应外埠之请去讲经:如天津、济南、黄县、龙口、崂山、等地,都去公开讲演过。每一礼拜去湛山精舍,讲两次经,每一月、去李村监狱说两次法;每次带两个人去,分三班讲说。还有青岛感化所,也按时去讲演,让他们明白因果报应,发心忏悔。除此之外,每年在湛山寺要放生,办赈济。
四五年胜利后,日本僧人,完全回国,青岛市政府,委令湛山寺接收日籍寺庙六处,计划举办各慈善事业。不久由市政府收回五处,仅准留护国寺(原名东本愿寺)一处。湛山寺在这里办了一所学校,定名私立成章小学,(成章系沈市长鸿烈之号,因倡办湛山寺佛教学校;及护持常住为力甚大以资纪念)最初创办,招收学生三百名,至三十七年秋天,将近二年,暑假期间,六年级毕业生,男女共四十一名,考入市立中学四十三名。市中是官费,为想省钱,差不多都想去考。可是考的严格,录取的水准也高,轻易都考不上,成章小学的学生去考,不但都考上,而且还都名列前茅。内有五年级试考生二名,也经录取;当时各报揭露,蜚声岛上。据说:青岛公私立小学,共五十余单位,公认成章小学为冠。负责该校行政的,有本寺善波和尚、张希周、马能荫、金荫钰、闵光予、……各位居士。成章小学的成绩,都是他们对办教育、有经验、有热心;责任心大,教导有方。经过报纸宣传之后,一般人差不多都想把自己的小孩送成章小学去念书,这一来学校容纳不下,以后又建校舍十二间,现已增至学额五百名。最近又拟往外扩展,已觅妥地点办中学,可能时办大学。出家在家,都以人才为重,多办几处学校,培养人才,造福社会,这是出家人应尽的责任。
(五)共住规约
出家人同住一起,都是十方来的,谁也问不着谁,谁也管不了谁,只有根据佛的戒律;和常住所订的规矩去行。戒律是出家人根本,如果出家人不守戒律,已失去出家本分,佛法不会久住的。常住规约,是根据佛的戒律,及现时环境,因时制宜而定。十方善人,同来聚会,规约就是人们的管教师,任何人不能出乎规约范围以外。常住的兴旺与否,端视人对于规约的遵行与否。当执事的,不能无故去管人,给谁过不去,只是执行常住规约所赋予的职权。十方常住十方僧,人人有应受的供养,人人也有应遵守规约的义务!
几年来,仗诸位善士的力量,建立起来几个地方,首先注意的是规矩。湛山寺的规约,有印的单行本,(附录于后)和其他各处的规约大同小异,大家要常看,按照规约去行持。
我出家三十几年,在极乐寺做住持六年,在湛山寺做住持十年;也经过其他好些地方,没有花过常住公家的钱,不别众食,不单受人供养,一切都随大众。在各地讲经或作法会有供养钱时,除零用外,悉归常住作斋粮费,或大众医药费。有时给学僧买书;或贴补做衣单;或施舍办慈善、赈济、印经、放生、自己手里一个钱不存,全由司房副司师经手。单夹衣服,不过两套,能替换穿即可。
△附青岛湛山寺共住规约
第一条、本寺宏扬佛法,以教阐天台;行修净土为宗旨。
第二条、本寺住持,定为十方选贤,不收剃度徒弟;亦不专传法子。
第三条、本寺遵依佛制,半月半月诵戒,每星期间讲四分律二次,及菩萨戒一次,以便遵行。
第四条、本寺为造就宏法人材,得附设佛学专校,依第一条宗旨,为授课标准,其规则另定之。
第五条、本寺以僧伽为持法,主理内务;以佛学会居士为护法,佐理外务。
第六条、本寺住持任期三年,连选得连任一次。
第七条、本寺无退居之待遇,其住持卸任后,欲久住者,须任讲席;或作班首执事,分担职务。与寺有功者,任何职务,有养老待遇,另订之。
第八条、本寺住持,任期届满,由本寺班首;佛学会干事会,召集本寺各执事;及与本寺有关各山大德,共同组织选举会,择由本寺班首执事中,戒乘俱急者;或十方大德中众望素孚者,推举数人,在佛前拈阉,以拈出三次者为中选。
第九条、本寺应有工程;及道场募缘事宜,须由佛学会干事会,与住持议妥后实行。
第十条、本寺僧伽,概不出寺应赴经忏。其有延生荐亡;念佛拜忏者,得就本寺;或下院为之。
第十一条、本寺护法斋主,来山作道场者,概不受经价及衬钱之名,所有资助,均归布施入公,其经师经单,由本寺照例发给。
第十二条、本寺每月收支,须作公开报销,俾会寺当务者周知。
第十三条、本寺住持,及班首执事,须清白乃心,靖恭厥职;以绍隆佛法,护持常住为己任。每就职之初,均须宣誓,以表虔诚。
第十四条、本寺僧伽,均须遵守佛戒;及本寺各项规约。如有犯根本大戒;及夜不归宿者,出寺。
第十五条、本寺僧俗,若有私吃荤酒、看戏、吸烟者,出寺。倘有重病,非酒不疗者,不在此限。
第十六条、本寺僧伽,无公事不准私走檀护家,违者出寺。
第十七条、本寺僧众,除公事外,不得至各寮任意放逸;或博弈游戏,犯者重罚,不服者出寺。
第十八条、本寺僧伽,若有三五成群,杂话游戏,造弄是非,侵害常住,搅乱清众者,出寺。
第十九条、本寺僧伽,如有斗争是非,破口骂詈者,出寺。其有对骂;或交拳相打者,不论曲直,一律出寺。
第二十条、无论僧俗,若有侵损常住米面财物等;及私自将寺物送人者,如数赔偿已,出寺。
第二十一条、本寺僧伽,如有轻视耆德,恶闻规劝,妄生诽谤等事者,出寺。
第二十二条、本寺僧众,不听执事人约束调遣者罚,不服者出寺。
第二十三条、本寺僧众,出入须到客堂告假销假,违者罚。若在外放逸,执事知而不举者,同罚。
第二十四条、十方僧俗到寺,如有行踪诡异;言辞闪烁者,即须从细查问,以免匪徒托迹,致酿祸端。若颟顸失察者,知客受罚。
第二十五条、早晚二时功课;及应供威仪,不整肃者罚。
第二十六条、斋食时,不得谈笑争座;及未结斋先起,亦不得自携碗入厨取食;及无公事吃二堂饭,违者罚。
第二十七条、厨房粥饭,属大众共有,须同甘苦,不许别处私食;及私留鲜美自食,违者罚。
第二十八条、不论大殿钟鼓等法器;及各殿内法器,无故乱打动大众念者罚。
第二十九条、库房执事,凡交执,须一一对众点明,交付新执,违者罚。
第三十条、亡僧遗物,应量轻重,重者归常住;轻者依羯磨现前僧,除赏劳已,余者不得误用,宜公卖之,设斋供众念经,与其忏罪,违者罚。
第三十一条、本寺既无恒产,全赖当地善缘维持,概不许外来诸山长老及居士等住于寺内募缘。本寺僧伽,上自住持,下至清众,亦不许私自募缘,违者重罚,不服者出寺。
第三十二条、本寺僧伽,若有在外偷行嗜好;或犯清规者;及外来游僧,假借本寺名义,招摇募缘,扰害地面者,由佛学会居士,会同住持,设法禁止,或驱逐出境。
第三十三条、本规约,未尽事宜,得参酌百丈清规处理之。
附私立青岛湛山寺佛教学校暂行规则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本校为造就宏扬佛法人才起见,招收学僧,讲研经论;及宗教仪轨,定名曰私立青岛湛山寺佛教学校。
第二条、本校以湛山寺西院讲堂宿舍为校址。
第三条、本校经费,概由青岛佛学会担任,即以佛学会职员会为本校董事会。
▲第二章 组织与编制
第四条、本校设校长一人,负管理行政之责,由湛山寺住持兼任之;或特请大德专任之,设教务、训育、事务、等员各一人,秉承校长,办理各部事宜,由校长委任之。
第五条、本校修业期限,定为三年,期满考试成绩及格者,给予毕业证书。
第六条、本校暂设专科、正科、预科、各一班,俟经费充裕后,再谋增广。
第七条、各科正额二十名,额外得收附课生,随同听讲。
第八条、本校学僧,以年满十六岁以上;四十岁以下,受具足戒者为合格。
▲第三章 课程与时间
第九条、本校课程,定为左列数种:佛经、戒律、论藏、国文、书牍、历史、地理、心理、论理、习字。
第十条、本校除星期例假,沐浴理发洗濯衣服外,概不放寒暑等假。
第十一条、本校自春季始业,至冬尽为一学年。
第十二条、本校定自国历四月一日起,至九月底止,为夏令;自十月一日起,至翌年三月底止,为冬令。
第十三条、本校所定食息工作时间如左:夏令早三点起床盥洗,三点三十分,至四点三十分,上殿讽经祈祷,六点早斋,八点至十一点,上课三小时,十一点三十分午斋,一点至四点上课三小时,四点至五点,上殿讽经,六点休息。(由二十五年春请慈舟法师制律寺僧不非时食)六点三十分,至八点三十分自习,九点就寝。下殿或斋罢之时间,在寺内任各人经行运动;或休息。冬令早三点三十分起床盥洗,余与上同。
第十四条、星期日,除停止授课外,其讽经斋法, 一如平日。
▲第四章 考试及成绩
第十五条、本校考试分左列四种:一、入学试验,于入学时行之。二、临时试验,由教员随时行之。三、学期及学年试验,每届学期及学年终了时行之。四、毕业试验,于修业期满时行之。
第十六条、本校学僧成绩,每届学年终了时,报告董事会审核。
▲第五章 待遇及规制
第十七条、本校职教员,纯为义务制,但酌量情形,得给予津贴。
第十八条、本校学僧,免收学膳宿各费,以各科正额为限,应讲课本;及纸笔墨砚,校内发给。
第十九条、本校学僧,除随导师出外演讲佛法;或奉命出外布道;及赴佛学会讽经外,概不得任意外出。
第二十条、本校学僧,除遵守佛戒外;并须遵守本寺本校一切章则。
第二十一条、本校学僧,遇有应赴经忏,限于本寺;及佛学会,此外概不前往。上项经忏,得由客堂选派各科学僧,及全寺僧众参加。
第二十二条、本校讲堂、自修室、宿舍、图书室、规则另定之。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规则未尽事宜,随时由董事会修正之。
讲堂规则
一、按照钟点上课,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
二、各依编定位次就坐,不得凌乱。
三、上下讲堂,应鱼贯出入,不得拥挤喧哗。
四、讲师教员未到以前,各宜肃静,不得任意谈笑。
五、讲师教员上下讲堂时,应起立合掌致敬。
六、入堂不得在讲师教员之后,出堂不得在讲师教员之先。
七、讲师教员未辍讲时,不得搀问他事,如有质疑者,应俟下堂后,签条送至寮房,听候开示。
八、听讲时,应端身正坐,不得昏沉放逸;及交头接耳;或看讲外之书。
九、听讲时,无论何人来堂参观,概不起立,亦不得回首瞻视,致碍观听。
十、除应用书籍文具外,凡与功课无关之书籍物件,概不得携入。
十一、除特备痰盂外,不准任意涕唾。
十二、书籍器具;及门窗玻璃、墙壁、图画、均应保护爱惜,不得涂抹毁坏。
十三、每日值日,将桌椅黑板地板等,揩拭洁净,不得污秽。
自修室规则
一、每日自修时间,均应入室温习功课。
二、在室中不得高声谈笑。
三、休息时,应在本位静坐,不得越席妨碍他人。
四、书籍文具,应随时整理,不得凌乱无序;及侵占他人位置。
五、除应用书籍文具外,无关自修之书籍物件,概不得携入。
寝室规则
一、每晨四板起床,每晚二板就寝,不得迟延。
二、就寝后一律息灯,不得私自继烛。
三、衣服被褥,须整理就序,不得任意凌乱。
四、衣服被褥,应洗濯者,星期休假,勤加洗洁,不可堆置。
五、室内轮流洒扫洁净,不得任令污秽。
图书室规则
一、所有书籍,由图书馆员,分别门类,编列号码,缮成目录,以备查阅。
二、凡大部丛书;及精印旧椠;或纸张已腐蚀者,列为参考书,只许在室内借阅,当日缴回,概不准携出。
三、由馆中置备借书簿二联单,凡借书者,填列书名号数;及借书人姓名,年月日,一联置借去书籍之处;一联为存根,俟原书缴回,将存根盖戳,以便稽考。
四、借去书籍,均宜爱护,以重公物,如有损坏者,除酌令赔偿外,并得剥夺其借书权。
五、借出书籍,不得过二星期,缴回时,由图书馆员,检查有无伤损,若无伤损,愿继续借阅者,得另填联单,继续借与之。
六、图书室,除星期例假休息外,其办公时间,应以不抵触上课时间为标准。
七、在室内借阅参考书,亦宜护惜,不得污损,如有违者,照第四条办理。